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城鎮[玉林市容縣]

容城鎮[玉林市容縣]
容城鎮[玉林市容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容城鎮,是廣西古代四大名鎮之一,自唐代以來就是商賈雲集之地。今天,我們走進容城,發現這座歷史悠久的古鎮,正煥發著青春的活力。在容岑一級路兩旁,除了建設還是建設,到處是繁忙的景象。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容城鎮[玉林市容縣]容城鎮

容城鎮位於容縣中部平原地區,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下轄4個村民委員會和10個居民委員會,有農戶和居民38244戶,總人口75471人。
全鎮行政區域總面積有21.83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5.7平方公里。耕地5969畝,其中水田4609畝,旱地1360畝。鎮黨委下轄黨總支6個,支部35個,黨員684名。農村經濟總收入6508萬元,有鄉鎮企業849個,年地方財政收入24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05元。主要特產有大烏園

2004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4.09億元;財政收入4175萬元,比上年增長26.8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8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92元,比上年增長15.67%。

經濟發展

鎮黨委、政府堅持“任職一屆,造福一方”,結合鎮情,發揮城區優勢,走出一條“以農業為基礎,鄉鎮企業為龍頭,第三產業為依託,集農、工、貿於一體”的發展路子。連續五年穩保“噸谷鎮”稱號,主要土特產有沙田柚荔枝龍眼芒果三黃雞等;全鎮企業形成了節能熱水器製造、竹木藤芒編織加工、化工造紙及紙品、農機製造、皮革加工、禽畜飼料、建築、飲食服務業等九大體系,共有企業1492家,屬鎮級企業23家,年總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級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共838家。其中年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骨幹企業4家,他們在引進人才、推廣高新技術成果、開發新產品方面成績突出,挺佳節能鍋爐總廠、南方熱水器鍋爐總廠均獲得自治區優秀科技型龍頭企業和優秀科技型企業稱號。
容城鎮[玉林市容縣]容城鎮
2000年,容城鎮實現農業總產值0.62億元;全鎮實現企業總產值2.854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608億元,實現營業收入4億元,增長13%;實現稅利1411萬元。
開展以“十民”為主題的黨建活動,通過民情日記、心連心文藝下鄉巡迴演出、婚育新風進萬家、改水改廁、大力推廣沼氣池、科技法律下村、演講比賽等一系列利民、導民、富民活動,使黨員幹部的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工作作風更加紮實,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增強了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兩個文明建設雙促進,同發展,建有2個村級萬冊圖書館,1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科學技術、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社區福利等設施日臻完善,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農業科技

容城鎮三窪村進行蟹池套養黃顙魚試驗,實現了產品質量和養殖效益的同步提高,現將其套養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容城鎮[玉林市容縣]容城鎮
清塘培水包括池埂修復、清淤、消毒等。用腐熟的有機肥加少量生石灰,堆在池中慢慢釋放。移植輪葉黑藻、伊樂藻、水花生等水草,覆蓋面積達池塘面積的60%~70%。在清明前每畝水面投放鮮活螺螄250千克。
苗种放養蟹種要求規格160隻/千克左右,畝放300隻~500隻。黃顙魚種規格8厘米~9厘米,畝放300尾左右。同時畝放抱卵青蝦0.5千克~1千克或2厘米~3厘米幼蝦1千克~1.5千克。苗種先在池塘一角圍欄暫養1個月左右,待移植的水草成活後放入大水面。
飼料投餵蝦、蟹飼料有小麥、麩皮、菜餅南瓜、淡水野雜等,後期增投人工配製的軟性配合飼料,以補充黃顙魚飼料不足。根據生長階段、天氣等因素靈活掌握投餌量,葷、精、青飼料合理搭配。把握“四定四看”的投餌方針,採取池邊定點投餵與全池散灑相結合。
水質調控水質要求透明度30厘米~50厘米,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pH值7~8,氨氮不超過0.2毫克/升,亞硝酸鹽0.02毫克/升以下。水位堅持“前淺、中深、後勤”的原則,即前期保持淺水位,以提高水溫,促進蛻殼。中期特別是炎熱夏秋季保持深水位。後期經常加水換水,始終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
病害控制黃顙魚、蝦、蟹用3.5%食鹽水浸浴10分鐘後下池。養殖期間,每隔15天輪番用15克/立方米的生石灰和8克/立方米漂白粉進行水體消毒。每100千克飼料加入15克土黴素投喂,每天1次,連餵3天為一個療程,以防治蝦、蟹腸炎病,全期共使用2次。
成品捕撈成蟹在“重陽”節後捕撈,採用地籠張捕。青蝦從2007年底開始用地籠張捕,採取捕大留小的方法,將達到上市規格的成蝦捕出銷售。黃顙魚在2007年底清塘時拉網捕撈,暫養在專門池塘或網箱中,根據市場行情適時銷售。一般每畝可以產大規格商品蟹50千克左右、青蝦15千克、黃顙魚25千克左右。

風景名勝

容城鎮[玉林市容縣] 容城鎮
容城鎮[玉林市容縣] 容城鎮
容城鎮[玉林市容縣] 容城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