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種

塞種

公元前4~前2世紀中葉生活在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沿岸地區的居民,屬東伊朗人種。波斯人和印度人稱其為“塞卡”,希臘人稱其為“撒卡依”,中國 漢代史籍稱其為“塞”。

正文

實際上,他們是斯基泰人的一支。公元前8~前7世紀,斯基泰人西遷時,他們在鹹海沿岸滯留下來,其生活習俗、文化傳統都與南俄草原的斯基泰人相一致。但公元前 4世紀以後,逐漸發展了自己的方言,史稱“薩迦語”。公元前6世紀末和前4世紀20年代,他們先後受到波斯帝國和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的衝擊,逐步東移,進入“西北與康居、西與大夏、南與城廓諸國接”(《漢書·西域傳》)的伊塞克湖沿岸地區。公元前174~前161年,受大月氏第一次西遷的衝擊,其東面部落南越天山後,沿蔥嶺河(今葉爾羌河)、于闐河(今和田河)南徙,後經縣度(今新疆塔什庫爾乾縣境內明鐵蓋達坂一帶),征服罽賓(今克什米爾東部地區)。沿途散亂者在蔥嶺山中建休循捐毒等國;其西面部落向西南移動,進入中亞兩河地區。不久又迫於大月氏第二次西遷的壓力,一部分隨大夏人一起越過阿姆河進入巴克特里亞,主力則向赫拉特方向遷徙,受阻於安息帝國後,折轉南下,占據錫斯坦和俾路支西部地區,史稱烏弋山離。公元前 1世紀初,迫於安息的壓力,又復東進,沖入印度河口地區,逐漸將勢力擴展到整個西印度,分為數國,首領皆號“克薩特拉帕”(意為“統治者”、“州長”)。後被貴霜王迦膩色伽征服。貴霜衰亡後,仍盤桓西印度達數百年之久, 395年,旃陀羅·笈多二世征服西印度,殺死最後一個塞種統治者。塞種統治對印度古代歷史有相當影響。
塞種塞種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