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門

伊朗門件是美國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一事被揭露從而造成里根政府嚴重政治危機的事件,因人們把它與尼克森水門事件相比,故名伊朗門事件。

伊朗門事件是和水門事件類似的一個醜聞,新聞記者把它等同於水門事件,稱呼為伊朗門事件。
1979年,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發動所謂“聖戰”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王朝,建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國王巴列維於同年10月22日赴美治病之後,憤怒的伊朗學生要求美國引渡前國王,結果遭到拒絕。當年11月4日,霍梅尼的軍隊衝進美國大使館,扣壓了69名美國外交官,目的是以此為要挾,換取巴列維回國受審,並廢除1959年簽訂的伊美安全條約。
卡特總統營救人質失敗。但當選總統里根卻通過秘密關係與伊朗達成“以軍火換人質”的協定;於是,在他宣誓就職當天,就有52名人質被釋放。1986年11月,里根政府違反國會法律,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換回了其餘人質。同時又將出售軍火所得款項的一部分暗地裡用於支持尼加拉瓜反政府軍。
這一醜聞揭露後,輿論譁然,新聞記者立即將這一事件比為又一個水門事件,稱之為“伊朗門事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