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人變老了

壞人變老了

壞人變老了,是一句網路流行語,原句是“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網路上曝光出太多扶老人被訛詐,老人在公車上強坐女孩腿上,公交過站老人強搶方向盤,廣場舞大媽擾民強詞奪理,更有在公交上摔倒賴上讓座小孩的無恥事情,等等這些負能量的新聞,為道德淪喪推波助瀾,於是網友說“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名詞由來

壞人變老了壞人變老了
針對屢有像摔倒後訛詐幫扶的人,或者逼迫年輕人給自己讓座等等為老不尊行為的報導,網路上興起了一種說法,叫“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簡言之“壞人變老了”。

2013年11月16日早上,網友“該是時候”和另外一名女同事搭乘202路公車上班。一名後來上車的老人向她們“索要”座位,因為覺得受到了侵犯,“該是時候”的同事並沒有向老人讓出座位,沒想到這位老人竟然口出髒話,並一屁股坐到了女孩的身上。很多網友都看了這條新聞,它當天評論超過3000。網友評論里被傳的最廣的一句話:“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爭議對象

廣場舞擾民、公車搶座和跌倒訛詐,當媒體大聲把“為老不尊”的怨言喊出來,並且直指是政治運動激發“人性之惡”後,贏得廣泛回響,於是,這部分“壞人”,也被更多的定位為當年的“紅衛兵”。而按照年齡推算,文革時禍害中國的那幫最壞的人都老了。持這個觀點的人認為,文革開始時15歲以上的那一代人現在60有餘,在他們人生觀形成的最重要的時候趕上一個全無禮義廉恥、以革命的名義出賣親友、道德淪喪的時代,心中沒有真理、沒有信仰,從這種意義上說,“壞人變老了”,而不是“老人變壞了”。那些自己跌倒再倒打一耙的老人們估計多是那一時代的產物。

對於這個觀點,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除了認為不可對老人一概而論,此外,這些人也認為,只要是老人,都值得尊敬。《人民日報》也忍不住發聲:“報導中的訛人老人,相較於2億多老人來說,量級上微乎其微。僅憑媒體報導的案例,不能得出老人整體素質下滑的結論。如果簡單以媒體報導的比例去描摹真相圖景,則無異於拿著萬花筒看世界。”

具體表現

壞人變老了壞人變老了
在很多中國人的記憶中,談到老年人一般都代表著處事講規矩,待人有禮貌,把品行看得很重。年長的人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不高聲喧譁,他們理直氣壯地制止小孩子們扔石子、砸玻璃、打路燈,更不準打架罵街;他們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喝有喝相,因此也以身作則地說,吃飯不該趴著歪著,吃東西不能出聲,夾菜更不要如雞頭啄米,立時挺胸抬頭,坐時身板端正。在農村亦是如此,不少受傳統社會環境薰陶過的老人,無論“成分”如何,也不管識不識字,對讀書、對文化,從眼神里都透出一股敬仰之意。“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良言三冬暖,惡語六月寒”,這都是很多農村老人直至一生的信條。

然而,到了最近幾年,情形又大不相同了。吐痰、吵架、罵街、打赤膊、不排隊、高聲喧譁、攀折花木、不走人行橫道,長者的數量在增多;將救人誣為撞人的,也是一把年紀;在城市裡的小區門口,總看見有人白髮皤然,卻雙手抓住樹幹來回晃悠,自稱鍛鍊。在公車上遇見經常會的一幕,一排4人的座椅,有一對老夫婦占了2個半,請他們挪動一下,不料被老太太罵了15分鐘。

很多中國人在美國和歐洲旅遊,多次看到同行的小孩在不斷提示爺爺奶奶,過街要走人行橫道啊、說話不要那么大聲啊、吃自助餐別浪費啊。而這些,原本應該反過來提醒才合乎情理。

原因分析

社會發展

很多人把老人變“壞”歸咎於社會發展。不少人開始懷念過去,懷念過去的老年人是多么有教養,多么講道理,懷念過去的社會是多么的“平靜與安詳”,不似現在這般“赤裸裸”。而老年人不講道理、“變壞”的原因也被歸咎於社會的發展,認為正是因為社會變得越來越開放、複雜甚至浮躁,才造成以前那么純樸的老年人現在變得如此這般的不講道理。

可是,中國傳統的道德教化並不差,現在的困境不能賴賬到老祖宗;這也不能怪西方文化的傳入,不能說改革開放讓大家學壞了。隨著越來越多人出國,大家都知道了西方社會的道德水準社會風氣並不低。

事實上,老人變“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長時期他們的生活、經歷已經所接受的教育,而把責任推給他們成年後的社會開放,顯然是不公平的。很多老人在成長時期都經歷過數次的政治運動,而這些運動曾經把人性中最惡的部分激發了出來。

成長經歷

壞人變老了壞人變老了
無論物質還是精神,充斥的只有“匱乏”。

眾所周知,近幾年出現的“新晉老人”大多出生於1949年前後,在他們的成長時期,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匱乏”。在他們長身體的時候,卻正好遇到“三年困難時期”,食品短缺和飢餓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物質觀念的形成。哪怕到了物資充裕的時期,記憶中的“匱乏恐慌”還是會使他們試圖占有越來越多的物質資源,而為了物質甚至不惜大打出手甚至鋌而走險。

與物質相對應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只是物質的匱乏並不代表精神層面的富足,相反精神層面的“匱乏”則更甚。在物質長期匱乏的背景下,人類的活動唯一目的幾乎就是生存下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並且伴隨著歷次的政治運動,中國社會傳統的道德觀念被打破,而新的道德觀念又不存在,為了生存下去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就像是曾有文學作者描述苦難時期的生活。“誰不偷誰就活不下去”。

基礎教育

在物質和精神雙重匱乏的環境下,這一時期的人們也並沒有得到良好的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他們是喝著狼奶完成啟蒙和基礎教育,得到的是一種叢林里比劃誰的拳頭大的價值觀。而最要緊的是,沒有什麼禁忌也沒界限。想想看,道德的底線在哪裡,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孝敬父母,這些就是底線。很不幸,老人家們成長的年代正是惡沒有底線的年代。

而狼奶教育的另一個嚴重後果,就是理智和知識的缺陷。老人家們都不適應多種聲音的局面,不知道如何理性地辯論,他們習慣一人獨語的一言堂。訴諸理性,寬容異己,這種理智和道德上的品質,恰好是洞穴教化無法造就的。而知識上,老人家們當年成長時期的中西經典誦讀幾乎空白,沒有一點詩書禮樂的薰陶,這導致他們的粗野無知。

當初種下的惡果,如今就到了“收穫”的季節。於是,他們不覺得廣場舞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困擾,不覺得讓座是一種關愛而並非理所應當,甚至可以顛倒是非、誣陷他人,成長時期基本公共教育的缺失,使他們認為一切都理所應當,甚至可以不擇手段的利己。當然,除了教育之外,還與另一種他們的親身經歷密切相關。

政治運動

把人性中最惡的部分激發了出來。

很不幸,老人家們成長的年代正是惡沒有底線的年代。歷次的政治鬥爭激發出人性中最惡的因素。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師長都可以批鬥,連同床共枕的夫妻之間都可以相互揭發,還有什麼可以信任,還有什麼壞事不可以作。

無論他們之後還經歷過什麼,在價值觀形成期所經歷的一切已經足夠影響到他們中的很多人了。人,是看著父輩的背影長大的。品行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賴家庭和周圍的長輩言傳身教,靠的是耳濡目染。恰恰是這一代人,成長期間有許多空白,也有很多盲點,最該接受道德哺育、情操導引、汲取文明的時候,不是浩劫,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結果,等到當了父母輩或者祖輩,以身作則,也就無從談起了,而為老不尊,則更成了一景。

毋庸贅言,每個時代都會有為老不尊的老人家,但這個時代尤甚。這不是說這些長者更壞,而是說,他們成長的烙印使他們無法擺脫一些局限。雖然他們後來經歷了痛苦的幻滅覺醒和更新知識,但喝狼奶長大的痕跡是根深蒂固,這沉重烙印,不是他們所能去除的。

所以,我們應該可以看出,其實並不是因為社會多元化和氛圍的變化而使得原來淳樸、善良的老人變壞了,恰恰是成長階段存在著嚴重缺陷的那一代人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再加上越來越發達的媒體,“老人變壞”也就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大眾的眼前。

不良影響

現在這些老人的行為,對於未來社會也不是完全沒有影響的。如前所述,這些老人多是崇尚叢林式的價值觀,並且缺少基本公共意識以及辯論的規則和知識,這就導致在糾紛解決時社會的底線會向下拉平。比如,唐山的中學生們用安靜站立的方式抗議廣場舞對正常教學秩序的騷擾,換來的卻是老人們言語的羞辱;而北京昌平的一男子用鳴槍和放藏獒的方式驅趕廣場舞,效果明顯,當然該男子也受到了法律懲處。如果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辯論、協商,而是以暴制暴,那么對於整個社會運行無疑是非常危險的。

應對方法

對於突破底線的行為,社會也該勇於糾偏。在《論語·憲問》中有這樣一處:“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翻譯過來就是說:原壤叉開雙腿坐著等待孔子。孔子罵他說:“年幼的時候,你不講孝悌,長大了又沒有什麼可說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蟲。”說著,用手杖敲他的小腿。可見中國傳統的尊老和孝道,也是有條件的,就是老人要象個老人的樣子,不然不但得不到尊重,還給痛罵“老而不死”。

所以,當今的中國社會,對於老人所存在的問題,該糾正的還是要糾正,不能因為在“尊老”之下,就近乎無條件的服從。當然,很多時候人的價值觀和處事方式是難以更改的,更何況六七十歲的老年人,所以,有些問題也只能交由時間來解決。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