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壘

壁壘

1、壁壘(bì lěi),古時軍營的圍牆,泛指防禦工事,現在多用來比喻對立的事物和界限。2、遊戲《英雄無敵》中可選陣營之一。信息壁壘指進口國對涉及到進口的有關信息如商品綠色檢測標準、制度採取半透明、不透明方式不予公開或故意延緩公開,或者頻繁變更,從而使外國出口商無法及時正確掌握這些關鍵信息而無法順利出口,最終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技術壁壘是主要的綠色壁壘形式,指進口國在制定關於產品內在、包裝及綠色認證等方面環保要求時,故意制定針對出口國競爭的技術標準等法律要求或完全只考慮本國企業情況確定綠色認證要求。

基本信息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壁壘

壁壘壁壘

【拼音】bì lěi

【釋義】古時軍營的圍牆,泛指防禦工事,現在多用來比喻對立的事物和界限。

【詞意探源】

1、指軍營周圍的防禦建築物。《漢書·黥布傳》:“深溝壁壘,分卒守徼乘塞。”

2、指兩個古星名。張衡《思玄賦》:“觀壁壘於北落兮。”

【基本解釋】舊時兵營四周的牆壁,泛指防禦、戒備的工事,現在常指互相對立的事物或界限

壁壘森嚴

【示例】《東周列國志》第五回:“宋殤公果然移兵去圍長葛。蔡、陳、魯三國之兵,見宋兵移動,俱有返旆之意。報公子呂出東門單搦衛戰,三國登壁壘上袖手觀之。”

詳細解釋

1、軍營的圍牆。作為進攻或退守的工事。

《六韜·王翼》:“修溝壍,治壁壘,以備守御。”《史記·黥布列傳》:“深溝壁壘,分卒守徼乘塞。”《新唐書·叛臣傳上·李懷光》:“明日,李晟會陳濤斜 ,壁壘未具,賊大至。”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五回:“李牧拜命而行,列營於肥累,置壁壘,堅守不戰。日椎牛享士,使分隊較射。”李光 《河山四律》:“將帥凋零鼙鼓動,四郊壁壘九邊烽。”

2、借指戰事。

明 卓爾堪 《招寶山》詩:“幾年無壁壘,估客漸停橈。”

3、陣容;陣營。

《明史·王竑傳》:“竑至,簡士馬,繕阨塞,劾將帥不職者,壁壘一新。”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二回:“差官去後,待至數月,毫無音響,努爾哈赤復仇心切,鎮日裡招兵買馬,大修戰具,分黃紅藍白四旗,編成隊伍,旌旗變色,壁壘生新。” 徐特立 《抗戰五個年頭中的教育》:“我們在思想方面樹立了堅強的壁壘,首先糾正一切不利於團結抗戰的思想,即反統一戰線和反勞動人民的思想。”

4、比喻事物間的對立和界限。

姚華 《論文後編·源流第一》:“訖乎漢世,作者彌盛,文筆界畫,壁壘相望。” 朱光潛 《藝文雜談·文學的趣味》:“‘桐城派’古文和‘陽湖派’古文,彼此中間都樹有很森嚴的壁壘。”

基本含義

進入壁壘

壁壘壁壘

而壁壘在現代社會的套用,多體現在市場行銷中。固有“進入壁壘”的說法。所謂進入壁壘,是指行業外其他廠商為進入該行業而必須付出的最小代價。

進入壁壘主要取決於在該行業經營的規模經濟、產品差異、資本需求、轉化成本、政府政策、銷售渠道等因素。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實力進入特定行業的。

比如房地產行業的市場進入壁壘就相當高,它不僅需要企業有絕對的資金實力,還要求企業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

貿易壁壘

貿易壁壘又稱貿易障礙。對國外國間商品勞務交換所設定的人為限制,主要是指導一國對外國商品勞務進口所實行的各種限制措施。一般分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兩類。就廣義而言,凡使正常貿易受到阻礙,市場競爭機製作用受到干擾的各種人為措施,均屬貿易壁壘的範疇。如進口稅或起同等作用的其他捐稅;商品流通的各種數量限制;在生產者之間、購買者之間或使用者之間實行的各種歧視措施或做法(特別是關於價格或交易條件和運費方面);國家給予的各種補貼或強加的各種特殊負擔;以及為劃分市場範圍或謀取額外利潤而實行的各種限制性做法等等。關稅及貿易總協定所推行的關稅自由化、商品貿易自由化與勞務貿易壁壘,儘管在關稅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在其他方面卻收效甚微。某種形式的貿易壁壘削弱了,其他形式的貿易壁壘卻加強了,各種新的貿易壁壘反而層出不窮。

政策壁壘

是指一個或多個國家通過立法的手段,制定商品的準入政策,以達到限制外來商品,保護本國工業和品牌目的的做法。

以電器為例,中國的家電在歐洲有價格優勢,歐盟就制定了一系列的環保標準,從某一時期起禁止含有某些有毒物質的電器進入歐盟境內。由於生產符合這些環保政策的電器需要做大量的工藝改進,在完成改進之前,中國的不符合標準的家電就不能買到歐盟,這段時期內,這些標準就像一個牆,切斷了中國向歐盟的電器輸出,這個就成為政策壁壘。

綠色壁壘

目前綠色壁壘的主要類型有:

1.信息壁壘。信息壁壘指進口國對涉及到進口的有關信息如商品綠色檢測標準、制度採取半透明、不透明方式不予公開或故意延緩公開,或者頻繁變更,從而使外國出口商無法及時正確掌握這些關鍵信息而無法順利出口,最終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

2.技術壁壘。技術壁壘是主要的綠色壁壘形式,指進口國在制定關於產品內在、包裝及綠色認證等方面環保要求時,故意制定針對出口國競爭的技術標準等法律要求或完全只考慮本國企業情況確定綠色認證要求。

3.程式壁壘。程式壁壘一般是指進口國在制定關於出口國商品申請認證、檢測、驗證等與進口相關行為的法律程式時採取歧視態度,使程式中包含歧視性的內容。

4.文化壁壘。文化壁壘是指不屬於以上三類、並非基於對進口國環境可能的破壞而是基於環境文化的不同而產生的進口限制,例如“生態傾銷論”就是因為進口國認為以忽視出口國環境質量方式生產的產品本質上包含有不公平的“環境補貼”,所以構成“生態傾銷”。另外,美國限制進口墨西哥鮪魚,的理由也並非是對本國環境的損害,而是“墨西哥使用流網捕撈鮪魚,從而殺害了樹以千計的海豚”。這種壁壘主要是源自環境變化的不同。

在以上四種綠色壁壘中、信息壁壘、程式壁壘屬於軟性壁壘”,技術壁壘屬於硬性壁壘,文化壁壘屬於彈性壁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