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邦不入

危邦不入,原指不行周禮的邦國不要進入,此語出自《論語泰伯》。

危邦不入

成語:危邦不入(wēi bāng bù rù)

原意

原指不行周禮的邦國不要進入.

出處:

此語出自《論語泰伯》。

原文: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意思:

真誠地相信,才能真正喜歡去學;堅守所學而不計較生死,才能真正認識到道的美善。將要發生暴亂的諸侯國就不要再進入了,已經發生暴亂的諸侯國就不要居住在那裡了。天下符合大道就可以表現出自己的才能,天下不符合大道就隱藏起自己的才能。在符合大道的諸侯國里,貧窮而且卑賤,是可恥的事情;在不符合大道的諸侯國里,富裕而且高貴,也是一種可恥的事情。

常用詞: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意思:要發生暴亂的地方就不要去了,已經發生暴亂的地方就不要在那裡居住了。
對此語,錢穆先生《論語新解》的解釋是:“危國不可入,亂國不可居。不入危邦,則不被其亂。不居亂邦,則不及其禍。全身亦以善道。然君子身居其邦,義不可去,有見危而授命者,亦求善其道而已。此皆守死善道。蓋守死者,有可以死,可以不死之別。必知不入不居之幾,乃能盡守死善道之節。”君子不避死,但要死得其所,要為道義而死,那是殺身成仁,那是捨生取義;如果不是為仁、為道義,那么,還是應該為了行道義、行仁而珍惜生命。已經是危險的國家,就好比是病入膏肓的人,即使有扁鵲、華佗再生也無法醫治,因此,即使進入其中,也無法推行道義;已經是違背大道而發生暴亂的國家,即使君子居住在那裡,也無法推行道義和仁德。“不入”是說還沒有進入,那么就不要再進入了;“不居”是說還沒有定居,那么就不要再去定居了。如果已經在其中,已經定居於其中,那么,君子就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危行言孫”,也就是說按正道而行,卻說話小心謹慎。我們理解孔子的說法,時刻不能忘記道義、仁德,也不能忘記了“中庸”的原則,否則,不可能符合孔子的原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