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河

冥河

冥河是傳說中通向地獄的入口,但這條河的原型據信真實存在,就是現在的黑水河,發源於伯羅奔尼薩半島的山脈。

簡介

冥河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地名,在冥界

古代希臘、羅馬神話里所稱在地獄間的河流,稱作冥河(Acheron,音譯阿克隆),也以此自來稱呼陰間地獄冥府

冥河是洪荒時期血海之中誕生的先天神祗。有立族之功德。在洪荒世界破碎之後引渡大量怨魂來血海,創建阿修羅族。因此阿修羅族皆嗜殺。冥河是準聖人的境界,只是沒有混沌至寶,沒有證大道,手持元鼻阿屠兩把先天靈寶(劍),一直隱居於血海。後來地藏王菩薩在血海之上鎮壓阿修羅族便沒有冥河的聲訊了。

四大冥河

冥界冥界

Styx 怒河守誓河

Acheron 怨河苦惱河

Cocytus 悲河悲嘆河

Phlegethon 火河

相關信息

冥界之河

冥界的入口,湍流著數條冥界之河。
第一條河為阿克倫(Acheron);怨河,苦惱河:欲入冥界者必先通過此河,想過河的死者必須支付渡資,否則會被冥河擺渡人卡倫將死靈無情地拋入河中,據說冥河阿克倫的水質比重比陽世間的水輕上許多,有“羽瀋河”的稱號,除非藉著冥界的船隻,否則人的肉身幾乎是不可能渡過的,至於無知的亡靈在冥河水中久而久之會為之侵蝕。
第二條是克塞特斯(Cocytus);悲河,悲嘆河:是由地獄中服苦役的罪犯眼淚所形成,所以水面上經常鬧著聽來極為恐怖的哀鳴,因而得此名。
邱里普勒格頓(Phlegethon);火河:哈德斯為了劃分地獄各部分,所以利用火河來隔離。
勒特(Lethe);遺忘河,忘川(四大冥河的小支流):飲此河水便可忘卻世間往事。
“憎恨河”史蒂克芬(Styx);憤怒之河,守誓之河,據說神若是渡過那條河會失去神性,所以常被神用來作為發誓之用……

《神曲》中說法

古代的三條冥河——阿刻戎、比利弗列赫頓和科錫特河,現在分屬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陰曹地府。三條冥河把原哈扎爾國國上下的三座地獄分開,這三座地獄是:火焚谷,地獄和穆斯林的火獄。三教冥國的疆界也恰恰在原哈扎爾國的地下會合。一個冥國是烈火騰騰的撒旦王國,國內有基督教的九層地獄,有魔王柳齊費爾的寶座和冥王
的旗幡;另一個冥國是冷酷似冰、受苦磨難的易不劣廝王國,國內有伊斯蘭教地獄;第三個冥國位於聖殿左方的革瓦拉區,那裡坐鎮著猶太教的惡神、貧神餓神,也就是亞司馬提治下的火焚谷。三座地獄各立門戶,邊界由鐵犁翻過,任何人不得逾越。
地獄的入口處豎立著地獄之門。門上刻有銘文如下:

Through me the way into the doleful city,
Through me the way into eternal grief,
Through me the way among a race forsaken.
Justice moved my heavenly constructor;
Divine omnipotence created me,
And highest wisdom joined with primal love.
Before me nothing but eternal things were made,
And I shall last eternally,
Abandon hope, forever, you who enter.

離開地獄之門不遠就來到了第一獄阿格龍河(Acheron)邊。河岸上擠擠攘攘的是各種各樣的亡靈。阿格龍河的擺渡者卡隆(Charon)負責將他們擺渡到河對岸。而那些既沒有功績也沒有錯誤,一生平庸,碌碌無為的人們卻不能過河,只能永遠地在阿克隆河邊呻吟徘徊。
第二獄的入口處坐著審判官米諾斯(Minos),他將根據亡靈們生前的罪行來決定他們應該被打入第幾獄,而第二獄本身囚禁著因淫慾而犯罪的人們。這一獄終年刮著刺骨的黑風。
第三獄裡下著冷雨,這裡是貪吃者受罰的地方。他們將被地獄守護三頭犬葛洛貝斯(Cerberus)撕碎。
第四獄是關押貪財者和揮霍者的地方,他們死後仍然為金錢而瘋狂,永遠得不到安寧。
過了第四獄就來到冥河(Styx)邊上,這裡是第五獄的所在地。狂暴易怒的人的亡靈在這裡互相撕打。冥河是地獄所有河流中最有名的一條。浸了冥河水的人刀槍不入。而如果哪個神祗以冥河水的名義起誓卻又違背誓言的話,他就會變成啞巴。
最後三獄由於說法眾多,無法簡述,故在此略去,大家如有興趣,可參考一下但丁的《神曲》

古希臘神話中,黃泉、冥河的意思是死者聚集與重生的地方。正如塔羅牌中第13張"死神"一樣,雖然代表死亡,也代表重生。

考證

亞歷山大大帝亞歷山大大帝

台北時間2010年8月8日訊息,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發現,亞歷山大大帝可能死於在冥河中發現的一種致命細菌之手,而不是在古巴比倫徹夜縱酒狂歡導致的發燒。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亞歷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23年死亡前出現的各種症狀與這種劇毒細菌所能產生的影響之間存在驚人聯繫。根據他們的推測,這位征服了希臘與印度間巨大版圖的馬其頓國王死於希臘的冥河水中毒。

冥河是傳說中通向地獄的入口,但這條河的原型據信真實存在,就是現在的黑水河,發源於伯羅奔尼薩半島的山脈。古希臘人認為,黑水河河水有劇毒,除了由馬蹄或者騾蹄製造的船隻外,任何船隻都會被河水溶解。

據歷史學家推測,亞歷山大的死由酗酒、傷寒、瘧疾、急性胰腺炎、西尼羅熱或者中毒所致。中毒假設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意外,一種是有人蓄意毒害。一些對亞歷山大死亡情形進行分析的專家認為,他可能死於卡奇黴素中毒,這是一種由細菌產生的危險化合物。史丹福大學研究論文合著者、美國瑞輝研究院毒物學家安托瓦內特·海耶斯說:“卡奇黴素有劇毒,是土壤細菌產生的數百種代謝物之一。它能夠在石灰石上生長,而希臘又有很多石灰石。”

在古希臘傳說中,宙斯命令眾神在冥河岸邊發誓,如果有人說謊,這位眾神之神便會強迫他們喝冥河的水。據傳說,喝了冥河水的神一年之內無法講話和移動身體。史丹福大學古典文學與科學史系研究學者、論文合著者艾德麗安·馬約爾表示:“眾神使用的這種毒藥對亞歷山大再合適不過,因為他已經被視為一個半人半神。亞歷山大的一些症狀以及患病過程似乎與古希臘神話中喝了冥河水的結果相匹配。他也失聲,與喝了冥河水後陷入昏迷的眾神一樣。”

歷史學家指出,冥河在古代的劇毒名聲支持了這種假設,但這仍不能證明亞歷山大就是死於冥河水中毒。《亞歷山大大帝:一個生命的傳奇》作者理察·斯通曼說:“我個人認為亞歷山大可能死於自然原因,或者是傷寒,或者是過量服用治療其疾病的藜蘆,但其他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