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昭

安昭

安昭土族語稱為“千佼日”,意為“彎曲”或“轉圈”,是土族地區流傳最廣的一種古老的民族歌舞形式。因歌詞襯句有“安昭索羅羅”、“安昭——昭應昭呀”等,故名。

簡介

安昭安昭

申報地區或單位: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安昭”是一種無樂器伴奏,以歌的鏇律節奏引導相伴的集體舞。舞步輕盈,姿態優美。其形式是一人在前領舞領唱。眾人緊隨其後,伴歌伴舞,伴唱歌曲的襯詞。其舞步動作是;先彎腰,爾後前進,邁第一步的同時雙臂向右擺動。邁第二步時又向左擺動。邁第三步時左腳高跳,隨之兩臂上舉並向右轉體一周,即完成一組舞蹈動作。如此循環往復,繞場歌舞跳躍,盡興方止。
“安昭”歌詞一般三句成段,三段為一組。舞曲有“安昭”、“安昭索羅羅”、“拉熱列”等。舞蹈節奏隨歌曲的變化而變化。
土族人酷愛“安昭”,每當歡度佳節或婚禮喜慶之日,人們都要相約一處,歡歌共舞。
除安昭外,婚禮舞也是土族較為流行的民族舞婚禮舞一般由兩個身著白褐衫的“納什金”(男方家派來的、能歌善舞的迎親人)主演,其他人伴唱。動作各地不一。

安昭舞介紹

安昭安昭
安昭舞是一種古老的土族舞蹈。流行於互助。每當歡度佳節、慶祝豐收和舉行婚禮時,人們聚集到庭院裡或打麥場上跳安昭舞。舞蹈時,男女相見排成一圓圈,由一位能歌善舞的高手領唱領舞,後面跟隨的人伴歌伴舞,一唱眾和,氣氛和諧而熱烈。
舞蹈動作:先向下彎腰,兩臂左右擺動數次,然後高跳一步向右轉一圈,轉圈時兩臂上舉。動作周而復始。舞步輕盈優美,風格獨特。
安昭舞種類較多,主要有《興馬老》、《召引召》、《拉熱拉莫》、《索羅羅》等。屬於家曲中喜慶、歡樂之曲類。曲調與舞步配合緊密,節奏明快,並隨著歌詞內容的變化而變化。女性舞蹈動作優雅、秀氣、溫柔,男性則粗獷、開朗、大方。
安昭舞反映了土族人民的風土人情,歌詞主要內容有歌唱人丁平安、六畜興旺、五穀豐登的祝福,祈求吉祥如意。

第三批國家級非遺名錄(1)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