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昌迪加爾法院

印度昌迪加爾法院

印度的旁遮普省是印度從英國殖民地統治下獲得獨立後,本世紀50年代印度政府在喜馬拉雅南麓山腳下稱為昌迪加爾的一片乾旱的平原上重新建立的印度最重要的一個省。

簡介

印度昌迪加爾法院印度昌迪加爾法院

法國著名建築師勒·柯布西埃被聘請來作這個新省會的城市規劃設計師和建築設計師。他是印度總理尼赫魯欣賞的建築師。這次機會使他大顯身手。他把整個城市劃分為整齊的矩形的街區,形成一個棋盤式的道路系統,並明確地把各街區分為政治中心、商業中心、工業區、文化區和居住區等5個部分,功能分布非常明確。他還設計了政治中心的好幾座主要建築物,高等法院是其中最早落成的一座,於1956年建成,它的建成曾經引起世界建築師們的廣泛注意仿效。

建築特色

柯布西埃的主要出發點是不依賴機械的空氣調節,而利用建築本身的特點來解決當地烈日和多雨的氣候所造成的困難。法院建築地上4層,它的主要部分用一個巨大的長100多米的鋼筋混凝土頂篷罩了起來,由11個連續拱殼組成,橫斷面呈V字形,前後挑出並向上翻起,它兼有遮陽和排除雨水的功能;屋頂下部架空的處理有利於氣流暢通,使大部分房間能獲得穿堂風,這樣以建築物本身的設計方法來解決當地的日曬和雨季問題。
法院的入口沒有裝門,只有3個高大的柱墩一直支承著頂上的篷罩,形成一個高大的門廊,柱墩表面分別塗著綠、黃和桔紅3種顏色,門廊氣勢雄偉,空氣暢通。從入口進去就到了法院的門廳,進入門廳以後是一個柯布西埃經常在建築中心採用的橫置的大坡道,人們可以順著坡道登樓。一層有一間大審判室和8間小審判室,樓上也有一些小審判室,辦公室。另外還有對公眾開放的圖書館和餐廳。它的平面形狀是一個簡單的L形。
法院建築的正立面上滿布著大尺度的垂直和水平的混凝土遮陽板,做成類似中國的博古架形式。到了上部,它們逐漸向斜上方伸出,使和頂部挑出的篷罩有所呼應。整個建築的外表都是裸露的混凝土,上面保留著澆搗時模板的印痕。柱墩及遮陽板的尺寸特別大,使人感到十分粗獷,像是一座經過千百年風雨侵蝕的老建築。門廊內部的坡道上也滿是大大小小不同形狀的孔洞,在其他地方,經常有一些奇怪的孔洞的凹龕;有的還塗上紅、黃、藍、白等特別刺眼的色彩。
法院的建成曾引起各國建築師的廣泛關注。這種巨大尺度的建築構件,粗壯的入口柱廊,對比色塊的處理,粗糙的混凝土飾面,大膽的抽象圖案設計所形成的特殊建築風格,被人們稱之為“粗野主義”建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