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稅為薪

化稅為薪

收入分配改革已漸行漸近,據5月份曾在各地展開調研的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透露,全國人大調研的一個重要結論,即建議減輕競爭性行業企業稅負,騰出空間給員工增加工資,是為“化稅為薪”。

簡介

化稅為薪化稅為薪

政府主動降低企業稅負,還利於民,並期冀通過這一減輕企業負擔的方式,進而提升企業員工工資,此種俯身為民的姿態自然釋放出了巨大的政策善意。但此番被稱為“化稅為薪”。

好處

·應是提高普通員工工資的利器

化稅為薪化稅為薪

網友“飛度一刻”:當前不少企業一線員工工資過低,他們的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就個人來說,這勢必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從全局來看,也會影響擴大消費、促進內需的政策實施。因此,無論從微觀還是巨觀,對於收入的分配都到了非要著手改變的時候了。然而,知易行難,作為普通人的我當然願意荷包越來越鼓,相信“化稅為薪”能成為咱們漲工資的利器。
·更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關鍵落子

網友“艾賓浩斯”:“化稅為薪”實則收入分配改革大局中的關鍵落子,體現了將民生托之在肩的擔當,為民生披荊斬棘的勇氣。分配問題也是發展中的問題,分配問題解決不好,發展問題就不可能解決好。分配與經濟成長之間應形成良性互動,合理的分配能夠成為經濟長期增長的最根本動力,而不合理的分配最終會因消費能力的不足而使發展動力衰減。

難處

·一、信息難公開
網友“最長的一碼”:國家給企業減稅,企業增加了多少收益,只有國家知道,企業知道,員工卻無法通過正常渠道知道,這種信息的不對稱,使減稅政策有可能被企業隱蔽於無形。“化稅”信息不公開、透明,自然很難“為薪”,也就很難給員工增加工資騰出空間,反而使企業獲取了一筆額外收益。
網友“發麻了”:在“化稅為薪”的計畫里,普通員工雖是最終獲利者,但也是間接獲利者,因為國家轉移的稅收先要由企業進行對接。因此,欲善此事,必須揭開蓋子,即使是一分一毛,也要讓普通員工看得一清二楚。
·二、老闆難聽話

網友“楊金溪”:一旦對競爭性行業企業減輕了稅負,所減輕的稅負極有可能進入企業老闆的腰包,而企業員工的工資卻依舊維持在原有的較低水平。一些企業也有可能做出一副給員工漲工資的樣子,比如稅負減輕1000萬元,只拿出200萬元用於增加員工工資。有人認為可以通過監督機制,確保所減稅負全部用於給員工漲工資,但是企業完全可以採用工資發放兩本賬的辦法,對付過去。[詳細]
·三、目標難管理

網友“我頂啊頂”:對於“化稅為薪”,表面上看可以一舉兩得,但操作起來可能很複雜。被納入“化稅為薪”的行業和企業,有一個參數必須考慮:稅負與職工平均工資額。低薪的行業企業未必稅負高,會不會再減稅?高稅負的行業企業未必低工資,會不會“化稅為薪”?
·四、過程難監督

網友“井水明”:對政府給企業減稅,國家減,企業收,既沒有企業員工參與,也沒有第三方的介入,形成了國家與企業在減稅操作上的無監督對接,國家減了稅,企業收了錢,而給員工增加收入的程式,卻始終掌握在企業手上。企業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員工無法提出異議,只要企業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和社保福利標準來行事,加上勞資工資集體協商,勞動保障部門對企業就無可奈何,稅務部門自然也沒轍。

對策

·將減稅與增加工資“捆”在一起
網友“卓瑤”:如何保證“減稅加工資”政策不走樣?一個可行的辦法就是,將減稅與增加工資“捆”在一起。比如,按照職工工資所占企業收入和利潤的比例、企業收入和利潤增長與職工工資增長的幅度等,核定企業是否應當減稅及其應減稅額。換句話說,就是依據職工工資情況實行差別稅收,把職工與企業之間的博弈,轉化為“減稅”與“漲薪”之間的政策博弈。
網友“飛鴿傳書”:政府部門早已走向信息公開,給企業減多少稅應該即時上網,方便查閱。而員工拿多少錢自己心裡都有譜,用那筆錢除去大致的人數,工資的漲幅就差不離了。有理還有據,這樣才不怕老闆賴帳。
·管好賬本:強化企業財務審查制度

網友“睿鶇”:要用好“化稅為薪”政策,須強化企業財務審查制度,避免中小企業趁機逃稅,確保稅收優惠政策不走樣,保證能將之轉化為員工薪水。“減稅”與“增加工資”畢竟是兩碼事,要讓這類建議真正落實,關鍵還要制定相應的保障制度。
·除了加薪,還要千方百計為員工減負
網友“難得一見”:稅收政策除了具備調節和槓桿功能外,亟待賦予“藏富於企”、“藏富於民”的功能。如果僅僅以“增薪”為目的而“減稅”,減稅只是權宜之計。只有站在經濟健康發展的高度,重新審視現行的稅收政策,才能高起點進行稅制改革。在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的情況下,理應全方位壯大普通員工的收入口袋,不但要想辦法為員工加薪,還要千方百計為員工減負,例如,面向個人減稅、退稅。

總結

“減稅為薪”最大亮點就在於,國家這次親身參與,把本就是公共屬性的稅收,作為一種福祉,遍灑於世。其體恤民生的胸懷和因此而發的智慧,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理念。

2010年年度新詞語

此詞經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專家審定入選2010年年度新詞語,並收錄到《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
提示性釋義:指政府將困難企業的部分稅收讓渡給企業用於提高職工工資。
例句:近日有訊息稱,國家有關部門建議“化稅為薪”,即對困難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來促進實現員工工資的正常增長。(2010年6月7日《人民日報》

2010年經濟類年度新詞語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日前發起2010年度詞語評選活動,年度詞語評選活動自2007年開始已舉辦三屆,是由教育部、國家語委指導,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主辦,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機構依據主流媒體10.4億字的語料,在機器自動提取的基礎上經人工審定。 這些新詞語將收入由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0》一書,商務印書館同時出版《2010漢語新詞語》。
2010年年度新詞語 經濟類
囤囤族 | 發票奴 | 房二代 | 高姐 | 高薪藍 | 海囤族 | 海豚族 | 解套哥 | 酒店試睡員 | 開領 | 空房管家 | 快炒族 | 壟二代 | 碼奴 | 賣折族 | 蜜月測試員 | 秒團族 | 拼炒族 | 險奴 | 議價師 | 密碼族 | i理財 | N連跳 | PE腐敗 | 被上網 | 玻璃門 | 炒地圖 | 吃拆遷 | 吃費手機 | 彈簧門 | 地板工資 | 地補 | 地王秀 | 豆你玩 | 腐不起 | 古墓經濟 | 故里經濟 | 化稅為薪 | 灰技 | 灰色負收入 | 口舌費 | 毛基 | 密碼強迫症 | 秒停秀 | 能博會 | 泡菜危機 | 千團大戰 | 潛伏地塊 | 認房認貸 | 蒜你狠 | 踏板門 | 碳機會 | 糖高宗 | 糖玄宗 | 天價QQ | 天線門 | 跳樓門 | 退出令 | 網店實名制 | 微博招聘 | 微管 | 吸費門 | 洗蟹粉 | 蝦死你 | 壓力面 | 洋代工 | 藥老鼠 | 藥你苦 | 衣櫥整理師 | 億時代 | 油你漲 | 玉米瘋 | 雲物流 | 直改名 | 中國金 | 紫砂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