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53年

公元553年

公元553年是西魏廢帝二年,11月,陳朝末代皇帝陳叔寶出生。突厥政權建立者,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門逝世。公元553年召開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

大事件

(圖)公元553年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門

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門(?——公元553),突厥政權建立者。公元552——553年在位。突厥是公元5-6世紀前興起與中國西北的一個遊牧民族,活動與準噶爾盆地北的金山(僅阿爾泰山)一帶。五世紀中葉,被柔然征服,附屬柔然。

梁承聖二年(公元553年)改鄱陽郡為吳州。

南朝梁承聖二年(公元553年) 復設黎陽縣,屬新寧郡。

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3年)改南梁北巴州為隆州,轄盤龍、新安、南宕渠、金遷、白馬、隆城6郡。盤龍郡轄閬中、漢昌、胡原3縣。

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3年),改南浦為魚泉縣,從魚泉時至今治所一直在江北(今萬州區環城路一帶)。

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3年),平蜀以後,始移民墾殖,設蒙山郡(治所今雅安多營),領轄始陽(縣治今雅安多營),蒙山(今名山蒙陽鎮)2縣。

(圖)公元553年陳叔寶

登注可汗於公元553年2月被大臣刺死後,郁久閭庫提於同月繼位。同年,突厥再度攻擊柔然,庫提率領全族逃奔北齊。北齊文宣帝高洋出兵北伐突厥,接應柔然。11月,北齊又廢黜庫提,迎立郁久閭庵羅辰為可汗。

郁久閭鄧叔子,於公元553年3月為柔然別部部眾擁立為可汗。

公元553年,土門死,土門弟木桿可汗即位。

第五次羅馬帝國基督教教廷會議於553年又在君士坦丁堡舉行,由Justinian在公元553年召開, 165主教出席,目的是要把一些文章定罪。

成都稱帝的蕭紀,公元553年,在西陵峽口與蕭繹作戰爭位。

梁承聖二年(魏廢帝二年,公元553年)西魏將領尉遲迥乘武陵王蕭紀征討侯景率兵東下時,以精甲銳騎進圍成都,盡得巴蜀之地,即以尉遲迥為益州刺史。

位於韓國中部的俗離山國家公園裡的法住寺建於公元553年。

公元553年召開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

出生名人

公元553年11月,陳朝末代皇帝陳叔寶出生於江陵。陳叔寶(公元553年~公元604年),南朝陳最後一個皇帝,字元秀,小字黃奴。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東)人。在位八年。陳宣帝陳頊嫡長子。太建十四年(公元582年),宣帝死,太子叔寶繼位。在他統治時,陳的政治日趨腐敗。叔寶荒於酒色,不恤政事,以江總為尚書令,不持政務,日與江總、陳暄、孔范等所謂“狎客”十餘人游宴後庭,製作艷詩。又大建宮室,濫施刑罰,對於一衣帶水的強大隋朝了無防備。禎明二年(公元588年)隋以晉王楊廣為元帥,率八十總管、五十一萬士兵南下。叔寶恃長江天險,不以為意。翌年正月,隋軍分道攻入建康,陳後主與張貴妃、孔貴人避入井中被俘,陳亡。隋仁壽四年(公元604年)病卒於洛陽。

逝世名人

(圖)公元553年柔然人

辛慶之(?—553年),字餘慶。南北朝時隴西郡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是北魏、西魏時的著名將領、廉明朝臣。西魏廢帝元欽二年,因教授諸王有功,任命為秘書監。不久病逝。

登注可汗,名郁久閭登注俟利(公元?-553年),鐵伐可汗之父,鐵伐可汗被契丹人刺死後,他被擁立為可汗,在位不足1月,又為臣下所刺死,葬處不明。鐵伐可汗於公元553年2月被契丹人刺殺,部眾於同月擁立郁久閭登注俟利為可汗。同月,郁久閭登注俟利被對他不滿的大人(大臣)阿富提刺死。

鐵伐可汗,名郁久閭鐵伐(公元?-553年),敕連頭兵豆伐可汗阿那瓌堂侄,阿那瓌被突厥戰敗自殺,其子投奔北齊後,他被擁立為可汗,在位1年,被契丹族人刺殺,葬處不明。阿那瓌被突厥戰敗自殺,阿那瓌子率領餘部投奔北齊後,留在漠北的柔然部眾便擁立郁久閭鐵伐為可汗。公元553年2月,郁久閭鐵伐被契丹族人刺死。

庫提可汗,名郁久閭庫提,生卒年不詳。登注可汗子。登注可汗被大臣刺死後繼位,在位9個月,被北齊廢黜,後事不詳。

乙息記可汗科羅 (?——公元553),突厥可汗。公元553年在位。科羅是阿史那土門之子。公元553年二月,科羅繼位。在位一月,於三月死去。

歷史紀事

梁武陵王紀東下到西陵峽,與江陵各軍相持。元帝求西魏援助。西魏遣尉遲迥從散關攻蜀。武陵王在峽口敗死。西魏軍圍成都五旬,成都降,梁失益州。元帝留都江陵,使王僧辯鎮建康,陳霸先鎮京口。齊廢魏永安五銖錢,改鑄“常平五銖”錢。齊在合肥治水軍,欲襲建康,立湘潭侯退(蕭退在太清二年北奔)。齊軍在東關(在今安徽含山西南)為梁軍所破。江淮之民因齊政煩賦重,多起兵反抗。 契丹攻擾齊境,文宣帝親至營州(今遼寧朝陽),出擊大破之。柔然被突厥所攻,舉國奔齊。文宣帝立庵羅辰為可汗,使居馬邑川(河名,在今山西朔縣、寧武一帶)。文宣帝追擊突厥,突厥請和,從此往來不絕。時突厥木桿可汗在位(伊利死,子乙息記可汗立;乙息記死,弟俟斤立,即木桿。

文化紀事

庾肩吾卒
庾肩吾(四八七至五五三),字子慎,南陽新野人,梁朝文學家。初為晉安王國常侍,屢隨晉安王蕭綱遷鎮而同遷轉。蕭綱雅好文學,招納文士,肩吾與徐摛、劉孝成等同被賞接,號為“高齋學士”。及蕭綱為皇太子,開文德省,肩吾選充學士於省中。蕭綱繼位(簡文帝)後,任度支尚書。侯景據建康,矯招遣肩吾使江州招降蕭大心,其乘機逃至會稽,轉赴江陵,投奔蕭繹。承聖二年(五五三)卒,封武康縣侯。肩吾歷任蕭綱府中屬官,當時宮體詩盛行,其為推波助瀾者之一。現存詩文,多為應制、奉和、侍宴、謝啟一類應酬之作。由於講求聲律,所作部分五言詩已具備五言律詩雛形。庾氏也以書法名世,著有《書品》,敘述書法源流演變,以九品分別歷代書家次第,評論各自特色,頗受後人重視。明代張溥輯有《庾度支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雜譚逸事

北齊鑄常平五銖錢
北魏末年,高歡擅政,承魏用永安五銖錢。及東魏立,建都鄴城後,民間私鑄錢幣之風漸盛,各種錢制並行,有雍州青赤,梁州生厚、緊錢、吉錢,河陽生澀、天柱、赤牽之稱。冀州之北,交貿皆以絹布,錢皆不行。高歡收境內之銅及錢,仍依舊文更鑄,流之四境。末幾,奸偽競起,錢漸復細薄。文宣帝天寶四年(五五三),除永安錢,改鑄常平五銖,重如其文。其錢甚貴,且製造精良。

突厥木桿可汗立
木桿可汗(?至五七二),突厥汗國首領。在位十九年。伊利可汗之子,西魏廢帝二年(五五三)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門卒,子科羅立,號乙息記可汗(一作逸可汗)。可汗遣使獻馬五萬於西魏。不久科羅卒,弟燕都俟斤繼立,號木桿可汗。其智勇兼備,善於用兵。恭帝二年(五五五),消滅柔然汗國殘餘勢力。三年,與西魏合力破吐谷渾,東逐契丹,北並契骨,後又在西面聯合薩珊朝波斯滅厭噠,威服塞外諸國。連年征戰,其控制區域東起遼海(今遼河上游),西至西海(今裏海、一說鹹海),北至今貝加爾湖,南至漠北,所建汗庭在於都斤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之北山),擁兵數十萬,乃突厥最強盛時期,成為當時東北亞最強大的國家。北周保定三年(五六三),他集結精騎十萬,會合北周大將楊忠所率步騎一萬,進攻北齊重鎮晉陽(今太原西南)。時遇大雪,至次年正月不克,遂縱兵大掠而還。保定五年,木桿可汗又嫁女於北周武帝為皇后。北周建德元年(五七二)卒,其弟他缽可汗繼位。

吐谷渾叛服於西魏、北齊之間
吐谷渾首領夸呂繼父伏連籌而立,始自號為可汗,與北朝通使貢獻不絕。北魏曾贈送許多錦彩,吐谷渾汗也不斷贈以犁牛、蜀馬及其他方物。西魏大統年間(五三五至五五一),夸呂多次遣使獻馬及牛羊等。然仍寇掠不止,緣邊多被其害。西魏廢帝二年(五五三),宇文泰將騎三萬逾隴,至姑臧(今甘肅武威),夸呂震懼,請和,並遣使貢方物。既而通使於齊。魏涼州刺史史寧探知吐谷渾使將還,率輕騎襲之於州西赤泉,俘獲其僕射乞伏觸扳、將軍翟潘密、商胡二百四十人,駝騾六百頭,雜彩絲絹以萬計。

湘州長史陸納降
梁湘州刺史王琳,本兵家,湘東王蕭繹居藩,琳姐妹併入後宮受寵幸,故琳未弱冠得在王左右。少好武,遂為將帥。琳傾身下士,麾下萬人,多是江、淮群盜,從王僧辯平侯景,與杜龕功居第一。在建康恃寵縱暴,僧辯不能禁。懼將為亂,啟請誅之。承聖元年(五五二)十月,蕭繹命琳為湘州刺史,琳疑有禍,令長史陸納率部曲赴湘州(今湖南長沙),己逕上江陵。至江陵,琳被下吏,行前,陸納相約,若有變,將以死相報。王以子蕭方略為湘州刺史,納與王琳諸將遂反,襲取湘州。十一月,納遣將攻破衡州。時蕭繹已於江陵即帝位,是為元帝。元帝聞之,即遣王僧辯、蕭循帥兵討納。循軍次巴陵,納詐降,偷襲巴陵,為循所破,退保長沙。營州刺史李洪雅帥眾請討陸納,遭納將吳藏襲擊,退保空雲城。二年二月,以城降納,納推李洪雅為主,號大將軍。陸納遣其將吳藏,潘烏黑、李賢明等據車輪洲,夾岸為城,以拒王僧辯。納士卒驍勇,皆百戰之餘,僧辯未敢輕易攻之。五月,趁其不備,陷納二城,納軍復退保長沙。時,武陵王蕭紀出蜀東來,軍至巴東,六月,陸法和設於峽口鐵鎖為紀軍所斷,法和告急相繼,元帝頻召長沙兵赴援,遂遣使送王琳至長沙,以圖和解。琳入城,納遂降,湘州平。

北齊大破契丹
居住在松漠一帶的契丹與北朝之間互通使臣,契丹歲貢名馬、文皮,北朝回贈以繒帛、青氈。北齊天寶四年(五五三)九月,契丹犯塞,文宣帝高洋北巡冀(今河北冀縣)、定(今河北定縣)、幽(今北京)、安(今河北隆化)諸州,親自征討。十月,至平州(今河北盧龍北),從西道赴長塹,遣司徒潘相樂率精騎五千自東道赴青山(今遼寧義縣),自己從白狼城經昌黎城(今遼寧朝陽),倍道兼行,掩襲契丹。高洋親逾山嶺,為士卒先,指麾奮擊,大破之,虜獲十萬餘口、雜畜數十萬頭。潘相樂亦於青山大破契丹別部。所虜牲口皆分置諸州為平民。此次征戰,高洋露頭袒膊,晝夜不息,行千餘里,唯食肉飲水,壯氣彌厲。

齊東方白額起事歸梁
侯景亂梁,江北諸郡歸於東魏,北齊取代東魏,江淮之民苦於齊之虐政,欲相率歸於江南。梁元帝承聖二年(五五三)十二月,北齊宿預郡(今江蘇沐陽西南)土民東方白額(一稱東方光)舉城降梁,江淮州郡皆起兵回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