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魚狗

冠魚狗

冠魚狗(學名:Megaceryle lugubris):是一種中等體型的鳥類。體長24-26厘米,翼展45-47厘米,體重70-95克,壽命4年。這種魚狗頭具顯著羽冠。體羽黑色,具許多白色橢圓或其他形狀大斑點,羽冠中部基本全白色,只有少許白色圓斑點。棲息於林中溪流、山腳平原、灌叢或疏林、水清澈而緩流的小河、溪澗、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食物以小魚為主,兼吃甲殼類和多種水生昆蟲及其幼蟲,也啄食小型蛙類和少量水生植物。主要分布於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緬甸、尼泊爾、越南等地。

基本信息

基本簡述

冠魚狗冠魚狗

冠魚狗棲息於山麓、小山丘或平原森林河溪間。常光顧流速快、多礫石的清澈河流及溪流。棲息於水邊矮樹近水面的低枝或大塊岩石上,或躍飛空中,靜觀水中游魚,一旦發現,立刻俯衝水中捕取,然後飛至樹枝上吞食。繁殖期2~8月,在堤岸、田坎等處挖洞為巢,每窩產卵5~6枚,白色。

冠魚狗亦稱花斑釣魚郎。屬佛法僧目,翠鳥科。頭部有發達的羽冠。嘴粗厚且直長,暗褐色,尖端和下嘴基部臘黃色。腳鉛灰色。頭部和體背,包括翅和尾羽黑色,滿布白橫斑。頭側和腹肌白色,胸部有一黑白斑駁的橫帶。棲息于山麓、小山丘或平原森林河溪間。常在江河、小溪、池塘以及沼澤地上空飛翔俯視覓食。一旦發現食物迅速俯衝,動作利落。有時站在電線桿頂或樹枝頂,全神貫注,伺機獵捕。它把捕獲物放到棲木上,並不斷擺弄,甚至把拋起來,以便先從頭把魚吞下去。冠魚狗體細長,稍側扁,尾柄短小。頭尖,吻部特別長而扁平,似鴨嘴。口裂極寬大,口角向後延

冠魚狗冠魚狗

長可達頭長的一半。齒髮達,上下頜、犁骨、篩骨和舌上均具有大小不一致的錐形銳齒。它的牙齒與眾不同,上顎齒可以伸出來並有韌帶連著,這種鋒利的牙齒可以把捕捉到的動物掛住,有時也把吃不完的食物掛在牙齒上,留著備用。鱗細小,側線不明顯。背鰭位置較後,接近尾鰭,與臀鰭相對,胸鰭和腹鰭較小。背部和體側灰綠色或綠褐色,散布著許多黑色斑點,腹部灰白色,背鰭、臀鰭、尾鰭也有許多小黑斑點,其餘為灰白色。

冠魚狗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各省。冠魚狗羽色優雅,為人們所喜愛,是近年才開發的觀賞鳥類之一。為不普遍留鳥。體型非常大(41厘米)的魚狗。冠羽發達,上體青黑並多具白色橫斑和點斑,蓬起的冠羽也如是。大塊的白斑由頰區延至頸側,下有黑色髭紋。下體白色,具黑色的胸部斑紋,兩脅具皮黃色橫斑。雄鳥翼線白色,雌鳥黃棕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頭具顯著羽冠。自額至尾皆黑色,綴以白色橫斑,頰、頦、喉和腹中央純白色,側具疏密不同的黑色橫斑。虹膜淡褐色,喙暗褐色,尖端、下喙基及鼻孔前暗黃色,跗和趾褐色,爪呈黑色。叫聲:飛行時作尖厲刺耳的aeek叫聲。

分布範圍

冠魚狗冠魚狗
冠魚狗為偶見鳥,於華中華東華南的整個地區,包括海南島,高可至海拔2000米。M.l.lugubris為中國東北遼寧的不罕見鳥種。習性:常光顧流速快、多礫石的清澈河流及溪流。棲於大塊岩石。飛行慢而有力且不盤飛。喜馬拉雅山脈及印度北部山麓地帶,印度支那北部,中國的南部及東部

冠魚狗常在江河、小溪、池塘以及沼澤地上空飛翔俯視覓食。一旦發現食物迅速俯衝,動作利落。有時站在電線桿頂或樹枝頂,全神貫注,伺機獵捕。它把捕獲物放到棲木上,並不斷擺弄,甚至把魚拋起來,以便先從頭把魚吞下去。習性:常光顧流速快、多礫石的清澈河流及溪流。棲於大塊岩石。飛行慢而有力且不盤飛。魚狗棲息於溪河間,特別喜歡生活在清澈的潺潺小溪邊。人們常見它蹲在水邊的低枝、石塊上,靜等餌物。與翠鳥的捕食方法相同,常在水面掠取,或是潛入水中捕食;有時甚至能全身消失在水中;也有時鼓動雙翅,停翔於離水約3~10米的空中,好像懸在水面上,一見食餌,立即直入水中獵取魚類,也食蝦、蟹、水生昆蟲及蝌蚪等。在河流、小溪的堤岸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巢無鋪墊。每窩產卵4枚,每年1~2窩。卵圓形,殼堅固,白色具小斑點。孵化期22~24天。雛為晚成性。

生活習性

冠魚狗性情兇猛殘忍,行動異常迅速、敏捷,每小時能游8公里以上。狗魚不但異常兇猛,而且詭計多端。這與它的側線構造有關。冠魚狗的側線實際上為一列具有縱溝紋的鱗片。它不僅可以起著普通側線的震動感受點的作用,還能起到化學感受點的作用。同時,冠魚狗還有著極為靈敏的視覺,這樣就使得狗魚能非常迅速地感受到獵物的來臨。平時多生活於較寒冷地帶的緩流的河汊和湖泊、水庫中,喜游弋於寬闊的水面,也經常出沒於水草叢生的沿岸地帶,以其矯健的行動襲擊其它魚類。幼魚性情溫順常成群生活,成魚則單獨棲息。有著明顯的洄游規律,春季解凍後游向上遊河口沿岸區域或進入小河口、泡沼產卵,產卵結束後分散肥育,冬季進入大河深水處越冬。冠魚狗以魚類為食,食量大,冬季仍繼續強烈索食,尤以生殖後食慾更旺。通常在清晨或傍晚獵取食物,其它時間則不再遊動,而是靜下來休息,並慢慢地消化所吞食的食物。冠魚狗捕食時異常狡猾。每當狗魚看到小動物游過來時會耍花招用肥厚的尾鰭使勁將水攪渾,把自己隱藏起來,一動不動地窺視著游過來的小動物,達到一定距離就突然一口將其咬住,接著三下五除二將小動物吃掉一大半,剩餘的部分掛在牙齒上,留待下次再吃。繁殖季節停止攝食,一般3-4冬齡魚達到性成熟,生殖期為4-6月初,水溫為3-6℃,在水深為0.5-1.0米而有水草場所產卵,產卵高峰為1周。在生殖季節,當靜靜的水面湧起波浪,這象徵著雌狗魚的到來。雌狗魚比雄狗魚兇殘得多,如果不是在生殖階段,雄魚是不敢靠近雌魚。此時雌魚游得很快,而且沒有規律,猛游後進入雜草叢生的地方,一動不動,等待著雄魚的到來。接著雄魚小心翼翼地游向雌魚。此時雌魚將看不順眼的雄魚趕走,留下來的雄魚將雌魚包圍起來,雌狗魚極度興奮地在前面遊動,雄狗魚在後面追逐。這時雄魚會不斷地在一起盤恆、搏鬥、撕殺,然後又去追趕游遠了的雌魚。雌狗魚開始疲乏時,就停留在草叢中,開始不停地翻轉,並不斷地增加翻轉的速度。此時雄魚靠近雌魚,隨其翻滾,有時還會跳起來,並用身體頂撞雌魚。過了大約15分鐘,雄魚開始排精,緊接著雌魚也排卵,當雌魚產卵快完時,一尾尾雄魚慌忙逃離,以免被雌魚咬傷。儘管雌魚已相當疲乏,但仍然顯示出它們的貪婪和兇殘,並開始吃起自己產下的卵和逃避不及的雄魚。狗魚生長快,壽命長,有人發現有重達30-35公斤、年齡為70齡的個體,傳說最長壽命可達200歲以上。

飼養繁殖

冠魚狗在南方每年2-8月為繁殖季節,5-6月為繁殖高峰期。巢築在陡岸、斷崖及田坎頭等處,挖洞為巢。每窩產卵4-7枚,而以5-6枚為常見。卵橢圓形,白色,其色澤與家鴿相似。目前國內籠養均是捕野生幼鳥,未見人工繁育方面的報導。

冠魚狗喜單獨生活,故在飼養管理中應根據其習性設計籠具,一般手提籠規格為80厘米×60厘米×1米(長×寬×高),籠內設計有棲槓,食要寬大些,水盆要宜於自然洗浴,平時添加微量元素及藥物等要放入小魚肚內,以便讓鳥吞食。因其排泄物鮮臭,所以籠內每天都要清洗。20日齡幼鳥的食量較大,每天要餵3-4次,每次都必須餵飽。日常管理較簡單,除保證食、水充足和衛生外,在北方的冬天需在室內過冬,室溫最好在10-15℃。

翠鳥科分類

冠魚狗冠魚狗
翠鳥科的科學分類還不十分確定。它包含2至4個屬和22至24個種。冠魚狗小目Cerylida是較大型的翠鳥,又分成笑翠鳥總科Dacelonoidea和冠魚狗總科Ceryloidea,各有1科。笑翠鳥科又稱翡翠科Halcyonidae,包括笑翠鳥翡翠,共61種。最著名的種類是分布於澳大利亞賀喜幾內亞的笑翠鳥Decelo novaeguineae(左圖),是體型最大的翠鳥之一,是典型的林棲翠鳥,以蛇和蜥蜴為食。我國有5種,其中藍翡翠Halcyon pileata(右上)在我國分布最廣,也是本科在北京地區的唯一代表。魚狗科只有9種,我國有2種,冠魚狗Megaceryle lugubris(右下)是我國體型最大的翠鳥,也是唯一見於北京的魚狗,分布於我國東部很多地區。另一種為斑魚狗Ceryle rudis,在我國可見於南方,在國外分布廣泛,在亞洲南部、中東地區和非洲大部分地區都能見到。斑魚狗能固定在水面上空停止不動伺機捕食。

翠鳥多數品種生活在水濱附近的樹枝上。它們可以從空中俯衝入水捕捉小魚,其飛行時速可達90公里,能夠既準又狠地叼起魚兒飛離水面。非洲和亞洲南部的一些翠鳥並不吃魚,它們吃昆蟲且遠離水域。每年4-7月,翠鳥成雙成對地在陡峭的河岸上掘洞建家,這時它們像直升飛機一樣懸停在空中,用嘴耐心地鑿擊土坡。它們能把洞掘深到2米多。有趣的是,掘洞工作由雌鳥來完成,雄鳥則去捕食並把食物送來給雌鳥吃。

斑魚狗和冠魚狗它們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冠羽(冠魚狗的更大)和眉紋(冠魚狗沒有白眉紋)的部分了,從這一點就能很好的把它們區分開來。它們的懸停都很精采,此外比較難的還是兩種魚狗的雌雄個體的區分。

冠魚狗

冠魚狗冠魚狗

描述:體型非常大(41厘米)的魚狗。冠羽發達,上體青黑並多具白色橫斑和點斑,蓬起的冠羽也如是。大塊的白斑由頰區延至頸側,下有黑色髭紋。下體白色,具黑色的胸部斑紋,兩脅具皮黃色橫斑。雄鳥翼線白色,雌鳥黃棕色(不過什麼是翼線呀?查了半天沒弄明白)。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叫聲:飛行時作尖厲刺耳的aeek叫聲。
分布範圍:喜馬拉雅山脈印度北部山麓地帶,印度支那北部,中國的南部及東部。M.l.guttulata為偶見留鳥,於華中、華東及華南的整個地區,包括海南島,高可至海拔2000米。M.l.lugubris為中國東北遼寧的不罕見鳥種。
習性:常光顧流速快、多礫石的清澈河流及溪流。棲於大塊岩石。飛行慢而有力且不盤飛。

斑魚狗

描述:中等體型(27厘米)的黑白色魚狗。與冠魚狗的區別在體型較小,冠羽較小,具顯眼白色眉紋。上體黑而多具白點。初級飛羽及尾羽基白而稍黑。下體白色,上胸具黑色的寬闊條帶,其下具狹窄的黑斑。雌鳥胸帶不如雄鳥寬。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叫聲:尖厲的哨聲。分布範圍:印度東北部、斯里蘭卡、緬甸、中國、印度支那及菲律賓。
分布狀況:亞種insignis為甚常見留鳥,於中國東南部及海南島的湖泊及池塘。亞種leucomelanura為雲南西部及南部的偶見留鳥,可能也會出現於西藏東南部。
習性:成對或結群活動於較大水體及紅樹林,喜嘈雜。惟一常盤桓水面尋食的魚狗。雌斑魚狗的胸帶只有一條,而且中部有斷開。

翠鳥科屬

冠魚狗翠鳥
翠鳥是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鳥類,並且非常受到大家的喜愛。在很多人心目中,翠鳥是一些顏色艷麗、體型小巧的食魚鳥類,不過實際上大多數翠鳥並不食魚,並且有不少翠鳥的體型很大,也有一些種類顏色暗淡(雖然大多數翠鳥的顏色是非常鮮艷的)。

翠鳥屬於佛法僧目翠鳥科,大約有將近90種左右,可分成翠鳥亞科、魚狗亞科翡翠亞科(笑翠鳥亞科)3個亞科,分布遍及世界各地,有三個主要的分布區,分別是亞太地區、非洲和美洲。在翠鳥的三個分布區中,亞太地區是翠鳥的最大聚居地,其種類遠比其他地方的總和還有多,而又以以紐幾內亞島及附近島嶼為核心的東南亞和大洋洲的各個島嶼上具有最高的多樣性,這是因為在這些不同島嶼的相對隔絕的環境中演化出了不同的種類,同時一些分布廣泛的種類在這些地方也演化出了不同的亞種。除了種類繁多之外,亞太地區的翠鳥在形態、習性等方面也具有最高的多樣性,人們猜測這裡可能也是翠鳥的發源地和演化中心,不過缺少化石作為依據。美洲是三大分布區中種類最少的,只有魚狗亞科的成員出現在這一地區,亞太和非洲則都是三個亞科的成員都有代表。

翠鳥的棲息地是多種多樣的,包括森林特別是熱帶雨林、稀樹草原、淡水水域、海灣地帶特別是紅樹林地區。多數翠鳥是在地面捕捉昆蟲和小型脊椎動物為食,一般認為這也是原始翠鳥的習性,而有些水邊生活的種類則進化出了出色的捕魚技能,而這樣的食魚翠鳥則更為人們所熟悉。從外表上看,翠鳥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頭很大,有一張長而粗壯的喙,從這個特徵可以一眼把翠鳥辨認出來,不過有一種翠鳥是例外,長有短粗的嘴。一般來說,食魚翠鳥的嘴更加細長一些,而非食魚翠鳥的嘴則略微短一些。

動物的世界4

動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類。一般不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只能以有機物(植物、動物或微生物)為食料,因此具有與植物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以進行攝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環、排泄、感覺、運動和繁殖等生命活動。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這些動物吧!

佛法僧目百科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鳥綱的一目。成員體型大小不一,生活方式多種多樣,多數種類以昆蟲和小動物為食,有些種類食魚,還有些種類食果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