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努烏梁海

唐努烏梁海

唐努烏梁海(英文:Tannu Uriankhai),俄羅斯稱為“唐努圖瓦”。原本是外蒙古的一部分,但在外蒙古獨立之前,於1944年被蘇聯所吞併。現時唐努烏梁海仍然是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被併入西伯利亞聯邦管區。唐努烏梁海地區原為蒙古烏梁海人遊牧地,由烏里雅蘇台將軍管轄,屬中國領土。1911年外蒙古獨立後,唐努烏梁海被沙俄控制。1913年劃入“外蒙古自治區域”。1919年被中國軍隊收復。1921年,成立“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不久改名為圖瓦人民共和國。1944年改稱“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被併入前蘇聯。前蘇聯解體後,唐努烏梁海仍是俄羅斯聯邦的一個共和國,隸屬於西伯利亞聯邦管區。中華民國政府一直沒有承認,1948年5月,中華民國駐蘇大使傅秉常照會前蘇聯外交部,聲明唐努烏梁海為中華民國領土。

基本信息

概況

唐努烏梁海地圖唐努烏梁海地圖
唐努烏梁海位於蒙古國的西北,西伯利亞以南。北至薩彥嶺,南到唐努山,是一個群山環抱的盆地,面積17萬平方公里,2003年統計共有居民306,600人(圖瓦共和國人口),以圖瓦人為主。

唐努烏梁海在被蘇聯所並之後分為三個部分:俄羅斯聯邦的圖瓦共和國、阿爾泰共和國,以及蒙古國的庫蘇古爾省。但由於後兩部分事實上已沒有了唐努烏梁海的痕跡,因此,通常所指的唐努烏梁海地區是指俄羅斯聯邦的圖瓦共和國。

名稱由來

“烏梁海”之稱出現於清代,其先世是中國史書中出現的“溫良改”、“斡良改”;唐代的“都播”、“都波”;元代的“禿巴思”、“禿八” ,後譯寫為“圖巴”。清代烏梁海人分為三支:居住於唐努山者稱為“唐努烏梁海人”,1921年始改稱為“圖瓦”;居住阿爾泰山者稱為“阿爾泰山烏梁海人”;環阿爾泰諾爾居住的稱為“阿爾泰諾爾烏梁海人”。

相關歷史

清代以前

作為烏粱海人先民的都播人雖然在唐代才和唐朝建立起了臣屬關係,但唐朝以前,該地區先後為匈奴鮮卑突厥等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區域。

公元647-648年,都播等部先後遣使請求唐朝在其地設定“唐官”,唐朝置堅昆都督府,隸屬於安北都護府管轄。

公元745年,回紇在唐朝的支持下建立回紇汗國,唐努烏梁海地區歸回紇汗國管轄,並一度在該地建立過行宮。

9世紀中期,中國歷史上的另一個邊疆民族黠戛斯稱雄漠北,唐努烏梁海地區成為黠戛斯屬地。

南宋時期,唐努烏梁海地區屬西遼政權,稱謙謙州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次年遣其長子朮赤北征“林木中百姓”,降服了唐努烏梁海地區主要居民禿巴思人,並在該地設定了4個千戶,歸成吉思汗直接管轄,後成為元朝嶺北行省的組成部分,稱益蘭州。出於蒙古內部權力之爭的需要,忽必烈對唐努烏梁海地區進行了苦心經營:派遣得力親信出任在該地區設定的吉利吉思、撼合納、謙州、烏斯、昂可剌等“五部斷事官”,安排軍隊駐守屯田,徵收賦稅等,使該地區成為禿巴斯族、蒙古族、漢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區。

明代,唐努烏梁海地區歸蒙古瓦剌部控制。明朝中期,蒙古達延汗擊敗瓦剌部,將唐努烏梁海地區納入到自己的統治之下。

清朝時期

唐努烏梁海唐努烏梁海
明末清初,唐努烏梁海地區屬於喀爾喀蒙古扎薩克圖汗部和托輝特首領管轄,並是其常駐之地。

1655年始,清朝將唐努烏梁海地區納入到了其統治體系之下,並在1727年和沙皇俄國簽訂《布連斯奇界約》,劃定了雙方在唐努烏梁海地區的邊界,但其對唐努烏梁海地區的統治方式在1756年之前仍沿用了當地原有的統治形式。

1756年,轄有唐努烏梁海地區的和托輝特部首領青滾雜卜反叛,翌年初叛亂平息,清朝開始調整對唐努烏梁海地區的管理方式。

1758年,清朝在該地設定唐努、薩拉吉克、托錦、庫蘇古爾四旗。

1762年,設定唐努烏梁海四旗總管,頒予“唐努烏梁海四旗總管之印”。

1764年又編成克穆齊克旗,統歸定邊左副將軍節制。

沙俄的滲透

17世紀初期至70年代,沙俄多次派遣使者進入唐努烏梁海地區,試圖引誘和托輝特部降俄,這是沙俄勢力進入唐努烏梁海地區的開始。

1727年,通過談判,清朝和沙俄簽訂了《布連斯奇界約》,劃定了唐努烏梁海地區北部沙賓達巴哈以東中俄國界,使沙俄向克穆齊克河流域及其以東唐努烏梁海地區的公開擴張得到了遏制。但是,沙俄向唐努烏梁海地區擴張的野心並沒有消失,而是利用沙賓達巴哈以西中俄邊界長期沒有劃定的時機,從西部向唐努烏梁海地區繼續擴張。

1860年至1911年,沙俄以“探險”和“採礦”為名,對唐努烏梁海進行殖民,引入大量俄國移民,為唐努烏梁海發展經濟。

1912年,沙俄乘外蒙古企圖獨立之機,直接吞併唐努烏梁海。

短暫的回歸

1916年12月28日,由於俄國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華民國決定由烏里雅蘇台佐領專員兼管唐努烏梁海事務,恢復對該地區行使主權。

1918年-1919年,沙俄被蘇聯共產黨推翻,中華民國派兵驅逐盤踞在唐努烏梁海地區的沙俄殘餘勢力,乘機取回唐努烏梁海。

蘇聯兼併

唐努烏梁海唐努烏梁海
1919年冬,薩彥嶺以北地區納入俄國蘇維埃政府控制之下,翌年蘇俄紅軍即表示要進軍唐努烏梁海地區。

1921年3月,率領舊俄白軍攻占庫倫的恩琴領軍攻入唐努烏梁海地區,中國駐軍和官員大部分遇害。同年夏,蘇俄紅軍以支援東方被壓迫人民解放鬥爭的名義進入唐努烏梁海地區。

1921年8月13日,唐努烏梁海宣布“獨立”。同年9月9日,蘇俄宣布不把唐努圖瓦視為自己的領土。12月12日,唐努烏梁海大呼拉爾開幕,將“國名”定為“唐努圖瓦共和國”。

1925年7月22日,蘇聯和“唐努圖瓦共和國”簽訂“友好條約”,建立“外交關係”,但實際上控制著“人民政權”的運作。

1926年8月,“唐努圖瓦共和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簽訂“友好條約”,雙方承認彼此“獨立”,並互派外交代表。

1926年11月24日,“唐努圖瓦共和國”改名為“圖瓦人民共和國”,並頒布了“憲法”。

1928年至1929年,圖瓦人民革命黨開始仿照蘇聯模式在全國建立基層組織、建立軍隊,清洗維護傳統的右翼領導人。

1930年,“圖瓦人民共和國”開展了“反封建革命”,對反對政府的事件進行武力鎮壓,清除喇嘛教,實行農牧業集體化,同時推廣一種新文字,停止使用蒙古文。

1941年6月22日,“圖瓦人民共和國”宣布派兵參加蘇聯衛國戰爭

1944年8月17日,“圖瓦人民共和國”小呼拉爾非常大會通過一項宣言,請求蘇聯接納唐努烏梁海,同年10月1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決定接受其“請求”。10月13日,“圖瓦人民共和國”正式改名為“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隸屬於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至此,唐努烏梁海正式成為蘇聯領土,但蘇聯官方對於此事未予報導。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和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該條約對於外蒙古的地位做了明確的規定,但對唐努烏梁海的歸屬未提及。同年10月11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將唐努烏梁海列為第299號選區,通過中華民國駐蘇聯大使傅秉常的調查,國民政府知道此事,但未表態。
1948年5月7日,中華民國駐蘇聯大使傅秉常照會蘇聯外交部,提出嚴重抗議並聲明“唐努烏梁海是永遠屬於中國的神聖的領土”。蘇方置若罔聞,始終未予答覆。

蘇聯解體後

唐努烏梁海唐努烏梁海
1992年,蘇聯解體後,“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通過主權宣言,宣布成為主權國家,並更名為“圖瓦共和國”。由於俄羅斯聯邦沒有完全解體,該國最後仍為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名為“俄羅斯聯邦圖瓦共和國”。 

1994年9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西段的協定》。2001年7月16日,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根據條約第六條,中國法律上承認唐努烏梁海為俄羅斯領土。

現狀

1994年9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西段的協定》。2001年7月16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根據條約第六條,雙方在兩國邊界尚未協商一致的地段維持現狀。
條約第六條:締約雙方根據一九九一年五月十六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關於中蘇國界東段的協定》繼續就解決中俄尚未協商一致地段的邊界線走向問題進行談判。在這些問題解決之前,雙方在兩國邊界尚未協商一致的地段維持現狀。

史料記載

唐努烏梁海,在烏里雅蘇台之北,東南土謝圖汗部,南賽音諾顏部,西阿爾泰烏梁海,西南扎薩克圖汗部,北俄羅斯。有總管五:曰唐努,曰薩拉吉克,曰托錦,曰庫布蘇庫勒諾爾,曰奇木奇克河。
康熙五十四年,扎薩克圖汗部和托輝特輔國公博貝隨大軍赴推河防準噶爾策妄阿拉布坦,言:“準噶爾不靖,恃烏梁海障之。乞往招,若抗即以兵取。扎薩克台吉濟納彌達阿里雅及根敦羅卜藏克兵俱習戰,請與同往。”上韙其議,從之。九月,烏梁海頭目和羅爾邁率屬降。先是和羅爾邁居吹河,嘗以越界射獵為博貝縛獻,上宥其罪,諭還巢。至是將遣子瑚洛處納請降。博貝至,因遷其遊牧赴特斯。冬,和羅爾邁遁,博貝追至呼爾罕什巴爾,執之。五十九年,博貝擒烏梁海逃眾,晉貝勒。時從征西將軍祁里德軍。六十年六月,議政王大臣議覆祁里德,新收烏梁海二千五百三十名,應送至巴顏諾爾克地方居住,令車臣汗等旗分派兵三百名,並派台吉協同駐紮防守。雍正二年,諭曰:“朕詢貝勒博貝,管轄烏梁海何以資生。據奏在將軍祁里德處借餉一萬八千餘兩,買牲分給,各得產業,今勝於昔。所有借項,自以貝勒俸逐年扣抵。朕思烏梁海俱朕之百姓,豈有朕之百姓而借餉於朕之理?所借銀兩,不必扣還。諭祁里德知之。”三年,烏梁海和羅爾邁復遁,由阿哩克竄準噶爾界,博貝遣子額璘沁由托濟邀擒,而自赴克木克木齊克緝叛黨,誅之。
初額魯特與喀爾喀構兵時,錯處科布多、烏蘭固木。噶爾丹既滅,喀爾喀西境直抵阿爾泰,自唐努山陰之克木克木齊克至博木等處,皆博貝及來歸之額魯特貝凌旺布所屬烏梁海遊牧。四年,策旺阿拉布坦言克木克木齊克舊隸準噶爾,乞還,上不許,慮伺間略烏梁海,詔博貝率所部兵千,隨前鋒統領定壽駐唐努山陽特斯地方防護之。尋諭理籓院曰:“朕詳思克木克木齊克烏梁海皆博貝所屬,和羅爾邁既已就擒,交博貝撫恤,居之公所。但念此等人向在喀爾喀邊外林木中射獵為生,與準噶爾所屬烏梁海接壤,又與俄羅斯連界。宜令博貝等同大臣前往曉諭,令自為預備,以防不虞。”三月,命大臣一員帶布帛茶葉賞克木克木齊克地方烏梁海,並令揀老成服眾之人作為首領。
五年,額駙策凌等與俄羅斯訂約,自恰克圖、鄂爾輝圖兩間為界,所立之鄂博,迤西至肯哲馮達霍呢音嶺、克木克木齊克之博木、沙弼納嶺。循此山樑,由正中分中劃界,其兩邊各取五貂之烏梁海,仍令照舊各歸其主,彼此各徵一貂之烏梁海。自定界之日,將各取一貂之處停止。
乾隆十六年,以和托輝特扎薩克貝勒青袞咱卜縱所屬人私出汛界與準噶爾回眾貿易,致潛居烏梁海,奪貝勒,詔額璘沁襲其爵,定烏梁海出入汛界例。二十一年,青袞咱卜脅烏梁海叛,大兵至,皆棄去。二十五年,鑄唐努烏梁海總管印給之。嘉慶二年,烏里雅蘇台參贊大臣額樂春以需索烏梁海奪職治罪。道光三年,定禁烏梁海與商民貿易例,以山西民人私向烏梁海買取羊只涉訟。二十四年六月,烏里雅蘇台將軍桂輪劾總管垂敦扎布需索無厭,奪職。鹹豐年,奏唐努烏梁海界址。
十年,與俄國定界約,是部之沙賓達巴哈實為西疆劃界之第一地段。同治三年十一月,烏里雅蘇台將軍明誼等奏:“唐努烏梁海遊牧內,俄使前開議單,載唐努鄂拉達巴哈即系唐努山嶺,自沙賓達巴哈界牌起,先往西,後往南。亦據該使呈繪圖志,有順薩彥山嶺至奎屯鄂博所有界限地名。我國舊存圖內雖無其地名,然據該使所指方向,續經庫倫辦事大臣文盛送雍正五年已定交界圖志,名目雖殊,界限大致相似。唐努烏梁海遊牧雖有被俄人包去之嫌,與西二盟遊牧無礙。明年立界時,俟與麟興、車林敦多布等妥商辦理。”四年八月,麟興等奏:“據委員岳嵩武稟報,與唐努烏梁海總管凡齊爾馳赴博果素克大壩履勘起,沿站按圖詳查,行至唐努鄂拉達巴哈,核與俄國所畫唐努鄂拉達巴哈邊界相符。除薩彥山因無路徑不能履勘,其唐努鄂拉達巴哈及邊境應分之珠嚕淖爾、塔斯啟勒山、哈喇塔蘇爾山、德布色克哈山數處,擇擬立界處所,繪會勘圖志呈閱。”時俄立界使臣以事不能至。九月,明誼等以軍務緊急,請緩約俄使立界。六年,俄人遂越界至總管邁達爾遊牧內烏克果勒地方建屋種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照會俄使,始由庫倫俄官行文令送之回國。是年,廷旨促麟興等建立西疆毗連俄境界牌鄂博。六月,專命榮全迅與俄官會立烏里雅蘇台邊卡界牌鄂博。八年五月,榮全與俄使穆魯木策夫至是部西南之賽留格木山嶺會立牌博,於是月二十六日起行,順賽留格木嶺至是部西南邊境盡處之博果蘇克壩,立第一界牌鄂博,科城立牌博於南,俄國立牌博於西。由此向東北約八十里,名塔斯啟勒山,於山頂立第二牌博。又向東北約九十里,至珠嚕淖爾,俄使言只就珠嚕淖爾迤北數十里唐努山之察布齊雅壩止,建立鄂博,由此直向西北,統至沙賓達巴哈,路既便捷,尤易行走。榮全以俄使所指之路俱系是部遊牧內地,若照俄使所議,不惟與原圖大不相符,且將是部遊牧包去大半,向俄使反覆開導,仍如原圖,於珠嚕淖爾東南之哈爾根山立第三牌博。順淖爾北岸約二十餘里,至唐努山南察布齊雅壩,立第四牌博。沿唐努山南,向西過莫多圖河、扎勒都倫河、烏爾圖河、察罕扎克蘇圖河,順哈喇塔蘇爾海山,至沙克魯河,轉向東北約二百五十餘里,至庫色爾壩,系是部西方邊界,立第五牌博。向西北九十餘里,至唐努鄂拉達巴哈末處,過哈喇河偏西山下楚拉察水流之處,立第六牌博。向北又東,順薩彥山過瑪納瑚河、蒙納克河、浩拉什河,由喀喇淖爾至蘇爾大壩,約一百五十里,立第七牌博。向北又東約三百六十餘里,山脈連貫,直至沙賓達巴哈,於舊牌博之東山頂上立第八牌博。照原圖至賽留格木山博果蘇克壩上,紅線以左為中國地,紅線以右為俄國地。至六月二十二日竣事,而是部阿爾泰河、阿穆哈河區域皆入於俄。
光緒五年,烏里雅蘇台將軍以奇木齊克河總管報俄商在唐努烏梁海屬建蓋行棧數處,及春季以來,有俄人或三五十人或八九十人不等,在奇木齊克河北一帶中唐努山內刨挖金砂,例應禁止,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照會俄署使凱陽德轉飭邊官查禁。七年五月,烏里雅蘇台將軍以俄人在薩爾魯克地方居住,扎立木棚十處,附近挖過金砂大小凡一百餘處,照會俄駐庫領事迅飭邊界官嚴禁。
十四年四月,烏里雅蘇台將軍杜嘎爾奏稱:“所轄唐努烏梁海屬地邊外自柏郭蘇克西北至沙賓達巴罕,中國設立界牌,每年夏季派員會同查閱。其嶺一東一南,至烏里雅蘇台,即嶺之左,歸中國屬,載在條約。乃俄人竟於沙賓達巴罕以東,霍呢章達巴罕以西,唐努所屬爾里黨、薩布塔爾、都不達果勒、車爾里克、荊格等河岸地方,前經查驗過俄人挖金共四十五處,至今仍在薩布塔爾、車爾里克兩處附近河岸開挖甚多。烏克、多倫兩河地方,俄人明固賴等任意開墾地畝,長一千三百餘廣尺,寬八百二十餘廣尺。俄人雅固爾等於薩拉塔木、博木、額奇布拉克、多倫、烏克、車爾里克、托勒博、薩斯多克、密崗嚕勒、扎庫勒、哈達努額奇依斯克、木阿瑪、阿克河口、吉爾噶琥河口、吉爾扎拉克等十五處建蓋堅屋,南入我境至數百之多。本年派佐領榮昌等往烏梁海吉爾拉里克地方會俄官辯論挖金、蓋房、種地各案,俄官一味支吾,執意不辦,應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逐件查覆。”鏇由總理事務衙門覆奏:“請飭將軍等詳勘界限,研究根由,援據約章,與俄酋竭力辯論。倘彼堅執,或應知照駐俄使臣,嚴請外部妥籌辦法,或即估給蓋房之費,令從速遷徙,由將軍等就近相機籌定,奏明辦理。”十月,祥麟等奏覆派吉玉等由烏梁海印務處於六月自廕木噶拉泰起程,履勘車爾里克等處,往返兩月有餘,已將俄人在境內挖金、蓋房、種地三事詳細查明,繕單入告。命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照會俄使,將越界在唐努烏梁海挖金、蓋房、種地之背約俄人遷回本國。
二十五年八月,烏里雅蘇台參贊大臣志銳以奇木齊克河總管請給印奏入,命連順察看情形,奏明辦理。尋覆奏,以“奇木齊克河與唐努總管相隔實在千里之外,中間橫亘賽音諾顏部之額魯特扎薩克貝子達克丹多爾濟所屬烏梁海,遇有齟齬,文報不通,凡事轉報總管,未能直達烏城。奇木齊克河實有二千一十三戶,丁口已幾萬人。唐努總管每年勒派各情,亦所恆有。其他毗連俄界,交涉事多。既,十蘇木連結懇求,是與唐努總管其心已離,兩不相下,倘有事故,亦難收拾。若將數十年仰希朝廷之恩,一旦下頒,必能自固籓籬,為我禁止。況有東烏梁海請印在前,似難以不符體制為解,請仍賞給印信”。得旨,如所請。
二十六年,詔連順等備邊。時拳匪事起,中外人心惶惑。連順檄唐努烏梁海總管棍布多爾濟、薩拉吉克烏梁海總管巴勒錦呢瑪、托錦烏梁海總管凌魁、庫布蘇庫勒諾爾烏梁海總管克什克濟爾噶勒、奇木齊克河烏梁海總管海都布調兵練團,嚴密舉辦。棍布多爾濟等均能刻日成軍。復籌幫軍食,擇要加兵防守,善待俄商,毋生邊釁。二十八年十二月,連順等再請獎敘,疏入,予克什克濟爾噶勒二品頂戴,海都布二品花翎。是年,連順以“烏梁海向風沐化幾二百年,直與喀爾喀蒙古無異。我國商民仍守舊規,不敢違禁潛往貿易。至俄商之在烏梁海貿易者,不計其數,建蓋房屋,常年居住,每年收買鹿茸、狐、狼、水獺、猞猁猻、貂皮、灰鼠,為款甚鉅,致烏梁海來烏城呈交貢皮時,竟至無貨可以貿易。惟有變通辦理,如在烏城貿易商民原赴烏梁海貿易者,準即報官前往,仍由將軍衙門照章酌給六個月限票,並嚴飭守卡官兵認真稽查,不準挾帶違禁之物”。允之。
宣統元年,烏里雅蘇台將軍堃岫等以奇木齊克河總管海都布率奏本旗十蘇木公揀海都布長子達魯噶布音巴達爾琥辦事勤能,眾心傾服,請補總管,允之。
是部天和土腴,有灌溉之利,宜麥。有金、銅、石棉諸礦,林木亦富。達布遜山產石鹽,是部全境及科布多北部皆資之。唐努、薩拉吉克、托錦三總管各有佐領四,庫布蘇庫勒諾爾總管佐領二,奇木齊克河總管佐領十。薩拉吉克別名薩爾吉格,托錦別名陶吉,總管皆無印。庫布蘇庫勒諾爾別名庫蘇古淖爾,奇木齊克河別名肯木次克,有印。此外扎薩克圖汗部右翼右旗有五佐領:一在庫蘇古爾泊北,一在華克穆河東北,一在格德勒爾河西,一在謨什克河西,一在扎庫爾河源。賽音諾顏部額魯特貝子旗佐領十三,皆南依鄂爾噶汗山,西接阿爾泰淖爾烏梁海。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徒眾所屬佐領三,西臨華克穆河。

相關詩歌

《唐努烏梁海》——席慕蓉

遠遠遠遠地高過海面

高原上安靜躺臥著的

象菊花一般清澈的湖水啊

薩彥嶺下是我們失落了的

庫蘇古泊

被別人取走了的金銀

我們會喚叫著去奪了回來

被別人取走了的馬匹

我們會騎上更快的馬

再去搶了回來

被別人輕易取走了的唐努烏梁海啊

怎么從來沒聽說有哪一個子孫曾經

為她流下過一滴淚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