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肉萎縮

(1)神經原性肌肉萎縮; (2)肌原性肌肉萎縮 (3)廢用性肌肉萎縮。

了解 肌萎縮

伴有肌萎縮症狀的疾病有:運動神經元病、重症肌無力、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脊髓空洞症、偏側面肌萎縮、小兒麻痹後遺症、周圍神經病變、格林巴利後遺症、外傷性肌萎縮、肌強直、線粒體肌病、截癱、多發性肌炎、硬皮病、腓骨肌萎縮症、遺傳性共濟失調、糖尿病性肌萎縮、脊髓蛛網膜粘連、糖原累積症、脂質貯積症等等。肌萎縮的分類:
1.根據肌肉萎縮的病因分類:
(1)由全身營養障礙,廢用,內分泌異常而引起的肌肉變性,肌肉結構異常等病因產生的肌肉萎縮。
(2)遺傳、中毒、代謝異常、感染、變態反應等引起的肌肉萎縮,此種分類臨床意義不大,因病因一時難以明確。
2.根據肌肉萎縮分布分類:
(1)全身瀰漫性肌肉萎縮;
(2)頭面部肌肉萎縮;
(3)頭和上肢或上下肢近端肌肉萎縮;
(4)上下肢遠端肌肉萎縮;
(5)限局性肌肉萎縮;
3.根據導致肌肉萎縮的原發病變分類:
(1)神經原性肌肉萎縮;
(2)肌原性肌肉萎縮
(3)廢用性肌肉萎縮。
神經原性肌肉萎縮主要指脊髓前角細胞及末梢神經等下運動神經元的病變,屬於原發性神經原性肌肉萎縮。三者又彼此互相關連,而上運動神經元性病變雖也出現肌肉萎縮,有人將其列為繼發性,晚期為廢用性萎縮。肌原性肌肉萎縮是指肌肉本身病變引起的。廢用性肌肉萎縮尚可郵於全身消耗性疾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