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問題

伊朗核問題

20世紀50年代,伊朗開始了核能源開發活動,並在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國際原子能機構也多次就伊朗核問題作出決議,2010年6月,安理會通過"史上最嚴厲"制裁伊朗方案。2013年11月24日,伊朗與六國在瑞士日內瓦就解決伊朗核問題達成一項階段性協定,伊朗承諾停止進行5%濃度以上的鈾濃縮,不再增加離心機。2014年12月13日,伊朗核問題談判將於本月17日在日內瓦再次開始,這項會談是資深官員級,而非部長級,由各國外交部政治司司長參加。2015年7月14日,經過多年艱苦談判,伊朗核問題最後階段談判終於在今年7月14日達成歷史性的全面協定。

基本信息

背景

伊朗核能源開發活動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為充分利用核能資源,伊朗自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其核能發展計畫,並先後投入大量資金,建立了一個核電站、6個核研究中心和5個鈾處理設施。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蘭國家,1980年美伊斷交,伊朗拒絕向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屈服,同時美國在伊朗周邊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使伊朗不得不考慮保衛國家的安全,美國開始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美國在伊朗周邊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有兩次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美軍常年賴在阿富汗伊拉克不撤軍,美國入侵索馬里、美軍飛機空襲巴基斯坦西部等,而且美軍在伊朗近鄰的中東、中亞國家、南亞島嶼等駐紮有大量軍隊,嚴重威脅了伊朗安全。中東是聯繫歐洲和亞洲的重要地區,同時富含石油、天然氣的等礦產資源,中東一直是大國的目標。世界能源輸出的三大咽喉通道——荷姆茲海峽、蘇伊士運河、連線紅海與亞丁灣的曼德海峽都在中東,美國已經大部分控制伊拉克和阿富汗,只剩下伊朗還沒有控制。美國已經在海灣戰爭時趁機大舉駐軍中東,並擴大美軍中央司令部的控制範圍:它下轄陸、海、空、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5個分支司令部,還有3個綜合性司令部:伊拉克多國武裝力量司令部、阿富汗聯合力量司令部以及非洲之角聯合作戰司令部。美國在這些地區總共部署有25萬軍隊。海軍第五艦隊歸中央司令部所轄,其司令部設在中東的巴林。美國可能再次以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理由,發動對伊朗的戰爭,雖然在伊拉克戰爭後沒有發現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果美軍控制伊朗,則大大提高美軍控制中東和中亞的能力,把美國的實際控制的伊拉克、阿富汗、伊朗連成一片,將使美國牢牢地控制中東和中亞,威脅中國、俄羅斯和阿拉伯國家,並對南亞、西亞、中亞、東亞局勢產生重大影響,俄羅斯等國家將受到常年的重大不利影響。美國的全球目標和中東戰略和伊朗核問題密切相關:美國的對外政策就是維護美國及盟國的擴張利益;擴張美國經濟;在國外推進所謂的美式民主,不斷削弱外國的內部力量,為美國的擴張提高便利。布希爾核電站是伊朗首座核電站,總造價為10億美元,設計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1995年,俄羅斯與伊朗就建造布希爾核電站簽署契約,根據契約,該核電站應當於1999年竣工。但後來由於政治和經濟等原因該工程一再拖延。2003年初,伊朗前總統哈塔米2003年2月9日發表電視講話時宣布,伊朗已在雅茲德地區發現鈾礦並已成功提煉出鈾,伊朗將開採鈾礦並將建設鈾轉換和鈾濃縮設施,以便建立一個完整的核燃料循環系統。至此伊朗核計畫已經發展到關鍵階段,即核燃料循環系統建設階段。這個系統建成後,便可為伊朗的核電站和研究機構提供燃料,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高濃縮鈾的豐度,使伊朗能夠獲得武器級高濃縮鈾。有資料表明,伊朗已在其中部發現鈾礦資源,並正在建設基於高速離心機技術的濃縮鈾設施,為建成一個完整的核燃料循環系統做準備;伊朗南部布希爾核電站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已經建成;伊朗還在建設重水反應堆,這將使伊朗能夠更有效地從核廢料中獲取金屬鈽。根據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情報,伊朗已經邁進了核門檻,但還未能獲得製造核武器所需的武器級濃縮鈾或鈽。鈾濃縮是生產核燃料的關鍵環節。伊朗方面2003年10月透露,德黑蘭核研究中心曾進行鈽回收試驗。國際原子能機構估計伊朗已經分離出100克的鈽。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美國對伊朗核能開發計畫提出“嚴重質疑”,並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甚至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與其合作,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鈾濃縮活動。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積極斡鏇下,伊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伊朗2003年10月中止了鈾濃縮活動。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2004年9月21日,伊朗副總統兼原子能組織主席拉扎·阿加扎德說,伊朗已開始將37噸“鈾黃餅”(即鈾礦料)的一部分用於鈾轉化試驗。2004年11月中止了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外圍活動。為說服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德法英3國還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並於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達成協定。由於雙方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巴黎協定未能得到落實。2005年8月,伊朗又重新啟動作為鈾濃縮準備階段的鈾轉化活動。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覆核燃料研究活動。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舉行外長級會議,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方案,並要求伊朗儘快對這一方案作出答覆。伊朗認為,六國方案雖包含“積極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處”,有待進一步探討,並多次表示將在8月22日前對六國方案作出答覆。由於伊朗的消極反應,六國外長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朗核問題重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儘管聲明隱含制裁的威脅,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國際法和國際準則,但決不放棄獲得核技術的權利。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呼籲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和擴大,不會中止。伊朗核問題在2006年初成為美國伊朗關係的核心問題,並成為美國伊朗戰爭的潛在導火索和美國可能對伊朗採取戰爭行動的藉口。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薩利希2010年8月9日宣布,伊朗第一座核電站——布希爾核電站將於2010年9月投入運營。
伊朗布希爾核電站
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報導,薩利希當天在視察布希爾核電站後說,目前正在對電站設施進行最後檢測,隨後電站將做好全面啟動的準備。他說,希望9月初可以完成在核反應堆中安放燃料的工作,這樣9月中下旬就可以開始發電。薩利希當天還宣布,美國、俄羅斯和法國三國在給伊朗的回信中宣布準備就核燃料交換細節問題舉行技術會議。伊朗希望這一會議能在未來兩周內舉行。為了打破伊朗核問題的僵局,2012年12月,俄羅斯向伊朗遞交了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2013年1月1日,伊朗宣布已經開發出用“混合澄分”法從鈾礦石中提取鈾濃縮所需要的“鈾黃餅”的技術。該技術使伊朗朝自主建設核燃料循環系統邁進了一步。2013年10月16日,在日內瓦舉行的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談判有了新亮點,伊朗提出了解決伊核問題的新方案,包括時間表,以換取西方取消經濟制裁。雙方同意11月7日―8日在日內瓦舉行後續談判。一名接近伊朗代表團的訊息人士周三向俄新社表示,如果美國和歐盟取消單邊制裁,德黑蘭願審議停止純度為20%的鈾濃縮活動的可能性。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16日還表示,新方案允許突擊檢查伊朗核設施。同時,德黑蘭表示,將設立由六大國和伊朗成員組成的監督委員會,對方案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2013年10月24日,伊朗國會國家安全委員會資深成員霍西尼(Hossein Naqavi Hosseini)說,伊朗已暫停提煉純度為20%的濃縮鈾。因為伊朗需用於德黑蘭醫學研究反應爐的純度20%濃縮鈾已足夠,所以已暫停把鈾提煉到民間核電廠所需的純度5%以上。技術上來說,純度20%的濃縮鈾離製造核武器的分裂物質只差幾步。伊朗政府、核能機構和代表伊朗進行核談判的團隊都未發表評論。設在維也納的國際原子能組織(IAEA)也表示,沒有評論。2013年11月24日,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中國、俄羅斯及德國在瑞士日內瓦就解決伊朗核問題達成一項階段性協定,媒體評價稱這項協定具有“歷史性”意義。這是伊朗與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英國、法國、中國和俄羅斯,外加德國,自2013年10月中旬以來在日內瓦舉行的第三輪對話。美國白宮方面宣布,伊朗承諾停止進行5%濃度以上的鈾濃縮,不再增加離心機。另據一名美國政府官員稱,各方達成的這項協定包括伊朗停止核項目研發,包括在阿拉克的核設施運轉,並廢止其20%的鈾濃縮材料。

大事紀

1950年代開始核能源開發1980年美伊斷交,美國多次指責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煉出核電站燃料鈾2003年12月18日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宣布暫停組裝濃縮鈾離心機2004年6月底,宣布恢復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但暫停提煉濃縮鈾2004年9月21日,宣布開始將37噸鈾礦料中的一部分用於鈾轉化2004年11月,德法英3國與伊朗在多輪會談後在巴黎初步達成協定,德法英承諾提供核技術、核燃料和一座輕水反應堆2004年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鈾濃縮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復中止了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2006年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產出純度3.5%的低純度濃縮鈾,成為國際“核八強”之一(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印巴、伊朗)。4月28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向該機構理事會和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報告。報告說,伊朗未能在聯合國安理會規定的期限內中止鈾濃縮活動,也沒有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進行全面合作。2006年5月3日,中美法英德俄六國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協商會議未能達成成果。2010年2月16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表示,伊朗完成了新一代離心機的試驗,新一代離心機將在不久後投入使用。2013年10月16日,日內瓦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談判,伊朗提出解決伊核問題新方案,包括時間表、以換取西方取消經濟制裁。2013年11月24日,伊朗與六國在瑞士日內瓦就解決伊朗核問題達成一項階段性協定。2015年7月14日,經過多年艱苦談判,伊朗核問題最後階段談判終於在今年7月14日達成歷史性的全面協定。伊核問題六國、歐盟和伊朗在維也納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定,使這場持續13年之久的國際爭端最終得到了圓滿的政治解決。這份協定共約100頁,包括主體部分,另外還有五個附屬檔案,分別涉及制裁問題、核領域問題、六國與伊朗聯委會的工作、核能合作以及協定執行計畫,其內容涵蓋了解決伊核問題涉及的所有關鍵領域。另外,此次達成的檔案還包括聯合國安理會的一份決議草案。

各方反應

美國態度

美國準備以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理由,發動對伊朗的戰爭,美國的通過第一次海灣戰爭,美打擊了伊拉克,主導和控制了海灣地區的局勢;通過北約東擴和科索沃戰爭,擠壓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布希政府上台後,受共和黨保守主義的影響,開始突出維護國家擴張利益,將俄羅斯和中國作為潛在的戰略競爭對手。"9·11"事件後,強硬的共和黨新保守主義集團更加得勢,以“反恐”的名義搞擴張,為此出台了"布希主義","先發制人"理論,通過阿富汗戰爭實現了首次駐軍中亞,增加了對中亞、西亞、南亞局勢的影響力。對伊拉克戰爭,是美推行全球戰略擴張的又一重要步驟,在布希的心目中,發動這場戰爭關係到美國的眼前和長遠安全,關係到美國的世界霸權或準霸權地位。通過戰爭,不僅可以拔掉伊拉克這個釘子,在伊斯蘭世界建立維護美國利益的戰略走廊;還可以通過控制歐亞大陸的核心地帶,實現對俄、歐、中、印等大國的戰略牽制這一箭雙鵰的作用。如果再次控制伊朗,則美國對亞洲的影響力將有決定性的影響,美國就實現了對亞洲俄、中、印等大國的軍事包圍。海灣國家的石油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2/3,出口量約占世界石油出口總量的44.5%。而這一地區的石油生產國占了OPEC成員的2/3,是OPEC最主要的石油輸出國,OPEC控制著世界石油出口的80%,而沙烏地阿拉伯一國就占OPEC日產量的1/2左右。海灣地區最重要的產油國伊拉克、伊朗是美國捏造的“邪惡軸心”成員(還包括反美的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在“9·11”事件後與美國的關係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美國擔心自己嚴重依賴於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政策將是相當脆弱的。因此,控制了伊拉克,對於擺脫嚴重依賴沙烏地阿拉伯石油的局面和控制世界石油供應的主動權有極大的戰略意義。美國前中央情報局局長伍爾西(此人被美國國防部推薦為在伊拉克戰後重建上擔任重要角色)不久前對德國《明鏡》雜誌發表的談話充分地反映了美國的這一戰略意圖。伍爾西說:“……但是這(指對伊戰爭)不僅僅關係到美國對石油的依賴,而且還關係到全世界對石油的依賴。從短期看,我們的最根本的薄弱之處在於沙特人有可能很快削減或提高石油的開採量……沙特人對油價的升降起著決定性的影響。我們必須把石油武器從中東搶過來。”(註:[美]詹姆斯·伍爾西:《我們必須把石油武器從中東搶過來》)伊拉克戰爭對美國從中東人手中搶過“石油武器”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有了親美的新伊拉克政權,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和利比亞將失去決定世界石油價格的重要能力。美國如果能進一步遏制伊朗(這將是美國在這次“倒薩”戰爭後要解決的問題),世界石油將重新回到20世紀70年代以前西方控制的時代,但不同的是此次美國具有單獨的控制權。這對另外的世界產油大國如委內瑞拉、俄羅斯也將產生重要的經濟制約,這種制約對這些國家的政治和外交走向也將產生重大制衡作用。美國主戰派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和美國國防部軍方、美國中央司令部,轄區包括從中亞、西南亞,到中東和非洲東北部。國務卿賴斯主戰派觀點:不打,後患無窮;對伊朗動武代價很高,但容忍伊朗擁有核武器對美國的擴張利益形成威脅代價更高;在動武和縱容其擁有核武器之間選擇動武,而且動武后可以控制伊朗。美國主和派前卡特政府國家安全顧問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主和派觀點:局勢類似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美國政府處於“要么默許敵人擁有危險武器,要么動武阻止敵人”的兩難困境;動武則美國將陷入20至30年的另一個伊拉克泥潭。美法總統稱支持核問題六國提出的伊朗核談建議美國總統歐巴馬2013年11月13日和法國總統奧朗德通過電話討論伊朗核談問題,表示支持伊朗核問題六國提出的相關建議。美國白宮發表聲明說,在對待伊朗核問題六國(英國、中國、法國、俄羅斯、美國和德國)聯合提出的建議以及與伊朗談判的方式上,“美法保持完全一致”。兩國認為六國提出的建議是朝著確保伊朗核計畫和平性質邁出的“明智一步”。

法國態度

法國總統奧朗德2013年11月13日通過電話與美國總統歐巴馬討論伊朗核談問題,稱支持伊朗核問題六國提出的相關建議。認為六國提出的建議是朝著確保伊朗核計畫和平性質邁出的“明智一步”。

中國立場

2010年2010年6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重申,聯合國安理會關於伊朗核問題的新決議,反映的是國際社會對通過對話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期待,並不意味著外交努力的終結。2010年6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關於伊朗核問題新決議表示,中方始終認為,通過對話、談判等外交手段,找到能夠滿足各方關切的方案,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正確途徑。2010年6月3日,對於美國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的針對伊朗核問題的決議草案,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安理會採取的任何行動都不應該懲罰伊朗人民,不應該影響伊朗人民的正常生活。2010年6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表示,希望伊朗進一步加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儘早解決未決問題。2010年5月25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中方始終認為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伊核問題是最佳的途徑。2010年5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表示,中方重視並歡迎巴西、土耳其和伊朗就德黑蘭研究堆燃料供應問題簽署的協定。2010年5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表示,中方一貫認為,對話與談判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最佳途徑。2010年4月28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中方認為對話與談判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2010年4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中方以建設性態度參加了伊朗核問題有關討論。2010年4月20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中方始終認為對話與談判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最佳途徑。2010年4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中方認為制裁和施壓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伊朗核問題,中方支持雙軌戰略,始終認為對話與談判是妥善解決伊核問題的最佳途徑。2010年4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說,美、俄、中、法、英、德六國本周將在紐約舉行伊朗核問題磋商,討論尋求外交解決伊朗核問題的辦法,以及各方提出的各種建議。“我們始終認為,對話和談判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最佳途徑,我們也希望各方都為達到這個目標共同做出最大努力。”姜瑜說。2010年4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中方希望有關各方在當前形勢下進一步加大外交努力,採取更加務實和積極的做法,繼續尋求妥善解決伊核問題的辦法。2010年4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例行記者會上重申,中方將繼續致力於伊核問題和平解決。=2010年3月30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重申,在當前形勢下,希望有關各方能夠充分顯示靈活,做出進一步實質性努力,朝著通過外交手段,妥善、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方向邁進。2010年3月25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重申,中方認為通過外交手段,以和平談判方式來解決伊朗核問題,效果最好。2010年3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當前有關各方還是應該加大外交努力,為了伊朗核問題的長期、全面、妥善解決爭取更多的時間和空間。2010年3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談到伊朗核問題時表示,中方對此問題表示關切,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我們對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完整性、權威性,對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所面臨的形勢和挑戰以及對當前形勢進一步升級表示關切。另外一方面,我們也對由此對地區和平與穩定所帶來的影響表示關切。2010年3月16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希望在2010年形勢下,有關各方能夠做出建設性努力,推動通過對話、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2010年3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對話磋商仍然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最佳選擇。2010年3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重申,中國主張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伊核問題,並將繼續致力於勸和促談。2010年3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伊朗核問題依然存在外交空間,有關各方應加大外交努力。2010年2月25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關於伊核問題,中方認為外交努力尚未窮盡,對話談判仍有空間。2010年2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希望伊朗能夠就有關問題和國際原子能機構保持合作。2010年2月11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表示,中國在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有效性上的立場是嚴肅的。中方希望關於伊朗核問題的談判能夠早日恢復,並將繼續為此作出努力。2010年2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說,中方希望並支持有關各方儘早就國際原子能機構提出的德黑蘭研究用核反應堆燃料供應協定草案達成一致,這將有利於推動伊朗核問題的妥善解決。2010年2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表示,中方希望並且支持有關各方及國際原子能機構,繼續就德黑蘭研究用核反應堆核燃料供應的問題保持磋商,爭取儘快達成一致。2010年2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表示,當前外交努力仍有空間,當務之急是有關各方從大局和長遠出發,採取靈活、務實和主動的做法,推動對話與談判進程取得新的進展。2010年1月26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表示,伊朗核問題有關各方的外交努力仍然有空間,外交談判是解決伊核問題的最佳途徑。2010年1月19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認為解決伊朗核問題的當務之急,還是有關各方從大局和長遠出發,加大外交努力,採取更加務實的政策,推動對話和談判取得進展。2010年1月15日,外交部長楊潔篪說,有關各方應加強接觸,通過外交談判尋求伊朗核問題的和平解決。2010年1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在當前情況下,希望有關各方進一步加大外交努力,維護並且推動對話的進程,積極尋求全面、長期、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的辦法。2010年1月7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中方希望伊朗核問題各方通過外交途徑妥善解決有關問題。2010年1月5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伊朗核問題2010年仍有外交努力空間,希望各方加大外交努力,推動儘快復談。2009年2009年12月24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說,中方認為在伊朗核問題上,當務之急是各方應繼續加大外交努力,堅持談判軌道,制裁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2009年12月3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希望伊朗能夠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推動對話、協商進程,使伊朗核問題能夠早日妥善解決。2009年12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呼籲有關各方繼續加大外交努力,尋求伊朗核問題全面、長期和妥善的解決辦法。2009年10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已經就德黑蘭研究用核反應堆燃料的供應問題提出了協定草案,我們希望有關各方能夠儘快通過協商就這個問題達成一致。2009年10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注意到伊朗核燃料問題磋商取得了一些進展,中方對日內瓦會晤達成的共識正在逐步得到落實表示歡迎。2009年10月1日,參加在日內瓦舉行的六國及歐盟代表同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賈利利會晤的中國外交部軍控司司長成競業說,中方將一如既往致力於勸和促談,願與國際社會一道,繼續為促進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發揮建設性作用。2009年9月29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希望伊朗核問題日內瓦會議取得積極進展。2009年9月24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制裁施壓不利於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外交努力。“希望有關各方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大外交努力,推動即將舉行的六國及歐盟與伊朗的會晤取得積極成果。”2009年9月15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有關各方應抓住當前有利時機,推動伊朗與六國會晤取得積極成果,重啟對話與談判進程。2009年9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答問時表示,中方已收到伊朗方面提交的伊核問題一攬子建議,正在認真研究。“中方認為,當前形勢下,有關各方應加大外交努力,儘快談起來,通過談判尋求全面、長期、妥善解決伊核問題的辦法。”2009年9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制裁和施壓無助於伊朗核問題的解決,也不利於復談的外交努力。2009年8月11日,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表示,中國反對伊朗生產和擁有核武器,積極推動通過談判對話方式解決伊朗核問題。2009年6月15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公使銜參贊臘翊凡在安理會會議上表示,中國主張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2009年4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樂見美伊改善關係,支持通過對話和談判尋求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努力。2009年2月4日,中、美、俄、英、法、德六國外交部政治總司長會議在德國威斯巴登舉行,討論伊朗核問題。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劉結一出席會議。在會議上,劉結一表示,六國應堅持通過外交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抓住當前機遇,加大外交努力,體現靈活,發揮創造性,尋求全面、長期、妥善解決伊核問題的辦法。2008年2008年11月27日,中國常駐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唐國強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審議伊朗核問題時強調,中國主張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核問題。2008年9月16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中方希望有關各方能夠加大外交努力,維持對話談判的進程,尋求伊核問題全面、持久、妥善的解決。2008年7月17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在例行記者會上宣布: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劉結一將於7月19日與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五國政治總司長一道,參加歐盟高級代表索拉納與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賈利利在日內瓦舉行的會晤。劉建超說,中方一貫主張通過外交談判和和平方式解決核問題,也希望有關各方抓住當前時機,加大努力,特別是要體現靈活,儘早啟動對話和談判,從而長期、全面、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2008年6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方希望有關各方加大外交努力,顯示靈活,推動早日實現復談,以尋求全面、長期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妥善辦法。2008年5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在伊朗核問題上,中方一貫支持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主張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以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中方認為這符合各方利益。中方也認為,伊朗作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締約國,一方面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同時也應該履行相應的國際義務。中方一貫致力於勸和促談,並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在當前形勢下,中方和有關其他方面都一致認為應進一步加大外交努力,推動儘早啟動談判,來尋找全面、長期解決伊核問題的妥善辦法。2008年4月3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就報導稱中國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供伊朗核武情報答問時說,有關報導的說法完全是無中生有,別有用心。2008年3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此間就安理會關於伊朗核問題通過1803號決議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方希望安理會及國際原子能機構相關決議得到認真、全面執行。2008年3月3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王光亞表示,安理會就伊朗核問題通過新決議的目的不是懲罰伊朗,而是為了推動激活新一輪外交努力。2008年2月25日,外交部部長助理何亞非在中、美、俄、英、法、德六國外交部政治總司長會議上表示,中方堅持通過外交談判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有關各方應加大外交努力,運用創造性思維,尋求全面、長期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妥善辦法。聯合國安理會的行動應有助於實現上述目標。2008年1月22日,外交部長楊潔篪在柏林表示,中方一貫致力於勸和促談,願繼續與國際社會一道,為妥善解決伊核問題發揮建設性作用。2008年1月17日,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在北京與伊朗總統特使、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賈利利舉行會談。楊潔篪說,中方在伊核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的。中方一貫主張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這一問題,支持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並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當前,伊核問題處於關鍵時期,希望包括伊朗在內的有關各方共同努力,儘快重啟談判,推動全面妥善解決伊核問題。2008年1月17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答記者問時說,中方在伊朗核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的基本出發點是支持維護國際核不擴散機制,維護中東地區和平穩定,主張通過外交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伊朗核問題。”姜瑜表示,希望伊方能夠遵守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繼續展現靈活,與國際社會充分合作。同時也希望國際社會能夠加大外交努力,打破僵局,儘早實現復談,共同尋求伊朗核問題全面、持久和妥善解決。2008年1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對話和談判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最佳出路。2007年2007年12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願同其他有關各方共同努力,加強溝通和磋商,為通過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繼續做出建設性努力。2007年12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說,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符合包括中美雙方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希望有關各方繼續致力於通過外交努力,為重啟談判創造條件,保持對話進程。中方將繼續與包括美方在內的其他有關各方保持溝通協調,以建設性的態度參與有關的討論,為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發揮建設性的作用。2007年11月20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希望伊朗方面履行安理會有關決議,繼續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加強合作,儘快全面解決未決問題。他表示,中方一貫致力於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勸和促談,推動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核問題。中方積極而負責地參與安理會有關決議的磋商,並嚴格履行有關決議。中方為妥善解決伊核問題所作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2007年11月13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德黑蘭總統府會見了外交部長楊潔篪。楊潔篪說,中方認為伊方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讚賞伊方多次表示無意發展核武器,並開展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中方同時主張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支持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核問題,並希望伊方加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與歐盟方面的接觸能取得進展。中方還希望各方顯示靈活,為推動伊核問題的和平解決作出努力。2007年11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在回答關於伊朗核問題的提問時說,我們對有關事態發展表示關注,也要求伊朗方面能夠積極回應和重視國際社會的關切和呼聲,能夠採取克制,並且在對話和接觸方面能夠表現出靈活的態度。2007年11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表示,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訪華期間與中方就伊朗核問題交換了意見,中方願同有關各方保持磋商和協調,推動伊核問題朝著和平解決的方向發展。2007年11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在例行記者會上說,關於伊朗的核問題,中國主張要維護現行的國際不擴散體系,主張通過外交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伊朗核問題。他表示,中方支持伊朗方面同國際原子能機構進一步加強溝通和磋商,中方也支持伊朗同歐盟就伊朗核問題進行接觸,推動伊朗核問題朝著和平解決的方向發展。2007年10月30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回答記者關於以色列外長利夫尼日前表示希望中國能支持對伊朗實施新制裁一事的提問時表示,中方一貫主張在國際關係中不應動輒使用制裁,通過外交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是最佳選擇。2007年9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說,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是最佳選擇,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她表示,中方歷來主張國與國之間相互尊重,通過對話協商增進互信,縮小分歧。2007年9月14日,外交部長楊潔篪與來訪的伊朗政府特使、內政部長普爾-穆罕默迪舉行會談。楊潔篪說,中方支持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反對核武器擴散,主張通過談判和平解決伊核問題。中方對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就解決未決問題達成諒解給予積極評價,希望伊方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全面、充分合作,儘快取得積極成果。中方願為推動伊核問題和平解決繼續作出努力。2007年9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例行記者會上說,希望有關各方保持克制、耐心,尋求全面、長期、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2007年9月12日,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辦事處及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唐國強大使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上就伊朗核問題闡述中方立場,強調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核問題是最佳選擇,符合各方利益。2007年6月13日,中國常駐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唐國強在出席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時就伊朗核問題闡明了中方立場。他說,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核問題是最佳選擇。這有助於維護國際核不擴散機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有助於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而制裁和施壓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2007年5月31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中方希望伊朗和歐盟的新一輪會晤能夠取得積極成果。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是最佳選擇,也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中方希望伊歐會晤能取得積極成果,以便早日恢復正式談判,通過談判尋求全面、長期、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2007年3月24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王光亞在安理會就伊朗核問題通過新決議後表示,中國主張繼續通過政治和外交努力,以談判方式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聯合國安理會當天下午通過第1747號決議,加大了對伊朗核和飛彈計畫相關領域的制裁。王光亞在表決後發言說,中方尊重並承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但也對伊方迄今未能積極回應國際原子能機構和安理會的要求感到失望。王光亞強調,制裁和施壓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外交談判仍是最佳選擇,也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解決伊核問題需要全方位的、特別是安理會之外的外交努力。中方呼籲有關各方本著高度負責和建設性的態度,保持冷靜和克制,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導致局勢惡化或升級的舉動。2007年3月20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表示,有關伊朗核問題的磋商和行動應該有助於配合國際上解決這一問題的外交努力。中方高度關注伊朗核問題,一貫主張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反對核武器的擴散,防止中東地區出現新的動盪。中方希望通過政治和外交努力,以談判方式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2007年3月7日,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代表唐國強大使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上強調,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是最佳選擇,國際社會應為此繼續努力,當務之急是儘快恢復談判。他認為巴拉迪不久前提出的伊暫停鈾濃縮活動、安理會同時暫停對伊制裁的“雙暫停”建議是個好思路,值得各方重視並認真考慮。......中方將從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地區和平與穩定大局出發,繼續為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核問題發揮建設性作用。 2007年2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重申,中方一貫主張通過外交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秦剛說,制裁不是目的,安理會採取的任何舉措都應有助於通過談判和平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2006年2006年4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中方認為國際社會的努力包括聯合國安理會的介入,應該是有助於加強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權威性和有效性的,應該是有助於通過談判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的。2006年3月14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完整地闡述中國政府對伊朗核問題的立場。在伊朗核問題上,中國與國際社會絕大多數成員國有著共同目標,我們都支持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反對核武器擴散;都不希望中東地區出現新的動盪,主張通過外交和談判方式早日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 2006年2月21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表示,中方支持俄羅斯和伊朗就伊朗核問題進行談判,也希望伊方恢復暫停所有與鈾濃縮有關的活動,為通過談判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創造條件。2005年2005年11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表示,中國支持伊朗同歐盟三國通過對話和談判尋求長期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方案。關於伊朗核問題,中方一貫主張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內,儘早妥善解決。2005年9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中國歷來主張通過外交談判,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內,儘早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中國支持伊朗和歐盟通過談判尋求長期解決方案,這有利於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有利於維護國際核不擴散機制,也符合各方根本利益。2005年2月3日,外交部發言人孔泉在例行記者會上答記者問時說,中國政府一直主張處理國與國之間的分歧應該通過對話來解決,應該遵守《聯合國憲章》和國際關係準則。就伊朗核問題來說,中方主張該問題能夠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內妥善解決。

國際決議

國際原子能機構有關伊朗核問題的決議:2003年6月19日,發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主席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總結性聲明”敦促伊朗:迅速糾正總幹事巴拉迪在其報告中提到的伊朗在執行與《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有關的保障協定中存在的所有問題,立即和無條件地簽署和執行保障協定的附加議定書9月12日,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開其核計畫,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突擊檢查其核設施,終止提煉濃縮鈾11月26日,再次通過決議2004年3月13日,理事會通過決議批評伊朗沒有公開其部分核計畫6月18日,理事會通過決議協助解決核計畫的剩餘問題9月18日,理事會在維也納通過決議要求伊朗終止一切與製造核武器有關的核活動11月29日,理事會通過決議不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2004年的決議8月11日,理事會通過決議要求伊朗立即停止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核活動9月24日,理事會通過決議認定伊朗多次不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義務第1737號決議2006年12月23日通過,其核心就是對伊朗實施核計畫和彈道飛彈項目進行制裁。決議要求伊朗立即停止所有與鈾濃縮、重水反應堆有關的活動;要求世界各國應對進出伊朗的與鈾濃縮、重水反應堆和彈道飛彈相關的物資、技術和設備實行禁運;凍結與伊朗核計畫和彈道飛彈項目有關的人員和公司的資產,防止向伊朗提供相關的技術和資金支持,在有關人員出入境時進行嚴密監督並向安理會下屬的制裁委員會報告。第1747號決議2007年3月24日通過。該決議在第1737號決議的基礎上,加大了對伊朗核問題相關領域的制裁。決議敦促伊朗立即執行第1737號決議;禁止伊朗出口武器,並呼籲國際社會對伊朗進口重武器保持警惕和克制;繼續對涉及伊朗核計畫和彈道飛彈項目的個人及實體實施資產凍結,並擴大了制裁對象的範圍;呼籲各國與國際金融機構不再承諾向伊朗政府提供贈款、財政援助和優惠貸款。決議同時重申致力於通過政治和外交途徑解決問題,並確認在伊朗履行相關決議的前提下可終止有關制裁。第1803號決議2008年3月3日通過。第1803號決議決定進一步加大對伊朗核計畫及其相關領域的制裁。決議主要內容包括:繼續要求伊朗暫停鈾濃縮等活動,並在前兩份決議基礎上增加了對伊制裁措施,包括擴大旅行限制和凍結資產對象名單、禁運敏感雙用途物項、呼籲各國對部分對伊金融活動保持警惕、依法有條件地在機場和港口檢查伊朗空運公司和伊斯蘭航運公司的貨物等。決議同時重申致力於通過政治和外交談判和平解決問題,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發揮作用。決議還規定,如果伊朗採取積極步驟執行決議,安理會將暫停、甚至終止所有制裁。第1929號決議2010年6月9日,聯合國安理會伊朗核問題通過第1929號決議,決定對伊朗實行自2006年以來的第四輪制裁。
第四輪制裁表決
決議主要內容包括:禁止伊朗在國外參與核領域的投資活動;禁止各國向伊朗出口坦克、戰鬥機和軍艦等重型武器裝備;禁止伊朗進行任何與可運載核武器彈道飛彈有關的活動等。決議附屬檔案中包含了自安理會制裁伊朗以來通過的最大的一個制裁清單,其中包括將受到資產凍結的40多家伊朗實體,許多實體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有關。伊朗原子能組織伊斯法罕核技術中心負責人則被列入禁止出國旅行的制裁人員名單。

達成協定

因有關各方就解決伊朗核問題達成第一階段協定,國際油價25日收盤迴落。
六方會談伊朗問題
伊朗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與伊朗24日凌晨在日內瓦就解決伊朗核問題第一階段措施達成協定,為解決伊朗核問題邁出重要一步。根據這項協定,伊朗同意暫停生產豐度為5%以上的濃縮鈾,同時稀釋或轉化庫存的豐度為20%的濃縮鈾;未來6個月,伊朗不再增加豐度為3.5%的濃縮鈾庫存,不再興建額外的鈾濃縮設施,不新增離心機等。作為回報,相關國家將暫停對伊朗石油化工產品的部分出口限制,但對伊朗石油禁運和金融制裁等絕大部分措施在6個月內仍將繼續。本輪對話是伊朗核問題六國與伊朗自2013年10月中旬以來在日內瓦舉行的第三輪對話會。市場預期,隨著談判取得實質進展,從長期看削減對伊朗的制裁將使更多原油進入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雖然未來6個月內伊朗石油出口量不會大幅增加,但供應增加的預期令油價承壓。截至25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2014年1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0.75美元,收於每桶94.09美元,跌幅為0.79%;2014年1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0.05美元,收於每桶111美元。

會談重啟

據外媒報導,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凱薩琳·阿什頓的發言人麥可·曼18日表示,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專家級會談將於當地時間19日在日內瓦重啟。麥可·曼宣布,伊朗核問題會談將於19日(周四)重啟,並持續至20日。伊朗官方電視台則援引外交部副部長兼伊朗核問題首席談判代表阿拉克奇的話稱,這兩天的談判可能會延長至周末。伊朗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與伊朗17日在日內瓦舉行新一輪伊核問題談判,各方繼續就伊核問題全面協定進行磋商。計畫為期1天的新一輪伊核問題談判是繼上月在維也納再次延長伊核問題全面協定談判期限後舉行的首次談判,伊朗方面由伊朗副外長阿拉格希率團參加談判。據歐盟駐日內瓦代表團新聞官員薩姆佐娃介紹,17日上午伊朗核問題六國代表首先在歐盟駐日內瓦代表團駐地進行了會談,隨後各方與伊朗舉行全會。

資金解凍

由於伊核協定顯現重要進展,美國解除先前對伊朗海外資金的阻截。伊朗或於2014年2月初收到第一筆5.5億美元資金。2014年1月12日,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警告美國國會中一些支持對伊朗施加新一輪制裁的議員,他將動用否決權阻止通過任何針對伊朗的新一輪制裁議案,因為“新制裁可能破壞和平解決伊核問題的努力”。外交現機會歐盟2014年1月12日說,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即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協定同意自2014年1月20日開始落實2013年11月24日在日內瓦達成的第一階段協定。伊朗同意以凍結其部分核計畫換取六國放鬆部分制裁。對這一重要進展,歐巴馬以書面聲明形式表示歡迎。“應當給外交手段一個成功的機會,”歐巴馬說。第一階段協定的達成被認為是打破了過去十年來伊核問題談判的僵局,為這一問題的最終和平解決提供了可能。依據協定內容,伊朗同意暫停生產豐度為5%以上的濃縮鈾,同時稀釋或轉化庫存的豐度為20%的濃縮鈾;在自本月20日開始的6個月裡,伊朗不新增豐度為3.5%的濃縮鈾庫存,不再興建額外的鈾濃縮設施,不新增離心機等。作為回報,相關國家暫停對伊朗貴金屬、汽車等的部分進口限制以及對伊朗石油化工產品的部分出口限制。制裁有風險但協定簽署以來,美國國會不斷傳出要對伊朗施加新制裁的聲音。2013年12月,部分參議員提出新制裁議案。新議案威脅,如伊朗違反2013年11月達成的伊朗核問題第一階段協定,或者談判各方無法達成伊核問題的全面解決方案,美國將強化對伊朗制裁,包括在石油、建築、工程和礦產等行業採取新措施。對於這些聲音,歐巴馬認為有“風險”。歐巴馬說,施加新制裁可能會使日內瓦第一階段協定的成果受損。“現在施加額外製裁措施只會使我們和平解決這一問題的努力承受出軌的風險,”歐巴馬說,“我會否決任何在談判階段提出新制裁的議案。”歐巴馬說,雖然他“不曾想像全面達成協定會有多難”,但“為了我們國家的安全以及世界和平與安全”,各方應當積極尋找外交解決方案。鬆綁有監督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美國政府高級官員2014年1月12日首次披露在履行協定方面西方將做何具體動作以及採取這些措施的時間表。西方國家放鬆制裁,主要涉及總額大約70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大約42億美元是先前遭阻截的伊朗海外石油收入。這名美國官員說,石油收入會分批次解除禁令,伊朗會陸續收到這筆資金。而其他資金的歸還則視伊朗履行協定的情況“再定”。這名美國官員說,一些“鬆綁”措施從1月20日協定首日就開始執行,而一些措施會延遲至協定有效期的最後一天。就“解凍”42億美元伊朗石油收入的具體時間表,這名美國官員說,伊朗會在2月1日、3月1日、3月7日、4月10日、4月15日、5月14日、6月17日和7月20日分別收到金額4.5億美元或5.5億美元的資金。其中,3月1日解凍4.5億美元資金的前提是伊朗實現稀釋庫存20%豐度濃縮鈾的一半進度,4月15日階段另一筆4.5億美元資金的前提是伊朗把庫存20%豐度濃縮鈾完全稀釋至5%以下。

初步協定

伊朗與六國就伊核問題達成初步協定
2015年4月3日引挪意時報報導伊朗與六大國周四就至少在10年內限制伊朗核計畫一事達成框架性協定,向著達成全面協定從而結束12年來的邊緣外交政策、威脅和對抗邁出了一步。經過在瑞士的八天馬拉松談判,雙方達成初步協定,為將來解決伊朗核問題的談判掃清道路。如果問題最終得到解決,應可緩和西方對於伊朗尋求製造核子彈的擔心,促使國際社會取消經濟制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