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滾球

地滾球

最初叫“九柱戲”,也稱“保齡球”,起源於德國。是一種在木板球道上用球滾擊木瓶的室內體育運動。流行於歐、美、大洋洲和亞洲一些國家。地滾球起源於3~4世紀的德國。運動員每輪滾第一個球即擊倒10根柱,叫“一擊全倒”,得10分,並加滾兩個球。該輪得分為10分加後來一個球得分的總和。規則規定運動員滾球時必須站在起點線後面,不得超越或觸及起點線,違例判失掉 1次滾球機會。地滾球場要求有平滑的木板球道。木柱為瓶狀,高38.1厘米,重1.419~1.645公斤。

種類

1. 落地或地面滾動的球(例如棒球,板球,或足球),尤指被擊中後立即落地滾動的球

2. 被打出的棒球在對方外場手沒能接住前已經落地

3. 被擊後沿著地面滾動的球;容易接的滾球

地滾球地滾球

來源

地滾球地滾球

在地面上滾球擊木柱的一種室內體育運動。地滾球起源於3~4世紀的德國。最初,天主教徒在教堂走廊里安放木柱象徵異教徒和邪惡,用石頭滾地擊之。他們認為擊倒木柱,可為自己贖罪、消災;擊不中就應更加虔誠地信仰“天主”。至14世紀初,才逐漸形成為德國民間普遍愛好的體

育運動項目。歐美的地滾球在20世紀初傳到中國,當時在上海和北京“青年會”等單位的健身房內,設有地滾球場。“國際地滾球聯合會”於1951年成立。第1次正式國際比賽於1954年在赫爾辛基舉行,有7個歐洲國家參加。

地滾球地滾球

比賽分個人賽和團體賽。賽前,採用擲錢幣方法選擇滾球順序。雙方每人都連續滾完兩個球為 1輪,10輪為1局。擊倒木柱1根得1分,如此類推。1局終了,以得分多的一方為勝。運動員每輪滾第一個球即擊倒10根柱,叫“一擊全倒”,得10分,並加滾兩個球。該輪得分為10分加後來兩球得分的總和。如果滾兩個球才擊倒10根柱(第 1球擊倒數根,第2球才把其餘的擊倒;或第1球不中,第 2球才

全擊倒),叫“二擊全倒”,也得10分,加滾一個球。該輪得分為10分加後來一個球得分的總和。如運動員每球均得10分,則達到1局的最高分──300分。

規則規定運動員滾球時必須站在起點線後面,不得超越或觸及起點線,違例判失掉 1次滾球機會。起點線後面為助跑區,長 4.572米。滾球動作規定用下手前送方式,採用其他方式滾球為違例(圖1)。一般設裁判員1人,負責檢查運動員是否違例並登記雙方分數。設有違例和得分顯示器自動裝置的場地,可不設裁判員。

地滾球

地滾球場要求有平滑的木板球道。把10根木柱擺成三角形作為靶。從起點線至第 1根木柱,距離 18.30米。第1根木柱至終點坑86.30厘米。球道寬1.15米。兩側有檔板。球用硬膠和塑膠混合製成,直徑21.6厘米,重不得超過 7.264公斤。球有 3個小孔,便於手指插入握球。木柱為瓶狀,高38.1厘米,重1.419~1.645公斤。(圖2、圖3)

足球術語-足球技術篇

kick-off 開球
bicycle kick / overhead kick 倒鉤球
chest-high ball 半高球
corner ball / corner 角球
goal kick 球門球
handball 手球
header 頭球
penalty kick 點球
place kick 定位球
own goal 烏龍球
hat-trick 帽子戲法
free kick 自由球
direct free kick 直接自由球
indirect free kick 間接自由球
stopping 停球
chesting 胸部停球
pass 傳球
short pass 短傳
long pass 長傳
cross pass 橫傳
spot pass 球傳到位
consecutive passes 連續傳球
take a pass 接球
triangular pass 三角傳球
flank pass 邊線傳球
lobbing pass 高吊傳球
volley pass 凌空傳球
slide tackle 鏟球
rolling pass / ground pass 地滾球
flying header 跳起頂球
clearance kick 解圍
shoot 射門
close-range shot 近射
long shot 遠射
offside 越位
throw-in 擲界外球
block tackle 正面搶截
body check 阻擋
fair charge 合理衝撞
diving header 魚躍頂球
dribbling 盤球帶球
clean catching (守門員)接高球
finger-tip save (守門員)托救球
offside 越位
deceptive movement 假動作
break through 突破
kick-out 踢出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