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長尾蛛

台灣長尾蛛

台灣長尾蛛,廣布於台灣各地中、低海拔山區。

基本信息

台灣長尾蛛

dd

繁殖方式 卵生
食性 蟋蟀、千足蟲、麵包蟲等蟲類為主。

形態特徵

台灣長尾蛛背甲略呈橢圓形,黑褐色具有光澤。頭部隆起,中窩深凹陷,橫向,略呈三角形。頸溝深邃,放射溝明顯。眼域稍隆起,八眼集成一團。胸板暗褐色。上顎強大,向前伸出。步足黑褐色,密生黑褐色長毛,無步足毛束。腹部長橢圓形,褐色,上面有一些黃褐色斑紋。書肺二對。絲疣二對,後絲疣特長,由三節構成,超過腹部末端。雄蛛體形較小,體長約15 mm。體色與雌蛛大致相同,但是腹部背面的黃褐色斑紋不明顯。觸肢與步足具有發達棘刺。

體形尺寸 雌蛛體長約23mm。
習性 廣布於台灣各地中、低海拔山區。築巢於樹根、樹洞和岩石縫隙中。巢呈管狀,由地下延伸至地面。地上部分蛛絲白色,呈疏鬆的管狀,通常具有二個出入口,為其捕食場所。地下部分為簡單盲管,是蜘蛛休息和產卵的場所。當獵物落在地面上的管狀網時,蜘蛛即刻衝出,利用毒牙透過管壁將獵物咬死,然後拖入巢中攝食。食物殘渣則遺留在巢的底部,管網的破洞則稍後再修補。卵囊白色,雌蛛以上顎咬住卵囊,具有護卵習性。長尾蛛是台灣主要的毒蜘蛛,曾有人被咬,但是都幸未致命。

蜘蛛目物種補充

蜘蛛目是節肢動物門、蛛形綱一個目,包括新蛛亞目、古蛛亞目和原蛛亞目,其中新蛛亞目包括蜘蛛的大多數,約有93科38000餘種。蜘蛛是許多農業害蟲的天敵。在稻田的上、中層有管巢蛛科、跳蛛、蟹蛛和貓蛛捕食危害水稻葉面的縱卷葉螟、稻苞蟲、稻螟嶺等幼蟲;在中、下層有狼蛛、微蛛、球腹蛛捕食危害水稻莖稈下部的飛虱、葉蟬、螟蟲等;還有肖蛸、園蛛張網捕食飛行的害蟲。

聞名世界的毒蜘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