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督教自立運動

中國基督教自立運動走的是一條艱難道路,1900年中國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在這場運動中不管是信徒還是拳民,犧牲都是巨大的,中國的基督教自立運動也得益於世界基督合一運動的發展,世界基督合一運動提倡發展本國基督教聯合會,在20世紀國中國信徒發動了自立運動。

中國基督教自立運動

正文

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上半葉,中國基督教(新教)內主張獨立自辦教會、不依恃外國的運動。19世紀初起,基督教對華傳教活動依憑殖民勢力而發展,釀成了無數次的教案。傳教為帝國主義所利用,使一些民族意識強烈的教徒甚為反感,主張教會擺脫外國勢力而自立。
19世紀70年代,廣東儒生陳夢南信奉基督教後,提倡中國教徒應當自行傳教,以免被譏為洋教。1872年,他在部分廣州教徒和美洲華僑的資助下,首先自行租屋傳教,次年成立粵東廣肇華人宣道會,為華人自辦教會之先河。1885年山東登州文會館學生髮起酬恩布道會,自籌經費,作自立教會的傳教基金。1877年,中國有十多所經濟自立的教堂,到1897年,增至100多所。1900年義和團運動失敗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一些民族意識強烈的基督教徒受到很大刺激。上海俞國楨首先反對將“保教一款,列入不平等條約”。1903年,他依靠中國教徒創辦了自立長老會堂。1906年,他倡議組織中國耶穌教自立會,主張“有志信徒,圖謀自立、自養、自傳,……絕對不受西教會管轄”。同年該會成立,並通過簡章,闡明愛教愛國、自立自治之宗旨。1910年,俞國楨奏請收回教權,取消不平等保教條約,但遭清廷拒絕。1903年,上海教徒高鳳池、謝洪賚等,鑒於1902年湖南辰州教案,“西政府索賠甚苛,因發起中國基督教會,鼓吹自立”,各省多有回響者。此外,在華北也出現了自立運動。1910年在徐匯川、張伯苓等倡導下,天津部分教徒脫離各自的教派,聯合成立中國基督教會,完全獨立自辦。北京亦成立了自立的中華基督教會。辛亥革命後,1912年青島教徒劉壽山等,“以國體更新”,倡議成立山東中華基督教會,“凡經濟管理,均歸華人自辦”。五四運動爆發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日益高漲,不少愛國教徒也投入了這一運動,主張中國教會立即實現獨立自主,並紛紛脫離外國差會,成立自立教會。
這一時期的自立運動具有以下特點:①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尤其是其中的傳教條款。1925年南京王治心等發起廢約的運動,組織中華基督徒廢除不平等條約促進會,各地教徒紛紛回響,成立分會;②指出帝國主義利用基督教進行侵略,譴責某些壓制愛國學生運動,堅持帝國主義立場的傳教士,認為他們“不是為愛基督而來,更不是為愛華人而來”,實際充當了“帝國主義的先鋒”;③要求收回教權,脫離外國差會,成為獨立自主的中國教會。五卅慘案後,各地教會,尤其是受英國差會管轄的教會,紛紛宣告自立。他們表示要“為國家爭人格,為教會爭人格,為基督徒爭人格”,提倡中華自立教會,“以與不平等條約保護下的英(國差)會脫離”。隨著北伐軍的節節勝利,教會自立運動更加發展。如湖南湘潭的教徒發起教會自辦運動大會,提出“中國現存教會的一切權利移交給中國信徒自有、自理、自享”。一時教會自立浪潮遍及全國。
1927年大革命失敗,基督教內的愛國力量受到打擊,自立運動也遭到很大挫折。大革命時期出現的 600多處自立教會,到1935年只剩下200多所。一向高舉自立旗幟的中國耶穌教自立會,在遭受“物議與排斥”的壓力下,於1933年第三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竟表示“深覺前非”,被迫放棄了當初要求獨立自主的愛國立場。抗日戰爭勝利後,基督教愛國人士吳耀宗等曾積極參加愛國民主運動,並對帝國主義利用基督教進行侵略的行為予以抨擊。可是在當時的形勢下,基督教自立運動未能有所開展。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