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母細胞

卵母細胞

卵母細胞(oocyte):在卵子發生過程中進行減數分裂的卵原細胞。分為初級卵母細胞、次級卵母細胞和成熟的卵母細胞,它們分別是卵原細胞分化和DNA複製分裂後產生、第一次減數分裂和第二次減數分裂的產物。該複合體的中心是卵母細胞以及一個體積相對小得多的 極體,其外包裹著一層主要由卵母細胞分泌物形成的 細胞外基質,稱為 透明帶(簡稱ZP),卵母細胞與透明帶之間留有一狹窄的空隙即卵周間隙。其中,ZP3能識別同物種 精子並與之結合,繼而誘導精子發生 頂體反應,啟動受精過程。

分裂形成

卵原細胞通過增殖和分化形成初級卵母細胞。一個初級卵母細胞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形成一個次級卵母細胞和一個 極體(第一極體),次級卵母細胞減數第二次分裂形成一個 卵細胞和一個極體(第二極體),同時某些生物的第一極體也有可能進行減數第二次分裂成為兩個極體,最後三個極體都死亡,只留下卵細胞。

結構功能

女性排卵時,卵子從破裂的 卵泡中隨卵泡液一起從 卵巢排出(排卵),被 輸卵管傘端所拾取並運送至輸卵管壺腹部,等待 精子受精。這時的卵子其實是卵冠丘複合體。該複合體的中心是卵母細胞以及一個體積相對小得多的 極體,其外包裹著一層主要由卵母細胞分泌物形成的 細胞外基質,稱為 透明帶(簡稱ZP),卵母細胞與透明帶之間留有一狹窄的空隙即卵周間隙。 透明帶之外還圍繞著若干層 卵泡細胞,其最靠近透明帶的一層被稱為 放射冠。 透明帶在受精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結構主要由三種 糖蛋白(ZP1、ZP2、ZP3)組成。其中,ZP3能識別同物種 精子並與之結合,繼而誘導精子發生 頂體反應,啟動受精過程。若未受精,卵母細胞將在排卵後12~24 h退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