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語言的使用。 2.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是文字的使用。 3.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是印刷術的套用。

科學技術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武器,特別是一些重大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革命性因素。人們習慣上把因為科學技術革命導致的人類社會的全面突變或革命性變化稱作“化”,如農業化、工業化、信息化等,而對應的社會形態被稱作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後工業社會)等。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深深地刻著科學技術的時代烙印。
“刀耕火種”即農業工具的發明和作物知識的發現——農業的科學技術革命,使人類逐步擺脫狩獵和遊牧的原始社會,進入農業社會。它經過了上千年的歷程。
200年前,機械與能源即工業的科學技術革命,利用機械力、蒸汽、電力、石油等動力方面的變革,實現人類體力上的解放,提高勞動生產率,是一場能源革命。機械化、電氣化導致的社會化大工業生產方式,把人類帶入“工業社會”。
20世紀50年代以來,電子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的結合發展——信息的科學技術革命,使得信息迅速趕超上材料、能源成為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決定性力量,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日益走向社會化、產業化。這種變化不僅迅速改變著人類社會的各種活動和社會運行機制,而且還貫穿於各種社會職業活動之中。結果是:社會經濟的信息投入產出比迅速增長,社會交往合作不斷加強,科技與經濟加速發展。發生在現代社會中的這一變化趨勢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信息化”。信息化把人類帶入“信息社會”。
無處不在、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信息系統和主導現代社會發展的支柱——信息產業,成為信息化社會的重要標誌。
信息具有廣泛性時效性可再生性可傳遞性迄今為止,人類社會已經發生五次信息技術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語言的使用。
2.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是文字的使用。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出現了文字
3.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是印刷術的套用。11世紀畢昇發發明活字印刷術
4.第四次信息技術革命是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普及套用。
5.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始與20世紀60年代,其標誌是計算機的普及套用和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的結合。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的日益發展與融合,特別是Internet在一系列技術突破支持下的廣泛套用和日益完善,信息技術革命的影響已由純科技領域向市場競爭和企業管理各領域全面轉變。這一轉變直接對企業管理中的傳統觀念和行為正在產生巨大的衝擊。複製搜尋複製搜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