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6年

公元636年

公元636年是農曆丙申年,是中國農曆猴年,唐貞觀十年。

大事記

(圖)昭陵六駿昭陵六駿

公元636年,獨樂寺創建,由尉遲恭監修,後毀。

公元636年,即唐太宗貞觀十年,太宗的皇后長孫氏病逝。

公元636年,黃鶴樓的稱謂第一次載入正史。

公元636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梓行《女則》 ,是發現最早記載使用印刷術的文獻。

公元636年,昭陵開始建造。

公元636年,阿拉伯人戰勝了羅馬人,巴勒斯坦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公元636年,哈里發-歐麥爾來到耶路撒冷,與當地居民簽訂了著名的“歐麥爾信約”。

逝世人物

長孫皇后(公元600年-636年),小名觀音婢。生於開皇二十年,卒於貞觀十年,只有36歲。長孫一生為唐太宗生了三個兒子,長子承乾,次子李泰(李世民第四子),三子李治(李世民第九子)。

歷史紀事

唐建南北衙
(圖)昭陵長孫皇后
六一八年,李淵入長安,下令沿用隋府兵制。貞觀十年(六三六),唐太宗對府兵制進行調整,設立十二衛和太子東宮六率為府兵的中央管理機關。唐代中央官署因在南衙辦公,故稱南衙或南司,十二衛屬南衙,由宰相負責,所以又稱為南衙禁軍。而元從、羽林等禁軍起初沒有專門機構,多由皇帝通過宦官或武官親領。宦官居禁苑內,與南衙相對,故稱北衙。禁軍常屯駐北門,所以稱為北衙禁軍,主要負責皇宮宿衛。皇帝通過兵部掌握了十二衛與六率所統府兵的發兵權,從而加強了對軍隊的控制。這對維護封建中央集權國家的安全與穩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南北衙的建立也標誌著封建軍事管理制度的成熟與完善。

文化紀事

魏徵等撰《隋書》
《隋書》共八十五卷,是紀傳體的隋代史。紀傳乃魏徵、顏師古、孔穎達等撰,成書於貞觀十年(六三六)。十志共三十卷,乃于志寧、李淳風、魏徵等撰,成書於顯慶元年(六五六)。十志本為梁、陳、齊、周、隋五代史而作,原稱《五代史志》,後各史單行,遂併入《隋書》。內容歷敘梁、陳、齊、周、隋五朝的典章制度,詳於隋代。其中《經籍志》創立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成為舊目錄學的分類標準,並首先提出二體的說法。十志如《食貨》、《地理》、《天文》、《經籍》等,綜合五代,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令狐德棻等撰《周書》
《周書》是紀傳體的北周史,無表志。成書於貞觀十年(六三六)。五十卷。本書多取材於西魏史官柳虬的史書和隋牛弘的《周史》,劉知幾評為“不能別求他述,用廣異文”,敘事考訂極為草率。原書至北宋初已殘缺,今本多取《北史》補入,又多竄亂,已非原來面目。

李延壽撰《北史》、《南史》
《北史》一百卷。記載從北魏到隋的歷史。紀傳體,無表志。作者根據其父大師所撰《北史》舊稿,刪並北朝魏、齊、周、隋四書而成。本書於魏孝武帝下,即繼以西魏為正統。《南史》八十卷,記南朝宋、齊、梁、陳四代歷史,紀傳體,無表志。作者也是根據其文所撰《南史》舊稿,刪並南朝宋、齊、梁、陳四書而成。本書與《北史》匯合南北各朝的歷史,反映了唐初統一全國的歷史要求。作者突出門閥士族的地位,常將列傳中不同朝代的同姓同族人物集為一編,如一家數世分仕各朝的,《南史》一概提入宋傳,此致顧此失彼,有如世姓大族的譜諜。本書刪繁就簡,雖有失當之處,但文字簡潔易讀,並增入四書以外的材料,仍具有一定史料價值。李延壽是唐初著名史學家,相州(今河南安陽)人。任崇賢館學士、符璽郎兼修國史,曾參加編撰《五代史志》、《晉書》,著有《太宗政典》

雜譚逸事

吐谷渾內亂
吐谷渾甘豆可汗(即慕容順)過去曾長期在唐朝做人質,吐谷渾人不服他統帥,最後立汗半年竟被部下殺死。甘豆可汗的兒子諾曷缽繼立。諾曷缽年幼,大臣爭權,國內大亂。貞觀九年(六三五)十二月,太宗下詔命兵部尚書侯君集帶兵前去聲援,先派使勸解,有不奉詔的,可以見機行事。十年(六三六)三月,諾曷缽請求唐朝頒賜曆法,奉唐朝年號,並派子弟入侍。唐太宗這才封諾曷缽為河源郡王、烏地也拔勤豆可汗。

長孫後卒
貞觀十年(六三六)六月二十一日,太宗皇后長孫氏卒,年三十六歲。長孫後性情賢孝儉樸,喜好讀書,經常與太宗商討古事,並提出各種建議,對太宗有很大的幫助。長孫後曾經採集古代婦女得失的事情,編成《女則》三十卷。病重時,與太宗訣別,請求太宗重新任用房玄齡,並請太宗納忠容諫,不要聽信讒言,減省畋獵和建設,不要為她厚葬。十二月,太宗葬長孫後於昭陵,諡文德。太宗自製表序,立在墓旁。

改定府兵制
武德初,設定軍府,由驃騎、車騎兩將軍府統領。武德六年(六二三),改驃騎為統軍,車騎為別將。到貞觀十年(六三六),又改統軍為折衝都尉,別將為果毅都尉。軍府改稱折衝府。全國共設六百三十四府,關內有二百六十一府,分統於中央各衛。折衝府分上、中、下,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二百人為一團,團有校衛;五十人為隊,隊有隊正;十人為火,火有火長。每人自備武器、糧食、衣服。二十歲入軍,六十歲免役。每年冬季,折衝都尉率自己所屬人馬教戰。府兵輪流到京城宿衛,按路程遠近分番輪流,五百里內為五番(五人一組互輪,每五個月上番一次),一千里內為七番,一千五百里內為八番,二千里內為十番,二千里外為十二番。每番一個月。

吐谷渾內亂
吐谷渾甘豆可汗(即慕容順)過去曾長期在唐朝做人質,吐谷渾人不服他統帥,最後立汗半年竟被部下殺死。甘豆可汗的兒子諾曷缽繼立。諾曷缽年幼,大臣爭權,國內大亂。貞觀九年(六三五)十二月,太宗下詔命兵部尚書侯君集帶兵前去聲援,先派使勸解,有不奉詔的,可以見機行事。十年(六三六)三月,諾曷缽請求唐朝頒賜曆法,奉唐朝年號,並派子弟入侍。唐太宗這才封諾曷缽為河源郡王、烏地也拔勤豆可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