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水

天然水

natural water 構成自然界地球表面各種形態的水相的總稱。 包括江河、海洋、冰川、湖泊、沼澤等地表水以及土壤、岩石層內的地下水等天然水體。天然水是小分子團水,是弱鹼性水,是有生命活力、符合人體營養生理功能需求的“健康水”。天然水保存原水中人體必需的礦物元素,有利於保持水的自然生態結構,使之處於離子狀態,易被人體吸收。天然水是一種化學成分十分複雜的溶液,含可溶性物質(如鹽類、可溶性有機物和可溶氣體等)、膠體物質(如矽膠、腐殖酸、粘土礦物膠體物質等)和懸浮物(如黏土、水生生物、泥沙、細菌、藻類等)。

概念

天然水天然水

天然水對水源的要求相當苛刻。根據國際瓶裝水協會(IBWA)的定義,天然水(naturalwater)是指瓶裝的,只需最小限度的處理的地表水或地下形成的泉水、礦泉水、自流井水,不是從市政系統或者公用供水系統引出的,除了有限的處理(例如過濾、臭氧

或者等同的處理)外不加改變。它既去除了原水中極少的雜質和有害物質,又保存了原水中的營養成分和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健康水意味著去掉有害的物質而保留有益的礦物元素。天然水保存原水中人體必需的礦物元素,有利於保持水的自然生態結構,使之處於離子狀態,易被人體吸收。

天然水是小分子團水,是弱鹼性水,是有生命活力、符合人體營養生理功能需求的“健康水”。這種小分子團水主要分布在廣西巴馬。 巴馬獨特的喀斯特岩溶地形,使這裡的水屬於鹼性離子水PH值7.38~7.95,氧化還原電位低(ORP)35~150MV,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特別是巴馬地磁強度在0.45~0.5高斯之間,遠遠高於其他地區,在磁力線切割作用下,大分子團水被磁化成了小分子團六環水。

1999年諾貝爾醫學獎和生理學獎獲得者德國科學家Dr.Erwin Neher和Dr.Bert Sakmann研究結果表明:只有小分子團水才能通過2納米的人體細胞離子通道,進入細胞核和DNA,活化細胞酶組織,激發生命活力,而其他自來水、純淨水都無法通過離子通道進入細胞內。因此巴馬可滋泉的小分子團水被稱為世界罕見的健康水、生命之水。

構成與成分

天然水是一種化學成分十分複雜的溶液,含可溶性物質(如鹽類、可溶性有機物和可溶氣體等)、膠體物質(如矽膠、腐殖酸、粘土礦物膠體物質等)和懸浮物(如黏土、水生生物、泥沙、細菌、藻類等)。

一般情況:地表水的含鹽量比較低,但容易受污染;地下水比較潔淨,但溶解的礦物質比較多。水中的雜質主要分為:懸浮物、膠體、溶解性物質。如果作為飲用水,有些天然水通過簡單處理即可飲用。如某些泉水、井水。而有些必須經過特殊的設備和處理工藝處理後才能飲用,如:河水、湖水、苦鹹水等。

資源與分布

世界

天然水總量約13.86億km3,其中海水占97.3%,冰川和冰帽占2.14%,江、河、湖泊等地表水占0.02%,地下水占0.61%。

大部分河水和部分湖水為淡水,占天然水總量的2.7%,其中可供人類使用的僅為0.64%。

地球上的淡水資源,97%是海洋水,而人類所需的淡水資源僅占全球水量的2.5%。絕大部分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其餘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淺層地下水,僅占全球淡水資源的0.3%。

中國天然水資源

中國有天然水約27210億m3居世界第6位,但僅占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中國是一個貧水國家。與世界各國相比,我國水資源總量少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於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水資源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後。缺水狀況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存在,有著不同程度的缺水現象,其中嚴重缺水的有110多個。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已引起國際社會以及我國政府和民眾的廣泛關注。

隨著人口的增長,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和可供應量呈下降趨勢,水危機離我們已經越來越近了。

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

1993年第4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將每年的3月22日定位“世界水日”。確定“世界水日”,旨在使全世界都來關心並解決但水資源短缺這一日益嚴重的問題,並要求各國根據本國國情,開展相應的活動,提高公眾珍惜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自1994年以來,“世界水日”的主題如下。

1994年:關心水資源人人有責(caring for our water resources is everyone’s business)

1995年:婦女和水(women and water)

1996年:為乾渴的城市供水(water for thirsty cities)

1997年:水的短缺(water scarce)

1998年:地下水———看不見的資源(ground water——invisible resource)

1999年:我們(人類)永遠生活在缺水狀態之中(everyone lives downstream)

2000年:衛生用水(water and health)

2001年:21世紀的水(water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2年:水為發展服務(water for development)

2003年:水——人類的未來(water for the future)

2004年:水與災害(water and disasters)

2005年:生命之水(water for life)

2006年:水與文化(water and culture)

2007年:水利發展與和諧社會(water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and harmons society)

2008年:涉水衛生(water sanitation)

2009年: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機遇(transboundray water-the water -sharing,sharing opportunities)

2010年:關注水質、抓住機遇、應對挑戰(communicating water qualit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頒布後,我國水利部就確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為“中國水周”。1993年確定“世界水日”以後,考慮到“世界水日”與“中國水周”的主旨和內容基本相同,所以從1994年開始,我國把“中國水周”的時間改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

節水標誌節水標誌

“國家節水標誌”由水滴、人手和地球變形而成。綠色的圓形代表地球,象徵節約用水是保護地球生態的重要措施。標誌留白部分像一隻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 JS的變形,寓意節水,表示節水需要公眾參與,鼓勵人們從我做起,人人動手節約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條蜿蜒的河流,象徵滴水匯成江河。

節水標誌寓意:像對待掌上明珠一樣,珍惜每一滴水!

水的種類多

食品、飲品的安全問題是人們身體健康的頭等大事,和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飲用水更是頭等大事。礦物質水、純淨水、蒸餾水、礦泉水.......無論是超市還是小店,貨架上都擺滿了名目繁多的瓶裝水,讓人眼花繚亂。
軟水| 硬水| 天然淨水| 礦物質水| 直飲水| 純淨水| 礦泉水| 超純水| 太空水| 鹼性水| 礦溶水 | 磁化水| 離子水 | 活化水 | 生態水| 富氧水| 電解水| 蒸餾水 | 冰川水 | 生物水 | 天然水 | 土壤水 | 地下水 | 超重水 | 重水 | 結晶水 | 高氧水 | 二次污染 | 高錳酸鹽指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