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莢蒾

宜昌莢蒾

宜昌莢蒾( Viburnum erosum Thunb.),生於山坡林下或灌叢中,海拔300-1800 (-2300)米。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別 名:野繡球(植物名實圖考),糯米條子(湖北宜昌、陝西安康),對節木,假宜昌莢,苦索花,齧蝕莢蒾,糯條條,蝕齒莢蒾,小葉莢蒾,羊屎子樹,宜昌莢迷
種中文名:宜昌莢蒾
種拉丁名:Viburnum erosum Thunb.
科中文名:忍冬科
科拉丁名:Caprifoliaceae
屬中文名:莢蒾屬
屬拉丁名:Viburnum
國內分布:陝西南部、山東(嶗山)、江蘇南部、安徽南部和西部、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廣西北部、四川、貴州和雲南
國外分布:日本和朝鮮
中國植物志:72:97

生長習性

果實 來源: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生於山坡林下或灌叢中,海拔300-1800 (-2300)米。

形態特徵

植株 來源: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落葉灌木,高達3米;當年小枝連同芽、葉柄和花序均密被簇狀短毛和簡單長柔毛,二年生小枝帶灰紫褐色,無毛。葉紙質,形狀變化很大,卵狀披針形、卵狀矩圓形、狹卵形、橢圓形或倒卵形,長3-11厘米,頂端尖、漸尖或急漸尖,基部圓形、寬楔形或微心形,邊緣有波狀小尖齒,上面無毛或疏被叉狀或簇狀短伏毛,下面密被由簇狀毛組成的絨毛,近基部兩側有少數腺體,側脈7-10 (-14) 對,直達齒端;葉柄長3-5毫米,被粗短毛,基部有2枚宿存、鑽形小托葉。復傘形式聚傘花序生於具1對葉的側生短枝之頂,直徑2-4厘米,總花梗長1-2.5厘米,第一級輻射枝通常5條,花生於第二至第三級輻射枝上,常有長梗;萼筒筒狀,長約1.5毫米,被絨毛狀簇狀短毛,萼齒卵狀三角形,頂鈍,具緣毛;花冠白色,輻狀,直徑約6毫米,無毛或近無毛,裂片圓卵形,長約2毫米;雄蕊略短於至長於花冠,花葯黃白色,近圓形;花柱高出萼齒。果實紅色,寬卵圓形,長6-7 (-9) 毫米;核扁,具3條淺腹溝和2條淺背溝。花期4-5月,果熟期8-10月。

用途價值

種子含油約40%,供制肥皂和潤滑油。
莖皮纖維可制繩索及造紙;
枝條供編織用。

相關信息

以 V. ichangense Rehd. 為代表的,本種的國產標本與日本產 V. erosum Thunh. 標本的區別甚微,僅在於前者萼筒外面的毛被較厚密,花序較小,故歸併成一種。
W. B. Hemsley 在發表 V. erosum Thunb. var. ?ichangense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3: 352. 1888 [V. erosum Thunb. subsp. ichangense (Hemsl.) var. atratocarpum Hsu, 植物分類學報13: 127. 1975; V. ichangense Rehd. var. atratocarpa (Hsu) T. R. Dudley et S. C. Sun in Journ. Arn. Arb. 64: 88. 1918. 1983] 時曾明確指出它的果實是黑色的。但 A. Rehder 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把他所提升的 V. ichangense (Hemsl.) Rehd. 的果實說成是紅色的。這個黑果類型在野外並非十分罕見,在湖北西部、四川東部和東南部以及陝西留壩等地都曾採到過標本,似可視為本種的一個黑果變種,仍沿用 Hemsley 的學名。

醫藥價值


莖、葉及根(對葉散花):澀,平。祛風散寒,祛濕止癢。用於口腔破潰,風寒濕痹,腳丫濕癢。
果實:補血。
來源:《中國中藥資源志要》,中國藥材公司,科學出版社,1994

【拼音名】Yí Chānɡ Jiá Mí
【別名】糯米條子
【來源】忍冬科宜昌莢蒾Viburnum ichangense (Hemsl.) Rehd.,以葉、根入藥。
【生境分布】陝西、山東、浙江、江蘇、安徽、福建、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
【性味】澀,平。
【功能主治】清熱,祛風,除濕,止癢。口腔炎:鮮葉適量,加淘米水,搗爛取汁,洗口腔,一日3~4次。另以金銀花、茵陳各等量,焙乾研粉,吹入口腔,一日2~4次。風濕痹痛:根2錢,豨薟草5錢,木防己8錢,水煎服。腳濕癢:鮮葉搗汁,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川續斷目百科

川續斷目為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草本或木本。葉對生,有時輪生。花兩性,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 4或5基數。
阿爾泰忍冬
矮生忍冬
矮小忍冬
凹葉忍冬
凹脈肉葉莢蒾
北極花
邊沿莢蒾
北極花屬
巴東莢蒾
白背忍冬
斑點光果莢蒾
敗醬屬
北京忍冬
北方莢蒾
杯萼忍冬
白花刺參
川續斷目
藏西忍冬
長白忍冬
朝鮮莢蒾
長花忍冬
齒葉忍冬
赤水忍冬
常綠莢蒾
長梗莢蒾
匙葉甘松
刺續斷屬
長葉毛花忍冬
川西忍冬
唇花忍冬
茶莢蒾
川滇莢蒾
糙葉敗醬
匙葉翼首花
長睫毛忍冬
察瓦龍忍冬
蔥皮忍冬
側花莢蒾
長傘梗莢蒾
川續斷
川黔忍冬
長距忍冬
草珊瑚
臭莢蒾
川西莢蒾
川續斷屬
大花六道木
短梗忍冬
短萼忍冬
單花忍冬
淡黃莢蒾
大花莢蒾
淡紅忍冬
袋花忍冬
大花忍冬
滇西忍冬
倒卵葉忍冬
短尖忍冬
短柄忍冬
短苞忍冬
大果忍冬
滇緬莢蒾
多脈騰越莢蒾
大花雙參
丁香葉忍冬
墊狀忍冬
短柱忍冬
蝶花莢蒾
大果鱗斑莢蒾
峨眉續斷
峨眉莢蒾
峨眉忍冬
二翅六道木
涪陵續斷
鬼吹簫屬
光枝長白忍冬
光萼莢蒾
甘肅忍冬
光果莢蒾
甘松屬
菰腺忍冬
剛毛忍冬
甘松
貫月忍冬
管花忍冬
甘肅莢蒾
光枝柳葉忍冬
冠果忍冬
廣葉莢蒾
黃花鬼吹簫
紅脈忍冬
黑果忍冬
紅花金銀忍冬
衡山莢蒾
合軸莢蒾
黃花龍牙
華西忍冬
灰氈毛忍冬
華南忍冬
壺花莢蒾
橫脈莢蒾
黃褐毛忍冬
海南忍冬
海南莢蒾
湖北莢蒾
厚絨莢蒾
金銀木
截萼忍冬
莢蒾
晉南忍冬
淨花菰腺忍冬
莢蒾屬
卷瓣忍冬
金花忍冬
金腺莢蒾
棘枝忍冬
絹柳林忍冬
具毛常綠莢蒾
錦帶花
吉隆忍冬
接骨木屬
聚花莢蒾
錦帶花屬
闊葉莢蒾
寬葉纈草
六道木
藍果忍冬
柳葉忍冬
藍黑果莢蒾
藍盆花屬
六道木屬
瘤基忍冬
廬山莢蒾
卵葉莢蒾
卵葉忍冬
呂宋莢蒾
理塘忍冬
廬山忍冬
鱗斑莢蒾
隴塞忍冬
亮葉忍冬
裂葉宜昌莢蒾
毛核木屬
毛冠忍冬
毛花莢蒾
毛果袋花忍冬
墨脫莢蒾
蒙古莢蒾
毛藥忍冬
毛果忍冬
毛花忍冬
毛枝台中莢蒾
毛枝金腺莢蒾
毛萼忍冬
毛核木
南方六道木
女貞葉忍冬
暖木條莢蒾
南方莢蒾
歐洲莢蒾
平臥忍冬
盤葉忍冬
匍匐忍冬
披針葉莢蒾
攀倒甑
蘋果葉莢蒾
七子花屬
全葉莢蒾
球核莢蒾
肉葉忍冬
瑞麗莢蒾
忍冬屬
肉葉莢蒾
蕊帽忍冬
日本錦帶花
蕊被忍冬
柔垂纈草
水忍冬
水紅木
傘房莢蒾
雙參屬
傘花六道木
四川忍冬
|
太白忍冬
台東莢蒾
唐古特忍冬
條葉蕊帽忍冬
無毛淡紅忍冬
微毛忍冬
五福花屬
細瘦六道木
細氈毛忍冬
下江忍冬
西洋接骨木
西域莢蒾
小葉六道木
須蕊忍冬
狹葉忍冬
腺葉莢蒾
顯脈莢蒾
西南忍冬
小葉忍冬
香莢蒾
小花忍冬
細葉忍冬
新疆忍冬
細梗漾濞莢蒾
繡球莢蒾
小花須蕊忍冬
西伯利亞接骨木
細梗紅莢蒾
優美雙盾木
雲霧忍冬
圓葉忍冬
煙管莢蒾
宜昌莢蒾
圓萼刺參
雲南雙盾木
越橘葉忍冬
圓葉莢蒾
雲南莢蒾
翼首花屬
櫻桃忍冬
異毛忍冬
玉山忍冬
瑤山莢蒾
雲南忍冬
亞高山莢蒾
岩生忍冬
郁香忍冬
粵贛莢蒾
鑽苞忍冬
樟葉莢蒾
直角莢蒾
沼生忍冬
醉魚草狀忍冬
浙皖莢蒾
鐘花忍冬
早花忍冬
紫花忍冬
粘毛忍冬
紫藥紅莢蒾
皺葉忍冬
錐序莢蒾
珍珠莢蒾
少毛西域莢蒾
陝西莢蒾
莛子藨屬
蝴蝶戲珠花
紅莢蒾
黃櫨葉莢蒾
華福花屬
華北忍冬
紅白忍冬
灰毛忍冬
四福花屬
三白草
少花莢蒾
雙盾木屬
三葉莢蒾
三脈葉莢蒾

忍冬科·莢蒾屬

莢蒾屬,忍冬科,約200種,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約74種,南北均產之,其中有些供觀賞用,尤以具有放射狀大型不孕花的種類最為美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