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城市幸福感”是指市民對所在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安定感、滿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嚮往度、讚譽度。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是以市民的幸福感指數為評選標準的活動,國家統計局與中央電視台聯合主辦的《經濟生活大調查》評選和由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主辦的《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大調查》評選最具影響力。評選的媒體不同,名單也不同,但是“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評選可以反映出一個方面,那就是現在的人們越來越認為金錢並不能直接的等同於幸福。

基本信息

評選結果

2007年

1杭州2瀋陽3中山4寧波5青島6台州7珠海8上海9北京10成都

2008年

1杭州2寧波3昆明4天津5唐山6佛山7紹興8長春9無錫10長沙

2009年

1寧波2長春3南昌4上饒5南京6長沙7昆明8杭州9成都10西安

2010年

1杭州2成都3棗莊4昆明5南京6長春7重慶8廣州9通化10無錫

“中國十大幸福城市”“中國十大幸福城市”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2012年9月19日,“2012幸福城市市長論壇”在拉薩舉辦,來自拉薩、銀川、太原等十個城市的市長和經濟、社會學者會聚一堂。一同探討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城市如何開掘各自的“幸福增長點”。
本屆論壇由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和拉薩市政府共同主辦。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分別就“幸福感究竟和城市發展的哪些因素關聯度更高?如何有效提升百姓幸福感?”“2012後的中國城市化,將面臨哪些現實問題和現實挑戰?”等議題展開研討。
根據央視的調查,幸福感排名前十的省會城市(十大幸福之城)是:拉薩、太原、棗莊、天津、長沙、呼和浩特、石家莊、濟南、銀川、重慶。
休閒時間排名前十的省會城市(十大休閒之城)是:貴陽、海口、廣州、杭州、拉薩、成都、重慶、太原、福州和長沙。
這一數據來自央視財經頻道“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深入全國104個城市、300個縣、10萬戶中國家庭,圍繞“全國城鎮居民的幸福感”等項目展開的調查。財經頻道聯合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等多家專業機構參與問卷設計和數據挖掘,自2006年起連續對全國城鎮居民的幸福感進行跟蹤調查,被稱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民意調查和媒體調查。

2013年

2013年3月7日晚,2012~2013年度十大“中國最幸福城市”再次發布榜單,合肥再次入圍,並首次位居榜首。2013年9月,由中國公共經濟研究會和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聯合發布的一個“中國幸福城市排行榜”中,合肥的“幸福指數”依然位居第一。而在這份調查中,合肥低收入階層、中低收入階層、中等收入階層都感覺“很幸福”,但“高收入人群”則感覺不太幸福。
2013年的“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主題為“美麗中國·幸福民生”。除了繼續沿用《瞭望東方周刊》首創的城市幸福感評價體系外,在具體的指標設計中,對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國際化程度、城市法制建設、城市政務信息公開、城市行政效率、城市公務員廉潔程度、城市文化生活、城市個性和特色、城市市民素質、城市社會治安、城市幸福感、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環境與資源節約等13個一級指標進行了全面考量。希望通過調查和推選,總結和推廣城市中外互動、融入世界的成功範例,更好地在國際上樹立中國城市的良好形象。
經過組委會評審確定,獲得“2013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榮譽的是杭州、成都、南京、西安、天津、長沙、寧波、長春、廈門、海口;獲得“2013中國形象最佳城市”榮譽的是成都、南京、杭州、西安、天津、長沙、寧波、長春、上海、北京;獲得“2013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級城市是:南陽市,宣城市,亳州市,伊春市,赤峰市,秦皇島市,臨沂市,新余市,煙臺市、長治市。

2014年

2014年10月23日,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發布了《2015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根據《GN中國幸福感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得出的城市評分顯示,哈爾濱、南京和惠州位居排行榜前三位,而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均未進入前30名。

2014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

排名城市總分1哈爾濱96.862南京96.073惠州95.674杭州94.255青島93.646寧波92.597煙臺91.708信陽90.659成都89.7910濟南89.4411威海88.0412珠海87.4213肇慶85.6014蘇州83.8615重慶82.3916柳州80.7417昆明79.3818香港78.9419合肥78.5920金華77.8621麗江76.4322徐州75.9623梅州75.3224紹興73.4725深圳72.8826南昌72.12

2015年

合肥2015年10月31日,“2015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榜單在京發布,成都、寧波、杭州、南京、西安、長春、長沙、蘇州、上海、北京十座城市榮獲“2015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榮譽稱號。杭州獲得“2015中國幸福城市政府貢獻大獎”。
本屆推選活動與“小康社會建設示範城市”評價活動同時進行。集中展示一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有突出貢獻的幸福城市形象,推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就與經驗。最終,南京、成都、西安、杭州、寧波、長春、長沙、上海、北京、蘇州十座城市榮獲“2015中國小康社會建設示範獎”。成都同時榮獲“2015中國小康社會建設政府貢獻獎”。

2016年

2016年6月14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中國宜居城市研究報告》。報告中對40個城市的居民“幸福感”進行了排名,前十名依次為:廈門、威海、寧波、濟南、蘇州、福州、青島、長沙、南昌、三亞。

新華社評選

評選指標

2012年,伴隨著十八大的召開,“幸福感”一詞持續升溫。而對於城市幸福感來說,影響因素包括經濟發展、社會保障、生活等多個方面。
2012年的調查推選活動繼續使用由《瞭望東方周刊》首創的中國城市幸福感評價體系。包括以下22個具體指標:物價(含房價)、人情味、生活節奏、文化底蘊、旅遊度假、醫療便利程度和質量、環境和污染程度、養老、教育、住房現狀、交通狀況、氣候、購物便利性、治安、餐飲娛樂和文化體育設施、賺錢機會、市民個人發展空間、城市發展質量與速度、文明程度、執法規範程度、公共服務水平、對外來人的包容度。
本次活動自2012年9月啟動,在全國綜合競爭力前百名的地級以上城市和綜合競爭力百強縣中,遴選出50個地級及地級以上城市和50個縣級城市,委託專業調查機構入戶進行公共調查。截至2012年12月,共採集2萬多個獨立入戶調查樣本,全國共3000多萬人次參與了報紙、網路問卷調查。
本次活動,組織者通過對評選指標的最佳化,不僅強調了市民對幸福的主觀感受,還增加了民生建設與保障內容,突出了民生幸福、生態文明、公共服務等與百姓生活和城市發展密切相關的主題,全方位觀察和分析中國城市的幸福感現狀。
幸福五層次:生活、保障、宜居、發展、和諧
本次調查推選活動的研究體系在參考馬斯洛需求理論的基礎上,結合了多年來城市幸福調查研究的經驗,以及十八大對城市建設的新需求——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和諧共生,對城市幸福感體系進行了部分調整,並進行了分層分析。這是對以往歷屆調查指標系統的更新。

2007年

2007中國(Tung)最具幸福感城市頒獎盛典在杭州舉行,十個獲獎城市分別是:杭州、瀋陽、中山、寧波、青島、台州、珠海、上海、北京、成都。新華社長沙專電26日晚,由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等主辦的“201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頒獎典禮”在長沙舉行,20座城市獲得了“幸福”殊榮。

2008年

在改革開放30年的背景下,哪些城市的幸福感更高?12月25日,《瞭望東方周刊》發起並主辦的"200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與推選活動揭曉,並在春城昆明舉行了頒獎典禮。
杭州、寧波、昆明、天津、唐山、佛山、紹興、長春、無錫、長沙十城市獲評本屆最具幸福感城市。杭州由於連續五年在幸福感城市調查和推選中名列前茅而獲得金獎。

2009年

“2009中國十大最有幸福感城市”是從全國上百名城市中挑選出來的,評審會根據候選城市的綜合實力、民生滿意度、婚姻美譽度、生活水準等指標綜合評定、嚴格篩選,最後經過網路民意調查得出結果。獲得該稱號的城市有:銀川、西安、杭州、成都、寧波、昆明、長沙、南京、南昌、長春。

2010年

201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級及以上)為:杭州、成都、長沙、昆明、南京、長春、重慶、廣州、通化、無錫;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為:江陰、宜興、長沙縣、餘姚、滕州、銅梁、海城、太倉、萊州、膠州。
此外,杭州、成都市獲得最高榮譽獎——民生貢獻特別大獎;昆明、長沙、長春市獲得金獎;宜興、餘姚市獲得民生貢獻大獎;長沙市獲得民生滿意大獎。
4個直轄市中重慶唯一當選;銅梁縣當選中國最具幸福感縣級城市。幸福感言:重慶的城市標誌是人人重慶,就是人人共建城市,人人生活幸福。我們建設宜居重慶、暢通重慶、森林重慶、平安重慶、健康重慶,匯成一句話,就是要建設幸福美好的重慶!
依據

首先,推選活動的宗旨是“老百姓說了算”。幸福感必須反映社會主流民意,是指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組委會根據涉及市民就醫是否便捷、購物是不是方便、社會綜合治安是不是滿意、生活成本如何、鄰里或單位的人情味怎樣等,涉及20個直接事關民生的幸福感指標。它採取隨機入戶問卷調查、網路評比等主要措施,用33道題對入圍城市作綜合評分前10名優勝者當選。
在60個入圍的地級及以上城市中,重慶當選的實力靠什麼?組委會有關負責人是這樣解釋的,重慶的“唱讀講傳”使市民精氣神得到了充分的張揚,“老百姓反響很不錯”,另外,重慶這幾年的市政建設等民生工程也功不可沒。
值得一提的是,曾到過重慶、這次組織評選的組委會領導趙悅透露,20個指標中,有一項是關於人情味的內容,重慶的得分較高。
頒獎詞滄桑的大足石刻,笑看百年風雲。翻滾的川江波濤,訴說時代綿延。揮手之間,山城巨變。高峽平湖舒展開放胸懷。嘹亮紅歌暖熱千萬心。面貌重整,效率提速。重重迷霧散盡。熱辣之都,民生之城。
書記市長理解的城市幸福——薄熙來:“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數並不簡單取決於人均GDP或人均收入。其不僅取決於經濟總量和人均經濟量,還取決於這個地方的自然環境、居住條件、安全狀況、人際關係,以及市民氣質、精神狀態、主人翁感覺等。”“要使重慶市民有充分的幸福感,今後5年,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要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實現全面小康。要使市民有充分的幸福感,關鍵是提高中低收入民眾的幸福感。”黃奇帆:“市委、市政府下決心解決民生問題,根本上講是從黨的執政宗旨出發,凸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理念。我們經濟發展很快,但經濟發展的目的就是讓人民生活得更好。因此,抓民生就是實踐科學發展觀,保障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
關鍵字

“民生”成為頒獎典禮上的關鍵字,20座城市的市領導從普通市民手中接過了獎牌。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孟建說:“普通市民給市領導頒獎意義重大。幸福感的獎牌蘊含了老百姓對城市當家人執政能力的肯定、對城市宜居水平的褒獎和對城市未來發展的期待。”
2010年的調查推選活動,以“創造幸福、享受尊嚴”為主題,繼續使用《瞭望東方周刊》城市幸福感測評中心的中國城市幸福感評價體系。組織者通過對評選指標的最佳化,不僅強調市民的主觀感受,還特意增加了民生建設與保障內容,從20類指標全方位觀察和分析中國城市的幸福感建設現狀,涉及人情味、交通狀況、醫療條件、教育質量、自然環境、房屋價格、物價水平等。
評選方式活動組委會介紹,自2010年9月開始,組委會在全國綜合競爭力前百名的地級以上城市和綜合競爭力百強縣中,遴選出了60個地級及地級以上城市和60個縣級城市,委託專業調查機構零點集團進行調查。截至11月30日,共完成30多萬次的獨立入戶調查,採集有效問卷24000份。全國共有178.9萬人參與了報紙問卷調查,4500多萬人次參與了網路調查。
2010中國(大陸)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由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中國市長協會《中國城市發展報告》工作委員會等聯合主辦,是我國惟一一個以關注幸福度指數為目標的評選。
“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是中央電視台聯合國家統計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於2006年推出的年度經濟調查活動,是中國傳媒領域規模最大的公眾調查,是國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調查。2010年的調查中,全國有45%的受訪者感覺幸福,在選擇幸福比例較高的前十個省市自治區中,以下十個城市選擇幸福比例最高,它們分別是四川南充市,山東萊蕪市,江西南昌市,西藏拉薩市,內蒙古赤峰市,廣東陽江市,天津市,河北衡水市,黑龍江綏化市,吉林通化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