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倫理

企業倫理

英文名稱(Enterprise Ethics ,Business Ethics)企業倫理是企業經營本身的倫理。企業倫理又稱為企業道德,系指任何企業之經營必須以合法方式營利。不僅企業,凡是與經營有關組織都包含有倫理問題。只要由人組成的集合體在進行經營活動時,在本質上始終都存在著倫理問題。一個有道德的企業應當重視人性,不與社會發生衝突與摩擦,積極採取對社會有益的行為。當前實施企業倫理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是企業保證自身競爭優勢的必要措施,另一方面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

企業倫理企業倫理
企業倫理又稱為企業道德,系指任何企業之經營必須以合法方式營利。企業的倫理管理,就是要求企業管理者在經營全過程中,應主動考慮社會公認的倫理道德規範,使其經營理念、管理制度、發展戰略、職能許可權設定等符合倫理道德要求,處理好企業與員工、股東、顧客、廠商、競爭者、政府、社會等利益相關者的關係,建立並維繫合理、和諧的市場經濟秩序。當前實施企業倫理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是企業保證自身競爭優勢的必要措施,另一方面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

主要內容

企業倫理企業倫理
企業倫理審計是關於企業行為的道德規範,因此,倫理審計要求CPA首先必須對管理當局的正直性作出判斷。CPA要有綜合全面的知識,從社會角度,獨立地對審計對象(主要是被審單位的各種規範及信譽保證等)的有效性進行鑑證。CPA的鑑證報告依據約定的標準或商定的程式作出,報告的用途限於認可這一標準或程式的相關內容,當這些條件不具備時,CPA就不能完成倫理審計。倫理審計包含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企業可能要求CPA就其整個倫理制度或其中的某一特定部分進行審計。就目前來講,倫理審計一般分為三種類型:(1)檢查整個倫理制度或其中的某一部分是否符合鑑證標準。(2)覆核整個倫理制度或其中的某一部分的有效性是否符合鑑證標準。(3)根據鑑證標準及與倫理有關的商定程式完成的服務

企業倫理作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一種道德規範和自我約束,對整個經濟秩序的良好運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企業自主經營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自身的倫理建設,爭取以更好的形象在競爭中取得優勢。但同時,也有許多企業並末意識到這一點,企業倫理問題仍然是當前經濟生活中一個非常現實、非常突出的問題,其潛在的危害性是很大的,第一一,企業倫理狀況差是當前影響企業經營和經濟健康運行的一個突出的矛盾,這也造成經濟運行質量不高,風險增大;第二,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而企業信用狀況差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薄弱環節;第三,企業倫理建設是制約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嚴重障礙;第四,不重視倫理建設,是造成經濟犯罪的重要根源。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借鑑美國CPA企業倫理審計的做法,積極開展我國的倫理審計工作

認識階段

企業倫理企業倫理
企業對倫理管理的認識經歷了一個過程,按發展時間順序可將其分為三個階段,其中,企業倫理管理髮展的全面倫理管理階段是建立在企業全面管理(TotalManagement,TM)理論的基礎上,即企業在處理與相關利益方(員工、供應商、顧客、政府、社區等)關係時全方位地體現企業倫理的要求。企業全面管理(TM)包括企業財務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生產管理、風險管理、倫理管理等諸多方面,是一個全面的企業管理系統。
倫理管理是企業管理水平成熟度的標誌之一,而企業全面倫理管理階段則是企業倫理管理的高級階段。但世界各國企業倫理管理髮展具有不均衡性,目前美國上市企業倫理管理已進入企業倫理管理演進階段。特別是在2002年7月發布《Sarbanes-Oxley法案》後,美國企業倫理管理日益受到重視,少數企業已進入全面企業倫理管理階段。而中國大多數企業倫理管理尚處於第一階段。美國學者弗蘭西斯·福山曾預言:21世紀是信譽的世紀,哪個國家的倫理程度最高,哪個國家就會贏得更廣闊的市場。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主體的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競爭力,因此,重新認識企業倫理具有重要意義。中國企業倫理水平還遠遠不能適應發展市場經濟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重塑企業倫理將成為經濟界一項緊迫的戰略任務。雖然中國企業在倫理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未來管理中的倫理問題必然會引起更大程度上的重視逐漸走向完善,向全面倫理管理方向發展。中國國內知名人力資源公司烽火獵聘數據顯示,倫理管理應經越來越多的被企業認可和使用。

倫理管理

企業倫理企業倫理
(一)經濟管理中醜聞的接連不斷地出現直接推動人們重視管理的倫理追求問題
20世紀70-80年代,世界特別是美國一系列經濟醜聞事件不斷發生和頻頻暴光。如美國洛克希德飛機公司為爭奪日本市場的賄賂案,美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海灣石油公司、埃克森公司、格魯曼宇航公司、默克公司等在國外的賄賂事件,海灣石油公司、布蘭尼弗和美國航空公司非法捐款資助尼克森競選連任,美國牛奶生產商為提高聯邦牛奶價格而賄賂前總統尼克森等等,除此以外,還有非法操縱市場和股票交易,隨意處置有毒化學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生產有毒或危險產品、無視工人和顧客生命安全,甚至致使化學工廠有毒氣體大爆炸等事件。這些醜聞直接導致經濟管理中的企業倫理危機、公眾信任危機和企業生存危機,迫使管理者們開始清醒地思考棘手的倫理問題。誠如阿基·B·卡羅所指出的:“回顧過去30年來人們對企業倫理的興趣,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對企業倫理的興趣不斷加深;二是對企業倫理的興趣看來是由重大醜聞曝光引發的”。由此,世界各國特別是美國,理論界和實踐中紛紛採取各種措施把倫理和管理結合起來。如理論方面,人們大力開展管理倫理的教學與研究,出版管理倫理著作、教材、案例選輯,創辦管理倫理刊物;或者提升倫理在管理學中的地位,一些有影響的管理學家在他們流傳甚廣的管理學著作中設立“道德決策模型”、“管理人員道德準則”、“管理中的倫理問題”等內容。實踐方面,許多管理者把倫理融合到管理實踐之中,或者制訂倫理守則,或者設定倫理機構、主管,或者開展倫理培訓等等。[22]這些都有力地推動了管理走向倫理化。

企業倫理企業倫理
(二)社會壓力增加迫使管理走向倫理化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社會傳播媒介的迅速發展,使社會輿論的監督力量大為增強,管理行為的一舉一動都被置於公眾的眼光之中;人們對高質量的生活環境的追求強烈要求組織切實履行起保護環境的責任,因此組織的管理行為必須符合道德,以滿足人們的願望,否則,組織的管理行為將遭受人們的道德制裁,甚至法律制裁,而導致管理的效益追求得不償失;同時,現代組織對社會的影響力日益增大,享受了許多權利,社會有理由要求組織承擔起與其享受權利相稱的責任和義務,如此,管理才能體現其基本的公平理念。

(三)競爭加劇使管理不能不走向倫理化
現代社會是市場經濟社會,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就是等價交換、平等競爭,現代社會在市場經濟的驅動下,競爭日益激烈。而競爭既是資源的競爭,更是人才的競爭,組織的管理也實質上是對人的管理。因而現代社會對人才的爭奪已成為競爭的主題,管理上要占居優勢就必須有高素質的人才。而人是有利益需要的,因此,管理上必須以人為本,重視人的需要和利益,尊重人、關心人,創造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氛圍。這些都與倫理息息相關。正是這些因素使得倫理在管理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使倫理成了管理追求的應有境界。正如弗里德里克·B·伯德和傑弗里·甘茲所說:“如果管理者能更多地意識到他們的價值觀、社會準則和倫理規範,……能考慮到社會分析和倫理選擇,那么對管理者本身、企業和社會都是有益的;各種倫理分析工具能幫助管理者做出更好的決策,更清晰地向利益相關者解釋其行為的理由”。

管理方法

企業倫理企業倫理
企業提升倫理管理水平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特別是全面倫理管理階段要求很高,對倫理管理還沒有足夠認識的企業在短時期內實現是不可能的,只能將其作為一個長期目標來對待。近期而言,我國企業可以從如下方面著手:

(一)實施倫理管理方案

應消除企業倫理管理是管理額外負擔的不正確看法,倫理管理是企業自身的行為,應是企業自覺的行動。可根據企業具體情況,結合市場環境要求,確定倫理管理的階段發展計畫,制定企業倫理管理的中長期發展戰略。

目前最緊迫的是企業高層(股東會、董事會或CEO)重視實施,在公司治理層面設定倫理官員(EthicalOfficer)和倫理監督委員會(EthicalOversightCommittee,EOC)由專人和專職機構來負責這一工作。通常需要做的工作有:規定倫理官員的任職資格,選擇合適的倫理官員、決定倫理官員和倫理監督委員會的職責。例如:分析公司的倫理決策過程、創造一種支持倫理的環境、制定並實施倫理準則(CodeofEthics);對企業及其員工行為從倫理角度進行監督和控制。

(二)制定企業倫理準則

倫理準則是制定企業處理各方面利益相關者(員工、供應商、債權人、社區)關係的行為準則,是企業實施倫理管理的行動指南。例如,美國企業的倫理準則中就員工關係和利益衝突方面作如下規定:企業要求員工從企業最大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私利出發進行決策,如果員工從與本企業交易的實體獲得財務利益與員工自身履行職責發生衝突,員工及其任何直系親屬都不應接受;假如禮物可能使接受者處於一種對本企業形成負擔的境地,本企業就不應該贈送禮物給競爭對手、供應商或客戶及其直系親屬;員工不應使用或披露由擔任本企業的職務所獲知的非公開信息來為自己或其直系親屬謀取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倫理標準是不斷變化的。而且,倫理標準在不同企業間具有差異性,符合一個企業倫理的行為不一定適用於其他企業。因而,倫理準則不能照搬其他企業現成的準則,應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分析後制定,同時倫理準則還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

企業倫理企業倫理
(三)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倫理決策方法

目前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方法以財務決策為主,還應在決策過程中考慮倫理因素評價,從而對經濟事項採取法律決策、財務決策和倫理決策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綜合判斷後再做決定。以此為基準可看到,一項不能直接提升利潤的方案,實施仍然可能是企業理智的選擇。當然,企業倫理決策問題有時不容易解決。在現實世界裡,企業的決策涉及到大範圍的利益相關者,從海外子公司到本國的職員、股東、社區、政府和顧客都要綜合考慮。倫理決策的要點不是簡單化和公式化地闡釋各種倫理問題,而是提供一個框架使企業領導者或員工更加重視倫理,並能恰當運用倫理原則來解決相關問題。

(四)建立企業倫理管理信息系統

國內企業管理軟體先從財務軟體再發展到即使稱之為ERP的管理軟體,其實管理內容並不全面(例如沒有考慮企業倫理)。現代企業倫理管理應充分運用信息和網路技術進行倫理管理,如運用企業或員工主頁、電子公告牌、E-mail等方式進行積極的管理。還可以研究開發與倫理相關的管理軟體,進行企業員工倫理的培訓及相關倫理信息管理。在此基礎上,可建立“全面管理信息系統”或“倫理管理信息系統”,確定相關人員的職責、進入許可權並留下操作記錄痕跡以便於審核。同時,將倫理管理信息與報酬激勵掛鈎,明確激勵對象、內容、手段、程度等,使活動行為與其後果直接聯繫,對合乎倫理行為發生時適當激勵,以產生持續的激勵效果,保證企業倫理觀念的形成和共享。

外部強化

企業倫理企業倫理
(一)發展企業倫理管理諮詢業務

外部的管理諮詢公司可考慮成立企業倫理管理諮詢部門,向企業提供的倫理管理諮詢服務主要包括以下類型:幫助企業設計綜合性的倫理管理計畫或制定倫理準則;對企業無效的倫理決策程式重新設計;對企業倫理準則的適用性的評估;就企業倫理準則或決策程式的實施進行監督和調查以形成結論。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AICPA)發布的管理諮詢服務準則公告(SSCs)對註冊會計師(CPA)提供的諮詢服務類型作了詳細劃分,如:諮詢、建議服務、程式實施服務、交易服務、員工和其他的支持服務、產品服務等。

(二)開展企業倫理管理認證

如同全面質量管理和ISO9000一樣,倫理管理也應該有具體的方案和標準,未來可考慮開展全面倫理管理認證。值得注意的是,美國TheCouncilonEconomicPriorities(CEP)已開展了社會責任認證(審計)業務。早在1997年,CEP建立了一認證機構並任命了一個諮詢委員會就職工的權利起草標準,導致了SA8000及相關的認證過程。SA8000以已建立的ISO9000質量控制標準為模型並基於一系列的國際人權標準,如《聯合國國際人權宣言》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等而制定。SA8000認證標準包括九個領域:童工、強制勞工、健康和安全、結社自由、歧視、處罰措施、工作時間、報酬、管理。筆者認為,SA8000對企業倫理管理認證頗具參考價值。目前應組織學術界、企業界、認證機構的專家學者儘快研究制定倫理管理認證標準並開展相關認證工作,這也是使企業倫理管理水平向全面倫理管理階段飛躍的根本保證。

(三)其他相關措施

企業倫理企業倫理
1.立法要求
目前可以仿效美國《Sarbanes-Oxley法案》,在我國上市公司先行一步,可立法要求制定倫理準則以開展倫理管理,非上市企業可參考執行。此外,美國對制定倫理準則後出現倫理問題的企業執行罰金上明顯減輕。例如,原來應處罰金6000美元的事件。如果建立了企業倫理準則,罰金僅為標準的0.05倍,即300美元;如果沒有建立該制度,罰金則為原標準的4倍即2400O美元。我國也可出台鼓勵措施,對制定倫理準則的企業出現倫理問題時適當減輕懲罰。

2.將倫理管理納入企業評價指標體系
目前的企業評價體系中,偏重財務指標,對非財務指標(如倫理狀況)關注很少。為此,可參考美國企業績效平衡表中的因素(員工士氣、顧客滿意度等),建立企業倫理管理評價指標體系對企業進行評估,還可以此為依據對企業進行倫理管理評級,從而在企業競爭優勢中進行倫理競爭力的評估。英國倫敦股票交易所於2001年7月宣布推出8種“倫理”指數,旨在提倡和促進“倫理投資”。倫理投資從是否違反環保、人權及自然等角度出發,只投資於被視為對社會負責任的公司,這實際上也為企業樹立了倫理評估導向。

3.在企業管理協會下成立企業倫理管理分會
這樣可總體指導和協調企業倫理管理開展。同時,將企業倫理管理教育納入高校專業課程中,尤其對MBA、EMBA學員要強化企業倫理方面的教育

經濟學大觀園

浩瀚無邊的書海中有著無窮無盡的精華,我們想要逐一去認知他們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諸如經濟這種“高深莫測”的學科,更讓一般人望而生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