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27年

公元前427年,周考王十四年,秦懷公二年。

大事記

1.公元前427年子月交朔日己酉(0分),是司馬遷原貌完整保存於史家絕唱《史記·歷術甲子篇》中甲寅元近距起點。其曆元起點為公元前1567年,歲名甲寅。曆元近距起點前427年歲名也是甲寅。假名殷商的成文曆書《殷歷》,是以正好處在殷商朝代的公元前1567年,作為其曆元起點(甲子蔀首歲),而以公元前427年實際天象完成的成文歷譜。其時,中華曆法己積長期的實踐經驗,總結上升為系統理論,集成果於古四分曆。古四分曆數據完整,歷理賅備。《歷術甲子篇》正是古四分曆的歷算寶典,而《殷歷》則是據以完成的授時曆譜或曆書。《歷術甲子篇》和《殷歷》是同一時期完成和實施授時的曆法典籍,且在同此時,流行於“疇人”師門間,同步啟動了“六十甲子”紀年,以代替逐漸過時的“歲星紀年”。
張汝舟氏長期研究古代曆法,以上三大成果和致力於用“經朔”編訂古代歷譜的卓識,竟功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可惜良工心苦而文章憎命,張氏的成果生前無人問津。他有門人弟子集其遺著於《二毋室古代曆法研究》一書,除了張氏門人,也只在數圖書舘中方能看到。七秩齡童無門非家,只是見獵心喜。俗雲“童言無忌”,老玩童也。但是:從心所欲,不逾矩。從有歷史責任感的角度出發,繼《歷算寶典〈歷術甲子篇〉解讀》、《補修〈太初曆〉朔閏譜》、《〈太初曆〉和〈三統曆〉探微》、《補修〈殷歷〉朔閏譜》、《經朔·獨樹一幟》之後,再撰《周厲王三十三年至考王十三年經朔歷譜》(公元前845年—公元前428年)一稿。六篇一體,為張氏立言也,豈有它哉。
2.天文曆法水平,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古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中國古代《四分曆》(即《殷歷》甲寅元)創製始用於公元前427年(周考王十四年),本表據此及後來的曆法演變,推算編制春秋戰國秦漢間942年的溯閏曆日,印證史文日辰乾支記載,反映其間的改歷過程,從而全面系統地展現了古歷創製、運用和沿革的狀況。同時,針對古歷創製行用的具體情況和涉及的若干疑難問題,表後附錄進行了簡明而深入的論述和辨正。
3.魯元公二年(公元前427年)以後,季孫氏據費邑自立為國,境域大致方圓百里以上。齊威王時,費國曾一度被齊國吞併。
4.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元前427年),公子使人向各國求援。各國聞公子為將,都派兵救魏。公子率燕、趙、韓、楚、魏五國之師破秦軍。秦將蒙驁戰敗逃走。五國之師乘勝追至函谷關,秦兵不敢出。
5.公元前427年前後,發生了米蒂利尼等盟邦的反雅典起義,陸上形勢對雅典不利。
6.阿里斯托芬(Alisituodfen,Aristophanes,約前445—前385),古希臘最傑出的喜劇作家,雅典人。父菲利浦斯可能是來自羅德斯或埃及的移居者,後來獲雅典公民權。公元前427年發表第一部喜劇,但因過於年輕,劇上演時未能冠以真名。
7.高爾吉亞(Gorgias,約公元前483~前375)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家和修辭學家,著名的智者。他是西西里島雷昂底恩城人,約生於公元前490年或稍後。早年隨恩培多克勒學習修辭、論辯、自然哲學和醫學。公元前427年為請求聯合反對敘拉古而出使雅典,晚年在特薩里亞的拉里薩居住。他主要是教授高爾吉亞繼承了恩培多克勒的學說。認為感覺是由自然物發出的流溢物進入人的感官孔道而產生的。他的哲學思想集中反映在他對“非存在”的論證中。

出生

柏拉圖(Platon),公元前427年,出生於雅典的一個名門望族的奴隸主家庭,死於公元前347年。古希臘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他是蘇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70--公元前399)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老師。曾三次去義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活動,企圖實現理想的奴隸主貴族政治,但以失敗告終。而後由於恢復了民主制度,導致了他的老師和朋友蘇格拉底被判處死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