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山醫院

上海中山醫院

上海中山醫院創建於1936年,是當時中國人管理的第一所大型綜合性醫院,隸屬於國立上海醫學院,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為孫中山紀念醫院,後更名為中山醫院。解放後曾稱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中山醫院和上海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2001年用現名。

基本信息

上海中山醫院上海中山醫院
上海中山醫院是衛生部部屬綜合性教學醫院。上海中山醫院創建於1936年,是當時中國人管理的第一所大型綜合性醫院,隸屬於國立上海醫學院,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為孫中山紀念醫院,後更名為中山醫院。解放後曾稱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中山醫院和上海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2001年用現名。

醫院簡介

經過60多年的發展,上海中山醫院本部目前占地面積73188M2,建築面積178687M2。核定床位1600張,年門急診量近140萬人次,住院病人4萬人次。中山醫院在松江天馬山境內和延安西路1474號設有分部,青浦區中心醫院因委託中山醫院管理而成為中山醫院青浦分院。院本部現有員工2500多人,正副教授或者正副主任醫師36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醫師700多人,護士近900多人,醫技人員480多人。

上海中山醫院本部設有除小兒科以外的所有科室、綜合實力雄厚。心臟、肝癌、腎臟和肺部疾病診治是醫院的重點和特色,診治水平始終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其中心血管病和肝腫瘤為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上海市影像醫學研究所、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康復研究所、復旦大學呼吸病研究所、復旦大學血管外科研究所、復旦大學核醫學研究所設在院內,成為醫院重要的研究機構。上海市院內感染質控中心和超聲質控中心也掛靠我院。此外,腹部外科、骨科、介入放射、麻醉科、超聲診斷和中西醫結合等科室以及十餘個臨床醫療診治中心皆頗具特色,並且具有強大的醫療和科研實力。每年承擔國家、衛生部和上海市重大科研項目近百項。近年獲國家級、教育部、衛生部和上海市科技成果獎百項。院內設有博士點15個,碩士點21個。每年舉辦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學習班近30期,招收進修醫生300餘名,為國家培養了許多高級醫學人才。

上海中山醫院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包括全數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機(DSA)2台、直線加速器、多層面螺旋CT、1.5T磁共振斷層掃瞄器、同位素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瞄器(ECT)、數位化X線成像系統(DR)、高能超聲聚焦治療機、震波碎石機、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儀、電子胃鏡和介入放射造影儀(DCI)、重症監護系統和遠程醫療會診、遠程醫療教學系統等等。

與香港保健協會合作建立的上海逸仙醫院為境內外人士服務,深受歡迎。

上海中山醫院始終秉承“一切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倡導“嚴謹、求實、團結、奉獻”的院訓,以嚴謹的醫療作風、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嚴格的科學管理,努力為國內外病人提供更多更好的醫療服務。

醫院規模

經過60多年的發展,中山醫院本部目前占地面積73188M2,建築面積178687M2。核定床位1272張,年門急診量近120萬人次,住院病人2.5萬人次。中山醫院在松江天馬山境內和延安西路1474號設有分部,青浦區中心醫院因委託中山醫院管理而成為中山醫院青浦分院。院本部現有員工2300多人,正副教授或者正副主任醫師360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3人,醫師600多人,護士近700多人,醫技人員450多人。

醫療設備

醫院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包括全數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機(DSA)2台、直線加速器、多層面螺旋CT、1.5T磁共振斷層掃瞄器、同位素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瞄器(ECT)、數位化X線成像系統(DR)、高能超聲聚焦治療機、震波碎石機、彩色都卜勒超聲診斷儀、電子胃鏡和介入放射造影儀(DCI)、重症監護系統和遠程醫療會診、遠程醫療教學系統等等。

科室分布

中山醫院本部設有除小兒科以外的所有科室、綜合實力雄厚。心臟、肝癌、腎臟和肺部疾病診治是醫院的重點和特色,診治水平始終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其中心血管病和肝腫瘤為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上海市影像醫學研究所、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康復研究所、復旦大學呼吸病研究所、復旦大學血管外科研究所、復旦大學核醫學研究所設在院內,成為醫院重要的研究機構。上海市院內感染質控中心和超聲質控中心也掛靠我院。

特色科室

腹部外科骨科、介入放射、麻醉科、超聲診斷和中西醫結合等科室以及十餘個臨床醫療診治中心皆頗具特色,並且具有強大的醫療和科研實力。每年承擔國家、衛生部和上海市重大科研項目近百項。

收穫獎項

近年獲國家級、教育部、衛生部和上海市科技成果獎百項。院內設有博士點15個,碩士點18個,博士後點4個。每年舉辦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學習班近30期,招收進修醫生300餘名,為國家培養了許多高級醫學人才。

發展簡史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中山醫院創始於1936年,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是三十年代由中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人自己創辦的一所規模較大的綜合性醫院。當時上海有市民300多萬,而醫院病床不足5000張,且多由外國人設立,收費昂貴。為了滿足民眾之需要,於1930年社會各界即有創辦大規模國人醫院之議,幾經商榷,推舉成立了以孔祥熙為主任,孫科和劉瑞恆為副主任,顏福慶為總幹事的中山醫院籌備會,通過籌備會向社會各界募集捐款。1935年6月中山醫院動工,次年12月竣工,占地26644平方米(40畝)。當時名人史量才先生家屬捐款建量才堂,為護士學校之用,學校附設在中山醫院內,量才堂與中山醫院同時竣工。1936年由上海中國紅十字會第一醫院分出部分人員至中山醫院建立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泌尿科、眼科和耳鼻喉科等科室。1937年2月開始收治病人,同年4月1日正式開業。建築面積13597平方米,計畫病床450張,實際開放病床300張。牛惠生為中山醫院第一任院長。醫院開業不久,牛惠生院長病逝,應元岳代理院長。1937年“八·一三”事變,日軍進攻上海,戰爭爆發,業務重心移向上海紅十字第一醫院,護校也一同歸併。中山醫院原址先後改為“第六救護醫院”和“國際第一醫院”,在三個月內共收治傷兵二萬餘人,並且同紅十字會第一醫院組成國立上海醫學院第一、第二兩個救護隊,先無錫、南京,旋即轉赴內地,為抗日戰爭做出了貢獻。1937年11月日軍侵占上海,從此中山醫院原址為日寇盤踞了八年。1939年7月中山醫院部分醫護人員隨同上海醫學院遷至昆明。1941年1月又由滇遷渝,與重慶中央醫院以及寬仁醫院合作,1942年2月接辦重慶歌樂山的中央醫院,改稱國立上海醫學院附屬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由吳紹青教授任院長,擴大床位至400張。不久又接納重慶新開寺肺結核病院,床位增加到450張。抗戰勝利,1946年5月在重慶的中山醫院人員分批回滬,籌備恢復上海中山醫院,正逢上海霍亂流行,中山醫院遂作為時疫醫院從7月至9月共收治病人2300餘人。1946年11月正式恢復上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海中山醫院,聘沈克非教授為院長。當時有醫師70餘人,護士100餘人,設備較齊全,開設病床347張,是多科性的綜合性醫院。1947年11月增設口腔科、皮膚科和胸外科。1947年9月重新設立護士學校,定名為“上海市私立中山高級護士學校”,並開始招生。由於時局動盪,物價飛漲,醫院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僅依賴有關方面補助和向外募捐,才得以維持,但全院職工在極其艱難困苦的環境下團結一致,堅持工作,努力維持醫院的生存,直到上海解放。1949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衛生處派員接管中山醫院。1949年7月9日公開中共黨組織,成立黨支部,張亮任黨支部書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