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

漢字解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動〉

(1)

(形聲。從人,孚(fú)聲。本義:俘獲)

(2)

同本義 [capture;take prisoner]

俘,軍所獲也。――《說文》

古文形體 古文形體

以為俘聝。――《春秋傳》。按,死者取左耳為聝,生者為俘。俘,取也。――《爾雅》。李註:“囚敵曰俘。”

俘二百五十人。――《左傳·宣公二年》

(3)

又如:生俘(活捉);俘斬(俘獲斬首);俘系(俘獲拴縛);俘執(俘獲擒捉);俘敵數千

(4)

繳獲;指用戰爭手段獲取對方土地或物質等 [take;get]

俘厥寶玉。――《書·湯誓》

俘我王官。――《左傳·成公十三年》

(5)

又如:俘劫(侵犯掠奪);俘邑(在戰爭中獲取,因而對其有所有權的城邑)

〈名〉

(1)

俘虜 [captive]

夷不亂華,俘不乾盟。――《左傳·定公十年》

(袁可立)每出奇兵,馘俘累累。——明 梁雲構《袁節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

(2)

又如:傷俘(受傷的俘虜);戰俘(戰爭中捉住的敵人)

(3)

通“寶”。珍貴之物 [valuable article]

齊人來歸衛俘。――《左傳·莊公六年經》

俘獲

fúhuò

(1)

[capture]

(2)

作戰中,俘虜的敵方人員和繳獲的裝備、物資、馬匹、檔案等的統稱。

(3)

原子核與基本粒子(如中子、電子)的聚合,可釋放γ射線或產生核裂變。

俘虜

fúlǔ

(1)

[captive;prisoner of war]∶戰爭中活捉的敵方從事戰爭的人員。即戰俘。

(2)

[prisoner]∶非本意地受(義務、責任或財產)約束的人。

俘虜

fúlǔ

[capture] 虜獲

俘虜敵軍三百人。

fú ㄈㄨˊ

(1)

打仗時被擒的敵人:~虜。戰~。遣~。

(2)

打仗時擒住敵人:~獲。被~。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俘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7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芳無切,音孚。《說文》軍所獲也。《春秋·莊六年》齊人來歸衞俘。三傳皆曰衞寶,杜預曰俘囚,疑經誤。一說俘,取也。與書俘厥寶玉同義。經以所取言之,傳以其物言之,非經誤也。
又《左傳·莊三十一年》諸侯不相遺俘。《爾雅疏》囚敵曰俘,伐執之曰取。

拼音是f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