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鎮

天馬鎮

天馬鎮地屬四川省成都市,於市區東南的柏條河中游。東西最大橫距9.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5公里。幅員面積37.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4904畝。東與彭州市、郫縣交界,南與崇義鎮相連,西南、西北分別與聚源鎮、胥家鄉接壤,北與駕虹鄉交界。鎮境以平原為主,有七頭山、童子山、涌山等少量淺丘,平均海拔643米。1999年轄向榮、高基、金陵、金玉、安阜、涌山、樂民、禹王、二郎、綠鳳、長虹、吉星、金華、崇金、法華、仙鶴、童山、建華、淨土、金馬20個行政村、140個村民組及場鎮1個居委會、5個居民小組。總人口30177人,其中農業人口28932人;非農業人口1245人。天馬鎮政府駐天馬場,西北距市區14公里。

基本信息


鄉鎮概述

天馬鎮天馬鎮
天馬鎮原名金馬鄉,清宣統三(1911)年置,轄今天馬鎮、胥家鄉地。1926年析出部分地置胥家鄉。1936年置金馬聯保,1940年復金馬鄉名,1980年地名普查時,更名天馬,1991年12月撤銷天馬鄉設定為天馬鎮。
鎮境有灌天路、崇天路、天唐路等主要公路交匯,公路總長度12.5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公里;瀝青路面9.5公里。有村道22條,總長46公里,一般寬度3米,其中水泥路1條,長2.5公里。1998年實現村村通電話目標。
鎮境除少量淺丘外,平原區有柏條河柏木河蒲陽河、右乾渠灌溉之利,盛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籽和其它經濟作物。1999年,在鞏固發展原有商品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在綠鳳、樂民、仙鶴、金馬、高基、二郎、吉星、建華等村以禽畜養殖為主的示範區的帶動下,全鎮專業養殖戶增至340戶年出欄小家禽52萬隻、肥豬3.3萬頭;向榮、吉星、金玉、長虹、樂民、涌山等蔬菜種植基地村,引進“雙膜蓋”和“大棚種植”技術,重點發展春秋“兩淡”蔬菜,形成了“早春蔬菜+水稻+晚秋蔬菜”的高效產出模式;
除開發荒山荒坡及林院發展的樟州柚已有500多畝投產外,又同省農科院合作,採取股份合作形式開發七條山,建成面積100畝的黃花梨示範園,帶動天馬鎮農戶利用房前屋後林盤及低產田土種植的黃花梨和枇杷,已初具規模;高基、金玉、仙鶴、崇金等園林綠化苗木基地村,已形成以白果為主的經濟苗木700多畝,成為遠近聞名的白果和園林綠化苗木生產基地。1999年,全鎮糧經比例已調整到8:2,實現農業總產值8760萬元,糧食總產24012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892元。

鄉鎮建設

天馬鎮天馬鎮
天馬鎮地理位置偏遠,有7880戶受災民眾。鎮黨委書記說,依靠政府補助和小額貸款,天馬已全面啟動永久性住房重建,天馬鎮民眾都發動起來,不等不靠,用各種辦法重建家園。

在吃透農村住房重建有關政策的基礎上,天馬鎮發動曾擔任過村幹部的村民逐戶上門幫農戶算賬,提供6種重建方式讓民眾選擇。天馬鎮農村住房重建將大量開工。為了及時、低價供應建材,除成都的企業承諾水泥、鋼材不漲價外,鎮裡的3家頁岩磚廠也承諾售價不超過0.33元/匹,且加班加點生產,3個廠月產量總和從震前的700萬匹增加到1000萬匹,完全能夠保障重建需求。近日,鎮裡還在籌建一個砂石場,以成本價供應民眾。

天馬鎮創新了補助金與重建進度掛鈎的機制——補助金分3次發放,分別與開工、主體完工、竣工通過驗收掛鈎,滿足條件的才發放。“這樣可確保農戶把錢用在重建上。”

為保證災後重建房屋質量,天馬鎮領導分別聯繫11個村,對房屋重建進行指導。天馬鎮重建辦人員和駐村幹部,則一家一戶監督工程質量,要求新建房屋必須有地圈樑、構造柱、二四牆等。

重建家園,不僅要建好家,還要創好業,讓老百姓安居樂業。天馬鎮地處郫縣彭州都江堰三地交界,即將開工的沙西線都江堰段和已動工修建的彭青線將在其境內交匯,天馬鎮到成都的距離將由過去的49公里縮短為33公里,長期受交通阻滯的區位劣勢即將發生重大改變,鎮裡為此抓緊時間調整產業結構。

優質糧油、雙苞菇、肉牛養殖、黃花梨等成為公路沿線8個村現代農業的支點。成都市龍頭企業雙流鑫山公司已落戶天馬搞肉牛“寄養”,幫助農戶增收致富。天馬籍企業家邱明福回鄉創業,結合“江家菜地”經驗搞托老院。鎮裡還將各企業捐贈的43萬元善款作為基金,扶持農戶搞產業重建。

為全力以赴搞災後重建,天馬鎮終止了新建政府辦公樓的計畫,現在使用的辦公地點還是解放前的倉庫

產業經濟

天馬鎮天馬鎮
隨著成都市“工業立市,借力發展,特色競爭”等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比較優勢、後發優勢日益凸現,天馬鎮黨委,政府及時抓住發展時機,充分利用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有利條件,堅持工業立鎮戰略,努力克服要素制約,做好“特色”文章,群策群力,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步入了健康良性的發展軌道
強化工業主導地位,特色工業發展異軍突起。天馬鎮黨委、政府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立鎮”戰略,圍繞建設特色製造業基地目標,利用工業園區功能集聚作用,對產業發展和經濟成長輻射力強及安置就業高,核心競爭力強的特色企業予以重點扶持;對有特色,有活力的科技型,成長型小規模企業加大支持力度;對軸承、紡織、電子、建材等現有地方特色的製造業,鼓勵企業加大技改力度,拓寬合作、合資途徑,增強發展後勁和外向度;並引導企業爭創品牌,名牌;通過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最佳化發展環境,加大扶優扶強力度和加快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等政策、策略的實施。僅2004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2.01億元,工業增加值2.2億元,同地增長分別為13.3%和14%,工業經濟形成了大、中、小不同規模企業群體,競相發展的良好態視在形成為以軸承、電子建材紡織、食品五大產業等為主導行業發展的良好態勢。
突出結構調整,綠色特色農業發展迅猛。常山的胡柚、食用菌等在全國享有較高的知名度,並先後被命名為“胡柚之鄉”“食用菌之鄉”,天馬鎮充分利用這一綠色特色農業品牌優勢,加大對農業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通過開展農業招商工作,建立規範性農業招商項目庫,引進大麥圩絲瓜絡生產基地和全釘子度假村等農業招商項目;通過培育,通過以基地建設為抓手,推進效益農業規模化經營,新建種養特色百畝以上示範基地13個,規模特色養殖園地3個,胡柚精品園基地2個,胡柚標準化技術推廣示範基地3個,胡柚低產園改造基地5個,完成胡柚152工程蓄水池配套項目4個,以碧盛,石龍食用菌公司為龍頭,全鎮種植食用菌1577萬瓶(袋),食用菌生產榮獲“浙江省農業豐收一等獎”;通過深入實施“萬民農民素質工程”,提高了勞動力就業技能,促進勞動力資源向勞動力資本轉變,加快了向“產量增產,產品增值,農業增效,農業增收”的目標推進步伐。

發展狀況

天馬鎮天馬鎮
天馬鎮投資環境優越,基礎設施完善。沐浴著改革開放春風的天馬,借天時、地利、人和,圍繞建設“經濟繁榮、環境優美、居住舒適、生活富裕、社會安定”的現代化新農村的要求,建有鄉鎮一流的移動發射塔、郵電大樓和程控模組局,光纖傳輸、程控電話、移動通訊、鄉村公路覆蓋區域每個角落。為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和中心村建設步伐,鎮黨委、政府立足長遠、敞開大門、廣交朋友,以開明促開放、開放促發展,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為投資者提供優質高效的配套服務,引來一批又一批有識之士投資創業、大展宏圖。目前,已有四川鼎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四川貝爾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成都金達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成都金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商家投資天馬。

天馬鎮風光旖旎,服務娛樂設施配套。資水河畔的白鶴山、天頂山莊清幽奇秀,湖廣入川的會館、水觀音等廟宇古樸典雅。有漢代崖墓群,13對石獅,造型優美,雕刻精緻,栩栩如生。位於資水河與蔡家河交匯處,三面環水的鰍魚島四時景色紛呈:“三春桃花流水,果林噴香;夏日飛舟激浪,驚濤拍岸;金秋層林盡染,碩果纍纍;冬季梅香四野,漁歌唱晚。”依託小城鎮發展起來集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餐飲、服務業配套成龍。

天馬鎮歷史上農業、商貿業發達,民殷商富,勤勞、智慧的人民創造了輝煌的農業文明。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又為這片古老的土地帶來了現代文明的蓬勃生機。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1232”工程和跨越式發展戰略,採取了“科技興農、治水興鎮、修路富民和樹精品水果、立種養產業、抓畜牧改良、促農民增收”措施,實施了沿河、沿路、環集鎮的生態觀光經濟圈12.8平方公里,長江防護林經濟生態溝1.92平方公里,優質水果1.28萬畝,養、植基地村4個。全鎮經濟迅猛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同步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全鎮截止二OO三年底,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320萬元,實現鄉鎮企業產值5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62元。二OO三年及今後工作,鎮黨委、政府將根據實際,以市場需求為根本出發點,著力調整種草、養殖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形成以高效的生態觀光農業為主,以小城鎮和中心村建設為依託,以振興產業為重點的新經濟格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