尼克•胡哲

尼克•胡哲

尼克·胡哲(英語:Nick Vujicic)1982年12月4日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如今居住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他曾獲會計和財務規劃的雙學位。他是塞爾維亞裔澳大利亞藉基督教布道家,也是一位知名的勵志演說家,同時也是一家非政府機構“沒有四肢的生命”(Life Without Limbs)組織創辦人兼行政總裁。他天生沒有四肢,但勇於面對身體殘障,創造了生命的奇蹟。他是一位巡迴演講超過25個國家和地區的業界知名公益人士。

基本信息

簡介

尼克和演講翻譯尼克和演講翻譯

尼克·胡哲天生就沒有手,沒有腳,並且沒有醫學原因能解釋他的情況。面對著無數的挑戰與障礙,他憑著信心成長,這信心的力量幫助他戰勝了許多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除此以外,尼克擁有一股永不止息的激情推動著他遊歷了20多個國家,與全世界超過兩百萬的人分享他的個人經歷與生命的盼望。尼克曾與不同年齡,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接觸,從孤兒到國家領導人;在不同的場合,包括校園、監獄、孤兒院、醫院以及社區。無論是與人面對面的單獨交談,還是在小組裡,或在數萬人的體育館裡,他都告訴人們,其實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個目的的,明白這一點便能幫助他們克服生命中的許多掙扎。

尼克生於澳大利亞,如今居住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他曾獲會計和財務規劃的雙學位。他是一位知名的勵志演說家,同時也是一家非政府機構的行政總裁。在中國紅十字會和北京思爾豪國際的邀請下,尼克曾於2008年和2009年訪問中國。他曾在清華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和復旦大學向超過一萬多名大學生髮表演說。同時,他也到過四川向地震災區孤兒及受災青少年發表演說。他觸動了許多人的心靈,也改變了許多人的生命。

簡歷

1982年 出生於澳洲
2003年 大學畢業,獲得會計與財務規劃雙學士學位
2005年 出版勵志DVD《生命更大的目標》
獲“澳洲年度青年”稱號提名
2008年至今任國際公益組織“LifeWithoutLimbs(沒有四肢的生命)”總裁及執行長
2009年 出版勵志DVD《神采飛揚》
2010年 出版自傳式勵志書籍

生平

"半身奇蹟"尼克·胡哲

尼克胡哲出生於1982年12月4日。他一生下來就沒有雙臂和雙腿,只在左側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個帶著兩個腳指頭的小“腳”。

看到兒子這個樣子,他的父親嚇了一大跳,甚至忍不住跑到醫院產房外嘔吐;他的母親也無法接受這一殘酷的事實,直到尼克胡哲4個月大她才敢抱他。

尼克胡哲這種罕見的現象醫學上取名“海豹肢症”。父母對這一病症發生在他身上感到無法理解,多年來到處諮詢醫生也始終得不到醫學上的合理解釋。“我母親本身是名護士,懷孕期間一切按照規矩做,”英國《每日郵報》7月1日援引尼克胡哲的話報導,“她一直在自責。但是,尼克胡哲的雙親並沒有放棄對兒子的培養,而是希望他能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和學習。“父親在我18個月大時就把我放到水裡,”尼克胡哲說,“讓我有勇氣學習游泳。”尼克胡哲的父親是一名電腦程式員,還是一名會計。尼克胡哲6歲時,父親開始教他用兩個腳指頭打字。

後來,父母把尼克胡哲送進當地一所普通國小就讀。尼克胡哲行動得靠電動輪椅,還有護理人員負責照顧他。母親還發明了一個特殊塑膠裝置,可以幫助他拿起筆。沒有父母陪在身邊,尼克胡哲難免受到同學欺凌。“8歲時,我非常消沉,”他回憶說,“我沖媽媽大喊,告訴她我想死。”

10歲時的一天,他試圖把自己溺死在浴缸里,但是沒能成功。期間雙親一直鼓勵他學會戰勝困難,他也逐漸交到了朋友。

直到13歲那年,尼克胡哲看到一篇刊登在報紙上的文章,介紹一名殘疾人自強不息,給自己設定完成一系列偉大目標的故事。他受到啟發,決定把幫助他人作為人生目標。

如今回想起那段倍感艱辛的學習經歷,尼克胡哲認為這是父母為讓他融入社會作出的最佳抉擇。“那段時間對我而言非常艱難,但它讓我變得獨立”。事實上,他現在擁有“金融理財和地產”學士學位。

經過長期訓練,殘缺的左“腳”成了尼克胡哲的好幫手,不僅幫助他保持身體平衡,還可以踢球、打字。他要寫字或取物時,也是用兩個腳指頭夾著筆或其他物體。“我管它叫‘小雞腿’,”尼克胡哲開玩笑說,“我呆在水裡時可以漂起來,因為我身體的80%是肺,‘小雞腿’則像是推進器。”游泳並不是尼克胡哲惟一的體育運動,他對滑板、足球也很在行,“最喜歡英超比賽”。他還能打高爾夫球。擊球時,他用下巴和左肩夾緊特製球桿,然後擊打。

2010年,尼克胡哲在美國夏威夷學會了衝浪。他甚至掌握了在衝浪板上360度旋轉這樣的超高難度動作。由於這個動作屬首創,他完成旋轉的照片還刊登在了《衝浪》雜誌封面。“我的重心非常低,所以可以很好地掌握平衡,”他平靜地說。由於尼克胡哲的勇敢和堅忍,2005年他被授予“年度澳大利亞年輕公民”稱號。 

名言 

“人生最可悲的並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人們經常埋怨什麼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只記掛著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尼克胡哲

講座回顧

年度 地點 客群 人數(約數)
2009 美國哥倫比亞特區 社會公眾 共20場講座
約160,000人
美國各州 社會公眾 190場講座
約255,000人
美國各州電視轉播 社會公眾 約38,000,000人
中國香港亞洲博覽館 社會公眾 共2場講座
約60,000人
中國香港 社會公眾 約4,000人
中國上海復旦大學 大學生 約1,200人
中國上海現場直播 大學生 約8,500人
中國北京首都師範大學 大學生 約1,600人
中國四川什坊市 殘疾青少年、地震災區青少年 約1,100人
2008 美國哥倫比亞特區 參議院議員 約100人
美國哥倫比亞特區 社會公眾 9天講座,約65,000人
美國各州 社會公眾 114場講座
約190,000人
美國ABC20/20電視轉播 社會公眾 約5,000,000人
賴比瑞亞,加納,埃及,南非 社會公眾 多場講座
約90,000人
烏克蘭,塞爾維亞,羅馬尼亞 社會公眾 多場講座,約40,000人
中東地區電視轉播 社會公眾 約40,000,000人
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社會公眾 多場講座,約80,000人
印度 社會公眾 多場講座,約200,000人
中國北京清華大學 大學生 700
中國北京首都師範大學 大學生 500
中國香港亞洲博覽館 社會公眾 共2場講座 約60,000人
2007 美國各州 學生、社會公眾 129場講座 約150,000人

會見回顧

時間(大約) 會面人職位 姓名

重要官員與尼克·胡哲的會見回顧重要官員與尼克·胡哲的會見回顧

2010年6月 秘魯共和國總統 艾倫•加西亞
2010年5月 加拿大基奇納布蘭特福德市市長 邁克•漢考克
2009年11月 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曾蔭權
2009年10月 維京集團總裁 理查得•布蘭森
2009年10月 前美國國務卿 馬德琳奧爾布賴特
2009年10月 美國加利福尼亞 瑪麗婭•施瑞弗爾
2009年9月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霍桑市市長 拉里•圭迪
2009年9月 “奧茲醫生”訪談電視節目主持人 奧茲醫生
2009年5月 美國猶他州州長,現任美國駐華大使 喬恩•亨茨曼(中文名:洪博培)
2009年5月 美國猶他州州長夫人 瑪麗凱•亨茨曼
2009年4月 拉維撒迦利亞國際部主席 拉維•撒迦利亞博士
2009年2月 哥斯大黎加參議院議員 議員
2009年1月 卡達國王后;皇家家庭事務議會主席;卡達教育、科學與社區發展基金會主席 詩卡•摩扎•賓特•納塞爾•奧米斯德
2008年10月 美國哥倫比亞眾議院及上議院議員 議員
2008年10月 美國哥倫比亞議院代表 JairoClopatsky
2008年9月 賴比瑞亞總統 埃倫•瑟利夫•詹森(女)
2008年9月 賴比瑞亞副總統 約瑟夫•博阿凱
2008年9月 埃及亞歷山大市總督 阿德爾•拉比卜
2008年 美國水球國家隊總教練 特麗•施洛德博士
2008年3月 美國夏威夷州州長 琳達•林格爾
2002年 “喬尼與好友”國際殘疾中心創始人 喬尼•伊里克遜•多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