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松蔭

吉田松蔭

吉田松蔭是一個名人,生於1830年,是幕府末期的尊王論者、思想家,號松陰,長州藩出身,為叔父吉田家的養子,繼承山鹿(素行)派兵學的家學。

吉田松蔭(1830-1859年)
幕府末期的尊王論者、思想家。杉常道的次子。通稱寅次郎,又名二十一回猛士。號松陰。長州藩出身。為叔父吉田家的養子,繼承山鹿(素行)派兵學的家學。得藩主許可,遊學長崎、江戶等地,因企圖脫藩而獲罪禁閉。後再去江戶,拜佐久間象山為師。1854年(安政元年)培理再來浦賀港時,企圖偷渡出國未成,被投入野山監獄。翌年出獄後接辦叔父玉木文之進的私塾松下村塾,培養了高杉晉作久坂玄瑞伊藤博文等很多尊王攘夷運動的領導人。他的這些弟子對明治維新貢獻甚大。松蔭反對簽訂安政五國條約,倡導攘夷而再度下獄,安政大獄時在江戶傳馬町牢房被處死。“明知此下場,欲罷卻不能,此乃大和魂。”松蔭詠的這首歌充分表現了他的活動方式。
注釋:吉田松蔭名“矩方”號“松陰”,通稱吉田松陰,我國歷史教材曾出現過“吉田松蔭”的錯誤說法。詳見吉田松陰
吉田松蔭,幼名虎之助,文政三年(1830年)八月四日生於山口縣萩市東郊的松本村。叔父吉田大助是兵學師範的教師,吉田松蔭為其養子,少負才氣。安政元年(1854年),松蔭年25歲,因企圖搭乘美國軍艦偷渡出國被捕,出獄後,開辦松下村塾,宣傳維新思想,培育人材,因反對幕府通商條約的簽字,再次被捕,安政六年(1859年),因安政大獄,死於江戶(現東京)傳馬牢刑場,時年30歲,被史學家喻作為明治維新的第一人。
吉田松蔭的生命雖然短暫,卻如一匹駿馬毫無畏懼地朝著自己的目標迅跑。
吉田松蔭在偷渡失敗後被押回萩市,投入野山獄中,野山監獄是收容士人罪犯的地方,相對說來,監獄內的生活是比較自由的。松蔭把野山監獄當作是他讀書和思考問題的極好地方。松蔭在獄中生活了14個月,共讀書約六百冊。歷史、政治、經濟、時事、小說、詩歌無所不讀,著有《幽囚錄》、《野山獄文稿》、《回顧錄》等。吉田松蔭還在獄中開講《孟子》,常常是妙語連珠,議論博大精深,連牢卒和司獄官都來聽講。
當時在野山獄中關押有犯人11名,年齡最大的有70多歲,平均年齡在45歲。平均獄齡超過十年,松蔭是年齡最小、獄齡最短的一個。然而松蔭卻成了獄友的領袖,贏得了大家的信賴和尊敬。他在“講孟余話”中寫道:“事君者諫死可,下獄可,飢餓可,身敗裂可,但人臣之道不可失,崇尚節義之國風不可失。”表明了他決心尊皇攘夷的心跡。
吉田松蔭在監獄中以“二十一回猛士”自許。意以百折不撓之毅力,為實現自己的信念而努力奮鬥到底。松蔭自嘲:“吾庚寅年生於杉士百合之助家,寅者虎也,虎者猛也。‘杉”字可折之為十八加三乃二十一也。及長,入嗣吉田家,吉者十一口,田者十口,計數二十一,吉之小口入田之大口中謂之回,吾乃自號‘二十一回猛士’以自勉。”松蔭自言已猛過三次,第一次是遊學東北地方,無視藩主和最後批准,私自出遊,回來後被削去士籍;第二次是向藩主進言進行兵制改革事。松蔭19歲起任山鹿流兵學教師,從長崎遊學時目睹荷蘭軍艦之堅甲利炮,面對日本的鎖國政策,深感憂慮。提出購買西洋兵器、訓練軍隊、積極備戰的主張,與當時的主和派意見相左,未得採用;第三次是偷渡被捕。松蔭自感責任重大,為了日本,他還要再拼搏18次。
安政二年(1855年)十二月吉田松蔭從野山出獄,回到自己家中開辦了松下村塾。吉田松蔭立志以松下村塾為基地,為天下培養一批轟轟烈烈的人材。松蔭在“松下村塾記”中寫道:萩市的未來寄望於松下村。
吉田松蔭在松下村塾教書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在松蔭指導下讀書的學生多則二年,少則半年,但是每個出自松蔭的門下都為松蔭品格所折服。松蔭律己甚嚴,無私無欲,為了日本的新生,生死以赴。他把先生與學生的關係比作為針和線和關係。老師是針,老師的責任是給學生指明道路,講明道理。學生是線,開拓未來的實踐,要靠學生們去努力。
松蔭在遺書《留魂錄》中寫到:“我以三十之年去世,但我不遺憾。我的同志一定會繼承我的遺志,春種秋實,我期待著那收穫一天的到來。同志們努力吧!”松蔭用自己的死實踐了自己的生死觀:如果死能不朽,死又何妨。松蔭死後,他的弟子們前仆後繼,高杉晉作倒下了,久坂玄瑞倒下了……,但明治維新成功了。吉田松蔭作為明治維新的第一人被永遠載入了日本的史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