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聖地

印度教聖地

印度教聖地,多與史詩、往世書中神話有關的場所,或是幾條河流匯合的地方。印度教教徒常到聖地巡禮(印度教各大教派奉行的一種儀式)。

最有名的聖地有:恆河河畔的瓦臘納西(或譯貝拿勒斯)、朱木納河上的摩吒羅、恆河與朱木納河匯合處的阿拉哈巴德、比合爾的伽耶、伽蒂瓦爾的特瓦伽、奧利薩的普里等。瓦臘納西是濕婆派教徒朝拜的首要聖地,也是婆羅門教、印度教的文化中心。位於印度西北邦東南部,恆河中流左岸。這裡有成千個印度教寺廟,其中有著名的金寺。城西北約10千米的鹿野苑,據傳為釋迦牟尼第一次講道處,也是濕婆教朝拜的北部中心。印度神話記載,濕婆因與梵天比高低,砍掉了梵天的一個腦袋,曾在此贖罪,並獲解脫,故城內很多寺廟均為紀念濕婆而建。印度教徒一生的宿願就是要到瓦臘納西朝拜一次。每年有數百萬教徒到這裡朝拜,在廟裡誦經,作苦行或施捨,到恆河沐浴,很多教徒都希望在這裡死去或是死後將骨灰灑在河中,以求消除生前的罪愆,使靈魂升入天堂。阿拉哈巴德是歷史上有名的聖城,據說濕婆曾在此戰勝惡魔,奪得甘露,並把甘露灑在此地,因此喝了這裡的水,也就是喝了甘露,可以獲得福樂,直趨永生。這裡每年舉行一次歷時兩周的廟會,6年一次會,12年一次特大會,1982年1月25日舉行大會時有1000萬人沐浴、朝聖。
印度教聖地印度教聖地阿拉哈巴德風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