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傑忠

唐傑忠

唐傑忠(1932年9月14日-2017年6月18日),漢族,相聲名家,長期與馬季、姜昆[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等相聲名家合作,代表作品有《虎口遐想》、《新兵小傳》、《找舅舅》等。2017年6月18日晚,唐傑忠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享年85歲。

基本信息

人生經歷

年少時期

唐傑忠唐傑忠
唐傑忠,1932年生,山東省黃縣人(現龍口市)。少年就讀瀋陽時,即學演相聲。1949年參軍做部隊文工團團員,曾涉獵多種表演藝術,具有多才多藝的全面修養。1958年編、演相聲《醫生》、《探社》,分獲廣州軍區文藝會演創作獎。1959年晉京深造,成為相聲表演藝術家劉寶瑞入室弟子,頗受教益。創作並與劉老師合演了相聲《柳堡的故事》,初試鋒芒,即獲好評。

調入央廣

1964年在羅瑞卿大將親自關懷下,調入中央廣播說唱團。先後與劉寶瑞、馬季、郝愛民、姜昆等名家搭檔。播演了《找舅舅》、《友誼頌》、《海燕》、《高原彩虹》、《新桃花源記》、《彬彬有禮》、《父與子》、《英雄啟事》、《新兵小傳》、《照相》、《虎口遐想》、《電梯的風波》、《歌唱流派》、《著急》、《樓道曲》、《辭職以後》、《夫妻之間》等近百段相聲。

影視表演

1974年及1979年,與馬季合演的《友誼頌》、《海燕》、《高原彩虹》、及《新桃花源記》等相聲,分別被珠江電影廠及新聞電影廠拍成藝術片。1987年以後,又多次參加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在影片《京都球俠》、《超速》和電視劇《多稜鏡》、《人怕出名》、《愉快的旅行》等影視劇中,均有出色的表演。

藝術經歷

1995年,中國曲藝家協會、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報聯合主辦全國首屆侯寶林金像獎電視相聲大賽,唐傑忠榮獲“侯寶林金像獎”,他榮獲的此項金獎,是民眾在歷時一年的“你最喜愛的8位當代著名相聲演員”的投票活動中產生的。
除演出外,還參與文學創作。除相聲《柳堡的故事》外,單口相聲《神兵天降》及相聲《重慶之最》、《廣州之最》(兩“最”均與馬季合作),還有一些評論、笑話及小相聲的創作,散見於國內各大報刊。
1982年、1984年、1988年,分別與馬季、郝愛民、姜昆搭檔赴香港演出。1986年,與姜昆共任新加坡“相聲大賽”評審。1987年、1989年,再度赴新加坡公演。1990年9月與台北漢霖說唱團合演於香港。同年10月,再度與台北漢霖說唱團及星、馬相聲演員合作於馬來西亞,參加國際相聲匯演和文化節活動。1991年被評為全國十佳笑星。1992年,由中國海外交流協會主辦,赴西歐法、意等十幾個國家演出相聲,獲轟動效應。1993年,隨中國廣播說唱藝術團赴台北演出,為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1985年至1991年,連續七年於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里演出節目,並多次擔任文藝晚會的節目主持人。
人物事跡
唐傑忠唐傑忠

唐傑忠出生在北京的一個貧寒之家,1949年1月29日,這個17歲的高中生在北京解放的時候當了兵,算起來唐傑忠還是新中國成立之前的老革命。他到部隊先當文藝兵,打打快板,做鼓動宣傳工作。在戰友們眼裡,唐傑忠性格寬厚,工作任勞任怨。那時文藝戰士號稱“革命靠腿不靠嘴”,1949年4月至10月,他們曾從天津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廣州,途中還要打仗。腳上打了泡,就跟女同志要根頭髮,用針穿上,把泡穿破,把水擠出來,第二天接著走,直到最後泡底下又打泡,長了繭子。在江西過九連山,7天7夜都在下雨,路只有一尺半寬,這邊是山澗,那邊是高山,大家都要扒著山走,十分危險,而唐傑忠還牽著一匹馬,馬上馱著他從天津出發時買的幕布。下山的時候更是艱難,空手走都很吃力,唐傑忠還得在馬後拽著馬,一步一步地挪。到了廣州,幕布一點沒濕,保存完好,唐傑忠為此立了大功,相當於現行的一等功。
在路上,唐傑忠還隨時都能編出順口溜。眼睛看什麼就能說什麼,聽什麼就能講什麼。比如在行軍過程中,他見到一個挑擔子的炊事員,他就說:“這個同志真能幹,一根扁擔兩頭顫,中間夾著英雄漢。”起到了很好的鼓勁作用。到連隊給戰士教歌,唐傑忠教得特別有感染力,好學好記,非常受戰士的歡迎。
拜師劉寶瑞
20世紀50年代初,唐傑忠從電影上看到山東快書名家高元鈞的曲藝,非常喜愛。後來部隊派唐傑忠到北京學習,他就到高元鈞家裡拜訪。高元鈞雖然沒有收他為徒,但是他熱情地給唐傑忠介紹了自己的把兄弟——單口相聲大王劉寶瑞。劉寶瑞不僅傾囊相授,甚至還一度給唐傑忠捧哏,捧著徒弟往前走。
唐傑忠認為,高、劉兩位先生不僅引導自己走上了相聲的道路,還教導他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處事。“劉老師教我,除了傳藝以外,我沒有付任何報酬,也不交學費,也沒有什麼回報。他的心胸非常寬廣,可以說是海納百川。”所以後來唐傑忠也向劉寶瑞學習,和自己的徒弟既是師徒,又是父子,還是朋友。比如對徒弟鞏漢林,唐傑忠當年千方百計幫他托關係、找朋友到北京發展,還幫他在北京借了房子,後來看鞏漢林演小品演得好,就從心眼兒里為他高興,對他特別寬厚,儘管鞏漢林小品演得越好,離相聲專業就越遠。鞏漢林提起這事就說“感激師傅一輩子”。
“偷偷地愛上了馬季”
1958年,唐傑忠調入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成了專業的相聲演員。第二年,他開始跟馬季一起在劉寶瑞的教導下學習。唐傑忠笑著說,雖然馬季比自己小,但是“當時我偷偷地愛上了馬季”。他覺得馬季就是“小侯寶林”,表演熱情奔放,藝術上是頂尖的,而且馬季特別愛相聲,把相聲視為自己的第二生命。學習的這一年是馬季給唐傑忠捧哏,他們還一起在中南海為毛主席表演相聲小段《裝小嘴》等,還跟毛主席握手。
後來唐傑忠放棄了升任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副團長的好機會,調入中國廣播說唱團。他和馬季從1959年開始正式合作,一直到80年代。有人說,相聲找搭檔比找媳婦還難,兩個人業務上要有默契,相互之間要能容忍。唐傑忠一輩子站在捧哏的位置上,也就是配角的位置上,但是這么多年來,唐傑忠說,自己心裡從來沒有覺得不舒服。“因為劉寶瑞老師教我們的時候就說,捧逗是一家,捧逗就是‘一棵菜’,沒有捧就沒有逗,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節目。”馬季先生去世前不久獲得了中國曲藝終身成就獎,唐傑忠就和自己得了獎一樣,非常激動,夜不能寐,半夜起來寫了一首“唐詩”——唐傑忠的詩,恭賀馬季榮獲大獎。謙虛了一輩子的唐傑忠還說,自己跟馬季的合作,等於禿子跟著月亮走——借了很大的光。
給姜昆捧哏挑戰自我
經歷了和郝愛民先生兩年的合作後,唐傑忠迎來了他藝術生涯中的一大挑戰——在姜昆的搭檔李文華因病離開舞台後,與姜昆合作。
姜昆說,“那個時候唐傑忠也是個著名捧哏演員了,也是我們大家心中的老師、前輩,可是他把自己放在了一個比較有挑戰性的位置上,他站到了李文華曾經站的地方,只允許他好,不允許他壞。”
開始唐傑忠是亦步亦趨地模仿李文華,按照錄音一字不差地給姜昆捧哏,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後來大家一起研究,認為應該發揮唐傑忠自己的特點給姜昆捧哏。為了改變過去給觀眾造成的既定印象,唐傑忠還給自己設計了一個比較文雅的形象:戴上了一個其實沒有鏡片的眼鏡,這個道具使了20年。
姜昆說,倆人一開始的合作,真是費了力氣,也一直在摸路子,後來終於在《虎口遐想》這個段子上,倆人開始找到了感覺,“大家忘掉了李文華,相信了唐傑忠老師”。他們在一起共同合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虎口遐想》、《電梯風波》、《學唱歌》、《著急》、《重大新聞》等。儘管性格一動一靜,大不相同,但在多年的合作中,兩個人從沒鬧過矛盾、沒吵過架。
說起兩人分開,姜昆挺感動的:“突然有一天,唐傑忠老師跟我說,‘姜昆,我覺得你得找一個新的搭檔了,我跟不上你了,你節奏太快,一個月得跑十好幾個地方,一會兒奔西藏,一會兒又出國了,一會兒又去‘老少邊窮’地區了,事也很多。我要是老這么跟著你的話,估計得拖你的後腿,找個年輕人吧。”唐傑忠還主動給姜昆推薦了姜昆後來的搭檔戴志誠。
始終是個有心人
馬季曾經說過,雖然唐傑忠老把自己是“笨鳥先飛”掛在嘴邊上,總跑在前頭,“但是大傢伙得注意了,他並不是‘笨鳥’,他是挺機靈的一個‘鳥’,他還飛在你前頭。所以他無論是跟誰合作,在相聲界他是穩穩噹噹的,他站在了一個革命的、前輩的、大捧哏的重要的位置。”
唐傑忠在業務上確實是個有心人,早年的作品《友誼頌》有很多英語的段落,唐傑忠不懂英語,就學,用漢字注音,漢字寫不出來,就用日語字母注音,一點點地學。至於生活上、工作中,就更是謙虛謹慎。和唐傑忠相識40多年的趙連甲說,雖然唐傑忠總說自己如何沾馬季的光、如何學馬季,其實,“可以說我跟馬季一直拿他當老大哥,他是個相聲坯子,也是個領導坯子。而且他熱情,他組織能力強,什麼事情我們都靠他。”唐傑忠曾多年在中國廣播藝術團擔任辦公室主任,演出隊各種各樣的活動安排,無論大事小事、正事雜事,唐傑忠準是站在最前邊為大家服務。此外,“創作作品的時候都有唐傑忠,但是哪兒發表了,節目單上要印名字了,沒有唐傑忠了,他不讓。”唐傑忠有意地不爭功。
在家裡是紅花不是綠葉
“說相聲他是綠葉,在家裡我是他的綠葉。”與唐傑忠結婚快50年的夫人金老師說。他們1957年經人介紹認識,唐傑忠給金老師的第一印象是“很愛出汗,也不太愛說話”,後來金老師聽說他要說相聲,還覺得他不是說相聲的料。“真沒想到他能成為一個著名的相聲演員。”
唐傑忠其實也覺得對不起夫人:夫人生了3個孩子,自己都不在家,不但不在,回來以後也沒有什麼表示。夫人是全國三八紅旗手,除了她的工作,從不講究吃、喝、穿、住,每天就講勞動,有一次工作中把手砸壞了,縫了很多針,唐傑忠一直不知道。
唐傑忠和金老師可是出了名的“模範夫妻”。“請大家放心,我們老兩口現在是她幫助我,我幫助她;她怕我累著,我怕她累著;她希望她多乾點活,我希望我多乾點活。”唐傑忠說。據說,有人請唐傑忠吃飯的話,他一般都不去,實在推不了,去的時候一定要帶倆飯盒,到那兒以後,告訴人家多炒兩個菜,然後端回來給老伴吃。
大伙兒都笑稱唐傑忠為“笑佛”,因為他永遠會把笑臉給他的觀眾、給他的朋友。其實在生活當中,他也跟普通人一樣經歷了挫折和苦難。前些年,唐傑忠的一個兒子因病辭世,但是他認為,“戲比天大”,他把悲痛藏起來,依然讓大家在自己的相聲藝術中得到快樂。
甘為綠葉襯紅花,淡泊名利氣自華;起承轉合七分捧,人稱慈祥“老媽媽”。唐傑忠,這個謙虛、慈祥、可愛、幽默的帥老頭,是百姓心中永遠的笑星。

人物逝世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唐傑忠先生於2017年6月18日21:30在朝陽門中西醫急救中心因病醫治無效去世,當晚遺體已經運抵八寶山革命公墓,享年85歲。

家庭生活

舞台上唐傑忠做了一輩子綠葉,在家裡,確實當之無愧的核心,核心到許多年過去,妻子會用“恨”來形容自己記憶中的丈夫。唐傑忠輕易不出去吃飯,就算一定要去的飯局,他也有個習慣,一坐下就安排人家現炒兩個菜打包,目的是帶回去給老伴吃,四十八年的時光已經在奔波中流逝了,這四十八年為別人做了太多,為自己想到得太少,連帶著家人都有數不清的苦澀,當生活歸於平淡的時候,我們由衷地盼望從今之後的每一天,唐傑忠都能笑為自己與家庭。

所收徒弟

唐傑忠總計收徒27名:
1、李建華、2、張茂起、3、李金祥、4、劉全剛、5、鞏漢林、6、李 藝、7、楊 寧、8、周鐵猴、9、魏真柏、10、崔喜躍、11、馬 洛、12、卡爾羅(南斯拉夫)、13、楊祖堯、14、汪聲亞、15、羅愛恬(女、新加坡)、16、趙 斌、17、袁永恆、18、田志斌、19、張啟銘、20、朱 琦、21、白 玉、22、禹寶東、23、王德枋、24、徐錦江、25、趙志洪、26、賈明慧、27、韓占軍。

主要作品

相聲作品

唐傑忠唐傑忠
《找舅舅》表演:馬季、唐傑忠
新地理圖》表演:馬季唐傑忠
新版中國文藝(07.06.22)笑佛
唐傑忠“觸電”徒弟提醒
馬季唐傑忠絕版珍貴相聲視頻:《海燕》
馬季、唐傑忠《成語新編》
馬季唐傑忠《新桃花源記》
馬季唐傑忠《特殊關係》FLASH
馬季唐傑忠相聲-好啊好
《成語新篇》表演:馬季唐傑忠
唱歌的姿勢》,姜昆、唐傑忠1996年
《一樣不一樣》,王平、唐傑忠等

春晚記憶

年份 作品 搭檔
1986 《照相》 姜昆
1987 《虎口遐想》 姜昆
1988 《電梯奇遇》 姜昆
1989 《捕風捉影》 姜昆
1990 《學唱歌》 姜昆
1991 《著急》 姜昆
1992 《美麗暢想曲》 姜昆
1993 樓道曲 姜昆
1997 《送福》 劉流
2001 《戲迷》 劉俊傑

綜藝節目

2011年11月18黑龍江衛視《本山快樂營》笑口常開

獲獎記錄

所獲獎項
  • ▪1986 全國新曲(書)目大賽表演一等獎 相聲《新兵小傳》 (獲獎)

人物評價

唐傑忠先生的捧哏風格樸實憨厚、儒雅自然,能與每一個合作的逗哏演員配合的嚴絲合縫。後來,唐傑忠因為年歲大了,跟不上姜昆的演出節奏,他主動讓賢,並為姜昆推薦了他後來的搭檔戴志誠,在圈內唐傑忠一直有著提攜晚輩、寬厚待人的好口碑。

中國著名相聲小品藝術家

相聲和小品,是中國曲藝藝術品種中影響最大,最受聽眾觀眾歡迎的兩種。可以說,在中國,地不分東南西北,人無分男女老幼,沒有不知道相聲小品,不喜歡相聲小品的。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相聲小品藝術家們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