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哌酸

吡哌酸

吡哌酸,英文名:PipemidicAcid,中文別名吡卜酸,英文別名Doliol、PiperamicAcid、Pipram,本品為微黃色或淡黃色的結晶性粉末;無臭,味苦。本品在甲醇或二甲基甲醯胺中微溶,在水或氯仿中極微溶解,在乙醇、乙醚或苯中不溶;在氫氧化鈉試液或冰醋酸中易溶。熔點:本品的熔點為251~256℃,熔融時同時分解。

基本信息

簡介

吡哌酸吡哌酸
PipemidicAcid(PPA)
【作用與用途】 對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克雷白桿菌、痢疾桿菌有較好的抗菌作用。與各種抗生素無交叉耐藥性。臨床主要用於敏感菌所致急性或慢性腎盂腎炎、尿路感染、膀胱炎、菌痢、中耳炎等。
【劑量與用法】口服,成人1.5g~2g/日,分2~4次;兒童每日30mg~40mg/kg,分3次。
【副作用】1有時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便秘及腹瀉等腸道反應。2有時可致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及肌酐升高等肝功能異常。3過敏性反應有皮疹、藥物熱及瘙癢等,偶可引起過敏性休克。4偶有頭、頭痛、倦怠、口渴等。5腎功能不全者、幼兒慎用。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實驗測定方法

方法名稱:吡哌酸原料藥—吡哌酸的測定—非水滴定法
套用範圍:該方法採用滴定法測定吡哌酸原料藥中吡哌酸的含量。
該方法適用於吡哌酸原料藥。
方法原理:供試品加冰醋酸溶解後,加結晶紫指示液,用高氯酸滴定液滴定至溶液顯純藍色,並將滴定的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根據滴定液使用量,計算吡哌酸的含量。
試劑:1.冰醋酸
2.高氯酸滴定液(0.1mol/L)
3.結晶紫指示液
4.基準鄰苯二甲酸氫鉀
儀器設備:
試樣製備:1.高氯酸滴定液(0.1mol/L)
配製:取無水冰醋酸(按含水量計算,每1g水加醋酐5.22mL)750mL,加入高氯酸(70~72%)8.5mL,搖勻,放冷,加無水冰醋酸適量使成1000mL,搖勻,放置24小時。若所測供試品易乙醯化,則須用水分測定法測定本液的含水量,再用水和醋酐調節至本液的含水量為0.01%~0.2%。
標定:取在105℃乾燥至恆重的基準鄰苯二甲酸氫鉀約0.16g,精密稱定,加無水冰醋酸20mL使溶解,加結晶紫指示液1滴,用本液緩緩滴定至藍色,並將滴定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當於20.42mg的鄰苯二甲酸氫鉀。根據本液的消耗量與鄰苯二甲酸氫鉀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濃度。
2.結晶紫指示液
取結晶紫0.5g,加冰醋酸100mL使溶解
操作步驟:精密稱取供試品約0.2g,加冰醋酸20mL溶解後,加結晶紫指示液1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顯純藍色,並將滴定的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當於30.33mg的C14H17N5O3。
註:“精密稱取”系指稱取重量應準確至所稱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體積的準確度應符合國家標準中對該體積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參考文獻: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國家藥典委員會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年版,二部,p.249。

藥理作用

吡哌酸吡哌酸
吡哌酸作用於DNA鏇轉酶吡哌酸與其他喹諾酮類一樣,主要作用於細菌細胞的DNA鏇轉酶(gyrase),干擾細菌DNA的合成而引起細菌死亡。
動力學吡哌酸口服後迅速而較完整地被吸收,單次空腹口服1g和2g,服藥後2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分別為5、4和10、3μg/ml,服藥後6~8小時分別下降為2、3和4μg/ml。進食後服藥lg,達峰時間為2小時,血藥峰濃度4~5μg/ml。
該品的蛋白結合率為30%,T1/2約為5~6小時。吸收後廣泛分布於體內各組織和體液中,除及腦脊液外,吡哌酸在腎、肝、膽汁和尿液中的濃度遠超過同期血藥濃度。僅少量該品經胎盤進入胎兒循環中。吡哌酸在體內幾乎不被代謝,70%於24小時內以原形自尿中排出,進食後服藥1g,24小時內尿中僅排出40%,約20%隨糞便排出。

適應症

吡哌酸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譜較萘啶酸(nalidixicacid)為強和廣,但不如氟喹諾酮類(諾氟沙星等);細菌對萘啶酸耐藥者對該品可依然敏感。吡哌酸的適應證為敏感菌(主要為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桿菌、肺炎桿菌、產氣桿菌、吲哚陽性和吲哚陰性變形桿菌、沙雷菌屬、傷寒桿菌、志賀菌屬、綠膿桿菌等)所致的尿路感染和腸道感染。該品對綠膿桿菌的最低抑菌濃度為12、5~50μg/ml,優於羧苄西林;與慶大黴素、羥苄西林等合用一般可獲協同作用,但最好有聯合藥敏試驗作為依據。吡哌酸也曾用以治療敏感菌所致的膽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創傷感染、乳腺炎、角膜炎等,取得一定效果。

用法用量

產品通過腎臟代謝產品通過腎臟代謝
口服,成人每日1一2g,分2—4次服用。16歲以下小兒不宜用該品。在療程中宜定期作血常規和肝、腎功能測定。①該品可與飲食同服,以減少胃腸道反應。②療程一般為5—7日;尿路感染可用較少量(0、5g,12小時一次),並宜繼續服藥至尿菌清除後3日以上;該品對急性尿路感染的尿菌清除率為90%以上,慢性者為35—65%,依不同菌種而異。③採用長期抑制治療者,每日量宜酌減。
該品通過腎臟代謝
該品通過腎臟代謝

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不良反應
吡哌酸的毒性較低,副作用較少,很少有因副作用嚴重而停藥者。但如用藥量增大,則副作用的發生率也相應增加。
1、較多見的為胃腸道反應,發生率為5—7%,表現為噁心、噯氣、上腹不適、食慾減退、稀便或便秘等。
2、較少見的為皮疹或全身瘙癢。
3、偶可出現眩暈、頭痛、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一過性增高等,以上反應均屬輕微,停藥後迅速消失。文獻中曾有中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症(Lyell綜合徵)的個別病例報導。
4、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腹瀉、可有頭痛,頭暈,嗜睡,口炎等、引起過敏反應,皮疹,瘙癢,藥熱,面浮腫,白細胞減少、嚴重者偶有過敏性休克、該品的毒性較低、不良反應較少,但如套用劑量增大,則不良反應出現率也相應增加。
5、較多見的反應為胃腸道不適(5%~7%),可表現為噁心、噯氣、上腹不適、食慾減退、便秘或稀便等。有時可導致氨基轉移酶、肌酐、BUN等值上升,也可引起頭痛、頭暈、倦怠、口渴、口炎等反應。也有過敏反應發生,如皮疹、瘙癢、發熱、顏面浮腫,以及白細胞減少等症狀。

禁忌

該品與萘啶酸易發生交叉感染現象1、吡哌酸與萘啶酸的化學結構相似,患者對萘啶酸過敏者對吡哌酸也有可能發生交叉過敏反應。
2、吡哌酸可透過胎盤,妊娠初期3個月內孕婦宜慎用或不用。吡哌酸也可自乳汁排泄,對嬰兒可能產生不良反應,故哺乳期婦女最好不用該品。
3、有下列情況者慎用:
①中樞神經系疾病;②有抽搐或癲癇病史;③肝功能減退;④腎功能減退。該品還可影響軟骨發育,幼兒以慎用或不用為宜。

相互作用

丙磺舒可抑制吡哌酸的腎小管分泌,同用時後者的血藥濃度可有升高,半衰期也有延長。
製劑吡哌酸片0、5g口服,成人一次0、4g,一日2次;如用於抗葡萄球菌尿路感染,則按前量一日3-4次,一般療程為10天、如療程延長,應採取利尿措施、兒童一日15mg/kg,分2次用、片劑:每片0、25g;0、5g。膠囊劑:每膠囊0、25g。

片劑製品

吡哌酸飲片吡哌酸飲片
主要適用於敏感菌所致的腸道感染(如細菌性痢疾、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引起的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亦可用於敏感菌所致的膽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創傷感染等。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2片,一日3~4次。
注意事項
少數患者可出現一般消化道反應,偶見皮膚搔癢或藥物疹,長期服用應注意檢查肝、腎功能。
製劑
片劑,每片含量250毫克。
儲藏
密閉保存。
生產廠家
山東新華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新藥銷售公司山東·淄博。

膠囊製品

吡哌酸飲片吡哌酸飲片
該品為喹諾酮類抗菌藥,通過作用於細菌DNA鏇轉酶,干擾細菌DNA的合成,從而導致細菌死亡。對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產氣腸桿菌、奇異變形桿菌、沙雷菌屬、傷寒沙門菌、志賀菌屬、銅綠假單胞菌等具抗菌作用。
動力學
該品口服後可部分吸收,單次口服0、5g和1g,服藥後1~2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分別為3、8mg/L和5、4mg/L。血漿蛋白結合率為30%,血消除半衰期(T1/2a)約為3~3、5小時。吸收後在除腦脊液以外的組織體液中分布廣泛。該品主要以原形經腎臟排泄,給藥後24小時自尿液排出給藥量的58%~68%,約20%自糞便排泄,少量藥物在體內代謝。
適應症
用於敏感菌革蘭陰性桿菌所致的尿路感染、細菌性腸道感染。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0、5g一日1~2g。
該品導致血清氨基轉移酶升高
不良反應
該品毒性較低,不良反應主要為噁心、噯氣、上腹不適、食慾減退、稀便或便秘等胃腸道反應,皮疹或全身瘙癢少見;偶見眩暈、頭痛、血清氨基轉移酶一過性升高等。上述不良反應均屬輕微,停藥後可自行恢復。
禁忌
禁用於對該品和萘啶酸過敏的患者。
注意事項
1、該品可與飲食同服,以減少胃腸道反應。
2、長期套用,宜定期監測血常規和肝、腎功能。
腎功能衰退者慎用
3、患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者,如癲癇或癲癇病史者避免套用,確有指征套用時,宜在嚴密觀察下慎用。
4、嚴重肝、腎功能減退者慎用。該品在嬰幼兒及18歲以下青少年的安全性尚未確立。但該品用於數種幼齡動物時,可引起關節病變。因此不宜用於18歲以下小兒及青少年。
5、動物實驗顯示該品可抑制幼齡動物軟骨發育。孕婦、哺乳期婦女不宜套用。老年患者宜根據腎功能調整給藥劑量
相互作用
1、丙磺舒可抑制該品的腎小管分泌,合用時後者血藥濃度升高,半衰期延長。
2、該品可減少咖啡因自肝臟清除,使後者半衰期延長,需避免合用,或監測咖啡因血藥濃度。
3、該品可顯著降低茶鹼的清除,致後者血藥濃度升高,易於發生毒性反應,兩者不宜合用,如需合用應監測茶鹼濃度並調整給藥劑量。
4、與慶大黴素、羧苄西林、青黴素等常具協同作用。

滴丸製品

該品為喹諾酮類抗菌藥,對革蘭陰性桿菌,如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產氣腸桿菌、奇異變形桿菌、沙雷菌屬、傷寒沙門菌、志賀菌屬、銅綠假單胞菌等具抗菌作用。該品通過作用於細菌DNA鏇轉酶,干擾細菌DNA的合成,從而導致細菌死亡。該品為淡黃色滴丸。
動力學
該品為外用藥,可自創面部分吸收。
適應症
用於敏感菌所致的急慢性中耳炎。
用法用量
外用,一次1~2粒,一日1次,。使用前先清除膿性分泌物,放入滴丸後,用棉球堵塞外耳道10分鐘左右。
不良反應
該品自創面吸收後,其不良反應主要為噁心、噯氣、上腹不適、食慾減退、稀便或便秘等胃腸道反應,皮疹或全身瘙癢少見;偶見眩暈、頭痛、血清氨基轉移酶一過性升高等。上述不良反應均屬輕微,停藥後可自行恢復。
禁忌
對該品和喹諾酮類藥物過敏患者禁用。
注意事項
1、出現過敏症狀應立即停止用藥。
滴丸製品僅限中耳炎局部治療
2、該品僅使用於炎症局限在中耳黏膜部位的中耳炎患者。若炎症已漫及鼓室周圍時,除局部治療外,應同時採用全身抗菌治療。
3、長期大劑量套用,創面部分吸收增加。宜定期監測血常規和肝、腎功能。
4、患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者,如癲癇或癲癇病史者避免套用,確有套用指征時,宜在嚴密觀察下慎用。
5、嚴重肝、腎功能減退者慎用。嬰兒慎用。動物實驗顯示該品可抑制幼齡動物軟骨發育。孕婦、哺乳期婦女不宜套用。老年患者應慎用。
相互作用
用藥期間應進行血藥監測
1、丙磺舒可抑制由創面吸收後的該品的腎小管分泌,合用時後者血藥濃度升高,半衰期(t1/2)延長。
2、該品可減少咖啡因自肝臟清除,使後者半衰期(t1/2)延長,需避免合用,或監測咖啡因血藥濃度。
3、該品可顯著降低茶鹼的清除,致後者血藥濃度升高,易於發生毒性反應,兩者不宜合用,如需合用應監測茶鹼濃度並調整給藥劑量。
4、與慶大黴素、羧苄西林、青黴素等常具協同作用。

軟膏製劑

吡哌酸吡哌酸
乳劑型基質的淡黃色軟膏。
動力學
該品為外用製劑,屬局部用藥,只有少量經皮膚吸收。
適應症
用於小面積新鮮淺Ⅱ°及深Ⅱ°燒傷創面及供皮區創面,促進創面癒合,防止創面感染。
用法用量
常規清創後,將該品適量均勻塗於無菌紗布上,再將此紗布敷於創面,用無菌紗布包紮,一日1次,每次用藥量成人為每1%面積不得超過10g,每次用藥總量不得超過60g。用藥後,依據創面有無感染、分泌物多少及上皮生長情況等,間隔2天左右換藥1次,直至創面癒合。
不良反應
1、個別患者可有輕微疼痛、瘙癢等症狀。
2、該品自創面吸收後,其不良反應與吡哌酸類藥全身套用後相同,不良反應主要為噁心、噯氣、上腹不適、食慾減退、稀便或便秘等胃腸道反應,皮疹或全身瘙癢少見;偶見眩暈、頭痛、血清氨基轉移酶一過性升高等。上述不良反應均屬輕微,停藥後可自行恢復。
禁忌
對該品或喹諾酮類藥物過敏患者禁用。
注意事項
1、出現過敏症狀時應立即停止用藥。
2、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慎用。長期大劑量套用,創面部分吸收增加,宜定期監測血常規和肝、腎功能。
3、患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者,如癲癇或有癲癇史者應避免套用,確有套用指征時,宜在嚴密觀察下慎用。嬰兒慎用。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老年患者宜根據腎功能調整給藥劑量。
相互作用
丙磺舒抑制該品腎小管分泌
1、丙磺舒可抑制由創面吸收後的該品的腎小管分泌,合用時後者血藥濃度升高,半衰期(t1/2)延長。
2、該品可減少咖啡因自肝臟清除,使後者半衰期(t1/2)延長,需避免合用,或監測咖啡因血藥濃度。
3、該品可顯著降低茶鹼的清除,致後者血藥濃度升高,易於發生毒性反應,兩者不宜合用,如需合用應監測茶鹼濃度並調整給藥劑量。
4、與慶大黴素、羧苄西林、青黴素等常具協同作用

鋅吸收研究

對外用吡哌酸鋅軟膏經燒傷創面鋅吸收進行臨床研究。方法:對56例燒傷總面積20%以上病人隨機分2組——外用吡哌酸鋅軟膏組和磺胺嘧啶銀霜劑組,分別於用藥前後不同時間點測血清鋅並檢測本地正常人血清鋅作參照值。結果:2組燒傷病人用藥前血清鋅均為低值。雖吡哌酸鋅軟膏組用藥後血清鋅有所升高,但各時間點其峰值未達正常水平,24h後又回落到用藥前的低值。
外用吡哌酸鋅軟膏鋅經燒傷創面有一定吸收,但吸收量甚微。
吡哌酸鋅(zincpipemidate)軟膏外用於燒傷創面,補充了微量元素鋅,促進了創面癒合。但鋅經燒傷創面吸收如何,是否會發生高血鋅,為此對燒傷創面用藥後鋅吸收情況進行了臨床研究。
一般資料自1995年9月~1997年8月對本地15名正常人及56名燒傷病人作了血清鋅檢測。
1正常成人選正常成年人15名,男性9人,女性6人,年齡20~45a,平均37.1a±s1.3a。結果測得血清鋅0.98μmol/L±0.03μmol/L。
2燒傷病人共56人,隨機選住院病人分2組。試驗組外用吡哌酸鋅軟膏,對照組外用磺胺嘧啶銀霜劑。每組又根據用藥面積分中等面積病例(燒傷總面積20%~50%)和大面積病例(燒傷總面積51%~83%)2部分。2組病人性別、年齡、燒傷面積及輸血經χ2檢驗,P>0.05。

給藥方法

全部病人均在燒傷後24h入院,入院後只給清創,外用多功能(MF-1)消毒液(即氯己定乙醇液,焦作利民消毒劑廠出品,不含鋅),至燒傷後48h開始用藥並採集標本。3%吡哌酸鋅軟膏(含鋅量0.29%)由河南濮陽市第二製藥廠生產,(96)衛藥準字X-214號。2%磺胺嘧啶銀霜劑,原料藥東北製藥總廠生產,霜劑本院製劑室配製。吡哌酸鋅軟膏和磺胺嘧啶銀霜劑給藥劑量均為每1%燒傷面積10g。中等面積部分吡哌酸鋅軟膏用藥量270g±13g,大面積燒傷部分為603g±21g。
該品與萘啶酸易發生交叉感染現象
該品與萘啶酸易發生交叉感染現象

檢測方法

標本採集時間,考慮燒傷病人傷後24h正是滲出高峰階段,因此全部標本在燒傷後48h開始採集。禁食情況下抽取靜脈血2~3mL,於用藥前、用藥後2,4,8及24h各抽取標本1次,置4℃冰櫃保存待檢。為減少鋅污染,全部操作均按微量元素檢測標準進行。所用玻璃器材先經酸處理,再以重蒸餾水3次以上沖洗後烘乾。用注塑座注射針頭,注射器為一次性塑膠注射器。試管等不用膠布貼上。檢測儀為瀋陽WYX-40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操作:取全血分離,離心380×g,10min,取血清0.5mL,加1%硝酸稀釋至5mL混勻。

專家討論

研究表明:燒傷病人因創面丟鋅,尿鋅增多,燒傷後一段時間內血清鋅處在低值,大面積燒傷甚至1個多月都會發生低血,本實驗表明2組病人用藥前血清鋅值與當地正常人比較均處在低值,且大面積燒傷組更明顯,與上述報導結果相一致。用藥前這種低血鋅現象組間比較無差異性,但在用吡哌酸鋅軟膏後血清鋅在一段時間內有一定程度升高,尤其中等面積燒傷組較對照組有差異性,說明鋅通過燒傷創面向深層組織穿透,微量地被吸收,因此外用吡哌酸鋅軟膏一方面為局部上皮修復提供了鋅源,另方面對燒傷病人低血鋅現象給予了某種程度的補充。
本研究還表明:外用吡哌酸鋅軟膏後血清鋅雖一度上升,但不論中等面積或大面積燒傷組其峰值均未達正常水平,且24h又回落到用藥前的低血鋅狀態,這一時間點其血清鋅值與對照組相比無差異。套用吡哌酸鋅軟膏24h,中等面積燒傷組血清鋅平均僅增高0.01μmol/L,大面積燒傷組增高0.03μmol/L,一般情況下淺II度燒傷整個療程用藥不過4~5次,深II度不過8~10次。開始用藥量較大,隨著創面的不斷癒合用藥量相應減少。因此整個治療過程按劑量給藥鋅吸收甚微不致發生累積高血鋅現象。
不論中等面積或大面積外用磺胺嘧啶銀霜劑,因其不含鋅,用藥前後血清鋅值均低,組內對比無差異,因此套用吡哌酸乳膏治療燒傷,創傷面,有助於傷口癒合。

硝基呋喃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