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塔工作室

威塔工作室

威塔工作室(Weta Workshop)為一家綜合性電影和電視特效公司,有一批具有各種技能的創意技術人才。工作室離惠靈頓市中心不過15分鐘路程。整個工作室的面積有65,000平方英尺,現有員工600多名。其業務範圍包括,設計、專業道具造型和修補、生物道具製作、盔甲武器製作、微雕、大型場景、布景和服裝等製作。

背景資料

威塔工作室威塔工作室

紐西蘭“只有”一個導演,那就是彼得-傑克遜,紐西蘭“只有”一家電影公司,那就是威塔,這兩者,樹起了一座電影王國。

歷經種種波折,終於聽到了《霍比特人》將在7月開機的訊息,負責特效的,毫無疑問是威塔。

時間又倒回到2001年,當全世界的觀眾在銀幕上看到那如仙境般的精靈家園時,徹底崩潰。《指環王》的出現,讓電影夢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於是,彼得-傑克遜有了“特效大帝”的外號,威塔特效工作室也從紐西蘭的一家小座坊,升至全球最牛的“造夢工廠”,給之前處於壟斷地位的工業光魔特效公司帶來強有力的衝擊,並讓“星戰之父”喬治-盧卡斯鬱悶了好一陣子。

當業內人士聊起特效,威塔絕對是這個領域的NO.1,還不太熟悉幕後的普通影迷,則在興奮地談論著《阿凡達》的飛鳥、 《愛麗絲》的童話世界,或是龐大又可愛的金剛,其實,他們談的也就是威塔。

一座帝國的建立,改變了電影技術的走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座電影帝國並不在好萊塢。驚訝之餘,人們開始思考威塔的傳奇,以及可以借鑑的意義。
也許在簡單的電影銀幕背後,人的思考遠超過金錢的投入和設備的升級。
走進威塔工作室,了解這個世界最牛造夢工廠的前世今生。
島國紐西蘭有一類特有的昆蟲,個頭巨大,張牙舞爪,名字叫威塔。一個叫彼得-傑克遜的紐西蘭胖子,從小到大,都被威塔嚇得要死要活的,可是當他有機會成立一家特效公司時,卻不計前嫌,就用威塔為公司命名,其實這也不奇怪,傑克遜一向喜歡奇形怪狀的東西,如果他想到的東西這世界上沒有,他就動手自己造出來,再搬上大銀幕。
2006年8月,已經有十年未有電影問世的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與威塔數字正式簽約,後者將為卡梅隆的新片《阿凡達》製作特效、外星人和數字背景。卡梅隆說:“威塔已經證明自己是視效界的領跑者,尤其是在基於‘角色動畫’技術的‘表演捕捉’領域裡,而這在我的新電影裡是很大的一個部分。他們的能力是世界頂級的,這些天才擁有巨大的激情,我非常期待與喬-萊特利和他的團隊的合作。”
能讓有NASA科學顧問頭銜的技術狂人卡梅隆如此讚嘆,威塔顯然擁有驚人的專業能力,新世紀以來,他們憑藉《指環王》三部曲、 《金剛》和《阿凡達》已經贏得了四個奧斯卡最佳特效獎。同行們對於他們造出第一個虛擬電影角色咕嚕姆(《指環王2》)可算是震撼莫名。 《指環王2》之前,要讓怪物在大銀幕上活蹦亂跳,要么是通過化裝,要么用機械手段,頂多再加點電腦特效,但他們表情和動作的豐富自然程度總是跟真人演員相差很多,而咕嚕姆和後來的金剛,演技之強悍可以令大多數演員汗顏,令明星們真正感受到來自虛擬角色的挑戰和競爭。

基本簡介

威塔工作室威塔工作室

威塔工作室(Weta Workshop)為一家綜合性電影和電視特效公司,有一批具有各種技能的創意技術人才。工作室離惠靈頓市中心不過15分鐘路程。整個工作室的面積有65,000平方英尺,現有員工600多名。其業務範圍包括,設計、專業道具造型和修補、生物道具製作、盔甲武器製作、微雕、大型場景、布景和服裝等製作。

Weta電影製作工作室曾為紐西蘭世界著名導演彼特·傑克遜拍攝的《指環王(Lord of the Ring)》提供布景、服裝、道具的設計和製作。《指環王》獲得的11個奧斯卡獎項中有4項為該公司獲得。

工作室總裁理察·泰勒是特效設計師兼總監製,共有14名高級設計師;造型製作從人體的細微處到各個部分,製作十分細緻;除了拍攝所需的3維雕塑,工作室還為博物館和公眾展覽製作;大型的場景雕塑在戶外能抗每小時140公里風速的狂風;盔甲和武器的製作應有盡有。Weta工作室積極開拓市場行銷,與中國的公司有不少業務往來。該公司具有接待外國政要的經驗,英國查爾斯王子和汶萊王儲等曾造訪過該工作室。

核心人物

Jim Rygiel
Weta工作室特效總監。1983年就在電影《最後太空戰士》中利用CG技術創造太空飛船,曾參與過70餘部電影的製作。作品包括《異形》、《空軍一號》、《星際迷航記》等。憑藉《魔戒》三部曲成為連續三年的奧斯卡最佳視覺獎得主。
Joe Letteri
Weta工作室視效總監。從1991年開始在ILM工作,製作影片《星際迷航記》,之後負責《侏羅紀公園》的造型設計和燈光設計。在ILM參加製作的影片還包括《碟中諜》、《星球大戰--新希望》、《木蘭花》等。在為拍攝《魔戒--雙搭奇兵》作準備的時候,Letteri加入了Weta工作室並擔任視覺總監,接著參與製作《魔戒--國王歸來》,憑藉這兩部電影獲得兩次奧斯卡最佳視覺獎。

公司事記

威塔工作室威塔工作室

前傳:從作坊式的特效小廠開始
威塔是如此的成功,到了為《阿凡達》製作特效的時候,他們已經把“表演捕捉”技術提升到了無所不能的境界,以至於蒂姆-伯頓在為迪士尼拍攝《愛麗絲夢遊仙境》時,舍迪士尼旗下同樣專攻“表演捕捉”的羅伯特-澤米基斯的工作室不用,而與威塔合作,逼得迪士尼今年痛下殺手,關掉了澤米基斯工作室。
然而這家馳名業內的著名特效公司極為神秘和低調,因為公司設在“中土大地”,也就是電影小國紐西蘭的首都惠靈頓,所以他們能夠遠離好萊塢的聚光燈,專心為具有想像力、尤其熱愛怪力亂神的電影人實現他們的瑰麗夢想。從規模上來說,只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威塔工作室就已經從一家作坊式的特效小廠擴張為一個擁有威塔數字(Weta Digital)、威塔工作室(Weta Workshop)、威塔製作、威塔收藏和公園路後期製作公司在內的電影王國。其中,光是威塔數字一家在為《阿凡達》做特效時就有超過900名員工。
電影業是個離不開天才、崇拜天才的地方,天才可以憑一己之力就改變行業的生態,比如喬治-盧卡斯,比如斯蒂文-史匹柏,而上世紀九十年代崛起的新一代電影人中,紐西蘭胖子彼得-傑克遜的天才可以與前兩位相提並論。1993年,為了給自己的新片《罪孽天使》製作特效,紐西蘭導演彼得-傑克遜與好友理察-泰勒、吉米-塞爾柯克共同創建了威塔工作室。當時,這家公司只有一部電腦。傑克遜是故事大師,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同時喜歡掌控視覺效果,而泰勒和塞爾柯克和他臭味相投,通過在化妝、布景和電腦特效上的專業能力幫助他實現這些想法。以好萊塢的眼光來看,《罪孽天使》只是部小成本電影,但傑克遜和他的威塔搭檔們花小錢辦大事,拍出了一部可以躋身經典的影片,其視覺效果可以讓好萊塢的老手嘆為觀止。然而即便如此,威塔還只是家不起眼的小特效公司。

發跡:當《指環王》改變歷史
《罪孽天使》引起了行家的注意,一家好萊塢電影公司找上了傑克遜,這就是時代華納傳媒旗下的新線電影公司,如今已經是華納兄弟子公司的新線當時可以與華納兄弟平起平坐,而票房成績經常高於六大發行公司中實力較弱的環球和二十世紀福克斯。
最初,是獨立電影大亨溫斯坦兄弟掌管的米拉麥克斯籌劃著名要把托爾金教授的名著《指環王》三部曲拍成真人電影,但他們的野心小得出奇,只想拍成一部,至多是兩部。幸好小說的電影拍攝權落到了新線的創始人,老牌製片人羅伯特-沙耶手裡,他決定把影片也拍成三部曲,而且單憑一部成本僅為500萬美元的《罪孽天使》(這部影片還是凱特-溫絲萊特的處女作),他就讓彼得-傑克遜執導這套巨片,這真是電影界的一次登月式冒險,換一個角度看,《指環王》實際上是一部長度超過9個小時,耗資3億美元的超級電影,只不過因為長得過分,才分三段放映。更不可思議的是,沙耶還同意了傑克遜的種種非份要求,包括影片要在紐西蘭拍攝,特效和後期製作也交給傑克遜的威塔。
指環王三部曲令威塔確立了延續至今的模式,那就是傑克遜掌管的威塔數字負責電腦特效,而理察-泰勒統領的威塔工作室負責其它工作,包括概念圖,道具,服裝,布景,模型,雕塑,其中的王牌是各類怪物和武器盔甲的設計製作。
就算以現在的標準來看,《指環王》三部曲的第一部《指環王之護戒使者》也算是場面恢宏的巨片,但對於威塔來說,這部影片只是他們試試自己能耐的習作,他們全力以赴,但有些地方也不免因陋就簡,比如片頭的夏爾國霍比特人大聯歡,本來應該有144個矮人,到頭來只出現了100個,對他們來說,省掉44個矮人相當划算。
而傑克遜,一向認為用電腦一樣可以做出來千軍萬馬廝殺的戰爭場面出來,這次得到機會,在影片尚未進入拍攝階段,就迫不及待地自己出錢為威塔數字買回了專業軟體“巨大”(Massive),在護戒聯盟大戰魔王索倫的幾千蝦兵蟹將這一場景中,所有用電腦製作出來的角色都各行其事,動作絕無雷同。
《指環王之護戒使者》對電腦特效的要求是頂級的,但還稱不上獨一無二,那些戰鬥場面,使用了數百個替身演員,如果放在現在,有特效軟體幫忙,幾十個便已足夠。《指環王之護戒使者》不是純用數字攝影機拍攝的,而是78%的鏡頭,也就是3100個左右的鏡頭用超35毫米的數字攝影機拍成,這在後期上色時造成了一點小麻煩。不能不提的還有,理察-泰勒的威塔工作室也貢獻巨大,製作了45000件各類道具,而服裝師尼格拉-狄更是在40個裁縫的協助下做了 19000件衣服。
到了拍攝第二三部的時候,威塔已經頗為壯大,光是威塔數字,雇員人數就翻了一倍,達到520人。順理成章地,在第二部《指環王之雙塔奇謀》中,特效鏡頭也增加到了799個。
《指環王》二三部可以傲視第一部,除了戰爭場面翻倍外,還在於威塔製作出了怪僻的咕嚕姆先生出來。當初,如果新線不讓傑克遜用動畫技術做咕嚕姆,他可能會拒絕為新線拍這套電影。早在1998年,傑克遜就開始著手這個角色的創作,當時他想用動畫技術把這個小怪物造出來。但看了安迪-瑟金斯的試鏡後,改變了主意,這樣一來,威塔數字就用獨創的動作捕捉技術,以瑟金斯的表情、動作和聲音讓咕嚕姆橫空出世。傑克遜對這項技術和瑟金斯是如此的滿意,以至於他接下來用同樣的技術和瑟金斯又拍了部《金剛》出來。再後來,到了卡梅隆,也是照方抓藥,用真人演員結合升級版的動作捕捉技術——表演,製作了《阿凡達》。

升級:那些《阿凡達》的日日夜夜
《指環王》三部曲令威塔成為不遜於老牌名廠工業光魔和光風暴的世界頂級特效公司,使用的計算機從最初的單核升級為擁有4400塊處理器的藍光巨人超級電腦系統,而且擁有先進的特效軟體。威塔在電影特效領域中變得無所不能,無論是動畫、建模、動作捕捉、大量角色生成,還是圖像合成、膠片掃描以及錄音,都有極高水準,同時這家公司也是最忙碌的特效公司,為《我,機器人》、《X戰警:背水一戰》、《地球停轉之日》和《第九區》這些影片提供特效。當然,最能折騰的還是傑克遜,他把八米高的黑猩猩金剛搬上了銀幕做浪漫情聖,而且在惡魔島上讓金剛和三條霸王龍大打出手。
《阿凡達》之前,威塔製作的非傑克遜電影中,最值得一提的當屬名氣並不算大的《尼斯湖水怪》 ,因為這部影片的主角並非是威塔熟悉的類人生物,而是一隻完全用電腦做出來的水怪,這隻水怪非一般動物能相比,不光動作靈敏自然,皮膚光澤栩栩如生,而且從出生到長大,還有喜悅、憤怒和悲傷等表情,令人感到威塔的技術比之《指環王》時期又有很大進步。
但從《指環王》三部曲以來,對威塔來說,只有《阿凡達》才是真正的挑戰。卡梅隆的新片太龐大了,以至於任何一家特效公司都無法獨立完全所有特效,包括威塔,即便威塔為該片招兵買馬,光是威塔數字的雇員就擴充至900人。但毫無疑問,在《阿凡達》的八家主要特效供應商中,威塔是排在第一位的,例證之一是 2007年空降到威塔數字任總指導、2003年到2006年連續四年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獎的喬-萊特利就是《阿凡達》的視效總監。
眼尖的影迷在傑克化身為納威人第一次執行任務時與骨骼清奇的潘多拉猛獸不期而遇時,不難認出這是威塔的傑作。事實上,威塔的任務極為繁重,用傑克遜的話說,就是“太多人在公司里打地鋪”,威塔不光負責製作所有潘多拉星球上的怪獸,以及造出潘多拉星球的叢林,包括聖母樹和直徑經常達到數米的藤,總共有10萬棵之多。
但這還只是威塔工作的一部分,《阿凡達》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在綠幕前拍攝的,威塔不光要在拍攝前為影片製作出數字背景,除了上面提到的怪獸、樹,還有納威人騎乘的兩類坐騎和山,在此之前,威塔還要為兩台3D攝影機拍攝的立體畫面進行後期合成。為了完成這些工作,威塔使用了伺服器群,共4000台惠普伺服器中共有35000顆處器,是《指環王3》時期的三倍,這個伺服器群甚至可以在超級計算機500強中排進前200位。《阿凡達》創造出令數億觀眾目瞪口呆的視覺奇觀,威塔居功至偉。

如今,威塔減少了製片數量,投入到將於2011年公映的兩部巨片的特效製作中,吉爾摩-德爾-托羅導演的《霍比特人》和史匹柏導演的《丁丁歷險記》,傑克遜擔任了兩部影片的執行製片人,毫無疑問,威塔將會為我們帶來更為華麗壯美的視覺體驗。

特技製作的影片

瘋羊 Black Sheep (2006)
金剛 King Kong (2005)
佐羅傳奇 The Legend of Zorro (2005)
范海辛 Van Helsing (2004)
彼得·潘 Peter Pan (2003)
怒海爭鋒:極地遠征 Master and Commander: 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 (2003)
魔戒三部曲:國王歸來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2003)
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2001)

電影視覺藝術展

威塔工作室威塔工作室

備受追捧的阿凡達、咆哮的獸人、兇猛的金剛……不要以為電影裡的場景離我們很遙遠,這些炫麗壯觀的特效場景即將登入成都。據了解,曾為《阿凡達》、《指環王》等好萊塢大片量身打造視覺特技的創作團隊將於空降成都,親自為蓉城市民揭開多部特效大片的神秘面紗。
最近,一部《阿凡達》掀起了國內觀影狂潮,而為其設計製作視覺特技的紐西蘭威塔工作室自然功不可沒。1月23日,成都文化創意產業園“紅星路35號”將迎來紐西蘭威塔工作室電影視覺藝術展。威塔工作室曾經為《阿凡達》、《金剛》、 《納尼亞傳奇》等好萊塢大片量身打造視覺特技,其創作團隊核心人員理察·泰勒憑藉其出色的工作,創造了電影史上無數的視覺奇蹟,並曾獲得五項奧斯卡大獎,在影迷心中是不折不扣的電影視覺藝術大師。
這次以理察·泰勒為核心創作團隊的電影特技視覺藝術展將向成都市民呈現《阿凡達》等多部電影中使用的真品道具、雕塑、藝術畫,甚至高科技人像識別還能讓參觀者親自體驗真人版“阿凡達”。為了增強與參觀者的互動,這次展覽首次套用了“表情捕捉”(FaceCapture)與“增強現實”(AugmentedReality)等先進互動體驗技術。主辦方介紹,參觀者只需通過一台可“人面識別”的掃瞄器器,螢幕上就能看到自己已經變成了活生生的阿凡達,“不需要PS後期製作就可以進入潘多拉星球!”另外,展覽會的門票也另有文章。把門票對準攝像頭,參觀者便可以看到虛擬的飛行器在自己周圍盤鏇。
另外,現場還驚奇的發現一位神秘人物,主辦方稱這是好萊塢的一位導演,此次來蓉也肩負神秘的重任。

作品年表

《指環王》《指環王》

2001—2003年:《指環王》三部曲
2004年:《我,機器人》I,Robot
2005年:《金剛》King Kong
2006年: 《X戰警:背水一戰》 X-Men:The Last Stand 《龍騎士》Eragon
2007 年: 《仙境之橋》Bridge to Terabithia 《神奇四俠2》Fantastic Four: Rise of the Silver Surfer 《魔法奇緣》Enchanted 《尼斯湖水怪》The Water Horse: Legend of the Deep
2008年:《時空穿越者》Jumper 《地球停轉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2009年:《第九區》District 9 《可愛的骨頭》The Lovely Bones 《阿凡達》Avatar
正在製作的威塔作品:《霍比特人》The Hobbit: Part 1 《丁丁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intin: The Secret of the Unicor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