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人員

劇本人員,一種文學形式,是戲劇藝術創作的文本基礎,編導與演員根據劇本進行演出。

簡介

劇本是一種文學形式,是戲劇藝術創作的文本基礎,編導與演員根據劇本進行演出。與劇本類似的辭彙還包括腳本、劇作等等。它以代言體方式為主,表現故事情節的文學樣式.它是戲劇演出的文學依據,是導演和演員二次創作的出發點.在文學領域裡,它是一種獨特的文體;在藝術領域裡,它又接近文學;在戲劇領域裡,它是一切戲劇活動的根本出發點.

劇本主要由台詞和舞台指示組成。對話、獨白、旁白都採用代言體,在戲曲、歌劇中則常用唱詞來表現。劇本中的舞台指示是以劇作者的口氣來寫的敘述性的文字說明,包括對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的交代,對劇中人物的形象特徵、形體動作及內心活動的描述,對場景、氣氛的說明,以及對布景、燈光、音響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在戲劇發展史上,劇本的出現,大致在戲劇正式形成並成熟之際。古希臘悲劇從原始的酒神祭禮發展為一種完整的表演藝術,就是以一批悲劇劇本的出現為根本標誌的;中國的宋元戲文和雜劇劇本,是中國戲劇成熟的最確實的證據;印度和日本古典戲劇的成熟,也是以一批傳世的劇本來標明的。但是,也有一些比較成熟的戲劇形態是沒有劇本的,例如古代希臘、羅馬的某些滑稽劇,義大利的初期即興喜劇,日本歌舞伎中的一些口頭劇目,中國唐代的歌舞小戲和滑稽短劇,以及現代的啞劇等等。

劇本的寫作,最重要的是能夠被舞台上搬演,戲劇文本不算是藝術的完成,只能說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後(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終藝術的呈現。歷代文人中,也有人創作過不適合舞台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劇本。這類的戲劇文本則稱為案頭戲(也叫書齋劇)。比較著名的如王爾德的《莎樂美》等。而好的劇本,能夠具備適合閱讀,也可能創造傑出舞台表演的雙重價值。

一部可以在舞台上搬演的劇本原著,還是需要在每一次不同舞台、不同表演者的需求下,做適度的修改,以符合實際的需要,因此,舞台工作者會修改出一份不同於原著,有著詳細註記、標出在劇本中某個段落應該如何演出的工作用的劇本,這樣的劇本叫做“提詞簿”或“演出本”、“台本” (promptbook)。此外,劇本是完整的演出腳本,有另外一種簡單的舞台演出腳本只有簡短的劇情大綱,實際的對白與演出,多靠演員在場上臨場發揮,而這一種腳本則稱為是“幕表”。

著名劇本

國內:曹禺的《雷雨》、《北京人》、《臥薪嘗膽》(後改名為《膽劍篇》),《王昭君》、《原野》

老舍的《龍鬚溝》、《茶館》

郭沫若的《棠棣之花》、《屈原》、《蔡文姬》、《武則天》

國外:易卜生 《玩偶之家》

[編輯本段]劇本的創作者

劇本的創作者叫做編劇,或尊稱為劇作家。

[編輯本段]劇本的內容

劇本主要由人物對話(或唱詞)和舞台提示組成。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說話的語氣、說話時的動作,或人物上下場、指出場景或其它效果變換等。

一個典型的劇本例子如下:

公館一室內

王媽:(小心翼翼地)小姐,您還是得注意身子,就吃點東西吧。

趙小姐:(把碗砸在地上)不吃,我就是不吃。

(王媽下)

[編輯本段]劇本的結構

一部較長的劇本,往往會由許多不同的段落所組成,而在不同種類的戲劇中,會使用不同的單位區分段落。在西方的戲劇中,普遍使用“幕”(Act)作為大的單位,在“幕”之下再區分成許多小的“景”(scene)。中國的元雜劇以“折”為單位,南戲則是以“出”為單位,代表的是演員的出入場順序,而在明代文人的創造後,將“出”改為較為複雜的“出”。

劇本的結構一般可分為“開端、發展、轉折、高潮、再高潮結局”。 當然根據編劇技巧的不同,結構還會變化。如“佳構劇”。

[編輯本段]劇本的分類

按照套用範圍,可分為: 話劇劇本,電影劇本,電視劇劇本等,小說劇本,相聲、小品。

按劇本題材,又可分為 喜劇、悲劇、歷史劇、家庭倫理劇、驚悚劇等等。

還有一種劇本主要追求文學性,不以演出為目的,或者不適合演出,動作性不夠.被成為"案頭劇""書齋劇".歐洲19世紀的許多浪漫主義詩人和作家創作過很多這種戲劇形式的詩歌,但只能提供閱讀,不適合上演.所以在戲劇創作中,劇作家要懂得舞台和表演,應該在劇本的創作中處理好劇本的文學性和舞台性.因為戲劇演出才是最終目的.沒有演出和觀眾的戲劇談不上是戲劇.

[編輯本段]劇本創作三大忌

1、寫劇本變寫小說

劇本寫作和小說寫作是兩樣完全不同的事,要知道寫劇本的目的是要用文字去表達一連串的畫面,所以你要讓看劇本的人見到文字而又能夠即時聯想到一幅圖畫,將他們帶到動畫的世界裡。小說就不同,他除了寫出畫面外,更包括抒情句子,修辭手法和角色內心世界的描述。這些在劇本里是不應有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小說里有這樣的句子:

“今天會考放榜,同學們都很緊張地等待結果,小明別過父母后,便去學校領取成績通知書。老師派發成績單,小明心裡想:如果這次不合格就不好了。

他十分擔心,害怕考試失敗後不知如何面對家人……”

試想,如果將上面的句子寫在劇本里,你叫演員看了怎樣用動作去表達。

如果要用劇本去表達同樣的意思,就只有寫成如下:

在課室裡面,學生都坐在座位上,臉上帶著緊張的表情,看著站在外面的老師。老師手上拿著一疊成績通知書,她看了看面頭的一張,叫道:“陳大雄!”大雄立刻走出去領取成績單。小明在課室的一角,兩隻手不停地搓來搓去。他看出課室外面,畫面漸漸返回當日早上時的情景。小明的父母一早就坐在大廳上,小明穿好校服,準備出門,看了看父親,又看了看母親,見到他們嚴肅的臉孔,不知該說些什麼。小明的父親說:“會合格嗎?”小明說:“會……會的。”

“陳小明!”老師宏亮的聲音把小明從回憶中帶回現實。老師手上拿著小明的成績單看著他,小明呆了一會,才快步走出去領取……

2、用說話去交待劇情

劇本里不宜有太多的對話(除非是劇情的需要),否則整個故事會變得不連貫,缺乏動作,觀眾看起來就似聽讀劇本一樣,好悶。要知道你現在要寫的是電影語言,而不是文學語言。只適合於讀而不適合於看的便不是好劇本。所以,一部優秀的電影劇本,對白越少,畫面感就越強,衝擊力就越大。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寫一個人打電話,你最好不要讓他坐在電話旁不動,只顧說話。如果劇情需要,可讓他站起來,或拿著電話走幾步,儘量避免畫面的呆板和單調。

3、故事太多枝節

很多人寫劇本都寫得太多枝節,在枝節中有很多的角色,穿插了很多的場口,使故事變得複雜化,觀眾可能會看得不明白,不清楚作者想表達什麼主題。試想如果在一幕電影中同時有十幾個重要的角色,角色之間又有很多故事,你叫觀眾在短短時間裡那能把每一個角色記得這么清楚。

其實,寫劇本有一句格言:Simple is the best!

愈簡單的故事就愈好。大家想想你們所看過的好電影中,它們的劇情是不是都很簡單。例如電影鐵達尼號(Titanic)只是講一艘大船下沉,而下沉當中男女主角產生了愛情。其他電影也一樣,簡單到報紙短評用短短几十個字就能講出故事大綱。

推薦網站:

高校動漫網http://www.gxdmw.co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