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

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

墨西哥的人類學博物館是拉丁美洲最大和最著名博物館之一。它位於墨西哥城查普爾特佩克公園內,1964年,經墨西哥著名建築家佩德羅•拉米雷斯•巴斯克斯重新設計建成新館。

基本信息

博物館簡介

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

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

Mexico National Museum of Anthropology

人類學專門性博物館。館內收藏和展出的主要是印第安人文明遺存。位於墨西哥城查普爾特佩克公園內。占地面積1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4萬平方米。建成、開放於1964年9月。前身是1808年的墨西哥大學古物委員會。

博物館門口有1座用整塊大石雕成的“雨神”,高8.5米,重168噸,院內還立有一根圖騰大銅柱,柱上有一個巨大蘑菇頂,頂上蓄水,向四周噴灑,像一個“雨泉”,寓意古代墨西哥人渴望水和水在推動墨西哥文化中的作用。

第一層有12個陳列室,舉辦《古代文化遺產陳列》。展出人類學、墨西哥文化起源以及歐洲人來此之前墨西哥各族居民文化和生活的實物。系統介紹德奧蒂化坎、托爾特卡、墨西卡、瓦哈卡、墨西哥灣、瑪雅、北部和西部8種墨西哥印第安文化。這是4000年來古印第安各族人民文化遺產的縮影。展品中有:約3500~4000年前墨西哥中南部以種植玉米為主的定居村落模型和以陶器、陶俑、碑石為主的初期宗教文化藝術品;2300~3200年前奧爾美加文化的象徵作品——巨石頭像,其中有出自聖羅林索遺址的高2.28米、重30噸、玄武岩質、鼻低唇厚、具有非洲人特徵的巨石頭像;2000年前墨西哥城北50千米的德奧蒂化坎市遺址模型,其中有太陽金字塔、月亮金字塔、水神殿以及其他宗教建築;150~900年間古典瑪雅文化的石碑石雕、石像、壁畫、陶俑、陶器以及按照實體大小復原的寬4米、長9米、高 7米的帕蘭凱王墓及其精美的墓蓋浮雕翡翠面具及豪華的飾物;阿茲特克文化象徵的“太陽曆石”和專盛活人心臟以獻給太陽的“奧塞羅考西卡利”石質容器。

歷史背景

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

大約3500~4000年前,墨西哥中南部開始出現以種植玉米為主的定居村落,同時出現了以製造陶器、陶俑、碑石為主的初期宗教文化藝術,這些,通過大量出土實物標本加以佐證。

繁榮於2300~3200年前的奧爾美加文化的象徵作品是“巨石頭像”,這裡陳列著一個出自聖羅林索遺址的巨石頭像,高2.28米,重達30噸,玄武岩質,鼻低唇厚,具有非洲黑人特徵。

2000年前,墨西哥進入了神殿與都市的繁榮時期。當年墨西哥城北50千米的德奧蒂化坎都市遺址復原模型,包括太陽金字塔、月亮金字塔、水神殿以及其他宗教建築,反映了當時的文化特徵。

建館緣由

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的建立始於“太陽曆石”的發現與保存。“太陽曆石”是阿茲特克人的崇拜物。1520年西班牙人在蹂躪阿茲特克人首都時,將此崇拜物埋於地下。直到1790年,太陽曆石又被發現。人們把它從地下挖掘出來,當作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加以保存和研究,墨西哥博物館的活動由此展開。  

1865年,在法國拿破崙三世的援助下,統治墨西哥的馬克西米里安•約瑟夫皇帝指定隔摩涅達大道上與今日首都的國家宮殿北側相對的建築物為國立博物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藏品的不斷豐富,原有的舊館已經不能滿足儲存藏品的需要,於是在羅培斯•馬特奧斯任墨西哥總統時,設計建造了新的人類學博物館,於1964年9月落成開放。

建築風格

博物館的建築融印第安傳統風格與現代藝術為一體,充分表現出墨西哥人民深厚的文化內涵。博物館的基本結構類似北京的四合院,東西略長,南北較短。大門口的牆壁以雕有各種圖案及人像巨石砌成。博物館門口有1座用整塊大石雕成的“雨神” ,高8.5米,重168噸,院內還立有一根圖騰大銅柱,柱上有一個巨大蘑菇頂,頂上蓄水,向四周噴灑,像一個“雨泉”,寓意古代墨西哥人渴望水和水在推動墨西哥文化中的作用。

博物館石質外壁上雕刻的繁複圖案來源於印第安文明,而整體設計則是墨西哥現代建築的典範之作。該博物館以其傑出的建築風格和表現古印第安文明的展品而成為墨西哥城的主要旅遊景點之一。

展廳介紹

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共分兩層,一樓集中展出考古出土的27000多件文物,二樓則為基本與一樓對應的人種學展覽。

第一樓

在大廳入口以外的其他三面共設有12個展廳,通過多種文物和資料主要介紹了墨西哥文明興起和發展的歷史以及西班牙人到來前的墨西哥社會各方面的情況,尤其是右邊的7個展廳,順次介紹了從墨西哥最早的移民到西班牙侵占阿茲特克帝國這段時間裡整個墨西哥歷史文化的發展過程。

《古代文化遺產陳列》展出人類學、墨西哥文化起源以及歐洲人來此之前墨西哥各族居民文化和生活的實物。系統介紹德奧蒂化坎、托爾特卡、墨西卡、瓦哈卡、墨西哥灣、瑪雅、北部和西部8種墨西哥印第安文化。這是4000年來古印第安各族人民文化遺產的縮影。

展品中有:約3500~4000年前墨西哥中南部以種植玉米為主的定居村落模型和以陶器、陶俑、碑石為主的初期宗教文化藝術品;2300~3200年前奧爾美加文化的象徵作品——巨石頭像,其中有出自聖羅林索遺址的高2.28米、重30噸、玄武岩質、鼻低唇厚、具有非洲人特徵的巨石頭像;2000年前墨西哥城北50千米的德奧蒂化坎市遺址模型,其中有太陽金字塔、月亮金字塔、水神殿以及其他宗教建築;150~900年間古典瑪雅文化的石碑、石雕、石像、壁畫、陶俑、陶器以及按照實體大小復原的寬4米、長9米、高7米的帕蘭凱王墓及其精美的墓蓋浮雕、翡翠面具及豪華的飾物。

阿茲特克文化象徵的“太陽曆石”和專盛活人心臟以獻給太陽的“奧塞羅考西卡利”石質容器瑪雅文化館(salamaya)和阿茲特克文化館(salamexica)則是一樓最為重要的兩個展廳,其中收藏的展品是這兩大印第安文明的集中體現,如彩繪人像鍋、彩繪陶鍋、美洲虎翁、玉米神像香爐、笑面人像、人面紋香爐、雨神像瓮等大量藏品,無一不是瑪雅文明遺留下來的珍品。而重達24噸的太陽石,則成為阿茲特克昔日輝煌的留證。

第二樓

的展廳在位置上基本與一樓對應,通過服飾、樂器、武器、宗教器皿和生活用具等多種文物詳細的說明了墨西哥各民族的文化、藝術、宗教和生活方式等情況,可以在一樓了解了墨西哥古城曾經的宏偉樣貌後,來到二樓對應區域的展廳,了解當時人們各方面的生活情況。此外,博物館內還有關於人類學概述、達文西理論、史前時代和美洲大陸原始移民等內容的相關介紹。

旅遊提示

門票:2.25美元,周日免費。

開放時間:周二到周六9:00-19:00,周日及假日10:00-18:00

到達方式:在市內乘坐捷運或計程車可較快到達。

其他旅遊注意事項:

1.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內允許付費拍照,但不能使用閃光燈。

2. 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對出入人員進行X光和人工檢查,以確保全全。

3. 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設有儲物櫃供遊客使用。

主席參觀

2005年9月11日,剛剛抵達墨西哥進行訪問的胡錦濤主席應墨方邀請抽出一個小時來此參觀。和風煦日,婆娑樹影,映襯著這座兼容了印第安傳統風格和現代派建築藝術的博物館。館內2.7萬件歷史悠久的陳列品,構成了一道古老文明的風景線。
當胡錦濤主席來到人類學博物館時,受到墨西哥著名考古學家、博物館館長索利斯熱情迎接。在瑪雅廳,廳內的巨幅模擬沙盤,標識出瑪雅文化在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分布情況。胡錦濤主席詳細了解了被譽為美洲印第安人文化搖籃的瑪雅文化的特點和演化歷史,並饒有興致地觀看了瑪雅文物,特別是在尤卡坦半島發現的公元前4世紀至7世紀間瑪雅文化的文物真品。這些展品有記錄歷史事件的石碑,有傳遞古代生活信息的象形文字、日曆石、玉石面具,有表現瑪雅人對太陽、玉米、風、雨之崇拜的圖騰雕塑等。

接著,胡錦濤主席來到墨西哥灣廳,聽取了關於墨西哥和中美洲最早的文明——奧爾梅克文化的介紹,並觀看了巨型石雕人頭像、陶俑、綠玉雕刻等奧爾梅克文化的代表作。參觀中,胡錦濤主席對墨西哥高水平的考古成就和文物修復技藝表示了高度讚賞。
“這次參觀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參觀結束時,胡錦濤主席對索利斯館長說,“這裡的展品不僅反映了墨西哥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而且充分顯示了墨西哥人民的智慧和才華。中墨兩國都是世界文明古國,兩國文化都有深遠的歷史淵源。加強兩國文化交流,對兩國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胡錦濤表示,希望今後有更多的墨西哥文化到中國展覽,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墨西哥燦爛的古老文化。

瑪雅文明

作為世界上唯一誕生於熱帶叢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瑪雅文明與她奇蹟般地崛起和發展一樣,其衰亡和消失同樣充滿了神秘色彩。公元九世紀,瑪雅文明開始衰落,文字失傳,使瑪雅文明成為一段湮沒的歷史,令人充滿疑惑,同時激發了人們探尋答案的熱情。
瑪雅水禽紋彩陶盆
科潘瑪雅古城
瑪雅美洲虎瓮
瑪雅鳳鳥紋彩陶杯
賣水果的小販
瑪雅火雞像陶罐
飛禽紋彩繪盤
瑪雅鳥紋盤
貴族像
被侍從抬著的權貴
查克摩爾神
瓜地馬拉蒂卡爾廢墟
瑪雅彩繪連體鍋
巨石怪影
廢墟城堡的戰爭
巴加爾二世
奈嘉島
瑪雅美洲虎武士像鍋
阿瑞斯的復甦
卡拉克穆爾古瑪雅
奇蘭•巴蘭
瑪雅響尾蛇雕像
金星公式
人祭儀式
殯葬面具
瑪雅人面像三足杯
瑪雅生育女神
女修道院
帕倫克古城雷奧普拉塔諾
波波爾•烏
人像蓋四足鍋
瑪雅三節肚形瓶
後臉面具
瑪雅彩繪陶鍋
人像棋手
貴族男子坐像
瑪雅飛禽像鈴鐺
瑪雅紀年柱
彩繪人像鍋
瑪雅彩繪陶杯
雨神像瓮
瑪雅太陽神像石杯
瑪雅美洲虎頭像
瑪雅雙頭鳥形靠背
瑪雅玉米神象石斧
第六紀念碑
瑪雅人像柱頂石
美洲虎瓮
庫庫爾坎
玉米神像香爐
奇哥米哥阿托像
祈雨舞
飾武士像的彩繪罐
形似雜耍者的口哨
人面紋香爐
坎古恩宮殿群
米爾帕耕作法
瑪雅玉石項鍊
繪有穿著羽服的祭司彩繪碗
陶質瑪雅人頭像
伊扎天文台
猶加敦瑪雅語
穆里亞文明
碑銘神廟
卡奇克爾年鑑
奇琴伊查庫庫爾坎金字塔
瑪雅古抄本
瑪雅神犬像杯
飾混合動物形象的玉斧吊墜
以扮演雨神的祭司為形式的翁
契倫巴倫之書
托尼納第26號建築紀念物
坐著的狗
伸展雙臂的女立像
飾宣講場面的彩繪圓柱花瓶
手持象徵物的神坐像
笑面人像
裝飾溝紋的彩繪圓柱花瓶
枝頭鳥裝飾的彩繪碗
鑄金波婆羅形酋長立像
執棒與碗的統治者坐像
長紀年曆
蛇頭武士廟
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
米索不達亞文明
火箭浮雕
根達亞文明
繪有飛行中的蜂鳥的彩繪碗
執樂器的樂師坐像
瑪雅天文學
有噴口的狗頭
瑪雅祭司
瑪雅文
庫庫爾坎神廟
杜倫遺址
科潘瑪雅遺址
科潘
卓爾金歷
羽蛇神
尤卡坦半島
2012
奇琴伊察
瑪雅神廟
庫庫爾坎金字塔
瑪雅預言
太陽曆
貝爾莫潘
托爾特克文化
瑪雅歷
奧爾梅克文明
瑪雅文字
象形文字
瑪雅金字塔
亞特蘭蒂斯
太陽金字塔
瑪雅人
蒂卡爾國家公園
水晶頭骨
瑪雅星
印加帝國
月亮金字塔
瑪雅文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