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皮膚

人工皮膚

人工皮膚是指利用工程學和細胞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在體外人工研製的皮膚代用品,用來修復、替代缺損的皮膚組織。人工皮膚高度近似人類皮膚,在治療燒傷、燙傷方面具有減輕患者疼痛,愈後不留瘢痕的特效,並且對治療糖尿病足等長期難愈性潰瘍具有良好療效。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有科學家先後研製出多種人工真皮,如來源於異體或異種(豬)皮的無細胞真皮基質、以膠原為主要原料經冷凍乾燥後形成的海綿狀膠原膜,此外,還有透明質酸膜、聚乳酸膜等,其基本特點是可誘導自體的組織細胞浸潤生長,形成新的、結構規則的真皮樣組織,從而重建真皮層。

背景

美國和中國一直在著手大力研究,僅中國一年的需求量就幾百萬例,而傳統的人工皮膚就是從人體其它隱蔽的地方挖取皮膚來填補易暴露的損傷處的皮膚,本身又造成二次損傷和不便。而且需量大時不易滿足,特此需要一種能替代人體本身的皮膚的人工皮膚便應運而生。

歷史

1981年,一位名叫波克的醫學家,想出了個好主意:製造人造皮膚。到目前為止,許多科學家已從生物高分子材料或合成高分子材料中製造出了一二十種人造皮膚。他們把這些材料紡織成帶微細孔眼的皮片,上面還蓋著一層層薄薄的、模仿“表皮”的製品。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有科學家先後研製出多種人工真皮,如來源於異體或異種(豬)皮的無細胞真皮基質、以膠原為主要原料經冷凍乾燥後形成的海綿狀膠原膜,此外,還有透明質酸膜、聚乳酸膜等,其基本特點是可誘導自體的組織細胞浸潤生長,形成新的、結構規則的真皮樣組織,從而重建真皮層。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醫學界已成功將複合皮用於大面積深度燒傷創面的修復,節省了傷者自體皮源,提高了就治率。但是,由於複合皮製作費用十分昂貴,移植後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因此,在臨床上的廣泛使用有待時日。

中國對人工皮膚的研究,雖然比西方已開發國家起步晚,但是,近年來,已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

特點

(1)無毒、無致熱原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2)可預防病原微生物入侵,降低感染髮生率;

(3)機械強度高,並且彈性好;

(4)可促進上皮組織快速癒合;

(5)減少創面體液滲出,並保持局部濕潤的微環境;

(6)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透氣性;

(7)可常規消毒和滅菌,便於儲存和運輸。

分類

按成分分:單純人工真皮、具有表皮細胞層的活性複合皮。

結構

表層和裡層。表層是由一種矽橡膠薄膜製成了,能阻擋細菌的進攻。裡層是一種特殊的培養基,能幫助受傷的皮膚生長。

臨床套用

人工皮膚

1、皮膚潰瘍的治療;

2、大皰性表皮鬆解症的治療;

3、光化性紫癜的治療;

4、燒傷的治療;

5、外傷及手術後皮膚缺損的治療;

6、整形術中的套用;

7、新技術與組織工程技術的結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