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糧

商品糧

商品糧指農業生產單位或個人為交換而生產的糧食。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二因素。為自己消費不是為了交換而生產的糧食不是商品糧。例如,在統購統銷時期,糧食部門計算商品糧是將定購減去返銷。商品糧生產基地應推廣市場認可、企業滿意、農民願種的高產多抗優質新品種。第五條 本辦法所稱商品糧棉油庫存信貸監管,是指農發行對企業商品糧棉油從入庫到出庫(包括在途商品)全過程實施的信貸監督,對發現的因糧棉油庫存的各種變化而對農發行貸款造成的風險,及時採取相應措施,確保貸款合規使用,及時全額收回。

基本信息

簡介

簡單地說,“ 商品糧”就是進入商品流通領域的 糧食。我國的 商品糧主要來源於 農民和 國營農場交售給國家的 糧食。

定義

商品糧商品糧

商品糧指農業生產單位或個人為交換而生產的糧食。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二因素。為自己消費不是為了交換而生產的糧食不是商品糧。例如,在統購統銷時期,糧食部門計算商品糧是將定購減去返銷。

生產基地

我國9大 商品糧基地:

松嫩平原(黑龍江吉林)

成都平原(四川)

江漢平原(湖北)

太湖平原(江蘇及浙江)

三江平原(黑龍江)

珠江三角洲(廣東)

洞庭湖平原( 湖南)

鄱陽湖平原(江西)

江淮地區(安徽、江蘇、河南)

基地項目

商品糧商品糧

“十五”期間國家投資我省的首個商品糧基地項目———“揚州市優質稻米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全面竣工,續建項目同日正式啟動,這也是目前全省唯一的由國家發改委批准實施的商品糧基地續建項目。

該項目於2002年4月正式開工,總體建設內容包括“農田基礎設施配套、優質水稻良種繁供、優質稻米育種科研、農業綜合服務、農機服務中心”五大體系建設,以揚州大學農學院、江蘇里下河農科所為科技依託,在寶應、高郵、江都、儀征、邗江等5縣(市、區)分步實施,主要是開發建設以優質水稻品種豐優香占、揚粳9538、武粳15等為主栽品種,改善優質稻米生產基礎設施,提高糧食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項目實施兩年多來,共投入資金8464多萬元。年前,該項目全面通過了驗收,有關專家測算,此項目每年產生的綜合經濟效益超過兩億元,至少已經帶動32萬以上農民人均增收625元。 由於揚州在實施項目建設過程中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益,達到並超過了預期目標,日前國家發改委批覆同意,撥款3000萬元續建揚州“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優質稻米基地項目”,省市也將配套3000萬元資金,按照“完善提高、集中連片、擴大規模、示範輻射”的要求,2007年5月底前,在江都、寶應18個鄉鎮新建20萬畝優質稻米生產基地。

選建標準

商品糧商品糧

按照商品糧基地形成、發展客觀規律的要求,根據我國國情,選建商品糧基地一般應考慮符合以下標準:

①應當建立在歷來能穩定地有較多餘糧的省(區),這是最基本的一條;

②應當選擇人均占有糧食數量較多,糧食商品率較高,增產糧食潛力較大,投資少、收效快的地區;

③在地區上一般以縣為單位,集中連成一片,同一片範圍內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大體類似,以利於統一規劃,部署商品糧基地的建設;

④商品糧基地應以糧食生產作為中心任務,不宜選建在經濟作物生產區,或林區、牧區,以免相互排斥,阻礙糧食生產優勢的發揮。

依據上述標準,從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各地糧食作物生產條件和現狀特點,及國家現有經濟力量出發,全國擬規劃選建13片大面積的商品糧基地。這13片商品糧基地的地區範圍包括247個縣、市,耕地有1 644萬公頃,占全國耕地面積的16.5%,農業人口有1.13億人,年產糧食約600多億千克,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8%,糧食商品率為27.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分類

這13片商品糧基地,按照其條件、特點、發展潛力和方向途徑,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

商品糧商品糧

第一類,是南方原有高產商品糧基地,包括長江三角洲、江漢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5片。這類基地人多田少,地處亞熱帶,自然條件優越,農作物生長季節長,可一年多熟;又有悠久耕作歷史,勞動力充裕,有精耕細作傳統,農田基本建設有一定基礎,水

利、肥料等生產條件較好,糧食單產一般每公頃可達6000千克~8250千克,比全國糧食平均單產約高一倍;糧食商品率為29%,每年提供的商品糧占全國13片基地商品糧的60%以上,因此是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素有中國“米倉”之稱。今後要進一步加強建設,逐步提高農業的現代化水平,做到以糧為主,多種經營,互相促進,增產商品糧仍有較大潛力。

第二類

第二類,新發展的淮河平原商品糧基地,包括蘇北和皖北兩片,它們處於黃淮海平原南部,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地下水條件較好,又處在暖溫帶向北亞熱帶的過渡地區,降水量、熱量和無霜期低於長江以南而高於黃河以北,是我國重要的水旱輪作糧食產區。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於水土條件改善,擴大了基本農田,糧食單產每公頃已達4065千克,糧食商品率19.6%。今後應進一步加強以治水為中心的農田基本建設,繼續改善土、肥條件,提高精耕細作水平,仍將有相當可觀的糧食增產潛力。

第三類

商品糧商品糧

第三類,水平尚低、發展潛力最大的東北商品糧基地,包括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吉林中部平原及遼寧中部平原三片。東北地區人少地多,緯度較高,熱量條件不如南方,只能一年一熟,生產條件和原有基礎均不如前二類地區,農業經營粗放,糧食單產水平尚低,一般每公頃僅為

1875千克~1950千克,但國營農場多,糧食總產量高,糧食商品率為35.2%,其中國營農場商品率高達40%~60%。每年向國家提供的商品糧,數量占13片商品糧基地的1/5以上。這裡還有大量宜農荒地,開墾擴耕有較大餘地。今後應大力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改善水利、肥料等狀況,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改進耕作技術,把提高糧食單產和開荒擴耕結合起來,逐步實現糧食的穩產高產。這裡增產商品糧的潛力,在各類商品糧基地中將是首屈一指的。

第四類

第四類,是西北乾旱區商品糧基地,包括河西走廊、內蒙古和寧夏河套地區三片。這裡深處內陸,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氣候乾旱,作物生長季也短,一年僅可一熟。河西走廊糧食單產水平中等,糧食商品率為27%;寧夏河套地區糧食單產水平較高,每公頃可產糧3750千克左右,糧食商品率為20%;內蒙古河套地區土地雖較多,但勞力不足,耕作粗放,土壤鹽漬化和風沙危害較重,糧食生產水平較低,商品率約22%。今後,這些地區應興修水利,改造鹽鹼地,擴大灌溉面積,糧食增產潛力很大。

關於“十五”國家商品糧基地建設的幾個問題

湖南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水稻生產面積和總產近一直居全國首位,不但解決了本省人民的溫飽問題,而且累計向國家提供商品糧近三千億斤。國家在湖南實施的商品糧基地建設項目,為解決短缺經濟時期我國糧食的有效供給和社會的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我國農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和農產品買方市場的到來,糧食生產面臨了產品質量差,生產成本高效益低等新的形勢與問題,嚴重製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如何在這種新形勢下抓好國家商品糧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讓其發揮出更大的社會及經濟效益,下面針對本次座談會出的幾個具體題目,結合湖南的實際談點看法。

商品糧商品糧

一、商品糧基地建設如何培育產品品牌,建立良性運行機制,促進產業化經營及農產品優勢產業帶建設要解決上述問題,國賓應在加大優質商品糧主產區資金支持力度的基礎上,按照新時期商品糧基地建設的要求建設穩產高產商品糧基地,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或各種經濟組織,讓其參與到商品糧基地建設中來,把商品糧基地建設成為企業和各種經營組織的“第一車間”,龍頭企業再利用從基地收購來的優質原糧創立產品品牌,用“品牌”去開拓產品的銷售市場,帶動商品糧基地糧食的銷售,形成 “市場牽龍頭、龍頭連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格局,通過“產加銷一體化”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把農民、企業或其它經營組織緊密聯繫在一起,農民從產業化中獲得更大的收入,從而實現國家商品糧基地建設效益的最大化,形成國家商品糧基地建設的良性運行機制。

一是引進和發展龍頭企業或多種形式的經營組織,培育商品糧基地糧食產品品牌,開拓基地糧食的銷售市場,促進產業化經營和訂單農業的發展,帶動糧食優勢產業帶的建設。糧食產業化經營主要有龍頭企業帶動型、專業市場帶動型、合作組織帶動型和中介組織帶動型等組織形式。過去農產品供不應求,處於賣方市場,糧食基本上以產定銷,農民是生產什麼、賣什麼,生產多少、賣多少。現在多數農產品供過於求,出現買方專場。在這種情況下,究竟如何發展糧食生產,農民盲然不知所措。靠直觀感覺,看到什麼賺錢就種什麼,大家都種,一種就多;靠政府號召什麼種什麼,仍然一種就多,多了又無人負責。糧食加工型龍頭企業或專業市場,直接掌握了糧食市場需求變化的有關信息,能對未來市場變化情況做出較好的預測,也能以市場需求信息指導農民的糧食生產。在農業市場化的今天,新一輪糧食生產沒有龍頭企業的參與是不可想像的。在國家商品糧基地建設中應該加大龍頭企業的引進和發展力度,進一步發揮其對糧食結構調整的龍頭帶動作用,真正建立起一種產加銷相結合、貿工農一體化的糧食產業化經營氛圍。專業合作社或專業協會加農戶這也是糧食產業化的重要組織形式。該類型具有顯著的民眾性、專業性、互利性和自助性,實行“民辦、民管、民益”,效果較好。這種新的農業經營方式,對企業和農戶都有好處,對企業來說,保證了符合質量標準的商品糧的穩定供應;對農民來說,生產什麼、生產多少,都根據契約進行。這樣,減少了生產和經營的盲目性,增加了效益,又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商品糧商品糧

我省從1997年開始率先在全國批准了一批稻穀加工企業作為全省優質食用稻米產業化開發的重點龍頭企業,允許這些企業與農業部門一起建立優質食用稻生產基地,按照優質優價政策到基地收購優質食用稻穀。龍頭企業的直接參與,成功地解決了優質食用稻開發的機制不活與動力不足的問題。到2002年,全省優質稻米產業化開發的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了86家,2002年,各龍頭企業在播種前與基地農民簽訂優質食用稻收購契約800多萬畝,帶動全省優質食用稻訂單面積達到1000萬畝,優價收購優質食用稻穀310萬噸以上,達到了農民增效、企業增利、財政增收的目的。

品牌的創建必須依靠龍頭企業和基地來共同完成。在商品糧基地建設中,注重培育糧食的知名品牌顯得越來越重要,這是新時期國家商品糧基地建設適應新形勢要求的需要。過去,一個水稻品種只生產一種品牌米,或者說一種品牌米只來源於一個水稻品種。早稻品種生產早稻米,晚稻品種生產晚稻米,人為的造成早秈稻的積壓。所以,要更新觀念,科學拼配,生產配方米。把粒型相似、食味相近的早秈和晚秈按一定的比例拼配,創造名牌米。消費者只認品牌,只求好吃,並不在乎到底是早秈米還是晚秈米,如我省著名優質稻米產業化開發龍頭企業---金健、秀龍、粒粒晶等創立的“金健”、“秀龍”、“粒粒晶”等品牌大米均是優質早、晚秈的混合米,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均被評為湖南省歷屇農業博覽會金獎產品。因此,要根據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開發出居民愛吃的高、中、低各種檔次的消費心理和習慣,讓品牌開拓銷售市場。

二是國家商品糧基地應圍繞龍頭企業來組織建設,把商品糧基地建設成為龍頭企業的“第一車間”。我們認為,國家商品糧基地建設應圍繞龍頭企業或其它經營組織來進行。目前,很多龍頭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不地,積極創建自己的生產基地,不但投入資金對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進行改善,還要負責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糧食加工經營不如其它工業企業,利潤極其微薄,抵禦風險能力很弱,上述投資無疑增加了企業的運行成本,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因此,我們認為國家商品糧基地建設能圍繞龍頭企業來進行,在大型龍頭企業周圍,按照龍頭企業的要求建設一批規模大、標準適中的商品糧基地。

三是按照標準化要求搞好商品糧基地建設。“十五”國家商品糧基地建設必須逐步按照標準化的要求來組織生產,確保所生產的糧食符合龍頭企業、市場對衛生品質、純度、淨度、含水量等指標的要求,為龍頭企業提供優質的原材料。企業通過對達標糧食的加價收購,使基地農民增收,實現企業與農民的雙贏。

四是在適當的範圍內支持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培育和扶持一批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對充分發揮國家商品糧基地建設的作用,增加農民收入非常重要,那么怎樣給予這些企業適當的扶持?首先,可以扶持企業進行適當的技術改造,如在南方稻區來說,可幫助企業在生產基地添置稻穀烘乾設備,減輕龍頭企業負擔。泰國香米能行銷世界,除了其內在品質優異外,與其加工水平一流也密不可分。我省優質稻米加工企業與其比較,缺少的主要是稻穀烘乾等設備。去年長沙秀龍米業公司借鑑泰國的經驗,購置了稻穀烘乾設備,向農民收購濕谷,實行“谷不落地”,從根本上解決了優質食用晚稻因天氣不好造成稻穀品質變差的問題。因此,我們認為在國家商品糧基地建設中增加添置烘乾機等設備內容是可行的。烘乾設備可以建設和安裝在生產基地。其次,支持龍頭企業搞好對商品糧基地農民的技術培訓,減輕企業的負擔。

商品糧商品糧

二、標準化基地建設的核心內容與標準

把“標準化”納入到“十五”國家商品糧基地建設的重要內容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過去生產的糧食由於沒有實行標準化生產,產品質量差,特別是衛生品質更差,市場競爭力弱,已無法適應入世的要求與挑戰。入世後,在貿易壁壘被拆除的同時,綠色壁壘卻在被不斷地加高。由於標準的提高和農藥污染的加重,我國出口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已大大下降,大規模退貨的現象屢屢發生。因此,發展標準化商品糧基地建設意義重大。標準化基地建設要以提高優質糧食的綜合生產能力和糧食的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應以基地基本建設的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標準化和收購加工的標準化為標準化基地建設的核心內容,所有標準我們認為要以綠色食品標準為基準,從有利於糧食的可持續發展出發,保證基地生產糧食的安全、優質。

(一)基地選址的標準化

1、土壤環境:優質商品稻穀的生產基地應符合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評審參照標準中土壤環境質量(GB5618-1995)的二級標準值的要求,並在優質食用稻生產過程中按此標準進行動態監測。

2、大氣環境:優質稻米生產基地空氣品質標準應符合國家保護農作物的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濃度(GB9137-88)和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 (GB3095-1996)中二級標準的各項污染物的濃度限值。

商品糧商品糧

3、灌溉水質和水漿管理:灌溉水質和水量對稻米品質影響較大,首先是無公害優質稻米生產基地的灌溉水質應達到國家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92);其次是生產基地應水源充足,做到農田基本建設配套、排灌設施完備。(二)農田基本建設的標準化

鞏固糧食生產基礎,保護好耕地和水資源,建設穩定的商品糧基地。農田基本建設重點在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渠道、電排灌站)、田間渠系配套建設和中低產田土改造等方面。項目建成後要使糧食生產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新增灌溉面積、恢復改善灌溉面積,提高優質商品糧的生產能力。

(三)生產技術的標準化1、選用合適品種。商品糧生產基地應推廣市場認可、企業滿意、農民願種的高產多抗優質新品種。優質稻品種必須通過省審定和認可的品種。

2、選擇最佳栽培季節。我省平原區和丘陵區以一季晚稻、雙季晚稻和高海拔山區中稻生育後期的氣候條件對形成優良的稻米品質有利,以此為依據,確定我省優質食用稻開發的“優勢季節”,即高檔優質食用稻應安排在平原區和丘陵區作一季晚稻、雙季晚稻或在海拔500米以上作一季稻區種植。由於我省10-11月份陰雨天氣多,不利於雙季晚稻的收割與稻穀的乾燥,造成含水量及黃粒米等嚴重超標,因此,商品高檔優質食用稻以作一季晚稻栽培最為理想。早稻中檔優質稻儘量通過採用地膜育秧,適當提早播期和成熟期。總之,應截取一年中的最佳生育時段發展優質食用稻的生產特別是高檔優質食用稻的生產。

3、禁用劇毒劇毒農藥。劇毒高殘留化學農藥的過量使用是造成稻米衛生品質差的主要原因。優質食用稻必須實施健身栽培,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有機磷、有機氯及含有砷、汞、錫等重金屬的農藥及其混配劑,施用高效低毒農藥,以保護和利用天敵,提高優質稻米的衛生品質。農藥的施用必須符合國家綠色食品生產標準的要求。

4、推廣綠色稻米生產的“燈鴨渣”三大核心技術。稻鴨生態種養和頻振式誘蛾燈殺蟲技術不但防治水稻病蟲草害效果好,而且大幅度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與污染。另外,推廣沼氣渣(水)肥田技術,在水稻生產的全程或半程施用有機肥,不僅減少了化學農藥對環境的污染,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以上三項技術是解決我省優質食用稻米農藥殘留超標、衛生品質差的有效措施。近年來,我省長沙秀龍米業公司用從瀏陽、長沙及寧鄉等無公害優質食用稻生產基地收購來的優質食用稻加工成“秀龍牌生態米”,在湖南省第三、第四屆農博會上銷售,一度成為火爆產品,以高出其它同類產品一倍的價格而搶購一空。目前,“生態米”銷售行情一路看漲,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深受消費者的青睞。今後應把這三項技術作為標準化綠色稻米的核心技術在商品糧基地進行推廣。

5、收穫技術的標準化。收穫時期、乾燥及貯藏方法等均應做到標準化。

6、種子生產的標準化。高質量的優質稻種子是獲得優質高產的保障。我省優質稻品種主要是常規稻品種,農民有自留自用的習慣,導致優質稻品種的種性退化嚴重,純度降低,不僅影響產量,而且降低稻米品質,影響加工質量。國家商品糧基地要建立專用的良種生產基地,建設和完善三圃的品種提純復壯制度,按照良種繁育程式生產高質量的種子,形成優質食用稻品種提純、擴繁、推廣體系,確保優質食用稻產業化開發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基地建設中如何發揮科技服務作用、提高產品競爭力一是健全和完善農技服務網路,改善服務設施和手段,提高商品糧基地高產高效無公害栽培技術的入戶率;二是搞好農民實用技術的培訓,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術素質,培養適應現代市場經濟需求的新型農民;三是推廣高產優質多抗優質良種;四是推廣省工節本增益的輕型技術;五是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增強糧食產品的競爭力。通過這五個方面的工作,達到提高單產,降低成本,改善品質,最終達到提高產品競爭力的目的。

商品糧棉油庫存信貸監管暫行辦法

商品糧商品糧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切實加強商品糧棉油收購資金貸款使用的信貸管理,有效防範貸款風險,根據《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貸款管理制度》及相關貸款管理辦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商品糧棉油庫存信貸監管是實現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簡稱農發行,下同)信貸業務規範化管理和有效防範信貸風險的關鍵,是為國家實施巨觀調控和科學決策提供準確的商品糧棉油庫存信息的重要依據。

第三條 商品糧棉油庫存信貸監管的目標是銀企賬實相符,確保企業庫存商品糧棉油數量真實、質量完好。農發行開戶行(簡稱開戶行,下同)信貸管理台賬的商品糧棉油的增加、減少和結存數量,應當及時真實反映企業商品糧棉油實際增加、減少和結存情況,確保庫存監督操作規範,信貸管理信息真實可靠。

第四條 本辦法所稱商品糧棉油庫存,是指農發行貸款的糧棉企業(簡稱企業,下同)具有所有權的全部商品糧棉油庫存,包括農發行貸款、企業自有資金、其它負債資金等各類資金形成的商品糧棉油庫存資產。

第五條 本辦法所稱商品糧棉油庫存信貸監管,是指農發行對企業商品糧棉油從入庫到出庫(包括在途商品)全過程實施的信貸監督,對發現的因糧棉油庫存的各種變化而對農發行貸款造成的風險,及時採取相應措施,確保貸款合規使用,及時全額收回。

第六條 本辦法適用於在農發行開戶並使用收購資金貸款的企業的商品糧棉油庫存管理。

第二章 倉單管理

第七條 商品糧棉油庫存倉單(簡稱倉單,下同,)管理是指農發行通過填制倉單,對企業商品糧棉油庫存實施逐倉監管的一種信貸管理方式。

第八條 倉單是由管戶信貸員填制並確認的企業商品糧棉油庫存的書面證明。農發行倉單與企業保管賬及倉卡相對應,管戶信貸員應定期將倉單與企業保管賬及倉卡進行核對,確保相關內容相互一致。

第九條 管戶信貸員應根據企業庫存商品的品種、性質、品質、等級、數量等情況逐倉(囤)填制倉單,並簽字。如果企業糧倉(囤)較多,對於糧食品種、品質及做倉(囤)時間基本相同且集中連片的糧倉(囤)可設立一份倉單進行登記、監管。對糧食加工企業可只對其糧油庫存原料實行倉單管理。棉花實行分包、分垛倉單管理。

第十條 對於烘乾前的高水分糧食、銷售前臨時存放在港口碼頭或車站貨場的商品糧棉油、邊購邊銷不入庫的商品糧棉油等特殊的儲存方式,可通過填制臨時倉單進行監管。臨時倉單的內容與本辦法規定的倉單內容一致,需填寫的項目可根據實際業務的具體情況而定。

第三章 糧棉油購進的監管

第十一條 對企業從當地收購市場直接收購入庫的商品糧棉油,管戶信貸員應當根據收購憑證,結合資金使用情況,核實入庫商品糧棉油的性質、數量、成本與占用貸款。

第十二條 對企業跨區收購商品糧棉油的監管。

(一)屬於自行收購的,企業應當按規定在收購地農發行開立臨時存款賬戶,企業的收購資金通過開戶行匯劃到收購地農發行臨時存款賬戶。雙方農發行和企業簽訂三方監管協定,共同對企業收購各環節實施信貸監管職責;也可由收購企業開戶行直接派人監管,收購地農發行提供結算服務。

(二)屬於委託收購的,受託收購單位原則上選擇收購地農發行開戶的企業。受託收購單位確定後,企業的收購資金通過開戶行匯劃到受託收購單位在農發行的存款賬戶,雙方農發行、企業和受託收購單位共同簽訂四方監管協定,收購地農發行要嚴格按照協定要求切實履行對受託收購單位收購各環節的信貸監管職責。

如果選擇非農發行開戶企業作為受託收購單位,由收購企業開戶行直接派人監管。

第十三條 對企業正常調入的商品糧棉油,管戶信貸員應當根據購銷契約、購進發票及運輸憑證等,結合資金使用情況,核實入庫商品糧棉油的品種、數量、成本與占用貸款。

第十四條 企業異地購買的商品糧棉油仍暫存原地,並且是從農發行開戶企業購買的糧棉油,雙方開戶行要密切協作,強化監督,確保買方資金安全。所有權買斷後,購銷雙方企業及其開戶行要共同簽訂四方監管協定,賣方開戶行要嚴格按照協定要求切實履行對被買斷的糧棉油庫存的信貸監管職責。

如果購買非農發行開戶企業的糧棉油,由買方開戶行直接派人實施監管。

第十五條 對企業採取先貨後款方式購進的商品糧棉油,除核實入庫的糧棉油外,在企業付款時,還應根據購銷契約等資料監督企業的貨款支付。

第十六條 對企業購進的商品糧棉油,管戶信貸員應當在核對入庫憑證與實物後,及時採集庫存增加的有關信息。

第四章 糧棉油銷售的監管

第十七條 實行出庫報告制度。企業出庫商品糧棉油應當向開戶行報告,具體報告的方式、方法由當地分支行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報告的內容至少包括品種、數量、倉號、價格、銷售對象及結算方式。對企業口頭報告的,開戶行要建立登記簿,對企業出庫報告情況進行登記。口頭報告登記簿和書面報告的報告單格式由開戶行自定。

第十八條 企業銷售出庫商品糧棉油時,管戶信貸員應當根據企業出庫報告的內容,對企業銷售的商品糧棉油及貨款結算等情況進行監督,並幫助和督促企業按時回籠歸行銷售貨款。對企業銷售形成的結算資金要通過建立登記簿,加強監管,登記簿格式由開戶行自定。

第十九條 對企業採取賣斷所有權方式銷售商品糧棉油的,按本辦法第十四條的規定進行監管。

第二十條 對企業採取移庫異地自行保管銷售方式銷售商品糧油的,企業應當首先在銷售地農發行開設臨時存款賬戶,企業及開戶行與銷售地農發行要共同簽訂三方監管協定,銷售地農發行要嚴格按照協定要求切實履行對企業銷售各環節的信貸監管職責。對於銷售地沒有農發行機構的,可在其他金融機構開設臨時存款賬戶,由銷售企業開戶行直接派人實施監管。

第二十一條 對企業採取移庫委託異地企業代儲代銷方式銷售商品糧油的,原則上要選擇銷售地農發行開戶的企業作為受託企業。受託企業確定後,雙方企業及其開戶行共同簽訂四方監管協定,然後銷售企業出庫商品糧油。在出庫過程中,開戶行應及時將企業糧油出庫的品種、數量、等級、具體時間、運輸方式、庫存成本等有關情況書面通知受託企業開戶行,受託企業開戶行要嚴格按照協定要求切實履行對受託企業代儲代銷活動的信貸監管職責。

如果選擇非農發行開戶企業作為受託企業,由銷售企業開戶行直接派人實施監管。

第二十二條 對於上述移庫異地銷售的商品糧油,有關開戶行應會同企業主管部門根據糧油市場情況和預測銷售量核定最高控制數量,一般應當控制在2個月銷售數量之內。

第二十三條 企業銷售商品糧棉油,管戶信貸員應當在核實實際出庫數量後,及時採集庫存減少的有關信息。

第二十四條 糧食加工企業的產成品、副產品銷售的監管比照上述有關規定進行。

第二十五條 棉花及其產成品、副產品不實行移庫異地銷售,確需移庫異地銷售的,需報總行批准。

商品糧商品糧

第五章 儲存環節的監管

第二十六條 完善庫存核查制度。

(一)每個收購季節結束後,開戶行應對所轄企業商品糧棉油庫存組織一次全面核查;二級分行應當每半年組織一次支行之間商品糧棉油庫存的交叉互查;省級分行應當每年組織一次商品糧棉油庫存的抽查;總行根據需要不定期對商品糧棉油庫存組織重點抽查。管戶信貸員定期查庫時間由所在行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但最長間隔時間不得超過7天。開戶行應當建立查庫登記制度,每次查庫都要按登記制度規定進行登記。

(二)管戶信貸員查庫要以企業的會計、統計賬務和農發行的台賬及倉單數據為依據,與實際庫存進行核對,確保銀企賬實相符。必要時應對庫存進行實地清查(庫存清查方法可參考附屬檔案2、4)。

(三)對查庫中發現的虧庫、短庫問題,要立即查明原因,並採取措施,及時進行糾正處理,防止貸款損失。

第二十七條 對糧食加工企業和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商品糧棉油儲存環節的監管,開戶行可根據實際情況對企業庫存在產品、產成品、副產品建立相關輔助台賬,定期核查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副產品的實際庫存數量,與企業的會計、統計賬務和農發行的台賬及倉單核對,確保賬實相符。管戶信貸員要切實掌握糧棉油加工進度,監督企業消耗的原材料與在產品、產成品的數量、價值保持對應。

第二十八條 對庫存損溢的監管。

(一)對因損失損耗而減少的商品糧棉油,管戶信貸員要監督企業按規定對損失損耗及時進行統計和會計賬務處理,並及時採集庫存減少的有關信息。

(二)對發生溢庫而增加的商品糧棉油,管戶信貸員要監督企業按財務會計制度有關規定進行統計和會計賬務處理,並及時採集庫存增加的有關信息。

第二十九條 對企業在採取本辦法所涉及到的各種特殊購銷方式購進和銷售商品糧棉油過程中所形成的異地儲存商品糧棉油,除按本辦法有關規定實行協定監管外,開戶行還應定期對異地儲存商品糧棉油進行清理核實發現企業違規操作或有虛假行為的應限期糾正並立即停止異地存儲業務,省級分行應加強對異地儲存商品糧棉油業務的監督檢查。

對省際間異地儲存商品糧棉油業務發生頻繁、儲存數量大的,省級分行應派駐信貸組加強監管。

第三十條 對企業內部移庫、庫存商品糧棉油品質發生變化等情況管戶信貸員應及時採集庫存變動的有關信息,確保倉單、台賬數據的準確性。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由農發行總行負責解釋、修訂。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二條 農發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行和計畫單列市分行可根據本辦法,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實施意見,並報總行備案。

第三十三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施行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貸款企業庫存商品倉單管理辦法(試行)》(農發行字〔2001〕89號)不再適用於商品糧棉油庫存監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