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由聖約翰大學醫學院(1896-1952)、震旦大學醫學院(1911-1952)、同德醫學院(1918-1952)於1952年中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合併而成。原名上海第二醫學院,1985年改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1997年學校通過了“211工程”正式立項,是國家重點建設的“211工程”大學之一。學校正在進行“211工程”“十五”重點建設。

基本信息

簡介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上海醫科大學辦學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立足上海、服務中國、面向世界,辦學特色與優勢更加凸現,更多重點學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使學校成為整體水平處於國內一流、國際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研究型醫科大學。

上海醫科大學有14個學院,校本部設有研究生院、基礎醫學院、人文與公共衛生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遠程教育學院等。學校有瑞金醫院、仁濟醫院新華醫院、第九人民醫院、寶鋼醫院等五所綜合性附屬醫院和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一所專科性附屬醫院。五所綜合性附屬醫院分別設有臨床醫學院、兒科醫學院和口腔醫學院。在上海市楊浦區江浦路上設有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衛生技術學院(正在上海南匯區建設新校區)。學校還擁有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等13所教學醫院。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學校已形成包括博士後教育、(博、碩士)研究生教育、本專科生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在內的完整的醫學教育體系。學校主要招收上海市學生,同時還面向中國10餘個省市(主要是華東地區)招生。

學校有臨床醫學口腔醫學2個七年制專業(含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法文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醫學檢驗、護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公共事業管理、營養學、市場行銷、藥學等本科專業。有醫學檢驗技術、護理、口腔醫學技術、眼視光技術、醫學營養、醫藥行銷、計算機套用技術等高職高專專業。

學校有一級學科10個,二級學科47個,內、外科三級學科15個。學校擁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等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藥理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學兩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博士後流動站3個。

院系設定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一、基礎醫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成立於1989年5月,其前身為創建於1955年8月26日的基礎醫學部。經過多年的建設,學院已成為全校基礎醫學的教學、科研、師資培養以及社會服務的基地。

學院有22個教研室,同時設有生物醫學工程系、藥學系,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免疫遺傳學和免疫病理學合作中心、衛生部法語培訓中心、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上海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上海市生殖醫學研究與培訓中心、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基因治療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藥物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研究中心。

學院承擔了培養各種學制(三、四、五、七、八年),各種專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臨床醫學法語班、生物醫學工程、藥學、醫學檢驗、護理公共事業管理等),各種層次(專科、本科、七年制、研究生)和各種形式(全日制、夜大學)的基礎醫學教學工作。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學院有市級重點學科2個,211重點建設學科3個。自1984年以來,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先後建立了“生物醫學工程學”、“基礎醫學”和“生物學”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基礎醫學、生物學2個博士後流動站,1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博士生導師36名,碩士生導師29名。

細胞生物學為上海市教委重點開放實驗室,生殖生物學實驗室為上海市科委重點實驗室。

學院擁有大型儀器設備包括流式細胞儀電子顯微鏡、雷射共聚焦顯微鏡、細胞圖象分析儀、核酸蛋白分析儀、色質聯用分析儀等。

2004-2006年間,基礎醫學院獲得的國家“973”和“863”項目經費總額514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9項,經費總額606萬元,上海市地方政府項目56項,經費總額415萬元。其間獲獎科研成果4項,在SCI收錄雜誌發表論文64篇。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二、繼續教育學院 
學院有教職員工415名,其中正、副教授114名。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0.5%。教師中973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1人,“長江講座教授”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2人。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成人教育學院成立於1996年5月,前身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夜大學。2004年10月,成人教育學院更名為繼續教育學院。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承擔成人學歷教育、繼續醫學教育、自學考試和全科醫學培訓工作。

學院成人學歷教育開始於1958年,其前身夜大學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在中國高校中首批建立夜大學的學校之一。學院依託大學,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條件優良,教學管理嚴謹,教學質量保證。長期來,在完成全日制和研究生教學任務之外,充分利用大學的專業學科特色,開設了醫學成人教育本科(五年制)、專升本(三年制)和大專(四年制)各層次的學歷教育,為在職醫務工作者提供不同層次的再學習創造條件。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三、公共衛生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由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人文社會科學部於2004年4月22日合併組成。學院(及其前身)經過二十年的發展與專業調整,有公共衛生衛生管理、醫藥行銷等學科群,已開設公共事業管理、市場行銷(醫藥行銷方向)二個本科專業;有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環境與勞動衛生以及食品與營養衛生三個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點;並與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共同培養醫院管理博士研究生。同時還承擔了全校本科研究生成人教育等的公共課。學院還開展多學科、多形式的培訓活動,中澳衛生管理教育研究培訓中心、中美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上海市醫療保險培訓中心、上海市全科醫學培訓中心、上海市青少年生殖健康培訓中心掛靠在該院。
四、護理學院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護理學院是由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在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於2005年七月十八日強強合併後成立。原先的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護理系創建於1985年,為中國最早恢復護理本科教育的院系之一,在護理學系多年的發展階段中,曾先後歸屬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院瑞金醫院臨床醫學院,並在其豐富的臨床教學人力資源、優越的臨床教學環境、及嚴格的教學管理中逐漸發展並壯大,多年致力於培養多層次護理人才,成為具有學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專業。至2005年止,已為上海和中國各地輸送全日制護理專科畢業生257人,本科281人及研究生2人。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多年來為護理學系把舵、引導護理學系、院發展的學系或學院領導分別為劉國掾主任、高穎主任、曹偉新主任、及巫向前院長。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臨床醫學院的優秀教學平台下及醫學院各附屬醫院護理部主任及護理專家的大力支持下,護理學院的教學、臨床實踐、與科研均能全面推展,為護理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奠下雄厚的基。
五、遠程教育學院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是教育部正式批准開展現代遠程教育的首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批單科類醫科試點高校,於2002年6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了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遠程教育學院,作為實施醫學網路教育的二級學院。學院積極探索以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構建中國醫學連續教育體系的教育服務新模式,並於2002年秋季開始招生。已開設護理學專業公共事業管理生物醫學工程等醫學相關類。
2005年7月18日,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併,成立新上海交通大學,嶄新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由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繼續重點共建。10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發文:“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遠程教育學院更名為上海交通大學網路教育學院醫學院分院”。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學院下設學院辦公室、教學管理部、教育技術部和招生和事業發展部等四個職能部門,擁有一支老中青相結合的管理隊伍,制定了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根據教育部的有關規定,學院積極穩妥地發展校外學習中心,特別是重點建設了一批為西部和農村學員提供學習支持服務的教學基地。
學院聘請校內外高素質的教師,組成了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對校外學習中心輔導教師提出了教學實踐培訓方案。除了使用學校同類專業統編的教材之外,還請教師編寫適應遠程學員個性化學習的輔導教學資料,以利於提高學員自治學習和獨立學習能力,更加全面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學院擁有專門的衛星轉發平台和一批優秀的技術人員,使該院的“天網”和“地網”有效連線和運作,確保信息暢通,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通過衛星轉播的教學課件,各校外學習中心學員能夠及時、清晰地收看教學內容。

辦學條件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學校有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6個,上海市重點學科7個(其中“重中之重”學科2個),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23個,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重點學科9個,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8個。學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3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8個,世界衛生組織(WHO)合作中心2個,上海市級研究所15個,10個學科列入“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全校有教職醫護員工12,437名,其中校本部教職工1,443名,全校具有高級職稱的在職人員1,339名,其中校本部170名。有博士生導師206名,碩士生導師571名。學校共有7位教授先後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有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4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才”2人,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稱號者10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計畫”3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93人。

辦學特色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學校素有海納百川、博採眾長的優良傳統。建校之初學校就吸納了一大批畢業或就職於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震旦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的著名醫學科學家、臨床醫學家和醫學教育家,並積極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重視源自美國、法國、德國等學術流派之間的相互學習,精誠合作,同舟共濟,營造了有利於知識分子施展聰明才智的良好環境,促進了學校在教學、科研和醫療等方面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不同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的有機融合,使教學質量全面提高,確立了學校教學工作在國內醫學院校比較領先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海納百川、博採眾長的傳統得到了新的詮釋,據統計,學校有師資隊伍中55.8%來自其他國內外高等院校。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學校嚴格控制招生規模,保證良好的生源進校深造。學校適度增加了優秀外地生源的比例。學生進校後,學校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過程管理措施,確保學生在校期間達到各專業的培養要求。學校也十分重視畢業生的質量,除了淘汰未達到畢業要求的學生外,還定期對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進行跟蹤調查,並對反饋意見進行分析和整改,用人單位對學校本科畢業生的滿意度超過75%。

學校歷來重視臨床教學基地建設,充分發揮附屬醫院及教學醫院在臨床教學中的作用。承擔學校本科教學任務的瑞金醫院、仁濟醫院、新華醫院、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以及教學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均為衛生部命名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這些醫院大多建院歷史悠久,學科門類齊全、設備先進,病床和病例多,醫療水平高,具有明顯的臨床綜合優勢,為臨床醫學教育提供良好的實踐條件。

科研能力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醫學院學科優勢明顯,科研成果卓著,科研項目經費數始終在國內醫學院校中處於領先地位。自“九五”期間進入“211工程”建設以來,醫學院獲得各級各類縱向科研項目2319項,總經費48885萬元,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經費26271萬元,占總經費的53.7%。

國家項目中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973)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項、重點項目9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項目(863)44項。“九五”以來,醫學院共獲得市(部)級科技成果獎33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7項,國家發明獎3項。被〈SCI〉收錄的論文數逐年大幅度上升,〈SCI〉單篇論文引證數居中國前列。科研項目、科研經費及國家重大重點項目承擔數在中國醫學院校中處於領先地位。

辦學成就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2000年~2002年間,學校教師共承擔科研課題1,172項,其中新增課題579項,總經費12,568萬元。三年內承擔的科研課題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項目4項,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專項2項,國家高科技(863)項目2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項、重點項目3項、傑出青年基金項目4項。學校共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7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部級和上海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在“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223篇,在中國科技統計源期刊發表論文數在國內全部高校中列20位左右。在“SCI”收錄論文數居中國醫學校前5位。為中國醫學科學和醫學教育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學校教學管理嚴謹,重視教學研究,是國內最早成立醫學教育研究室的院校之一,1998年又成立了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臨床醫學教育中心,2004年學校成立了教育研究和發展中心。 1990年以來,共獲44項中國和上海市優秀教育成果獎,其中包括國家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1993-2003年,學校教務處連續被國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評為中國和上海市優秀教務處。

學校2003年11月接受了教育部專家組對該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和七年制高等醫學教育教學工作兩項評估。教育部2004年公布了評估結果,該校教學評估取得了“優秀”。學校高度重視學風、校風和精神文明建設。學校校本部在兩年一度的上海市文明單位評選中已經取得了“六連冠”。2003年8月,上海市頒布了獲得市級文明單位評選結果,該校校本部、附屬瑞金醫院、附屬仁濟醫院、附屬新華醫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附屬寶鋼醫院和附屬衛生學校等所有單位都全部獲得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實現了“滿堂紅”。

國際影響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學校同法國美國日本比利時澳大利亞瑞典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61所大學及科研機構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聘請了256位外國專家為名譽教授顧問教授和客座教授;並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香港華夏基金會、美國民間健康基金會有著廣泛的合作。中法合作辦學的臨床醫學七年製法文班,是中法兩國政府的重點合作項目之一。學生在校以法語為第一外語,部分基礎課程以法語授課。每年由法方派遣教授來院參與教學。經考核合格者被選送赴法國的醫院,作為實習住院醫師培訓一年。

圖書館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圖書館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圖書情報中心(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圖書情報中心)是在1952年中國高等醫學院校院系調整時,以原震旦醫學院、聖約翰醫學院和同德醫學院的圖書館醫學書刊為基礎組建而成的。舊館設在校西院一號樓二樓,所用圖書館為圖書館新館。新館於1987年竣工。總建築面積達8304m。其中,閱覽室2500m,設有閱覽座位592個,並擁有一個36座和一個28座的多媒體閱覽室以及一個48座的電子文獻檢索室。在中山南一路學生公寓還有一個20座的電子閱覽室

到2002年,本中心(圖書館)藏書量為47.9萬冊,其中,中文圖書為27.7萬冊,外文圖書7.8萬冊,古籍1974冊,音像2400件,中文期刊合訂本3.52萬冊,外文期刊合訂本8.58萬冊,2002年共訂購期刊3409種,其中印刷型中文期刊894種,印刷型外文原版期刊515種,電子全文期刊2000種(外文750種),。與同類院校相比,該中心(圖書館)的外文期刊收訂還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圖書館
1、在口腔消化兒科醫學方面的原版核心期刊收藏齊全,為國內重點收藏單位。

2、作為中國法文醫學特藏中心,本中心共收訂法文期刊35種,居中國院校之首。

3、曾在上海地區率先引進美國medline,以及cbmdisc等多種光碟資料庫,針對全社會讀者開展課題檢索。在為醫、教、研服務的同時也對研究生進修生、外國留學生及附屬醫院的醫務人員服務,並還為各掛鈎教學醫院主治醫師進行文獻服務。

相關詞條

參考連結

1、上海第二醫科大學:http://www.shsmu.edu.cn/recruit/
2、中國醫科大學:http://www.cmu.edu.cn/
3、天津醫科大學:
http://www.tijmu.edu.cn/4、南京醫科大學:http://www.njmu.edu.cn/
5、大連醫科大學:http://www.dlmedu.edu.c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