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軍備競賽

受俄格戰爭的刺激,俄羅斯2009年的軍費開支將增長27%,達到941億美元。 報告指出,2008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軍費開支為472億美元,2003年為247億美元。 尤其巴西,面對金融危機的衝擊,在軍備競賽上義無反顧,2008年國防預算達201億美元,遠遠超過2004年的91億美元。

全球軍備競賽是指2009年伊始,短短數日就出現美俄衛星太空互吻,英法潛艇水下相擁,一個太空,一個水下,可謂珠聯璧合,相互映襯。雖然金融海嘯席捲世界,全球經濟陷入寒冬,但從上面事件可以看出,全球軍備競賽並沒有因為金融危機受到絲毫影響,與全球經濟整體衰退相比,全球軍費反而大幅攀升的情形。
美俄衛星太空相撞,英法潛艇水下相擁,世界各國軍費幾乎都在上升,正是全球軍備競賽的開始並駛入快車道,使全球帶來了一絲寒意。
金融海嘯下全球軍費不降反升
3月4日,中國宣布2009年的國防經費預算增長率為14.9%,這是過去20年來軍費第19次以兩位數增長。 放眼全球,軍費連續增長的不僅中國一家。目前,與經濟危機使各國經濟大幅縮水相對應的是,世界各國軍費幾乎都在上升,全球軍備競賽駛入快車道。受俄格戰爭的刺激,俄羅斯2009年的軍費開支將增長27%,達到941億美元。印度財政部代理部長普拉納博?穆克吉(PranabMukherjee)2月16日表示,印度國防部將把2009年至2010年的年度預算增加34%,達到290億美元。印度正在打造一支以3艘航母為骨幹,外加200艘戰艦的超級艦隊。此外,印度空軍已經開始實施120億美元購買126架戰機計畫,印度計畫到2012年投入300億美元用於軍事升級。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07年7月25日刊報導,2007年7月18日,韓國公布了2008-2012年中期國防計畫。韓國國防部長表示,將在這5年間花費1780億美元用於國防建設。2008年和2009年,韓國國防部計畫將國防預算連續兩年以9.9%的速度增長。
相比之下,大頭還在美國。美國國防部公布2009年國防預算高達6510億美元,比布希入主白宮之初的2001財年增長了74%,是二戰以來最多的國防預算。而2009年美國財政赤字竟達1萬億美元。美國歐洲主要盟國英法德等諸國也不甘示弱,2009年都保持較高增長水平。法國國防部長埃爾韋莫蘭3月2日表示,法國2009年增加20%的軍費開支。同時拉美和中東諸國軍費也穩步增長,競相購買先進武器。根據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在最新的《軍事力量對比》報告中公布的數據,2003年至2008年,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軍費開支增長了91%。報告指出,2008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軍費開支為472億美元,2003年為247億美元。尤其巴西,面對金融危機的衝擊,在軍備競賽上義無反顧,2008年國防預算達201億美元,遠遠超過2004年的91億美元。據美國蒂爾預測公司最新出版的《中東軍火市場分析》透露,由於伊拉克局勢混亂、伊朗核危機和巴以衝突等因素,中東地區今年的國防開支一直保持高增長勢頭。剛剛結束的第九屆阿布達比國際防務展,一個阿聯就簽約46億美元,可見其闊綽。
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表示,過去十年來全球軍費支出增長了45%,美國就占了總支出的將近一半。根據該研究所的年度報告,2008年全球在購買武器和其它軍事支出上,共花了13390萬億美元,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2.5%,相當於全球66億人口平均每人花202美元。軍費是一個國家進行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經濟基礎,是綜合國力和國防力量強大的重要標誌。軍費的不斷增長,與世界戰略形勢、國家安全環境、戰爭形態、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繫,並將對世界和平和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當前面對嚴重的經濟危機,各國軍費不降反升,表明國際社會不穩情緒漸長,各國都感覺到自己不安全,都在尋求通過擴大力量來自保。這種發展趨勢令人擔憂。
太空和極地狼煙四起
除了軍費增長外,世界各國在太空、水下和極地爭奪也日益激烈,可謂狼煙四起。
在太空各國你爭我搶。美國前總統甘迺迪曾經說:“誰能控制太空,誰就能控制地球。”目前,美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的戰略思路越來越清晰。美國《紐約時報》援引美空軍權威人士的話說,布希總統簽署特別總統令,允許美國在太空部署防禦和進攻性武器。這份總統令使艾森豪以來的美太空戰略發生根本性轉變,引發太空軍備競賽。此外,美國新的太空發展計畫要發展新的太空飛行器在2015年前把美國人重新送回月球,並在月球建立起一個長期基地作為登入火星和其他星球的跳板。俄國也不示弱,2001年正式成立天軍———航天部隊。目前,俄研製的“格洛納斯”導航系統已經形成體系,其他軍民兩用太空技術裝備的研製也正在抓緊進行。在航天作戰系統方面也取得較大進展。同時,俄航天官員宣布,俄羅斯將在2015年前派一個6人小組登上火星。歐洲也加緊部署“伽利略”,發射系列“獵兔犬”探測火星,並準備2030年實施的“曙光”超大規模星際探索計畫,這一計畫將包括載人探索火星等星球。《印度時報》引述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主席馬達范?奈爾的話稱,在印度第11個五年計畫(2007年~2012年)中,至少有70太空發展計畫,並規劃2015年登月和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繼印度推出龐大的新太空計畫後,伊朗、朝鮮也趕著向世界通報自己的太空計畫,準備送太空飛行器上天。
在極地各國是寸土必爭。隨著氣候變暖,南北極冰川的融化,南北豐富的自然資源引起各國垂涎三尺。自北極發現新島嶼後,2007年8月俄北極科考隊出動深海探測器,深入海底四千多米插上了一面鈦合金俄羅斯國旗,很快引來美國海岸警衛隊“希利”號重型破冰船悄然起錨,加拿大、丹麥、挪威等國也迅速做出反應。英國則向聯合國遞交申請,對南極附近10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提出主權要求,當時南極還處於“凍結狀態”。隨即智利和阿根廷也對南極提出主權要求。2009年12月是《南極條約》五十年解凍期,屆時南極爭奪將曾白日化,而圍繞極地爭奪,天上衛星,水下潛艇早已開始頻繁進行探測。
摒棄冷戰思維,促全球軍備走上良性循環
應該說,全球軍備競賽駛上快車道並非偶然。首先,國際社會仍未跳出根深蒂固的“安全困境”思維。所謂“安全困境”,就是各國都想安全,但是自己安全的最好辦法就是壯大自己的力量,有其軍事力量,你壯大了力量,鄰國就認為是在威脅自己,也跟著添置武器,這樣國際社會就形成了軍備競賽。這次軍備競賽從新世紀就開始,發展到今天已經初具規模,根本不會受金融海嘯影響,反而促進了軍備競賽,因為金融海嘯促使地區局勢不穩,各國都想儘量安全。這是軍備競賽的根子。第二,“和平紅利”提供了可以付賬的錢袋子。所謂“和平紅利”,就是冷戰結束所帶來的長期和平環境,使國際社會有了一個專心發展的好機會,許多國家因此而富裕起來。這為這次軍備競賽提供了物質基礎。第三,區域大國提升自身影響力的需要。拿破崙說過“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國際社會中也是這樣,沒有誰總喜歡生活在別人的影子裡,特別是在某個區域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國家,比如伊朗,以色列,巴西,印度都屬於這個類別,都想在自己區域內說得算,成為地區霸主。這就促使其鄰國加速發展軍備來預防。第四,各種新威脅的產生適時提供了台階。一方面,恐怖主義這種非傳統威脅的產生,使各國應付起來頗感力不從心,有必要發展軍備來應付。另一方面,有些國家別有用心的炒作各種“威脅”論,為自己也為其他有心的國家擴張軍備提供了藉口。比如西方和日本等國炒作“中國威脅論”就是典型例子。
從以上分析來看,全球軍備競賽發展形勢“喜人”,這為全球安全穩定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引發地區乃至全球衝突,目前中東和中亞地區就是很好的佐證。實際上也突出了當前國際社會“全球治理赤字”的突出,各國相互不信任。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根本途徑是摒棄冷戰思維,突出合作與和諧,強調合作安全和共同安全觀,納入全球治理的軌道,使全球軍備走上良性發展道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