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之戰

南中之戰

三國蜀建興三年(225年),蜀丞相諸葛亮平定南中(今雲南、貴州及四川西南部地區)動亂的作戰。

基本信息

簡介

三國蜀建興三年(225年),蜀丞相諸葛亮平定南中(今雲南貴州四川西南部地區)動亂的作戰。

蜀昭烈帝劉備死後,南部益州(治滇池,今雲南昆明滇池南)大姓雍闓孟獲等殺太守正昂,反蜀投吳。在其煽動下,胖柯(治故且蘭,今貴州凱里西北)太守朱褒,越儁(治邛都,今四川西昌東)夷王高定皆起兵回響。諸葛亮因蜀軍夷陵新敗(參見夷陵之戰),劉備方亡,後主幼弱,正面臨統治危急之際,暫不出兵。一面備農植谷、閉關息民,作好內部隱定及軍需供應工作;一面與東吳修復舊好,繼續聯盟。至是年春,諸葛亮率兵南征,令門下督馬忠由東路趨烊柯擊朱褒,降督李恢由中路向益州攻雍閩。諸葛亮自率主力由西路奔越儁擊高定。此時,由益州來援高定的雍閩,為高定部屬殺死,孟獲代其為王。諸葛亮乘其內部矛盾,一舉攻下越儁,殺高定,孟獲南逃。馬忠擊滅朱褒後,與諸葛亮軍會合。五月間,諸葛亮渡過瀘水(今川滇交界處雅礱江口以下金沙江),跟蹤追擊。採用參軍馬稷提出“攻心為上”的策略,俘虜孟獲後,又復縱之,再戰再俘,終使其誠心歸降(傳說七擒七縱)。南中益州、永昌(治不韋,今雲南保山東北)、越儁、柯四郡俱平。秋,蜀軍於滇池會師。諸葛亮任命孟獲等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為官吏,使其向朝廷貢獻金銀、耕牛、馬匹等,並徵調善弩勇士為軍。

點評

此戰,諸葛亮以“攻心為上”的策略,不僅解除了爾後北進的後顧之憂,並獲得了豐富的軍需物資和兵源,為北伐曹魏創造了條件,也為後世兵家提供了借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