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後驅

前置後驅

前置後驅是汽車驅動形式的常用術語,即發動機前置、後輪驅動(Front—engineRear—drive,簡稱FR),是一種最傳統的驅動形式。汽車的驅動形式一般有以下幾種:前置後驅(FR)、前置前驅(FF)、後置後驅(RR)、中置後驅(MR)、四輪驅動。所謂驅動形式,是指發動機的布置方式及驅動輪的數量、位置的形式。國內外大多數貨車(含皮卡)、部分轎車(尤其是高級轎車)和部分客車都採用前置後驅的驅動型式,但採用該型式的小型車很少。

基本信息

概念簡介

汽車的驅動形式一般有以下幾種:前置後驅(FR)、前置前驅(FF)、後置後驅(RR)、中置後驅(MR)、四輪驅動。所謂驅動形式,是指發動機的布置方式及驅動輪的數量、位置的形式。國內外大多數貨車(含皮卡)、部分轎車(尤其是高級轎車)和部分客車都採用前置後驅的驅動型式,但採用該型式的小型車很少。

技術特性

優勢

採用了前置後驅驅動型式的整車具有如下優勢:

前置後驅轎車之賓士E-Class前置後驅轎車之賓士E-Class

一,在拼合良好的路面上啟動、加速或爬坡時,驅動輪的負荷增大(即驅動輪的附著壓力增大),其牽引性能比前置前驅型式優越;
二,軸荷分配比較均勻,因而具有良好的操縱穩定性和行駛平順性,並有利於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
三,發動機、離合器和變速器等總成臨近駕駛室,簡化了操縱機構的布置;
四,轉向輪是從動輪,轉向機構結構簡單、便於維修。弊端

一,由於採用傳動軸裝置,不僅增加車重,還影響乘坐的舒適性;同時降低動力傳動系的傳動效率,影響了燃油經濟性和動力性;
二,縱置發動機、變速器和傳動軸等總成的布置,使駕駛室空間減小,影響乘坐舒適性;同時,地板高度的降低也受到限制;汽車正面發生碰撞時,易導致發動機進入車廂,會對前排駕駛員造成傷害。
三,在雪地或易滑路面上啟動加速時,後輪推動車身,易發生擺尾現象。
採用前置後驅方式的客車,易於由貨車改裝,與貨車通用的部件較多。除具有相似於前置後驅貨車的優缺點外,還存在如下弊端:
一,由於發動機罩突出於地板之上,降低車廂內的面積利用率,並導致了車內噪聲大,隔熱、隔振比較困難,影響了乘坐舒適性;
二,前軸容易過載,軸荷分配不夠理想,影響了操縱穩定性;
三,由於前懸受到限制,導致後懸過長,上坡時容易刮地。
近年來,隨著城市公車進一步向準低地板、超低地板方向發展,大客車的驅動型式已呈現出由後置後驅取代前置前驅的趨勢。

系統對比

目前,民用轎車常用的是前置後驅

前置後驅圖示前置後驅圖示
(FR)、前置前驅(FF)形式,最近四輪驅動形式也開始在轎車中出現。
轎車前置前驅和前置後驅在動力、使用等方面對比如下:
前置前驅的優勢在於:動力系統結構緊湊,驅動軸短,動力輸出損耗低。在操控方面,前驅車天生具有轉向不足特性,容易駕駛。在布局方面,沒有傳動軸經過車廂,可以降低車身中間的隆起,增大車廂可用空間。其缺點是起步時,前軸荷會減少,導致輪胎附著力降低,影響動力輸出。另外,前輪要負責驅動、轉向和大部分的制動力,所以磨損嚴重。
前置後驅車正好相反,優勢為起步加速能力強,四輪負荷平均,但缺點是在轉向時時容易出現轉向過度,需要很好的技術或先進的電子設備輔助。所以大多數的賽車還是使用後輪驅動。按照操控性能來講,最理想的布置方式是中置發動機後輪或四輪驅動。

實際套用

近兩年來,國內的車迷開始面臨著這樣的選擇,即選擇前置後驅(FR)還是前置前驅(FF)。尤其是國產寶馬與豐田銳志的投產,使得後驅車受到市場的關注。有人極力推崇後驅,認為它是“高檔轎車的DNA”,也有人指出前驅技術其實是在“上世紀70年代後才真正興起和在技術上得以完善的驅動形式”,如今大多數轎車都採用前驅便是明證。還有人則認為四驅或者是中置引擎後驅才是真正高性能的象徵。其實,從他們各自的角度上看,這些論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不同的人與不同的需求可能對不同的驅動形式的評價完全不同。
目前,由於前置後驅的價格昂貴,僅有部分高級豪華轎車為追求行駛性能,依然採用這種較為傳統的驅動形式,如國產寶馬325i、530i以及檔次更高的進口寶馬轎車,賓利、賓士、捷豹等其他豪華轎車也多採用前置後驅的驅動形式。

汽車的驅動方式

驅動方式,是指發動機的布置方式以及驅動輪的數量、位置的形式。

驅動方式 簡介 代表車型
前置前驅 前置前驅即發動機前置、前輪驅動(Front engine Front drive,簡稱FF),這是絕大多數轎車上比較盛行的驅動型式,但貨車和大客車基本上不採用該型式。 大眾邁騰、豐田凱美瑞、奧迪A3、賓士B級等。
前置後驅 前置後驅,即發動機前置、後輪驅動(Front engine Rear—drive,簡稱FR),這是一種最傳統的驅動型式。國內外大多數貨車、部分轎車(尤其是高級轎車)和部分客車都採用這種驅動型式,但採用該型式的小型車則很少。 豐田銳志、寶馬3系、賓士C級、法拉利599等。
前置四驅 前置四驅是指汽車發動機前置,並且是四輪驅動,多用於高性能轎車或者SUV,用在轎車上的優點就是操控性高,而用在越野車上則是通過性更強。 日產GTR、奧迪A6L 3.0T、奧迪Q7、賓士ML級等。
中置後驅 中置後驅即發動機中置、後輪驅動(Middle—engine Rear—drive,簡稱MR),發動機置於座椅之後、後軸之前,大多數高性能跑車和超級跑車都採用這種型式。 法拉利458、蘭博基尼蓋拉多LP550-2、帕加尼Zonda、保時捷Carrera GT等。
中置四驅 中置四驅即發動機中置、四輪驅動,與中置後驅一樣,高性能跑車和超級跑車都採用這種型式。不過相比中置後驅,中置四驅的操控性以及過彎極限要更強。 蘭博基尼Muecielago、奧迪R8、布嘉迪威航、蘭博基尼蓋拉多LP560-4等。
後置後驅 後置後驅即發動機後置、後輪驅動(Rear—engine Rear—drive,簡稱RR),是目前大、中型客車流行的布置型式。 保時捷911系列和Smart fortwo。
後置四驅 後置四驅即發動機後置、四輪驅動。 保時捷911 Carrera 4/4S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