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耳眩暈病

內耳眩暈病,又稱美尼爾病,是內淋巴積水所致的一種內耳病變。它的臨床表現為突然發作的眩暈,眩暈時可感到四周景物或自身在鏇轉或搖晃。常伴有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以及耳鳴、聽力減退、眼球震顫等。

概述

耳眩暈病,又稱美尼爾病,是內淋巴積水所致的一種內耳病變。它的臨床表現為突然發作的眩暈,眩暈時可感到四周景物或自身在鏇轉或搖晃。常伴有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以及耳鳴、聽
力減退、眼球震顫等。本病可歸屬中醫學眩暈的範疇,針灸治療眩暈,在《針灸甲乙經》中即有記載。現代較早的報導見於60年代初期。近年開展的電頭皮針、艾絨壓灸等法,對控制急性發作有明顯效果。目前針灸治療本病的平均有效率在90%左右。

(治法)

·艾灸法 (1)取穴:常用穴:百會
備用穴:足三里。
(2)操作:器械:艾絨、竹質壓舌板、彎剪、線香、凡士林、火柴、龍膽紫藥水。取準百會穴,左耳鳴可偏左半厘米,右耳鳴偏右半厘米,用龍旭紫作標記,剪去約1厘米見方的頭髮,暴露穴位,抹少許凡士林。囑患者低坐矮凳,醫者坐在其正後方較高位置,取黃豆大上尖下圓的錐形艾柱。首次兩壯合併放在百會穴上,用線香點燃,當燃至二分之一,或者患者三極(患者感覺灼痛,向醫者訴痛,稱一極)時,即用壓舌板將其壓滅,留下殘絨,以後一壯接一壯加在前次殘絨上,每個艾炷均燃至無煙(此刻最熱)壓滅,燃完一壯壓一壯,壓力由輕到重,每次壓灸25~50壯,使患者自覺有熱力從頭皮滲入腦內的舒適感。施灸後,即針足三里,以提插瀉法,留針15分鐘。灸後囑患者半月內不洗頭,形成灸瘡,要注意灸瘡清潔,不須特殊處理,多在1個月左右愈復。

·體針法

(1)取穴,常用穴:沖、合谷、內關、足三里、三陰交。
備用穴:百會、豐隆、聽宮、列缺。
(2)操作:常用穴為主,每次取3~4穴,如不能制止,酌加備用穴。均宜深刺,得氣後,採用捻轉結合提插之法,持續運針1—2分鐘。留針30分鐘,如眩暈仍未能控制,可繼續留針,每隔5~10分鐘運針1次,日針1~2次。10次為一療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