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虎臣

吳虎臣

吳虎臣,男,生於1955年11月,河南尉氏人,大專文化程度,經濟師,高級教師。 吳虎臣(約1601-1661),名德銘,字躬修,號寅侯,清代武進士。 第二年,參加兵部舉行的全國考試,又中為進士。

醫生
男,生於1950年,祖籍河北藁城市,中共黨員,1977年畢業於南京鐵道醫學院醫療系。現任邯鄲鐵路醫院業務副院長、內科主治醫師。具有較豐富的臨床和管理經驗,尤其對內種消化系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有較深的研究。1980年撰寫的論文《急性心肌梗塞的預後》在北京鐵路局首次心腦血管學術會議上交流。1984年初在邯鄲市首先開展纖維結腸鏡檢查及介入治療新技術,撰寫的《纖維結腸鏡下息肉切除治療體會》等2篇專業論文,在北京鐵路局首次消化年會上交流。

江陵縣三湖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吳虎臣,男,生於1955年11月,河南尉氏人,大專文化程度,經濟師,高級教師。1972年1月參加工作,1981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7月至1966年7月,在人民大垸農場國小讀國小;1966年8月至1972年1月,在人民大垸農場友誼中學讀國中、高中;1972年1月至1973年8月,任人民大垸農場友誼分場蟲情測報員;1973年9月至1989年7月,在人民大垸農場友誼分場教書,任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其中1981年5月至1983年5月,在沙市教育學院中文系學習;1989年7月至1991年1月,任人民大垸農場黨委辦公室秘書;1991年2月至1995年12月,任人民大垸農場黃英分場黨委書記、場長;1996年1月至1998年3月,任人民大垸農場珠湖分場黨委書記、場長;1998年4月至2002年3月,任人民大垸農場副場長、黨委委員;2002年4月至2004年9月,任荊州市三湖管理區黨委副書記、荊州市三湖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農場副場長);2004年9月至今任江陵縣三湖管理區黨委副書記、江陵縣三湖管理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農場副場長)。

清代官員

吳虎臣(約1601-1661),名德銘,字躬修,號寅侯,清代武進士。其父吳行周,字兼純。母親孫氏。吳虎臣的先祖吳珏,字剛甫,為吳泰伯八十五世孫,隨父避亂由北方南歸居平江(今吳江縣)。生子二,長子吳黻,承父業。次子吳子敬(仲謙公),創業成家於長洲(今蘇州市吳中區)永昌里。後因元季兵亂,避難至錫邑光宅鄉(今黃土塘)。成為無錫吳氏太一公派在黃土塘一帶的始遷之祖。吳虎臣是吳子敬第九世孫。
吳虎臣年少時即拜師於東林黨領袖顧憲成,讀書刻苦,且不盲從,能與老師討論問題,見解新穎異於常人,故深受顧憲成賞識。學成後,在家設私塾施教。由於學識淵博,求學者趨之若鶩,可謂車馬盈門,盛極一時。
明朝末年,兵戈四起,海宇不靖。飽讀史書的吳虎臣深諳亂世定國應以用武為上,毅然棄文習武。他在鄉里率先倡議成立團練,並出資組建,自己親任教練。不論嚴冬酷暑,堅持操練演習,終於把黃土塘這支鄉兵操演成武藝高強、紀律嚴整的武裝組織,成為無錫縣地方武裝中的一支勁旅,使周邊盜匪不敢輕易騷擾黃土塘一帶。
1645年,清朝定都北京後,順治皇帝即下詔開科取士。吳虎臣參加地方的武科選考,以豐富的學識、嫻熟的武藝一舉奪得縣試第一名,引起考官的注意,舉鄉也引以為榮。順治八年(1651年)參加省試,又中為舉人。第二年,參加兵部舉行的全國考試,又中為進士。緊接著又通過了皇帝親自執行的殿試,被順治皇帝欽點為大內侍衛,授予明威將軍稱號。由於武藝高強、學識淵博、辦事幹練,深受順治皇帝的信任,經常得到賞賜。
在擔任大內侍衛期間,吳虎臣因傑出的組織、指揮才能,被順治帝派往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距北京300公里左右的京畿門戶井陘道(現河北省井陘縣)任中軍守府。在任期間,他勵精圖治,使境內寇不作亂,民安其業。又因功績卓著,被順治皇帝欽點參加清朝的國慶盛典。
吳虎臣家學淵源深厚,向以孝悌著稱。他聞訊父母年老患病,相繼臥床不起時,心急如焚,隨即告假返鄉,服侍雙親。“公……乞求終養,奉旨歸家,侍奉晨昏,喪葬盡禮”。待治喪完畢,準備重新赴任時,終“因哀慟太甚,抱病不果”,在家鄉逝世,時年剛過六旬。其墓葬於顧山之麓。妻子周氏,誥封恭人。膝下無子,以侄子玉潤、玉藻為嗣子。
東林黨領袖顧憲成的後裔、清道光年間進士顧鳳仞評價吳虎臣“古來膺揚諸輩,類多尚力,而公獨根柢詩書,但荷名教”,稱讚他的文韜、武略和個人品質,都是卓爾不群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