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睡眠障礙

兒童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不只是成年人的“專利”,同樣也會發生在2-12歲的兒童身上。當然,兒童睡眠障礙不如成年人睡眠障礙那樣,不是以入睡困難、早醒為主,而是以有效睡眠時間短,睡眠質量降低為主。足夠的睡眠和良好的睡眠習慣對兒童身心健康有重要影響。生理需要睡眠時間與年齡因素密切相關,但睡眠時間長短和深淺,可有個體差異。嬰兒及兒童可有多種形式的睡眠障礙,如入睡困難、睡眠不安、夢魘、夜驚、夢行症等。

基本信息

病因

兒童睡眠障礙兒童睡眠障礙
兒童睡眠不足大多是由於相關症狀如軀體疾病、飢餓、口渴或過飽、養育方式不當、睡眠習慣不良、精神因素和環境等因素的存在和影響而使得夜間睡眠多次中斷,兒童被迫多次醒來而縮短了睡眠總時間,少數兒童是因入睡困難或環境因素干擾而無法保證足夠睡眠時間。另外,有人認為經常俯臥位姿勢睡覺和枕頭過高也是兒童睡眠障礙的引發因素。

目前對兒童睡眠障礙的發病機理尚未清楚,研究結果提示是一種與大腦皮層發育延遲有關的發育性疾病,由於大腦發育延遲而擾亂了正常的睡眠節律,因而出現夜枰夢多睡驚等症狀。雖然對大腦發育延遲無根本解決方法,但對引起它發病的危險因素如心理因撫育不當等,則值得注意。根據調查,處在不良的家庭環境中,如父母經常爭吵、鬧矛盾或離異家庭中,兒童睡眠障礙發生率偏高;家庭教養方式不當,如父母教育子女簡單粗暴,嚴厲約束;父母之間教育方式不一致其中一方過分袒護等都會使孩子精神焦慮、內心矛盾、無所適從,最終心理失衡,成為兒童睡眠障礙的主要危險因素。

症狀

兒童睡眠障礙兒童睡眠障礙
醫學專家指出,兒童睡眠障礙是由睡眠時間不足及一系列相關症狀構成。相關症狀包括打呼嚕、喉頭哽咽呼吸暫停、睡眠不安、張口呼吸、多汗、肢體抽動磨牙夢話夢遊遺尿等。睡眠障礙的形式:

(1)睡眠不安和入睡困難:多見於嬰幼兒,睡眠時經常翻動、肢體跳動、反覆搖頭、無故哭鬧、磨牙、講夢話等。有的不願上床睡,要抱著走動,或是遲遲不能入睡、淺睡或早醒。

(2)夜驚:常見於2~5歲兒童,一般在入睡後半小時左右發作,表現為突然驚叫、哭鬧、驚恐表情、手足亂動、呼吸急促、心跳增快、出汗、瞳孔散大。發作時腦電圖出現覺醒的a節律。每次夜驚發作可持續l~10分鐘,發作後再入睡,醒後完全遺忘。一般隨著年齡增長,夜驚可自行消失。

(3)夢行症:較為常見,往往伴有夜間遺尿。部分患兒有家族遺傳史。主要表現為反覆出現在入睡後1/2~2小時熟睡中突然坐起或下床活動,意識朦朧不清、東撫西摸、徘徊走路或做些遊戲的動作,此時不易喚醒,大約數分鐘或半小時後又可安靜入睡,事後完全遺忘。

檢查

懷疑有睡眠障礙的兒童首先要檢查有無鼻炎鼻息肉扁桃體炎扁桃體肥大等病史和體徵,以便及時治療與處理。

治療

兒童睡眠障礙兒童睡眠障礙

須了解發生睡眠障礙的原因,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和對策。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規定時間睡覺。避免睡前任意興奮活動或看驚恐的電視節目,減少學習負擔過重。對於夢行症兒童須防止越窗跌傷等意外。對於反覆出現睡眠障礙的兒童,睡前可服適量安定硝基安定,見效可連續治療1~2周,如睡眠正常後可逐漸停藥。學齡兒童可用服小量阿米替林治療,睡前服12.5~25mg,每晚1次。

鑑別

兒童睡眠障礙兒童睡眠障礙
(一)失眠表現為入眠困難或早醒,常伴有睡眠不深與多夢。失眠是常見的睡眠障礙。失眠可見於下列情況:

1、精神因素所致的失眠。精神緊張、焦慮、恐懼、興奮等可引起短暫失眠,主要為入眠困難及易驚醒,精神因素解除後,失眠即可改善。神經衰弱病人常訴說入眠困難,睡眠不深、多夢,但腦電圖記錄上顯示睡眠時間並不減少,而覺醒的時間和次數有所增加,這類病人常有頭痛、頭暈、健忘、乏力、易激動等症狀。抑鬱症的失眠多表現早醒或睡眠不深,腦電圖描記顯示覺醒時間明顯延長。躁狂症表現入眠困難甚至整夜不眠。精神分裂症因受妄想影響可表現入睡困難入睡眠不深。

2、軀體因素引起的失眠:各種軀體疾病引起的疼痛、痛癢、鼻塞、呼吸困難、氣喘、咳嗽、尿頻、噁心、嘔吐、腹脹、腹瀉心悸等均可引起入眠困難和睡眠不深。

3、生理因素:由於生活工作環境的改變和初到異鄉、不習慣的環境、飲濃茶咖啡等可引起失眠,短期適應後失眠即可改善。

4、藥物因素引起的失眠:利血平苯丙胺甲狀腺素咖啡鹼氨茶鹼等可引起失眠、停藥後失眠即可消失。

5、大腦彌散性病變:慢性中毒、內分泌疾病、營養代謝障礙、腦動脈硬化等各種因素引起的大腦彌散性病變,失眠常為早期症狀,表現睡眠時間減少、間斷易醒、深睡期消失,病情加重時可出現嗜睡及意識障礙。

(二)睡眠過多(drowsiness)指睡眠時間過長,較正常睡眠時間增多數小時或長達數天。睡眠開始時無REM期,整個睡眠中NREM和REM睡眠期與正常睡眠相似。

睡眠過多可發生於很多腦部疾病,如腦血管疾病腦外傷腦炎、第三腦室底部和蝶鞍附近的腦瘤等,也可見於尿中毒、糖尿病、鎮靜劑過多等。

(三)夜驚(nightterror)睡眠中突然驚醒,兩眼直視,表情緊張恐懼,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聲喊叫、騷動不安,發作歷時1~2分,發作後又復入睡,晨醒後對發作不能回憶。
研究發現夜驚常在睡眠開始後15~30分鐘內出現,屬於NREM期,腦電圖上顯示覺醒的α節律,是一種“覺醒障礙”。

(四)夜遊(sleep-walking)夜遊又稱夢行症睡行症。發作時患者從睡眠中突然起床,在未清醒的情況下,在床上爬動或下地走動,面無表情,動作笨拙,走路不穩,喃喃自語,偶可見較複雜的動作如穿衣,每次發作持續數分鐘,又復上床睡覺,晨醒後對發作過程完全遺忘。

研究表明,夢行症多見於兒童,男性多見,兒童隨年齡的增長症狀逐漸消失,提示該症系中樞神經延緩成熟所致。夢行症發生於NREM期,腦電圖顯示陣發性高幅慢波,有人認為夢行症可能是癲癇的一種表現形式。若在NREM期將本症患者扶起站立可誘發夢行症,而正常兒童不能誘發,否定了過去所認為夢行症是惡夢所致的看法。

兒童睡眠障礙兒童睡眠障礙
(五)遺尿(functionaleuresis)指5歲以上的兒童仍不能控制排尿,在日間或夜間反覆出現不自主的排尿。
遺尿可分為原發性遺尿和繼發性遺尿,前者指從嬰兒期以來未建立排尿控制,家族中常有遺尿者;後者指一度能自行控制排尿,形成正常排尿習慣後,又出現遺尿。

引起遺尿的因素很多:①遺傳因素:遺尿患者常在同一家族中發病,其發生率20~50%;②睡眠機制障礙:異常的熟睡抑制了間腦排尿中樞的功能;③泌尿系統解剖或功能障礙:泌尿通路狹窄梗阻、膀胱發育變異、尿道感染、膀胱容量及內壓改變等均可引起遺尿;④控制排尿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發育遲緩。

(六)夢魘(nightmare)睡眠時出現惡夢,夢中見到可怕的景象或遇到可怕的事情。如被猛獸追趕,突然跌落懸崖等,因而呼叫呻吟,突然驚醒,醒後仍有短暫的意識模糊,情緒緊張、心悸、面色蒼白或出冷汗等。對夢境中的內容能回憶片斷,發作後依然入睡。常由天白天受到驚嚇,過度興奮或胸前受壓、呼吸道不暢,晚餐過飽引起胃部膨脹感等所致,夢魘發生於REM期睡眠,長期服用抑制REM期睡眠的鎮靜安眠劑突然停藥後亦可出現。夢魘多為暫時性的,一般不致帶來嚴重後果,但若夢魘為持續性的則常為精神疾病的症狀,應予重視。

(七)發作性嗜睡病(narcolepsy)指不可抗拒的突然發生的睡眠,並伴有猝倒症、睡眠癱瘓和入睡幻覺。睡眠發作時不能克制,在任何場合如吃飯、談話、工作、行走時均可突然發生。單調的工作,安靜的環境以及餐後更易發作。睡眠與正常睡眠相似,腦電圖亦呈正常的睡眠波形。一般睡眠程度不深,易喚醒,但醒後又入睡。一天可發作數次至數十次不等,持續時間一般為十餘分鐘。

猝倒症是本症最常見的伴發症,約占50~70%,發作時意識清晰,軀幹及肌體肌張力突然低下而猝倒,一般持續1~2分鐘。

睡眠癱瘓見於20~30%的發作性睡病的患者,表現為意識清楚而不能動彈,全身弛緩性癱瘓。病人發作時被他人觸動身體即可中止發作,有些病人須用力搖動後恢復。

入睡幻覺約占該病的25%,以視聽幻覺為多見,內容大多為日常經歷,病人對周圍有所知覺,但又似在夢境。

(八)Kleine-Levin綜合徵(Kieine-Levinsyndrone)是一種發作性睡眠過度,在10~20歲起病男性多見,一個可發作3~4次,每次持續數日至數周,發作時僅在進食與大小便時才醒來,進食量可較多至三倍以上,伴有激惹、躁動不安等,腦電圖偶見ζ波,發作間歇期正常,病因未明,常在成年後自選痊癒。

(九)Pickwickian綜合徵表現為睡眠過度、肥胖、睡眠時可出現發作性呼吸暫停,肌肉鬆弛,皮膚青紫。呼吸暫停一般為10~20秒鐘,可長達2分鐘。發作多在NREM睡眠期,腦電圖慢波增多。對病持續監護測定,發現同時有嚴重的心律失常及高血壓。本病病因未明,可能有家族遺傳傾向。

預防

兒童睡眠障礙兒童睡眠障礙
睡眠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身體和大腦的發育。良好的作息習慣和睡眠衛生(包括睡覺時不要開著燈,室內空氣流通,睡姿正確,睡前不要吃過多的東西,等等),能夠促進大腦正常發育並得到充分休息。

幫孩子放寬心。排除了生理和身體上的因素,父母們就要儘量避免那些可能引發夜驚症的事情發生,從客觀上解除孩子心裡的壓力。同時,以講故事、做遊戲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讓他們解除焦慮、放鬆身心,培養他堅強的意志,開朗的性格。在上床後,家人親切地陪孩子說說話,或共同聽一段輕鬆的音樂,也往往能讓孩子心情愉快地入睡,這是避免夜驚的好方法。

白天適度增加孩子的運動量,不僅可以增強體質,還能促進腦神經遞質的平衡。而且孩子白天的活動多了、累了,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質量。

對有睡眠障礙相關症狀的兒童,還應注意調整睡眠姿勢和枕頭高低,以保持良好睡眠姿勢(側臥位)和枕頭的適宜高度(10厘米左右)。

白天常打瞌睡的兒童,夜間睡眠時間會縮短,這是由於紊亂而片段化的睡眠反覆覺醒而打斷睡眠,易引起夜間睡眠不安、睡眠時間不足,所以,對白天經常打瞌睡的兒童要尋找原因,採取對策加以糾正。

併發症

如果不給予有效的治療,長年下去,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出現一系列的病理性改變。

兒童睡眠障礙可能隨年齡增長成為成人之後睡眠障礙(以失眠症為主)的主要發生因素。即使是在兒童期,睡眠障礙的負面影響也會使孩子容易產生焦慮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脾氣暴躁和品行障礙等。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