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雞

家雞

家雞屬於鳥綱,雞形目,雉科。是由原雞長期馴化而來,它的品種很多,如來航雞、白洛克、九斤黃、澳洲黑等。仍保持鳥類某些生物學特性,如可飛翔,習慣於四處覓食,不停地活動。聽覺靈敏,白天視力敏銳,具有神經質的特點,食性廣泛,藉助吃進砂粒石礫以磨碎食物。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名稱】:家雞
【拼音】:jiājī
【注音】:ㄐㄧㄚㄐㄧ
家雞家雞
世界上共有4種原雞。黑尾原雞分布於斯里蘭卡,灰紋原雞產於印度西部和南部,綠領原雞棲息於印度尼西亞的爪哇,紅原雞分布最廣,從中南半島到印度東部和北部,北至中國雲南、廣東廣西南部和海南島,南達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
4種原雞中,只有紅原雞的叫聲,羽色與家雞相似,其他3中原雞的羽色與家雞相去甚遠,而且叫聲也十分特殊,加之難以人工飼養。所以一般認為家雞的祖先不是這3種原雞而是紅原雞。
關於我國家雞的來源,一些資科講是由印度傳入的。這種不正確的說法可能是受達爾文的影響。因為達爾文在他所著的《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一書中說:“在印度,雞的家養是在《瑪奴法典》完成的時候,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前,不過也有人認為只在公元前800年。”在該書中的另一處,達爾文根據一本“中國百科全書”宣稱:“雞是西方的動物,在公元前1400年前的一個王朝時代引進到東方(指中國)的。”達爾文沒有在書中提到他根據的“中國百科全書”的書名,但說是在1609年出版的,而在書中另一處又說是1596.年出版的。《本草綱目》被西方譽為“中目古代的百科全”,恰是在1596年出版的,但書中井無與此扣關的記載。而1609年出版的比較著名的中國“類書”,只有《三才圖會》,該書中倒有一段關於雞的說明:“雞有蜀魯荊越諸種,越雞小,蜀雞大,魯雞尤其大者,舊說日中有雞。雞西方之物,大明生於東,故雞入之。”
此書所說的西方,顯然指蜀、荊等地,也就是中國的西部。“大明生子東,我認為說的是“大明”年【注】才引進中國東部的。《三才圖會》中這段關於雞的說明,本身就有錯誤。因為據史籍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吳國國王夫差曾在江蘇吳縣築了三座周國十多里的城專門養雞。後來越王勾踐也曾大量養雞。可見當時中國東部的養雞業已非常發達。因此達爾文說中國的雞是從印度傳入的顯然是誤解了《三才圖會》中關於雞的錯誤記述,錯上加錯。而且達爾文自己的敘述也有矛盾。他說雞在印度被家養是在公元前1200年或公元前800年,而且說雞是公元前1400年的一個王朝時代引入中日的。按時間推算,這也是不可能的。
我國的考古工作者在約4400年前屬於龍山文化時期的三門峽廟底溝居民點遺址中,發掘到雞的骨骼。而在比龍山文化略早的湖北京山縣屈家嶺遺址中找到了陶雞。而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現“雞”字。周朝的《詩經》中多處提到雞,東周戰國時期還設有“雞人官”專司祭祀。這些證據都充分說明雞在我國馴化,至少已有3000年的歷史。困此有充分理由認為,我國的雞不是從印度傳入的,而是由我們的祖先自己馴化的。同時也可以看出,紅原雞在古代,不僅分布於我國南部,而且也廣泛分布於黃河、長江流域。
紅原雞在我國的分布,局限於雲南廣西廣東南部和海南島。同古代相比,其分布區已大大地縮小
家雞家雞
了。值得慶幸的是,紅原雞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比其他雉類要強,還不至於在中國絕跡。紅原雞的棲息環境因地而異。在雲南南部,它們棲息於熱帶雨林、季雨林、混交林、次生林,灌叢、草坡、竹林;在廣西則生活於人造馬尾松林、石灰岩山地常綠闊葉林及河谷闊葉林;在廣東、海南島紅原雞大多棲息于海拔較低的山地叢林、橡膠園的防護林帶及經濟作物區地緣的灌叢之中。
紅原雞是結群活動的烏類,除繁殖季節外,多是7、8隻,十幾隻結群活動,偶爾也能見到20或20多隻的大群。它們夜間棲息在樹上,清晨下樹活動,在林內或林緣覓食。食性很雜,榕樹果,竹籽、幼嫩的竹筍、各種花朵、植物的嫩葉和嫩枝、昆蟲、蚯蚓等,均是紅原雞的食鈞。它們也食常跑到耕地、農田里去覓食各種農作物的種子。在雲南南部的許多地方,紅原雞還經常混進村寨旁活動的家雞群中,也會與家雞交配,只是孵出來的雜交後代住往野性難改,長大後便飛進森林不再回來。
【注】大明是南北朝時代南朝宋孝武帝的年號,公元457-465年。
【編者按】“大明”是指日或月。《禮·禮器》曰:“大明生於東,月生於西。”“大明”是指日。《管子·內業》曰:“鑒於大清,視於大明。”【其注曰:“(大明),日月也。”】《三才圖會》一書中“舊說日中有雞,……大明生於東,故雞入之”到底應如何解釋,有待文史學家研究考證。但這種說法屬於神話,則是無疑的。

詳細解釋

(1).家中飼養的雞。亦作“家雞”。
宋黃庭堅《次韻答堯民》:“大聞《南風》弦,同調《廣陵散》。鶴鳴九天上,肯作家雞伴。”
(2).喻指家傳的書法技藝
唐柳宗元《殷賢戲批書後寄劉連州並示孟侖二童》詩:“書成欲寄庾安西,紙背應勞手自題。聞道近來諸子弟,臨池尋已厭家雞。”宋蘇軾《柳氏二外甥求筆跡》詩:“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清王晫《今世說·言語》:“宋去損精八分書,高雲客以為學從祖比玉。宋云:‘仆固不厭家雞,然何至舍古撫今。’”
家雞家雞

(3).借指自己詩文的技法和風格
元耶律楚材《<贈高善長一百韻>序》:“﹝高善長﹞與龍崗居士善,尤長於詩,而酷愛余之拙語,蓋自厭家雞耳。”參見“家雞野雉”。
(4).喻指妻。
黃庭堅《戲書少游壁》詩:“秦氏烏生八九子,鴉烏之兄畢逋尾。憶炊門牡烹伏雌,未肯增巢令女棲。莫愁野雉疎家雞,但願主人印纍纍。”任淵史容註:“恐以新間舊也。”
(5).喻指親生子女。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諺語》:“南都閭巷中常諺:‘家雞打的團團轉,野雞打的貼天飛。’”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家族》:“按二語謂親生子及養子也。今江北語云:家雞打得騰騰轉,野雞打得著天飛。”
(6).動物學術語。即雞。因由其始祖原雞長期馴養而成,故稱。

鳥類家雞

有嗉囊,具有貯存食物和軟化飼料的作用。胃分腺胃和肌胃。肺為海綿狀,緊貼於肋骨上,無肺胸膜及橫膈,肺上有許多小支氣管直接通氣囊,共有9個氣囊。無膀胱,每天排尿很少,與糞一起排出,尿呈白色,為尿酸及不溶解的尿酸鹽,呈碎屑稀粥狀混於糞的表面。沒有汗腺,散熱蒸發主要依靠呼吸。體表被覆豐盛的羽毛,因而怕熱不怕冷,一窩可以產蛋12枚左右。

注意事項

一、避免在氣候條件惡劣或雞群狀況突然有較大變化時轉群。
二、脫溫要逐步進行。將舍內溫度逐步降至與舍外溫度基本相同,然後不關閉窗門,讓舍內環境逐步接近舍外氣候條件。
三、轉群後的3天內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預防量的抗菌藥物。
四、轉群時間根據季節和氣候條件來確定,一般冬季在中午天氣暖和時,夏季在早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
五、轉群後要加強飼養管理,因為轉群時雞發生各種應激反應,會使雞群的抵抗力下降。
六、應選擇雞群健康正常、無疫病發生時進行轉群。
家雞家雞

特徵

組織結構

雞性成熟年齡4~6個月,21天孵化,體溫41.7(41.6~41.8)℃,呼吸頻率12~21次/分,潮氣量4.5ml,心跳頻率120~140次/分,血壓(頸動脈壓)150mmHg,總血量占體重的8.5%,紅細胞335(306~344)萬/mm3,白細胞32,600/mm3,血小板13~23萬/mm3,血紅蛋白10
.3(7.3~12.9)g/100ml,紅細胞比重1.090,血漿比重1.029~1.034,血液pH7.42。

凝血機構

雞的凝血機制好,紅細胞呈橢圓形,有大的細胞核,染色後細胞漿為紅色,細胞核為深紫色,利用這個特點,在進行炎症時的吞噬反應試驗時,採用雞紅細胞作炎症滲出液內白細胞吞噬異物,效果很理想。將雄雞睪丸手術摘除,可進行雄性激素的研究。這時可見雄性性特徵退化,冠、須不發達、顏色乾白,翼毛光亮消失,性情溫順安靜,不再斗架,很少啼鳴,腿長也縮短等。雞還可適用於遺傳學研究(如肌肉營養不良的研究),霉形體病、馬立克氏病、病毒病等傳染病的研究,關節炎的研究,白血病等腫瘤的研究。

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它是一種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亞型(也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被國際獸疫局定為甲類傳染病,又稱真性雞瘟或歐洲雞瘟。按病原體類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類。非致病性禽流感不會引起明顯症狀,僅使染病的禽鳥體內產生病毒抗體。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類出現輕度呼吸道症狀,食量減少,產蛋量下降,出現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為嚴重,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的雞群常常“全軍覆沒”。
預防:(1)管理傳染源:①加強禽類疫情監測;②對受感染動物應立即銷毀,對疫源地進行封鎖,徹底消毒;③患者應隔離治療,轉運時應戴口罩。
(2)切斷傳播途徑:①接觸患者或患者分泌物後應洗手;②處理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時應戴手套;③被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污染的醫療器械應消毒;④發生疫情時,應儘量減少與禽類接觸,接觸禽類時應戴上手套和口罩,穿上防護衣。

7H7N9

家雞家雞
H7N9型禽流感是一種新型禽流感,於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兩地率先發現。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發現的新亞型流感病毒,尚未納入我國法定報告傳染病監測報告系統,並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該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現發熱等症狀,至2013年4月尚未證實此類病毒是否具有人傳染人的特性。2013年4月經調查,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來自於東亞地區野鳥和中國上海、浙江、江蘇雞群的基因重配。截至2013年5月29日10時,全國已確診131人,37人死亡,76人痊癒。病例分布於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台灣福建等地。

病毒

H7N9是禽流感的一種亞型。
一型為血細胞凝集素(即H),一型為神經氨酸酶(即N),H又分15個亞型,N分9個亞型。所有人類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類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類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3、H5、H7、H9可以傳染給人,其中H5為高致病性。H3為人犬共患,依據流感病毒特徵可分為HxNx共135種亞型,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種,既往僅在禽間發現,未發現過人的感染情況。這個病毒的生物學特點、致病力、傳播力,還沒有依據進行分析判斷
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中的一種,既往僅在禽間發現,未發現過人的感染情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可分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據流感病毒特徵可分為HxNx共135種亞型

臨床表現

診療方案指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潛伏期一般為7天以內。患者一般表現為流感樣症狀,如發熱,咳嗽,少痰,可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重症患者病情發展迅速,表現為重症肺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出現呼吸困難,可伴有咳血痰;可快速進展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縱隔氣腫、膿毒症、休克、意識障礙及急性腎損傷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