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症

尷尬症

尷尬症,是遇到一些自認為會讓人尷尬的事情的時候下意識的想要逃避的現象,而往往這些所謂尷尬的事情根本與自己無關。中國人最講人情世故,人與人之間的邊界也不清晰,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很多“尷尬”的時刻,比如被陌生人催婚催生、跟孩子聊性、難以回絕朋友提出的過分要求等,動不動就覺得“尷尬症”要犯了。

表現

尷尬症尷尬症
常常令中國人感到尷尬的情況如下:

1、作為學霸,每當同學向自己借作業抄時,雖然覺得尷尬猶豫,但最後多半還是會“忍痛割愛”。

2、私下聽到同學或者同事吐槽老師或領導,在一旁應也不是,不應也不是,十分尷尬。

3、春節回家,親朋好友,有時甚至認識不到一個小時的陌生人也會催婚,如果你說沒有,對方就會搖頭,甚至還會笑著調侃,年齡不小了,該考慮啦,這種被催婚的尷尬還真是讓人想要逃避。

4、中國是個人情社會,托朋友幫忙辦事的情況屢見不鮮,有時要求過分了,也會礙於人情不懂拒絕,於是不會拒絕的尷尬局面便是家常便飯。

5、和別人一起看電視劇,一旦電視里出現親吻等尷尬鏡頭時,都會不自然按快進或者索性不看。就好比中國人在大街上看到了甜蜜膩歪的情侶,通常情況下是能避則避。

破解

尷尬症尷尬症
在美國,因為有了很多明確的規則或者規定,美國人從不會被“尷尬症”困擾。

1、大學裡面會使用一款軟體,來測試學生們交的作業是否存在抄襲別人的情況。老師還特別提醒大家,即便是自己寫的作業,改頭換面一下,再提交給另外一門課的話,同樣被視為抄襲。這樣的明文規定杜絕了一切抄襲可能,更是讓學霸們能理直氣壯地拒絕抄襲者,而且不會造成尷尬。因為不管是抄襲者還是被抄襲者,一旦被發現,後果都會得不償失。

2、美國大學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如果學生對教授有任何意見,會直接向學校反映,那樣既能表達訴求,又能解決問題,教授也不會因此記恨你。而且你也不用因為在旁聽到別人背後議論老師而覺得尷尬。

3、社交中不成文的規矩較多。例如尊重隱私、不提出過分的要求,就算請朋友幫忙,也會講究尺度,不會過分要求,這是社交圈心照不宣的規則。除此之外,社交圈還有一條重要守則,那就是不能勸酒。美國合法飲酒的年齡是21周歲,提供酒精給沒有達到合法年齡的人,是要被定罪量刑的,而勸酒在美國人眼裡,也是種不文明的行為,因為他們一般不喜歡“強人所難”。這些“距離”和“人情”上的不成文規定,大家心照不宣地遵守著規矩,讓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更加清晰,減少了不少相處上的麻煩,避免了尷尬的發生。

4、美國從小灌輸的性教育有關,他們對“性”從不避諱,對於國人尷尬得無地自容的“性”話題,他們卻覺得再自然不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