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開國元勛後代

共和國開國元勛後代

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世紀偉人及“十大元帥”“十大將軍”,這些新中國的開國元勛們,他們從戰火硝煙中走來,宛如支撐著新中國的巨柱,多年來,被人們深情的懷念和敬仰。而這些開國元勛的後代卻無一不發揚著先輩的優良傳統。

(圖)毛主席毛主席

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世紀偉人及“十大元帥”“十大將軍”,這些新中國的開國元勛們,他們從戰火硝煙中走來,宛如支撐著新中國的巨柱,多年來,被人們深情的懷念和敬仰。而這些開國元勛的後代卻無一不發揚著先輩的優良傳統。

紀念毛主席誕辰115周年

(圖)《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每年12月26日,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懷念起一代偉人毛澤東。時值毛澤東115周年誕辰紀念日,由延安精神研究會、井岡兒女聯誼會、延安兒女聯誼會及中國長征書畫院、101中學同學會、香港訊通控股有限公司主辦的毛主席誕辰115周年紀念大會於2008年12月22日在北京隆重舉行。在標示著“《毛主席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紀念毛主席誕辰115周年”的紅色天幕下,200多位開國元勛後代及毛主席身邊工作人員齊聚一堂,緬懷偉大領袖,追憶崢嶸歲月。

這些開國元勛的後代有:毛澤東外孫孔繼寧、周恩來侄女周秉宜、朱德女婿劉錚、陳雲之女陳偉華、任弼時之女任遠征、陶鑄之女陶斯亮、博古之子秦鐵、李富春之女李特特、劉伯承之子劉太行、徐海東之女徐文惠、胡喬木之女胡木英陳正人之女陳宜生、左權之女左太北、劉瀾濤之子劉冀阜、江華之子江小華、王任重之子王涌暉林默涵之女孫小林朱良才之女朱小秋、劉震之子劉衛斌李志民之女李新星李聚奎之女李衛雨、賴傳珠之子賴小鵬等。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紀念大會在與會者齊聲高唱《東方紅》的雄壯鏇律中隆重開幕。

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伍紹祖(原國家體委主任)首先致辭。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生動史實深情讚頌了毛主席為中國和世界革命建樹的豐功偉績,闡述了毛主席作為新中國開天闢地的開國領袖,不僅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理論家哲學家書法家、詩詞家,而且是偉大的政治經濟學家,他領導社會主義新中國在一窮二白的廢墟上以超過資本主義世界幾倍奇蹟般的發展速度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圖)毛澤東在井岡山毛澤東在井岡山

井岡兒女聯誼會會長陳宜生和延安兒女聯誼會長鬍木英深情回憶了毛主席從井岡山開始的偉大道路、光輝思想和豐功偉績。

3次蟬聯世乒賽男單冠軍的莊則棟動情地回憶了與偉人毛澤東的幸福往事,用親身經歷闡明只有毛澤東思想,只有社會主義才是新中國體育事業發展騰飛的根本保障。精彩之處掌聲迭起。中央民族大學張宏良教授發表了精彩演講,他高度讚頌了毛主席、毛澤東思想的英明偉大。紀念會上,開國元勛後代們聯頌的紅色經典詩詞歌舞使會場高潮迭起。

胡喬木之子、中國長征書畫院院長胡石英和原中國書法協會主席張飆現場奮筆揮毫,書寫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雪》和《沁園春•長沙》,開國上將劉震之子劉衛斌以他渾厚的男中音演唱了《長征組歌》,井岡兒女聯誼會會長陳宜生和延安兒女聯誼會長鬍木英帶頭即興扭起了陝北大秧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毛主席特型演員韓中朗誦並演唱了毛主席詩詞《西江月•井岡山》。

毛主席誕辰115周年紀念大會在《歌唱祖國》的雄壯鏇律中徐徐落幕,雄壯的鏇律伴隨著激情和淚水、回憶與思考,既承載著輝煌的歷史,又昭示著無限的未來。

紀念周總理誕辰110周年

(圖)周總理的親屬、開國元勛的子女以及周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等周總理的親屬、開國元勛的子女以及周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等

在2008年2月26日周恩來總理誕辰110周年前夕,江蘇淮安市開始舉辦一系列大型紀念活動。周總理的親屬、開國元勛的子女以及周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等百餘人今天來到淮安共同紀念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在周恩來總理誕辰一百一十周年前夕,江蘇淮安市開始舉辦一系列大型紀念活動。周總理的親屬、開國元勛的子女以及周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等百餘人今天來到淮安共同紀念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

江蘇淮安是周總理的故鄉,地處江蘇北部,大運河橫貫其間,是歷史名城。目前那裡已建成了周恩來童年讀書處、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紀念館等多處瞻仰地。

參加此次淮安之行的有: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等親屬三十多人,毛澤東之外孫、朱德外孫、鄧小平之女、陳雲之女以及聶榮臻賀龍陳毅彭德懷陳賡粟裕等將帥的近五十餘位子女。還有周恩來身邊的工作人員及家屬後代五十餘人。淮安晴空萬里。下午,他們參觀了淮安周恩來童年讀書處。這是周恩來六歲至十歲時讀書的地方,院內有株臘梅樹,是周總理童年時親手培植的,現在正值臘梅花開時節,院內香氣襲人。賀龍的女兒賀曉明小心地摘了兩瓣,放在口袋裡珍藏起來。

(圖)周恩來的侄女、中國新聞社原副社長周秉德帶領兒子、兒媳周恩來的侄女、中國新聞社原副社長周秉德和兒子

紀念的隊伍隨後來到了周恩來故居,周總理在這裡誕生並生活了十二年。周總理生前一再叮嚀淮安市領導,一定不要比照毛主席的故居,不許掛他的照片,要處理掉舊房子,或用來做圖書館。但熱愛總理的淮安人在總理逝世後,一直精心保護著這所舊居,並建起了總理的半身銅像。周總理的親屬、元勛子女們、周總理身邊工作人員分別向周恩來銅像敬獻了花籃。接著,他們來到了周恩來紀念館,館前廣場上矗立著周恩來全身銅像,銅像高七點八米,象徵著周總理走過了七十八載春秋。周總理的親屬、開國元勛的子女以及周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等百餘人對著總理銅像連喊三遍:“周總理,我們來看你了!”聲音感天動地。隨後,他們向周總理銅像三鞠躬,並在十餘米的紀念橫幅上籤名留念。他們還走進了按一比一比例複製的中南海西花廳周總理辦公室參觀。

組成合唱團將全國巡演

(圖)將軍後代合唱團在大禮堂放聲歌唱將軍後代合唱團在大禮堂放聲歌唱

由共和國開國元勛後代組成的“將軍後代合唱團”,在重慶人民大會堂演出,市領導薄熙來等蒞臨觀看。重慶是他們的全國巡演首站,目前正值重慶市“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活動掀起熱潮之時。昨晚,一台不同尋常的演出在人民大禮堂舉行,由共和國開國元勛後代組成的“將軍後代合唱團”,用激昂的演唱拉開了共和國六十華誕全國巡演的序幕。市領導薄熙來陳光國邢元敏張軒觀看了演出。

2009年5月19日晚,140名身著將軍服的合唱團成員一亮相,就迎來了熱烈的掌聲。整場演出按照中國革命鬥爭的時間順序為基本線索,以大合唱、小合唱和詩朗誦、故事講述等不同藝術形式,展現革命前輩們創造的輝煌歷史。“將軍後代合唱團”的團歌,是抗日名將馬本齋之子、合唱團副團長馬國超少將創作的《父輩之歌我們唱》。合唱團唱響《紅梅贊》時,贏來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除了激盪人心的歌聲,昨晚講述的將軍革命故事也深深感動了現場觀眾。這場演出以“唱響中國 放歌重慶”為主題,由市委宣傳部、將軍後代合唱團組委會主辦,重慶是他們全國巡演活動首站。此次演出正值重慶市“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活動掀起熱潮之時。

這個特殊的“將軍後代合唱團”,由近200位開國元勛的後代組成,陳毅元帥之子陳昊蘇任團長,聶榮臻元帥之女聶力擔任政委,抗日名將馬本齋之子馬國超、徐海東大將之女徐文惠分別擔任副團長和副政委。團員們說,成立合唱團,是為了紀念50年前曾鼓舞一代中國人的“將軍合唱團”,也是為了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希望通過歌聲鼓舞人們鬥志,傳承父輩愛國精神。演出最後,合唱團和現場觀眾起立,齊聲高唱《歌唱祖國》,把整場演出推向了最高潮。老同志代表,市級部門單位負責人,駐渝部隊和武警官兵,學校師生,以及其他各界代表2600人觀看了演出。

賀炳炎女兒:我們是替父輩唱歌

(圖)將軍後代合唱團合唱《東方紅》等經典歌曲將軍後代合唱團合唱《東方紅》等經典歌曲

陳士榘上將之子陳華告訴記者,合唱團成員平均年齡60歲,最大的已73歲,他們在北京住所分散,有的人為了排練早出晚歸,每次排練來回要坐4個多小時車。

賀炳炎的女兒賀北生是“將軍後代合唱團”的組織者之一。她說,最近接到全國各地不少邀請。這次的演出中,有4首歌是“將軍合唱團”唱過的歌曲,剩下的6首,是延安時期、紅軍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等不同歷史時期的歌曲。他們的演出服裝全是自己出錢做的。為了和當年的情形儘量保持一致,他們選擇衣服顏色就大費周折。“當年的將軍服衣料是蘇聯進口的”,而隨著工藝的改進,今天無法找到同樣顏色的布料。後來,機遇巧合才找到相同顏色的布料。

“我知道,很多人都是衝著我們的父輩來看我們演出的,我謝謝重慶市民。”賀北生說,他們是在替父輩唱歌,而不是為自己唱。感謝大家對老一輩的敬仰。

王宗槐之子:父親回家就練唱歌

“將軍後代合唱團”團員王亞中的父親王宗槐中將,是當年將軍合唱團的政委,“我十歲就常看他們演出,每次都覺得特別受鼓舞。”

開國將軍們,為了給新中國成立10周年獻禮,組成了合唱團。王亞中說,父親工作回家,還常常在家裡自己練習,在他印象里,帶兵戰鬥的勇猛將軍,在家裡練習唱歌,確實很有趣。

王亞中說,紅色歌曲就像好的小說一樣,會影響人的精神,鼓舞人的鬥志,重慶正在進行的紅歌傳唱活動,必將提升市民的精氣神。

“重上井岡山”紀念建軍80周年

(圖)重走長征路的開國元勛子女抵達甘肅哈達鋪,在70年前父輩長征經過的地方舉行紀念儀式重走長征路的開國元勛後代舉行紀念儀式

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周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八十周年,近八百位老紅軍、老戰士、革命後代今天在全國政協禮堂誓師,準備“重上井岡山”,緬懷崢嶸歲月。
開國元勛們的子女、授過軍銜的將帥、默默奉獻的革命者後代,談起那段特殊的歲月,說的最多的是“井岡山精神代代傳”、“繼承革命傳統、發揚更大光榮”。他們中有一九五五年的中將羅元發、李中權,原空軍副司令王定烈謝覺哉夫人王定國、李先念夫人林佳楣,還有毛澤東之女李敏、朱德之女朱敏、李維漢之子李鐵映、陳毅之子陳昊蘇、劉伯承之子劉太行、聶榮臻之子聶力、李先念之女李紫陽等開國元勛後代代表,還有更多不知名的老紅軍、老戰士後代。

(圖)命後代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前合影命後代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前合影

2007年6月8日這支特殊的隊伍將奔赴江西,在南昌八一廣場前向革命烈士敬獻花圈,並將此次活動徵集的簽有革命後代名錄的紅旗贈送給八一起義紀念館永久收藏。代表團還將轉往吉安探訪當年的紅軍老戰士,並給他們送去慰問金。最後這些革命後代將前往井岡山,種植紀念林、為當地希望國小贈送教學設備、參觀革命博物館等一系列活動讓好些白髮老人激動不已。

主辦方代表、胡喬木之女、北京延安兒女聯誼會會長鬍木英表示,革命後代“重上井岡山”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歷史回顧和老區“送溫暖”活動,而且是一次承上啟下的革命洗禮,一個繼往開來的革命宣言,“她將向世人莊嚴宣告:革命後代不會忘記革命歷史,不會忘記革命使命”。

談《星火燎原•未刊稿》

07年解放軍出版社在“八一”前夕隆重出版了10卷本《星火燎原·未刊稿》叢書。兩個月來,這套叢書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讀者稱讚此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深刻反映了我軍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為在青少年中廣泛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生動教材;同時,這套叢書也是50多年前老一輩革命家首倡的“星火燎原”工程的繼續。又見《星火燎原》發新篇,開國元勛的後代備感親切和鼓舞,紛紛表達他們的讀書感受,讓我們與他們一起走進這部書的精神世界吧。

為學習研究毛澤東思想提供豐富史料

(圖)毛新宇毛新宇

■毛新宇(毛澤東的孫子)

《星火燎原·未刊稿》是一部軍史方面的書,非常值得一讀。我在軍事科學院從事研究工作,我的博士畢業論文是《毛澤東戰略進攻思想研究》,這篇論文獲得了全國百篇優秀論文獎,這些年我還發表、出版過一些黨史軍史類以及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的學術文章和專著,並沿著爺爺和革命前輩的足跡,遍訪革命老區,考察了近百個戰爭遺址,策劃撰寫了12集電視紀錄片《走近軍事家毛澤東》。因此我深刻感到這套書對我們研究毛澤東思想很有幫助。它有這么幾個特點:一、這套書都是共和國創建者的親身經歷,所以史料豐富、翔實、真實;二、作者的感情很樸素、很真摯,他們對每一個戰鬥戰役的描述,包括對毛澤東戰略思想的理解都是很真實的。三、老一輩革命家在書中都列舉了他們對毛主席哲學著作的學習體會,這些體會是比較直接、比較準確、比較深刻的。我覺得對毛澤東軍事思想這么龐大的體系,不同的人、不同的時期,由於視角、地位以及所處的歷史時代不同,理解也會不同。從這套書的作者來看,這些共和國的創建者對毛主席有深厚的感情,知識淵博、思想敏銳,因而對毛澤東軍事思想學習和理解得更精準、更深刻,有的已經上升到哲學總結的高度,這是這套書最可珍貴之處。

沿著先輩的足跡前進,開創未來

(圖)劉源劉 源

■劉源(劉少奇的兒子)

在建軍80周年之際,出版了這套《星火燎原·未刊稿》,非常有意義。尤其是過去那些不方便出的,這次也出了,這是實事求是,尊重歷史的唯物主義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套書確實很可貴。過去出版的《星火燎原》在社會上影響就很大。像我們上國小、國中的時候,看懂看不懂都在看。所以《星火燎原》和這次出版的“未刊稿”都是紅色經典,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中國革命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方面的諸多問題,在這裡都一一給予了回答,它既是一部歷史的活教材,又是很有現實針對性的教材。

書中有《少奇同志到微山湖》等回憶我父親劉少奇的文章,讀來非常親切。1942年1月13日,時任中共華中局書記、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書記、新四軍政委的父親正主持召開華中局會議,機要人員送來中共中央電報通知他回延安參加黨的七大,這是中央第二次來電了,上一次是1941年的10月3日,那時由於華中的諸多工作他不便離開。他回延安一路走了9個多月,過了好幾道封鎖線,可算是個“小長征”了。過微山湖、到山東一路有不少故事。包括在山東、華北聽各地的經驗介紹,並總結出了地道戰和地雷戰。當時,一些人認為八路軍打游擊只能在山區、林區進行,便於攻防,在平原不能打。後來人民民眾創造出了地道戰地雷戰,這樣在平原地區通過推廣地雷戰、地道戰也能主動出擊打擊敵人。

《星火燎原·未刊稿》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引領我們沿著先輩的足跡前進,開創未來!

共產黨人不能搞特殊化

(圖)周秉德周秉德

■周秉德(周恩來的侄女)

我參加了《星火燎原·未刊稿》的首發式,非常高興地拿到這套書,現在正在看。我感到這套書很好,很珍貴。過去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很多回憶文章被遺憾地擱置起來,今天挖掘出來,都是寶貴的史料。特別是革命前輩的無私奉獻精神,對每個共產黨員都是很好的教育,很有現實針對性。我的伯父周恩來曾反覆教導我們,共產黨員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殊化。我們家6個孩子,4個當過兵。第一個當兵的是老二秉軍,1961年畢業,當時他在三中,想考清華。這時招飛辦到了他們學校,他入圍了。伯父知道了就找他談話,說如果招飛沒有成功就讓他去當個普通一兵服兵役,不要去上大學。伯父說,三年自然災害,為了不減少農村勞動力,多生產糧食,國家減少農村徵兵,這樣就要在城裡多招青年服兵役。為了配合國家的形勢,周家的後代就要帶頭去服兵役。後來秉軍還是被選飛選上了。1964年老四秉華高中畢業,當時也是回響號召去當兵。1968年,老五、老六回響上山下鄉號召,當了普通的農民和牧民,老五在延安農村,老六在內蒙牧區。1970年,他們因為表現得不錯,都入了黨,後來老五秉和在新疆喀什當邊防兵,妹妹秉健在北京郊區服兵役,兩個人都非常高興地給家裡報喜。但伯父卻說能不能不當兵,回到農村和牧區。因為那個時候當兵,吃穿有保障,退伍工作也有保障,而伯父卻讓他們回去。他倆只好服從了,又回到了農村和牧區。對待參軍的問題,伯父對我們的要求就是根據國家的需要,根據形勢的需要,根據人民的需要。老一輩革命家展現的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

不辜負伯父對我的教育和期望

(圖)彭鋼彭 鋼

■彭鋼(彭德懷的侄女)

我發現《星火燎原·未刊稿》這套叢書專門寫伯父彭德懷的一共有9篇文章,寫得很生動具體。如《彭總是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模範》一文,文中的故事,我是聽說過的,這些事情都是有的,它深刻地揭示了“敢於批評與自我批評”才能不斷進步的道理。又如《彭總讓藥》,談到他把奎寧讓給前線的戰士用,並說用藥不能看官大官小,要根據病重病輕,前線的戰士更需要。他是很愛士兵的,並不像流傳中的脾氣大、愛訓人。我見到伯父時也就11歲吧。他從朝鮮回來,我就跟著他住在中南海。我到西安去上學,寒暑假回來,也是住在他那裡,畢業回來工作了又住在伯父家,斷斷續續的,在他身邊有15年。所以,他的一言一行對我都有影響。1965年,那時已經不允許我在部隊了,他就說轉業到地方吧。那年我媽媽去世,我身體也不太好,比較瘦弱,才70斤。當時工廠有個規定,可以拿兩筆錢,一筆是扶助費,就是誰家有人去世,大家都從工資里扣,扣幾分錢或幾毛錢,大家來幫助;還有一個是撫恤金。這兩筆錢,伯父都不讓我領,說一個給公家省,一個不讓民眾給你攤錢。因此,這兩筆錢我都沒要。他又以我的名義給老家寄了300塊錢,安葬我母親。我一生受伯父彭德懷的影響很大。他堅持原則、剛直不阿的品質,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無論我做幹部工作,還是紀檢工作,該一是一,該二是二,照章辦事,為此也得罪了不少人。有些家鄉的親戚朋友想通過我辦一些事,都被我拒絕了,他們很不理解。我覺得我這樣做是對的,起碼沒有辜負伯父對我的教育和期望。

使革命道理更生動更通俗

(圖)賀捷生賀捷生

■賀捷生(賀龍的女兒)

父親賀龍為什麼那個時候提出來編《星火燎原》這套書呢?他常說,戰爭結束了,革命勝利了,軍人要做什麼?他在想這個問題。各個元帥也都在想。像劉伯承元帥辦軍事院校,當時沒有中國軍事教材,用的是外國教材;葉劍英元帥提出要成立軍事科學院,第一個理由就是要總結我軍的歷史。父親認為革命傳統故事很生動,一個小故事可能就講了一個大道理。他發起讓老同志寫回憶錄,並不是讓他們宣揚自己的功績,而是要留下一份真實的歷史記錄。這套書,我覺得之所以能引起上上下下的關注,毛主席題寫書名,朱老總作序言,這其中的道理再清楚不過了。

毛主席對我父親有一個評價,賀老總有三好:服從黨的領導,仗打得好;戲演得棒,文藝工作做得特別好;球打得好。記得父親常說,當時講評書擺的都是過去的事,哪一天評書壇上能有我們的革命故事就好了。可見,他想讓革命道理更生動、更通俗,他提議要編這套書,正是基於這個道理。最先出這套書時的出版社還叫戰士出版社,父親說我送一部書你看吧,就是《星火燎原》,那時我十八九歲。我們都搶著看這套書,父親總是給我們使眼色,意思讓身邊的工作人員先看。我們對戰士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很有感情。這不是一部普通的書,它凝聚著我們革命先烈的奉獻犧牲精神。我們要對得起犧牲的革命先烈,就應該知道他們的事跡。《星火燎原·未刊稿》出得很及時,對當代的青年很有鼓舞作用,也留下了一部黨史的輔助材料,恢復了歷史本來面目,搶救了革命文物。這部書還有個優點:作者都有照片和簡介,還加了圖片,與時俱進,滿足現代讀者的需求。

讓歷史細節清晰起來

(圖)陳昊蘇陳昊蘇

■陳昊蘇(陳毅的兒子)

《星火燎原·未刊稿》史料價值很高,它和《星火燎原》一樣記錄了我黨我軍最困難、最輝煌的時期。我們革命鬥爭的歷史是由很多很多細節構成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些細節變得不清晰了,如果親歷者能夠有回憶的話,這就是一個非常寶貴的史料。但是,我感到即使是親歷者的回憶也有局限,比如若時間太久遠了,他也可能記不清了,而這批“未刊稿”寫於半個世紀前的建國之初,準確性上更可靠;再如,往往當一件事的回憶已形成了一個輪廓後,即使是當事人的回憶,他也多少受到一些影響,“未刊稿”所載回憶文章屬於共和國創建者的首批歷史回顧,作者更容易從自身所處位置敘述事情的始末,這就使細節更加豐富。總之,寫歷史做得好很不容易,就像司馬遷寫《史記》,當年他到了好多地方調查、訪問、探討,但他記錄下來的也未必完全對,因為確實時間太久遠了,留下來的記載又不多,再加上所探訪的人不是目睹的而是口口相傳的,就自然產生誤差,所以說歷史本身是不容易搞好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出版《星火燎原·未刊稿》對我們的軍史研究貢獻很大。我父親陳毅對我的影響是很大的。那時他工作特別忙,和子女在一塊兒的時間並不多,但有空會給我們講講他的過去。記得父親曾告誡過我們:你們要靠自己,不能依靠父母。父親去世的時候,毛主席對我們講:要獨立奮鬥、努力奮鬥。我覺得有出息的年輕人,就應該承擔起父輩的事業。所以革命傳統是很寶貴的,了解一下老一輩是怎樣奮鬥的、在什麼環境和條件下取得成功的,我想這對年輕一代是大有益處的。

引導青年正確認識革命鬥爭歷史

(圖)羅東進羅東進

■羅東進(羅榮桓的兒子)

《星火燎原·未刊稿》是《星火燎原》的續篇,我們軍隊是怎么走過來的,這裡親歷者拿出了第一手資料。那個時候,全國已經解放了,國家建設已經步入一個比較平穩的時期,中央提出要各個時期的老幹部們把自己經歷的東西總結一下,留作歷史資料。因此大家寫這些文章都是很認真的,很實事求是的,沒有任意拔高吹噓,而且很多寫的是我們軍隊建設、黨的建設中他們體會最深、感觸最深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一些精髓的東西都在這些文章裡面體現出來了。當年讀《星火燎原》時,我還在上中學,裡面有一篇我父親羅榮桓的文章《秋收起義和紅軍初創時期》。父親一般不給我們講自己的事,他頂多就是講紅軍怎么艱苦,你們怎么不能忘本,因此,我們從這篇文章中知道了父親的一段經歷。1927年4月,他在武昌中山大學理學院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在汪精衛公開叛變革命、中國革命處於低潮的情況下,他被中共湖北省委派往鄂南通城從事農民運動。8月參與組織通城秋收暴動,擔任通城、崇陽農民自衛軍黨代表。月底率部到江西修水,編入由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改編的江西省防軍暫編第1師(不久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師),參加了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9月底部隊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改編時,他擔任工農革命軍第1師第1團特務連黨代表,成為我軍歷史上最早的7個紅軍連隊黨代表之一,後又任營和支隊黨代表,參加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這篇文章主要講的就是這段歷史。“未刊稿”中有許多這樣的文章,有助於引導年輕人正確認識我們黨、我們軍隊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精神與感情的寄託和延續

(圖)徐小岩徐小岩

■徐小岩(徐向前的兒子)

我年輕的時候就曾深深地為《星火燎原》叢書所感染。我是1947年出生的,我們這代人,應該說是受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長大的。《星火燎原》對我們人生之路的影響可想而知。我父親徐向前有一篇文章《奔向海陸豐》,就發表在《星火燎原》第一集裡,並作為範文被選入國小課本,很多孩子都學習過。當時,父親沒有和我講,我還是看課文後才知道的。後來我問父親,他講他們那時很艱苦,戰鬥也很慘烈,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讓我們好好讀書向前輩學習。應該講,《星火燎原》教育了幾代人,它體現了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和軍隊艱苦奮鬥創建新中國的歷史。可以說,我們黨和軍隊創造了世界奇蹟,這么弱小的一個紅軍隊伍,星火燎原,最終奪取了政權。因此,對我們這代人來說,一講《星火燎原》都知道,都非常有感情。50年過去了,我們又喜見《星火燎原·未刊稿》問世。與其它圖書相比,它在我們心中更為珍貴,因為它是《星火燎原》叢書的延續。對青少年來說,這是一部生動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教材。這套書里有很多反映我軍艱苦奮鬥精神的,它對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非常有用。我在網上發現,很多年輕人對黨史軍史不僅感興趣,而且研究很深入,我想年輕人會喜歡這套書的,因為書中提供了大量珍貴史料。我一直有個遺憾,就是父親在世的時候,很少給我們講他自己的事,使我們對那段歷史了解得不夠。今天看了這套書,更加充滿了對父輩的敬重和懷念。

昆明觀看將軍墨寶

(圖)將軍墨寶將軍墨寶

中國開國元勛的子女親屬重走長征路隊伍抵達昆明。“紀念紅軍長征70周年百名將軍書畫筆會”同時在省圖書館舉行。

據“情系長征——革命老區慈善萬里行活動”組委會介紹,30多位新中國開國元勛的子女親屬於7月19日沿著父輩長征路線重走長征路,親歷紅軍長征歷史壯舉,喜看長征沿線今日巨變,並為貧困地區慈善事業募集捐款。活動從北京出發,跨越11省區、歷時1個半月,最後將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凱鏇儀式。此次活動的參加者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中央5大書記,彭德懷、劉伯承、賀龍、羅榮桓等10大元帥,陳賡、粟裕、羅瑞卿、徐海東10大將以及董必武、左權、秦邦憲的後代們,共30餘人。

在“將軍書畫筆會”上,共有近百幅老將軍墨寶和國內最權威的書畫界組織的藏品展出。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劉少奇之女劉愛琴,朱德女婿劉錚等19位開國元勛、元帥、將軍的子女前往觀看。

此次筆會展出了大量珍貴的書法繪畫拓品,包括毛澤東、鄧小平、宋任窮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著名題詞。據悉,現場作品將全部捐給中華慈善總會,並於今年內進行展覽和拍賣,所籌善款將全部用於幫助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皎西鄉樂華國小學生宿舍建設。

參觀江西革命老區

(圖)開國元勛子女們高興地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第一渡”前合影開國元勛子女們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第一渡”前合影

2009年7月23日下午,江西于都縣梓山鎮歐陽屋社區鑼鼓喧天、嗩吶齊鳴。20多位紅軍的後代,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羅榮桓的兒子羅東進、彭德懷的侄女彭鋼、朱德的女婿劉錚、左權的女兒左太北、黃克誠的女兒黃梅等來到革命老區長征的出發地於都,就來到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歐陽屋社區參觀。天氣雖然炎熱,但客人們仍然興致很高。

“這是我們的村莊規劃效果圖……”梓山鎮鎮長袁上森向客人們介紹起了新村的規劃,開國元勛子女們饒有興趣地問這問那。聽說來了貴客,民眾們都熱情地前來,邀請客人們到家裡去坐坐。這家拿來了剛出土的新鮮花生,那家送來了香甜醇濃的米酒,肖大媽乾脆剖好西瓜,端到客人們面前為其解暑,客人們都感動不已。2009年7月24日上午,開國元勛子女們來到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的東門渡口,重溫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關切地向講解員了解當時的情況。隨後,他們參觀了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和Mao.ZD舊居―何屋。

開國元勛子女在瑞金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這是毛澤東七十三年前寫於瑞金的詩章。七十多年前的瑞金是聞名中外的紅色故都,被譽為新中國的搖籃,又是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地。

二零零七年七月二十三日,“情系長征路——開國元勛子女重走長征路”活動的二十多位新中國開國元勛、將帥後代,來到瑞金這個父輩戰鬥生活過的地方,倍感親切。在瑞金的葉坪、沙洲壩、中革軍委等遺址,開國元勛的子女們幾乎都看到了父親工作生活的地方。仰望著父輩一張張照片和畫像,他們細心辨認,回憶暢談。似乎在和父輩們進行心靈的對話。當年毛澤東帶領紅軍和民眾開挖的井依然在,井前立有牌子: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們喝著井水,連聲讚嘆“甜極了”——從嘴裡甜到心裡。

(圖)情系長征路情系長征路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葉坪宣告成立,瑞金隨之更名為“瑞京”,成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和蘇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眾多老一輩革命家、開國十大元帥中的九位、十大將中的七位曾在這裡工作、戰鬥、生活,進行革命實踐和政權建設探索。一座座紅土牆,一頂頂灰瓦頂,記述著當年革命年代的一幕幕波瀾壯闊的場面。開國元勛、將帥子女們,生長在戰爭烽煙年代,在父輩的薰陶下,對此非常熟悉。他們來到這裡“尋根”。

羅榮桓元帥之子羅東進將軍動情地說,來到“紅都”參觀革命遺址,心情非常激動,我們對這裡的一切感到是那么的熟悉和親切,因為許多地名、人名和事情常聽父輩們提起過。我們從小多數人有當年被寄養在老百姓家中的經歷,我們穿百家衣、吃百家飯長大,老區人民如同我們的親生父母,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不要忘本。沙洲壩,距瑞金市六公里,這裡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被譽為最早的人民大會堂。毛澤東曾在這裡作過政府工作報告,蘇區憲法大綱等決議案在這裡討論通過,並作出關於國徽國旗軍旗的決定。主力紅軍長征後,禮堂被國民黨軍隊拆毀,五十年代按原貌復建。在左權將軍的屋子裡,他的女兒左太北說,我是第一次來到沙洲壩,我父親當時在中革軍委任一局局長,今天我來到這裡感到格外親切,格外熟悉。她輕輕地拿起桌上擺放著的父親閱讀過的幾本軍事戰略書籍,翻了翻,仿佛像一個乖巧的女兒在為父親整理書籍。

在紅軍烈士紀念塔前,“情系長征路——開國元勛子女重走長征路”活動舉行了莊嚴的正式啟動儀式。羅東進將軍與彭德懷元帥侄女彭鋼代表大家向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胸前佩戴著數枚勳章的九十四歲老紅軍劉家祁向該活動總指揮羅東進將軍授旗。

一代人的長徵結束了,另一代人的長征又開始了。

遵義城下緬前輩

二00六年八月一日,中國軍隊的節日。二十餘位新中國開國元勛子女,循著父輩的足跡重走長征路,今天來到貴州遵義城,在特殊的日子、特殊的地方,瞻仰紅軍勝跡,重溫父輩艱辛,與當地軍民共慶節日。周恩來侄女周秉德、賀龍元帥之女賀曉明等今天也趕到遵義。他們集體登台高歌一曲《紅軍不怕遠征難》,引來在場的掌聲、歡呼、激動、落淚。“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圖)開國元勛子女遵義會議會址前合影開國元勛子女遵義會議會址前合影

一九三五年,毛澤東在遵義揮筆寫下這首大氣磅礴的詩篇,至今仍令無數人吟誦盪氣迴腸。當年,舉世聞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召開,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從此,遵義便與中國革命現代史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成為給中共、給紅軍、給中國革命帶來好運的地方。可以說,沒有哪一個城市,因為一個會議而如此聲名遠播,成為一個政黨、一支軍隊、一個國家興亡的命運轉折之城。當天上午,開國元勛子女們在婁山關舊址和婁山關戰役陳列館、紅軍烈士陵園參觀,他們的父輩大都在這裡戰鬥過,大多是當時歷史事件的主導者或參與者,一草一木對於他們都有著特殊的意義、特殊的感情。

婁山夾峙,雄關鎖鑰,懸崖峭壁,望而生畏。看著當年紅軍勇奪關隘的遺蹟,石碑,掩體,戰壕,他們百感交集,拍雄關,憶往昔,熱議父輩講給他們的故事,糾正陳列館說明文字和講解員的一些說法,建議要尊重歷史、尊重先輩、弄清歷史、糾正謬誤,以更好地教育激勵後代。在紅軍烈士陵園,開國元勛子女們向犧牲的烈士們鞠躬致敬,獻上心香一片。瞻仰著紅軍雕像,默念著一串串烈士的英名,有人眼中噙著淚花,有人長聲喟嘆。當天下午,遵義舉行軍民聯歡會。遵義市委書記傅傳耀致詞,特別向為中國革命立下卓越功勳的老一輩革命家致以崇高敬意,向到遵義的開國元勛、老革命家親屬表示熱烈歡迎。

羅榮桓元帥之子羅東進代表大家講話說,今天是軍隊七十九歲生日,我們作為紅軍的後代,踏上長征路,到遵義有別樣的感情。看到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感到那么親切,是那么的激動。隨後,劉伯承元帥之子劉太行代表“情系長征路——革命老區慈善萬里行”,向當地二十名老紅軍捐贈一萬元人民幣慰問金,由九十一歲的老紅軍代表王道金接收。 聯歡會上,歌起舞動,軍民登台,歡樂灑滿會場。開國元勛子女登台集體演唱《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聯歡會最後達到高潮。

開國元勛子女們踏著父輩當年長征路線,一路行來,風塵僕僕,不事張揚,低調行事。路過風景如畫的桂林,繞行而過;經過廣西龍勝景區,謝絕當地安排下榻著名的溫泉賓館而另擇別處。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紀念長征,實現父輩的教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