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椰子樹

大王椰子樹

大王椰子樹學名:Roystonea regia科名:棕櫚科別名:文筆樹單幹直立,乾高可達18公尺,上具環紋,中央部分稍肥大,膨大部分是含水多的地方,乃為適應旱地生活所產生。莖底部常長出一些不定根。大王椰子為高大喬木,高達20米,胸徑30-40厘米,莖灰白色有環紋,中部常膨大。葉鞘綠色,光滑,葉羽狀裂,長3-4米。肉穗花序分枝多而短,長40-60厘米。果球形。著名熱帶觀賞植物。

基本信息

大王椰子樹

學名:Roystonea regia

大王椰子大王椰子

科名:棕櫚科

別名:文筆樹

特徵:單幹直立,乾高可達18公尺,上具環紋,中央部分稍肥大,膨大部分是含水多的地方,乃為適應旱地生活所產生。莖底部常長出一些不定根。羽狀複葉長可達3-4公尺,葉鞘綠色,環抱莖頂,長約葉長的1/3-1/2。肉穗花序著生於最外側的葉鞘著生處,花乳白色,雄花萼3片,花瓣3,雄蕊6-12,雌花有6,假雄蕊呈齒牙狀突起,3房3室,柱頭3。果為漿果,含種子一枚。本省引進約有90年歷史,常植為園景樹或為行道樹。

原產地:古巴、牙買加、巴拿馬一帶。

為高大喬木,高達20米,胸徑30-40厘米,莖灰白色有環紋,中部常膨大。葉鞘綠色,光滑,葉羽狀裂,長3-4米。肉穗花序分枝多而短,長40-60厘米。果球形。著名熱帶觀賞植物。

形態特徵

單幹,高15~20米 高聳挺直,平面平滑,羽狀複葉,小葉披針形。核果闊卵形。幼株乾基肥大,隨成長逐漸轉為上部粗大。乾的環紋圈圈明顯,乾麵灰白平滑,徑達50~80厘米。花白色,雌雄同株,穗狀花序,著生於葉鞘的下部,最初包被於一圓筒狀的佛焰苞內,花開時則脫佛焰苞而出,小花梗有許多分支,狀如掃帚。

相關詞條

與“王棕 Roystonea regia (Kunth) O. F. Cook”相關的種有:

菜王棕Roystonea oleracea (Jacq.) O. F. Cook

生長特性

生長速度緩慢。耐熱、耐寒、耐旱、耐濕、耐瘠、抗風、抗污染、老株移植困難、壽命長。陽性植物,需強光。適溫20~30℃。

景觀用途

樹幹粗壯高大,適作行道樹、添景樹,兩廣、福建、可之庭園、校園、公園、遊樂區、廊宇等,均可單植、列植、群植美化。

因樹形高大,單植較難與其它植物協調。

大王椰子樹四季常青,樹幹挺拔、宏偉,是理想的南方庭園觀賞樹種,被廣泛套用於廣場、道路分隔帶或河邊林蔭小道等。是南方城鎮的園林綠化的主要樹種之一,現將其速生栽培技術簡介如下:

採種與播種

大王椰子的外果皮由青色變為紅褐色至紫黑色,種子胚乳硬實,說明種子成熟,即可採收。種子採收後,浸水或用稻草堆約一周,待果皮鬆軟,用水洗擦去果肉,即可隨播或置沙中貯藏(不宜曝曬或脫水過乾)。播種時,氣溫宜20℃以上,如春季。播後注意保濕並搭蓋蔭棚,保持透光度30—40℃為宜。據實驗記錄看,5—10月播種於沙床,最快15天可發芽,2個月以後基本發芽結束。而11月以後播種,1個月後才陸續有發芽,至第二年春天又有少量種子發芽。可見,不同時間播種,發芽持續時間很不一致。大王椰子的種子老鼠喜食,故播後需蓋好防鼠網以免損失。

育苗

椰子樹椰子樹

大王椰子是鬚根的淺根性樹種,對水份反應靈敏,從沙床移至畦地時,往往因部份根系受到損傷使吸水機能減弱,導致葉子枯黃或枯死。大王椰子的種子含有營養豐富的胚乳,在發芽後一段時間內,可以不依靠外來養份而生長,所以在發芽生根初期較易移植。針對這一情況,發芽1個月後,根部只長出1—2條根時,就應擇陰雨天氣及時將沙床苗移植於畦地。為了節約用地和集中管理,我們的做法是,直接將沙床苗移植於營養袋培育一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每半個月淋尿素水肥一次,濃度3—5%,第二年春再擇陰雨天氣將杯苗移植到畦地。大王椰子在幼齡期性喜偏陰,故夏季要置於蔭蔽的環境,冬季需有稻草或薄膜復蓋防霜越冬。只要做到以上幾點,一年生苗高可達50—60厘米(自然高),地徑2—4厘米。

栽培與管理

椰子樹椰子樹

栽植地應選擇土層較深、排水良好、濕潤疏鬆、肥沃的酸性或微酸性土。栽植時間應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是大王椰子喜溫暖不耐嚴寒,適生溫度23—25℃,當溫度降至15℃以下時,即停止生長。二是大王椰子為偏陰性喜光植物,苗期怕強光照射。應選4—5月間和8—10月的氣候條件下栽植,這時氣溫適宜,栽後成活率較高。移植後,淋足定根水,在苗木生長發育過程中,經常保持圃地土壤濕潤。栽植密度視培育苗木大小而定,一般以80厘米×80厘米為宜,可畝植700株,苗木成活後,於生長季節每月追施氮肥一次,可乾施(開溝淺施),也可水施,9月份以後增施磷鉀肥。雜草可採用噴施除草劑的方法,濃度視雜草種類及除草劑而定,一般草甘磷用量為0.5—0.7兩/30斤水,一年噴施2次即可。只要加強水肥管理,經過5年的培育,自然高可達4.5—5.5米,桿高1.8—2.0米,1米桿徑可達40—60厘米,即成園林綠化的規格苗木。

相關資料

椰子樹椰子樹

椰子樹,又叫越王頭,棕櫚科熱帶木本油料果樹,屬於紅樹族譜。熱帶地區的棕櫚樹,能夠長到80英尺高。不同於其他樹種是從底部開始生長,椰子樹是從頂部生長,就得葉子不斷脫落,從而導致主幹細長,當主幹長高之後就不再增粗。每棵椰子樹由將近7500個多邊形組成。

椰樹主要有綠椰、黃椰和紅椰三種,椰子樹一般高達25米以上,樹幹筆直,無枝無蔓,巨大的羽毛狀葉片從樹梢伸出,撐起一片傘型綠冠,椰葉下面結著一串串圓圓的椰果

椰子水富含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促進細胞再生長,可吃可飲,明目健胃醒酒,瓊崖縱隊紅軍曾將椰子水代替葡萄糖水注入靜脈維持生命。椰肉還可做椰蓉、奶油,椰殼可燒做活性炭,椰根煮水可治療炎症。

乾燥種仁叫椰肉或椰仁(參閱椰仁乾〔copra〕條),可榨出最高級的植物油——椰油。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椰仁產量領先。在整個東南太平洋地區,椰仁是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椰子在西方工業國家得到最大的商業利用,但在原產地套用更廣,印度尼西亞人宣稱椰子的用途就同一年的天數一樣多。椰仁可食,未熟堅果中的汁液可飲用,不怕鹹水腐蝕的果殼纖維(參閱椰殼纖維〔coir〕條)可制繩、墊、筐、刷子和掃帚等。幼嫩的花柄受傷或被砍斷時流出的椰樹汁味甜,可直接飲用或發酵蒸餾後飲用,也可製糖和酒精。椰樹頂端砍下嫩芽,可做沙拉食用。成熟的椰葉用來蓋屋頂或編織籃筐。樹幹多纖維,不易腐爛,島民用之建棚屋,也作為細木輸出,稱為豪豬木。

椰子樹椰子樹

椰子樹全世界都有分布,原產於馬來群島,海南種植已有2000年的歷史。栽種8年開始結果,盛產期在20年以上,壽命長達80年;一年四季花開花落,果實不斷,尤以秋天為收穫旺季。

它們樹幹光滑,接近筆直,樹葉從樹頂“炸”出來,活像過年放的禮花。它們隨著三亞的海風,飄出了椰子樹的經典造型,南亞的誘人風情……是熱帶旅遊的好風景。在熱帶線的旅遊景點上我們時常能看見它的身影。

葉子最長的樹: 長葉椰子樹(最長有28米)。

樹頂長有巨大的羽毛狀葉子,形成優美的樹冠。人們一看到椰子樹自然就會想到熱帶,想到海灘。成熟的果實卵形或橢球形,外殼厚,富含纖維;內果皮硬,內充滿胚乳(由椰肉和椰汁組成),胚小。椰果可以漂浮在水上,成熟的椰果落下來,容易被海流傳播到各地。這也是為什麼在熱帶海灘多椰子樹的原因。椰子樹在海邊地勢僅高於漲潮水面、有循環的地下水、雨量充足的地方生長最為繁茂。世界上大部分椰子產於小種植園。用成熟的椰果繁殖,剝去外皮後置於苗床,蓋上土層,4至10個月後將幼苗移栽。通常5到6年後開始結果,15年達

椰子樹椰子樹

到盛果期。果成熟期1年,每株椰子樹年產果數可達100個,其中僅半數生長良好。產果期可至樹齡50年。乾燥果仁稱為椰肉,可榨出最高級的植物油——椰油。椰肉也可以食用,未成熟椰果中的汁液叫椰汁,可以飲用,不怕海水腐蝕的椰殼纖維可以制繩、墊、筐、刷子和掃帚等。幼嫩的花柄受傷或被砍斷時會流出椰樹汁,味甜,可直接飲用,也可製糖和酒精。椰子樹頂端砍下的嫩芽稱為棕櫚甘藍,可食用。成熟的椰葉用來蓋屋頂或編織籃筐。樹幹多纖維,不易腐爛,可以建棚屋,木材作為細木稱豪豬木。椰子全身都是寶。它的皮可以加工成地毯、繩子。外殼可以製成各種各樣、馳名中外的工藝品“海南椰雕”、碗、酒杯、猴頭……椰肉嫩時是甜甜滑滑的,吃下去後回味無窮,椰肉老時可以榨成椰奶,如果每天喝上一杯天然的椰奶,不僅味道美,增智健腦,而且還起到美容、延年益壽的作用。它也可以加工成不同口味的椰子糖、點心,和聞名世界的國宴飲料,椰樹牌椰子汁。椰根可以製藥。椰葉也有用處,可以編成蓆子坐著乘涼、遮陽,枝幹可以制家具,建房屋當頂梁。椰子樹種下後,一般不需要人們特別培育,只要有土的地方,它就能生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